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年前的一篇博客,博客大巴“重回錄像廳”】
《非人性》(L’inhumaine,1924)應該被世界上很多建筑系列為了必看電影,它的六位布景設計師,一位是現代建筑大師,一位是學過建筑的現代繪畫大師,還有四位也是建筑師或建筑師的兒子。再加上服裝設計、珠寶設計和各種物品設計,這個電影基本上就是法國現代設計運動的面貌了。
被法國人尊為現代主義大師的羅伯特·馬萊-斯蒂文斯負責建筑部分,他設計了科學家住處和女主角住處的建筑物外觀。學過建筑的立體派繪畫大師萊歇負責的是科學家實驗室的內部,能讓死人復活的機器應該是他設計的。皮埃爾·夏柔(Pierre Chareau)和 Michel Dufet 負責家具,這兩位是主要做家具設計的建筑師,夏柔更著名一些,他是現代家具設計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還有著名建筑作品玻璃宅,還是 CIAM 的28名創(chuàng)會成員之一。兩位專職美工是 Alberto Cavalcanti 和 Claude Autant-Lara,前者給電影設計了一個位于水池中心的平臺式餐廳,后者設計了片中的花園和墓穴,還是服裝設計之一;前者是學建筑的,從事過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后者沒進過建筑系,但老爹是建筑師。
馬塞爾·萊比爾的野心是拍一部“現代藝術的混合物”,把當時法國各個藝術領域最杰出創(chuàng)造和各種不同風格全部綜合到這部電影里。他還希望這個電影成為將在1925年舉行的巴黎世博會(主題是“裝飾藝術與現代工業(yè)”)的“一個導言”。他基本上做到了。除了這些建筑師設計師,電影的劇本是請作家 Pierre Mac Orlan 最后定稿的,片中的舞蹈場景是由瑞典舞蹈家 Jean Borlin 和他率領的前衛(wèi)的瑞典舞團 "Ballets Suédois" 提供的,電影的作曲是當時還年輕的米約,喬治·安太爾為片中的一個混亂場面演奏了自己的無調性鋼琴曲。
在有關這個電影的事情中,下面這個可能是最有趣的:電影中導致女主角情感發(fā)生轉折的是她事業(yè)上的一次重大挫折,她的音樂會遭到了觀眾的一片噓聲;為了拍這場戲,萊比爾租下了巴黎的一家劇院,弄去了2000人穿著晚禮服扮演觀眾,據說,這些在臺下起哄和混戰(zhàn)的粗野觀眾包括了薩蒂、畢加索、曼·雷、喬伊斯、龐德。
2009-01-31
2019年5月18日補記:當年與《非人性》一起買到的碟還有一部同為馬塞爾·萊比爾(Marcel L’Herbier)導演的《金錢》(L’Argent,1928),那是一部更加令人震驚的電影,一部杰作。那部電影的布景設計也是羅伯特·馬萊-斯蒂文斯。我當時也寫了一篇博客,但沒能找回。
(現在發(fā)布在我的公號上,這里://mp.weixin.qq.com/s/WmswQ74YapnYEvr-ipEWxA 。不要打賞,作者賬號已被封收不到錢。:))
除卻拖沓和庸俗的情節(jié),你可以在這部前衛(wèi)的默片里找到未來主義、立體主義、抽象派、風格派、印象派等等大量現代主義元素的融合,還有蘇式蒙太奇的使用,音樂也牛逼,有高度風格化的敘事性,現在來看,這是部相當純粹的藝術電影,雖然比不上表現主義電影的高度,但絕不可忽視它的影史意義
只覺得攝影、剪輯和美術好
[待評]
印象主義+表現主義,此階段的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在圖像的美學設計上,場景的美學設計,鏡頭,已經基本達到極致了,就算100年后看,也不會覺得當時的人審美落伍,甚至有可能比當代人還好,這就是為什么有些美術,藝術作品是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從印象主義角度,其中的“抽象混亂”的剪輯方式,畫面扭曲造成的視覺效果,當代電影更是不一定能超越,《金色夢露》里面那個3人性的扭曲設計,也就是這個水平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真是一部“非人性”的電影。因為最吸引觀眾的是片中現代主義建筑設計裝潢風格,它的棋盤瀛臺,它的撲克大門,它的弧形壁飾,再配以默片獨有的膠片印染區(qū)分時辰所呈現出的通屏青藍與淺黑的色調交替,即便擱在2049年的異形科幻依然絕頂前衛(wèi)新潮!回歸到劇中角色,所謂“人性”的部分,這個百鳳求凰悲喜交加的題材是否抓住你暫且不論,單說那個凰的顏值和氣質……整個故事的立論基礎和注視欲望就坍陷了大半!
印象派電影強調視覺效果超脫人的日常視覺體驗,極對攝影的實驗性運用。此外,注重對人主觀心理狀態(tài)的描述,如夢境、眩暈、精神恍惚、醉酒....機械式受到打擊后,精神恍惚的精神狀態(tài),通過對樂隊畫面的模糊化處理、駕車飛馳與路面景色的疊印等表現。
故事弱但是感覺寫成小說會挺不錯的。技法棒,喜攝影。后半段變成科幻片了耶。默片時期的技法總是那么inspiring,奇怪的是當代電影稍微模仿了一點默片時期的東西就一群人開始高潮,我只能黑人問號臉.jpg了。男主角喬裝之后莫名戳到我的萌點,pourquoi?
百年一覺電影夢啊
所以我對于電影研究的理解是,一切只以故事為對象的研究都是研究文學的人過來耍流氓。這部電影的故事弱得讓人哈哈大笑,但是卻融合了二戰(zhàn)前幾乎所有偉大的藝術門派。一開始的framing和editing以及推進的速度,讓人應接不暇,不可注意,但甚至很多現在的電影理念都遠不及此片先進。
科技拯救愛情
男主長得比女主漂亮三倍還得苦心靠詐死贏取芳心,太難了……這部片應該是拍給現代主義、包豪斯和蒙德里安愛好者看的,場景設計偏前衛(wèi),最后女主躺的床就像是被供在金字塔上一樣,果然是女神級別的待遇。
缺愛女高音與癡情技術宅跟陰毒阿三王宮3人間怪力亂神的electricshock melodrama【L'INHUMAINE.1924.FRENCH.1080p.BluRay .雙音軌 - 噴子】
6。呆頭科學家和丑老女人的故事
那個年代的片子特點:臉色越白戲份越多,白到像已經往生的那兩個,通常是男女主角,且不論其年齡、長相、性別及其他條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A5QEJE5M
http://t.cn/8sgyAIY
全片都維持著對set和超一流剪輯手法流口水的目瞪口呆癡呆狀,故事講了啥反而不是重點了,當然里面racial奇觀化的部分還是挺多挺offensive的【【但從電影研究的方面來說,確實值得四星
這才是真正的舞臺美術!
cnc修復版 109min ??? ???
幾何 開場完全不像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