在新學年前往霍格沃茨的途中,哈利無意中聽說魔法界有一座由攝魂怪看守的守備森嚴的監(jiān)獄,叫做阿茲卡班,里面關押著一個叫小天狼星布萊克的重犯。據(jù)人們傳言,布萊克是伏地魔的忠實信徒和殺人不眨眼的幫兇,曾經(jīng)用一句魔咒接連結(jié)束了十三條性命。傳言還說,布萊克不久前從阿茲卡班監(jiān)獄逃了出來,在苦苦尋找哈利,伺機將他殺害,為他的主人伏地魔報仇,因為十二年前,他的主人試圖殺害哈利,不但沒有成功,反而遭受重創(chuàng)。據(jù)說,布萊克在睡夢中仍然囈語不休:“他在霍格沃茨……他在霍格沃茨?!惫适戮瓦@么開始了…
看哈3已經(jīng)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但是現(xiàn)在想起依然有很多感觸,特別是看完整套哈利波特后再回想,那些話原來是這個意義…… 斯內(nèi)普壓抑著感情的爆發(fā)……“復仇的滋味是很甜蜜的,我曾經(jīng)多么希望抓到你的人就是我啊……” 看完哈3后以為他說這些話是因為他和小天狼星布萊克是宿敵,又或者因為那個玩笑(害的他差點喪命,最后被情敵所救,比死更痛苦),他討厭他!看完HP后才知道,他不是討厭他,是恨他!深入骨髓的恨!斯內(nèi)普因為他失去愛了一輩子的莉莉(當然實際上不是因為布萊克,他恨錯人了。所以當知道真相后斯內(nèi)普對彼得的態(tài)度……很恐怖)。 從哈3也能看出斯內(nèi)普對莉莉的愛有多深。 他對害死莉莉人的恨: 看到布萊克,他一臉壓不住的勝利感,眼睛狂熱地發(fā)亮,那種瘋狂的光芒是哈利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斯內(nèi)普為了幫莉莉報仇已經(jīng)失去理智。 在哈3,赫敏與鄧布利多依然睿智…… 鄧布利多說:“你給伏地魔送去了一個欠你恩情的助手。一個巫師救了另外一個巫師的命,他們之間就有了某種聯(lián)系。”之后發(fā)生的事情證明了這點。 我很喜歡這一部最后那段穿越時間的處理,看到最后會有一種,wow!居然是這樣的驚喜感,前面的鋪墊和后面的解惑銜接的非常好!
這一部懸疑的色彩比較豐富,小天狼星的身份也成迷,就是在這樣的氣氛帶動下,這一部顯得非常有靈氣(我個人也認為是小演員的顏值巔峰…)btw,很喜歡赫敏揍馬爾福那一拳!解氣!!
結(jié)尾和小天狼星分別那里挺感動的,小天狼星應該是世界上最后一個和哈利有點親人關系的人了,即使沒有血脈之間的聯(lián)系,他應該算是哈利唯一的親人了,所以后面的結(jié)局我真的接受不了…
我一直認為阿茲卡班的囚徒是羅琳原著中寫作最為出色的一部。影片對原著的再演繹也頗有出彩之處,其美術風格與氛圍烘托極富特色,但在票房和評價上都弱于前作。很多人將之歸結(jié)于對原著情節(jié)的大量刪除與修改,但我個人的觀點恰恰相反:
阿茲卡班電影的問題不是改得太多、太大膽,而是改得太少,過于保守。由于在眾多情節(jié)分配上雨露均沾,反而損失了關鍵場景的表現(xiàn)力。這不是哈利波特系列的電影改編頭一次出現(xiàn)的問題,更同樣出現(xiàn)在其它電影改編作品中。
在詳述改編之前,讓我們先從原著說起。
三條線索
為什么阿茲卡班的原作小說堪稱優(yōu)秀?
因為其簡潔地呈現(xiàn)了一個線索復雜、而又頗具哲理的故事,由三條線索組成:
第一條線是哈利的成長——和攝魂怪的對抗。攝魂怪在現(xiàn)實中的原型應該是心理創(chuàng)傷,它能吸取歡樂,帶來恐懼,讓人仿佛再也無法快樂起來,最終讓人失去靈魂,完全喪失融入社會生活的信念與能力。前兩部中一直順利成長的哈利,終于需要應對自己內(nèi)心深處潛藏的創(chuàng)傷——失去雙親的痛苦。因為創(chuàng)傷深重,他無法抵御攝魂怪的影響,影響了正常的社會功能。
但對抗攝魂怪的就是守護神魔咒,代表著防御創(chuàng)傷的積極信念——快樂。但單純靠快樂是沒法防御創(chuàng)傷的,所以當哈利以頭一次跨上飛天掃帚為念頭啟動守護神時,被盧平評價快樂程度不夠。真正的快樂不只是正性的心理喚起,是樂趣或享受,而應該是構(gòu)建在牢固的人際關系上的幸福,是與他人共享的深情厚誼與情感聯(lián)結(jié)。第七部斯內(nèi)普的守護神與復活石的效果就暗示了守護神的本質(zhì)源自依戀與人際關系,也是為什么在得到小天狼星這一親人后,哈利的守護神才爆發(fā)出了最強的力量。這就自然過渡到了下一條線索:友誼。
友誼主題囊括了第二、第三兩條線索,分為明暗兩線索。
明線是羅恩與赫敏的決裂與和解。兩個好朋友因為寵物鬧翻,最終誤會解除,和解后的友誼反而更加牢固。這不僅是七部曲中羅恩赫敏感情線的第一次波折,更是對暗線劇情小天狼星與盧平重聚的映射。
同羅恩赫敏一樣,盧平也因為誤會同小天狼星決裂。只是兩人的誤會持續(xù)了整整十三年,當誤會解除時,這條暗線才浮出水面。而串聯(lián)兩條友誼線的關鍵道具則是寵物:羅赫二人的矛盾由寵物耗子而起,因海格的寵物巴克比克處刑而結(jié)束;盧平和小天狼星的矛盾同樣因耗子蟲尾巴產(chǎn)生,因海格的寵物而得以解決——在結(jié)局巴克比克帶著小天狼星遠走天涯。
如果每條線索是一個“任務”,那這些任務達成后都會給出各自的獎勵:
完成對抗創(chuàng)傷任務的獎勵是哈利掌握不完全的守護神咒,獲得了對抗攝魂怪的技巧與信心;
羅赫感情線的結(jié)束的任務獎勵是兩人和解后赫敏秘密的曝光——獲得時間轉(zhuǎn)換器的力量;
而盧平-布萊克感情線的任務獎勵則是真相大白——哈利得知了父母被害的真兇,得到了真正的親人,記事以來頭一次感受了親情的美好。
最終結(jié)局則是三條線索交匯的產(chǎn)物:羅赫線的時間轉(zhuǎn)換器、對抗創(chuàng)傷線中收獲的守護神魔法、以及布萊克線中得到的親情力量相互組合,完成了最終任務——擊敗大群攝魂怪救走布萊克。整個劇本環(huán)環(huán)相扣,處處呼應,呈完美的封閉結(jié)構(gòu),有著古典閉合之美。這也是羅林寫作的特點:英美文學科班出身的她有著很深厚的寫作技巧,將古典戲劇與推理懸疑及兒童文學的結(jié)合,在同類作品中獨樹一幟,也是哈利波特系列能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
但與書籍相比,電影呈現(xiàn)的時長更為有限。在改編過程中,電影的策略是大幅刪減對抗攝魂怪線的修煉劇情只留主干、幾乎完全刪除羅赫矛盾線、最大程度保留了布萊克線,此外裁剪、刪除了諸多非主線情節(jié):如將火弩箭放到片尾,刪去和斯萊特林的魁地奇比賽。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改編策略。但與對原作的高度評價相反,我認為阿茲卡班電影的整體效果卻是眾多改編中較弱的一部。因為電影做垮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情節(jié)——布萊克線的結(jié)局,尖叫棚屋中的三人對質(zhì)。
殘缺的節(jié)點
哈利拯救小天狼星是整部劇的結(jié)局,那在結(jié)局之前最重要的一場戲就是布萊克、蟲尾巴與盧平的三人間對決。如果說這是一部偵探劇,這就是名偵探解開謎團,揭露真兇,并解釋推理過程的時刻。這個場景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整部電影都在為它做鋪墊,以完成一個最重大的反轉(zhuǎn)——塑造了整部電影的惡人布萊克是好人,而真兇居然是羅恩的耗子。
作為熟稔劇本寫作的作者,羅琳幾乎在每部的結(jié)尾都會安排反轉(zhuǎn):魔法石中,看起來像壞人的斯內(nèi)普是好人,人畜無害的奇洛是壞蛋;密室中,一路指引主角的湯姆是幕后黑手;火焰杯中,最像好人的導師“穆迪”是食死徒假扮,混血王子中斯內(nèi)普反轉(zhuǎn)成壞人,又在死亡圣器中再次轉(zhuǎn)為好人。但阿茲卡班的反轉(zhuǎn)其實比以上的任何一場更為復雜——因為同伏地魔等其他主動或被動自曝身份的反派不一樣,蟲尾巴拒不承認罪行,這就使得揭露真相變成了一場庭辯式的拉鋸戰(zhàn),一出漫長的推理文戲。
在這個過程中,布萊克是最受懷疑的第一嫌疑人(當然我們知道看上去最像兇手的人往往是被冤枉的),蟲尾巴看似軟弱無助,卻被指控為真兇,有魔法石中奇洛教授的風采。盧平扮演了偵探角色,他已經(jīng)知道了兇手是誰,要做的就是向一頭霧水的哈利及讀者展現(xiàn)他的推理。
像所有偵探片的真兇一樣,蟲尾巴開始瘋狂指控栽贓,盧平斡旋,布萊克反擊,粉碎了對方的每一次攻擊——布萊克背鍋是因為秘密更換了赤膽忠心咒的擔保人,他能在阿茲卡班幸存是變形的力量;盧平的真實身份是可怕的狼人,但狼人身份恰恰是眾人友誼的證明。隨著劇情的層層遞進,當蟲尾巴哭訴伏地魔的強大時,布萊克卻大笑地喊出伏地魔的名字,然后盧平平靜地點明中心——即使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能背叛朋友。到這里,劇情完全翻轉(zhuǎn)——剛登場的布萊克成為了好人。
但這個情節(jié)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劇情上的解謎,更是塑造人物、升華人物的關鍵節(jié)點。通過短短一個章節(jié)的文戲,布萊克和盧平的形象得到極大豐富——兩個人性情上大相徑庭,一個暴躁直接,一個冷靜自制,但都有同樣的共性:對朋友的忠誠與不畏強權的勇氣。可以說就是這場文戲,讓整部作品得到了升華。
但電影改編的失誤之處則在于忽略這場文戲的權重,用魔法石和密室的反轉(zhuǎn)思路來處理這個場景,把一個需要層層鋪墊的偵探系寫成了簡單直接的罪犯指認與教父子相認,臺詞速度極快,劇情進展飛速。但問題是,魔法石和密室的反派是自爆的,不需要大量解釋,阿茲卡班的反派則是在抗辯中被揭穿的。由于沒有削減情節(jié)的復雜程度卻縮短推理過程,導致不僅劇情上非常突兀,情感上也讓人難以接受——哈利居然在幾分鐘內(nèi)就接受之前的殺父仇人為教父,導致之后的劇情極大缺乏真實感,突然加速的節(jié)奏更是讓人不適。這本當是一個情感釋放宣泄的關鍵情節(jié),卻拍得如此草率倉促,也極大削弱了布萊克這一角色原本應帶來的存在感,最終降低了整部影片的格調(diào)。
或許有人說這是片長問題,但事實并非如此——電影中充滿了可以刪減、如主線劇情無關的情節(jié)。如漫長的騎士公交車觀光旅途與炫技般的特效,騎乘巴克比克的風光大賞、和打人柳的尷尬肉搏,乃至赫敏拳打馬爾福等與主線關聯(lián)有限的劇情都是可以刪減的對象。尖叫棚屋的文戲中有加里奧德曼這樣的超級影帝,不需要還原原著,只要增加十到十五分鐘的時間,這場戲給人觀感絕對會大不一樣。但為什么制片方?jīng)]有這么做呢?
很可能因為在制片者視角,影片本身的藝術效果并不是第一位的。
舞者的鐐銬
哈利波特的電影受眾有兩類:一是大眾路人,可能是約會的情侶或和家人合家歡的長輩,可能他們并不在乎小天狼星的人物塑造出不出彩,情節(jié)轉(zhuǎn)變是否通暢,也不會戴著職業(yè)影評人的顯微鏡研究細節(jié),為此比起大段的文戲,可能多放一些動作場面與奪人眼球的特效更為友好,畢竟沒有好看的場面,就算拍哈姆雷特大眾也不買賬;另一類是粉絲,粉絲早就對原著有了很高認同度,不關心劇情,只關注“還原度”——自己喜歡的場景是否出現(xiàn)在屏幕上,像赫敏拳打馬爾福這種劇情在整體劇本中作用有限,但被粉絲津津樂道,要是不拍出來難免讓人失望。
這就是超人氣作品改編的掣肘所在,需要同時考慮普羅大眾的偏好與原著特色的保留。對粉絲而言,對電影的抱怨常為“刪減過多”、“還原度不夠”。但實際上小說與電影劇本是截然不同的文體,比起改編,生搬硬套地還原才是偷懶而不負責的行為。這也是我認為阿茲卡班劇本的癥結(jié)所在:不是魔改過多,而是改得太保守,不夠徹底,在形式上保留了過多贅余的結(jié)構(gòu),各個橋段時長上雨露均沾,導致關鍵場景發(fā)力不足。
例如,我認為本片中羅赫沖突線既然講不完,可以完全刪除,縮減為赫敏持有時間轉(zhuǎn)換器秘密的線索,省下的時長可以采用類似死亡圣器中簡筆畫的形式做好盧平的回憶和文戲。當然,必然會有那樣的聲音:你搞這么多小孩看得懂這些么?看哈利波特是來看中年大叔對話的么?為什么不多給公交車和打人柳幾個鏡頭呢?我認為,恰恰是懷有這種想法,才只能做出青少年驚悚電影,無法發(fā)揮原著的精髓,更不可能在其的基礎上開拓進取,更進一步了。畢竟對資本而言,這樣的IP躺著就能賺錢,何苦要冒險呢?永遠在商業(yè)與藝術要求的夾縫間求生,這也是為什么商業(yè)電影的制作被稱為戴著鐐銬跳舞了。也是為此,我們看到了無數(shù)敷衍了事,缺乏進取心的原著改編電影——他們不是刪減過度,而是過度保守,不愿意進行革新性的改編,將劇本真正地“電影化”。一部真正優(yōu)秀的改編電影能讓你感到這就是原創(chuàng)電影,是為影院觀眾量身打造的藝術形式,而非小說或游戲的附庸,不是對某個IP的倉促還原。
但忽略原著與電影的在形式方面的得失,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本作中羅琳對攝魂怪的設計:這種生物象征創(chuàng)傷、能奪取快樂與靈魂,人類無法消滅它,卻能憑借快樂與情感聯(lián)結(jié)的象征守護神來驅(qū)逐它們。這種具象化的手法不僅巧妙,也具備科學之美:社會心理學中恐懼管理(terror management)的研究即發(fā)現(xiàn),親密關系可以緩沖死亡信息帶來的焦慮,減緩接受死亡信息后的防御反應。正如以守護神對抗攝魂怪,人類也用親情、愛情與信念對抗死亡與恐懼。這個類比形象而優(yōu)美,是我認為哈利波特系列中最優(yōu)秀的創(chuàng)意,也是阿茲卡班的囚徒中不可忽視的閃光點。
首發(fā)于B站專欄:
換了個導演,電影的細節(jié)比前兩部更經(jīng)得起推敲,三人的感情糾葛已初見端倪,同樣初見端倪的還有赫敏的胸~~~話說,盧平教授的第一節(jié)黑魔法課相當有趣啊~~~
原本的故事在精彩程度上或許不如前兩部 但卻是最富有內(nèi)涵的 一定程度上拋開了過于濃重的兒童讀物氣息 電影也是系列中最為優(yōu)秀的 換了導演之后風格上的突破很大 特別是開頭的設置 服裝設計也越來越對味了 導演還執(zhí)導了Children of Men 很能在影片中表達自己的思想
把原著和電影對照了一遍,感覺這部才算叫作真正的原創(chuàng)改編:節(jié)奏感和懸疑氛圍不徐不疾,小節(jié)上處處精雕細琢。盧平最后那句“mischeif managed”比原著更回味無窮,足見阿方索暗黑大師的功力。相比之下后面的五部簡直只能用雞肋來形容!
阿方索·卡隆把黑暗緊張,幽默風趣,還有機智巧妙的構(gòu)思完美地融合在這一部電影中,讓人意猶未盡。
注意到售票員韓波臉上的青春痘了嗎?三層大巴里彌漫著汗和腳的味道。還有打人柳的春夏秋冬,那些都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墨西哥魔幻南瓜大電影,最愛。
不喜歡這版的風格,太好萊塢了(我覺得我都要看不下去了,尤其鄧波利多換演員,好不習慣說話還一驚一乍的校長......((對對,而且這部也沒有魔法世界的感覺,就是一堆特效堆積的一驚一乍,和校長給人一個感受
好導演出好片...
能感覺導演想拍出不一樣的Harry Potter
哪頭森林里跑出來得發(fā)光得鹿!
小天狼星殿下啊??!《哈》里唯一一部改編得比原著小說還精彩的。
哈利波特系列里除第一部外最喜歡這一部。雖然沒有伏地魔,但卻記錄了哈利成長。脫離娃娃臉的哈利終于不再等待父親的慈悲,昨日命懸一線的自己被今日的自己拯救。大有我已亭亭無憂亦無懼之態(tài)。小天狼星提議合住,盧平教授悉心傳授救命咒。美好的未來畫卷徐徐展開,一切未知都變得溫柔。
斯內(nèi)普——全校唯一會用PPT上課的教授
整套哈利波特。我最愛這一部。最愛的場景是。哈利對赫敏說。你知道嗎。小天狼星剛才給我說叫我搬去和他一起住。這樣我就不用和德克思一家住了。或許我們可以住到鄉(xiāng)下去。那種可以看見天空的地方。我想他在經(jīng)歷這麼多后會喜歡鄉(xiāng)下的。後來看到小天狼星死的時候。我特別的覺得絕望。 很多的時候我們覺得鄧布利多是最保護哈利。......
best of HP movies
前三部看下來,這一部最喜歡。不僅有人性、有感動,還有背叛、苦難,篇尾字幕的出現(xiàn)也非常用心,用了劫盜地圖的概念。當然最鐘愛的還是小天狼星這個角色,這一集他的表現(xiàn)還很少,期待下一集!
比前兩作進步多了,hp系列電影第一次走出了平鋪直敘。并且居然還有了點兒dark的風格。
《阿茲卡班的囚徒》雖然是《哈利·波特》系列中全球票房最低的一部,但也是極具藝術風格的一部。盡管《哈3》有些缺憾(比如,沒道出活點地圖的發(fā)明者,赫敏上交計時器的對話也沒了……),但TA依然是我心中最愛的電影之一,我與「哈利·波特」的初次邂逅就是發(fā)生在這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里!
節(jié)奏總算快了一點了...早該換導演了
回顧一下發(fā)現(xiàn)第三部也很喜歡的哎wwwwwwww換了導演整個節(jié)奏都不錯,雙胞胎在這部里各種萌點活點地圖也???
這一部比前兩部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