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后,才看了這部經(jīng)典作品,質(zhì)量真是不可思議的好。
難以想象是1995年的作品,設定也很完善,畫面也將設定完美展現(xiàn)。
除此之外,看了1995版本,才發(fā)現(xiàn)果然電影應該是1995這版的真人同人化(?)…包括上校從高樓往下的畫面、開垃圾車的兩個小哥、逃跑者也穿著光學迷彩,在水中打斗那段也很精彩,上校的平時樂趣是潛水…以及在船上那一幕,最后對戰(zhàn)的那一幕。
電影探討的主題也很深入,到底什么是自我?人之所以為人,是由于記憶?外形?靈魂?…GHOST?
里面有幾段臺詞相當經(jīng)典,真的很了不起…
「人類的DNA也不過是一段被設計用來自我儲存的程序…生命就像誕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的一個節(jié)點…」
「DNA之于生命,就像記憶對于人類?!?/p>
「雖然記憶本身就像是虛無的夢幻,然而也正是有了記憶才有了人的存在。」
不過,1995版本的劇情相對電影,更為完整。在描述上校對自我的疑惑以及劇情的鋪陳上也更為合理,9課與上校間的互動更真實。
順帶一提,這部的主題曲真的很好聽。
正在聽當年看RM版時用LAME轉(zhuǎn)下來的MP3,這么多年都舍不得刪啊。迄今為止,我覺得所有日本電影配樂里最經(jīng)典的莫過于這部GIS了。
最愛那首“謠Ⅱ Ghost city",記得第一次聽到蒼涼的女聲"a da……mayiba…kuxilei……"響起的時候,是在歐洲雷神之錘游戲大賽的高手合集錄像里,慢鏡頭下,同樣的虛擬世界,飛騰的虛擬角色,血肉橫飛的殺戮,配著這末日圣詩般的音樂,讓人感覺從后腳根麻到頭頂…
片中的Cyborg 是Cyber(電腦)和Organ(生物器官)的合成詞,川井憲次所營造的音樂氛圍,讓擁有Cyborg身體的主角在片中在激烈的情節(jié)間隙,佇立在喧囂而又死一般孤寂的城市(如果仔細看的話,應該是以香港為原型)中,面對天空滑過的鐵翼,面對水中倒影的我和高樓玻璃窗里的非我,在“日本和風太鼓、泰國東北部地區(qū)的鑼、印度尼西亞的angklung(又稱竹筒琴或木竹琴)等世界各地搜羅來的奇怪民族樂器,摻以大片大片的純電子音效,再加上用歐式和聲混合古日本宗教唱腔的女聲合唱——這種新派祭樂風格所帶出來的驚人效果中”思索自我存在的意義。這種電影與音樂配合所營造的“留白”,讓這部電影直透觀者的內(nèi)心。95年也正是日本經(jīng)濟蕭條的時候,是不是后現(xiàn)代的落寞和日本民族骨子里的危機感和悲劇情結(jié),讓這部幾位大師(士郎正宗的原作,押井守的監(jiān)制,川井憲次的音樂)合作的電影比起黑客帝國系列,甚至后來的幾部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Ghost In the Shell》,幾乎一直被認為是無法逾越的日本動畫巔峰之作。有三大監(jiān)督之稱的押井守(另外兩位是宮崎駿和大友克洋),在1995年的這部作品,讓習慣于消遣型或者娛樂性動漫的人們無所適從。而2004年《Innocence》更是將押井守的思想發(fā)揮到了極致,進入了嘎納競賽單元,創(chuàng)動畫片之先河!
攻克系列目前包括兩部電影版和兩部TV版,幾乎都是難以逾越的杰作?!禛host in the shell》是最早的一部,也是迄今為止評價最高的,最令人瘋狂的。fans們對這部片子的追捧到了"如果我認為你不夠格,我就不會給你"看的地步。
從故事上,兩部電影《GIS》和《Innocence》是故事連續(xù)的。相對于2004年的《Innocence》(進入嘎納競賽單元,且得到如潮好評,創(chuàng)動畫片之史無前例,大家知道,相較于奧斯卡,嘎納更注重內(nèi)涵與深度),《GIS》更易懂,也就是說更好看。同樣是探討著一個主題:靈魂與肉體的關系,《GIS》基本上屬于提出問題,但是沒有明確解釋與探討,而《Innocence》使用大段的獨白與對白和數(shù)不盡的典故引用來表明探索的過程。《Innocence》讓人極難跟上它的思維邏輯(我已經(jīng)看了三遍了,還是一知半解),《GIS》則基本處于那個臨界點上,對我來說,還算可以理解。
《Innocence》中所體現(xiàn)的哲學色彩和深刻底蘊讓人幾乎覺得那是挖不盡的,個人覺得《Innocence》并不是押井守向做出來給觀眾看懂的,和很多文藝片導演一樣,他所努力的是用自己的表現(xiàn)手法來表現(xiàn)他自己的思想,基本上不想顧及觀眾的感受了。雖然《Innocence》有著幾乎是最先進的令人贊嘆不已的CG技術,但是這個外殼絲毫不能掩蓋內(nèi)核發(fā)出的光芒……
而《GIS》之所以經(jīng)典得無法超越,不僅是因為它的思想,而且因為它的表現(xiàn)力。為了更清楚地說明,《Innocence》的表現(xiàn)力很多都給了臺詞,而《GIS》用畫面和簡潔的語言(至少比《Innocence》好懂多了),使你能夠從各個方面去看清楚,去喜歡它。你可以作為一部純粹的警匪片,或者 SF,或者是文藝片。《GIS》給了一條似隱似現(xiàn)的線索,讓善于思考的人能夠基本跟上,讓你享受到思考的樂趣而不是純粹的感觀樂趣。這是《GIS》不朽的地方。
而《Innocence》與《GIS》一個最大的共同之處在于,同樣采用了極力鋪墊與一朝迸發(fā)的方法,將你的情感調(diào)動起來——不知道有誰在第一次看到素子姐姐獨立抵抗機械戰(zhàn)車或者巴特對素子騎士般的保護時,眼里不會含著感動的淚水。這不是煽情的片子,但是是從深處可以觸發(fā)你的感情的。這也許算作押井守的妥協(xié),但是也是押井守的特點以及我們?yōu)槭裁聪矚g他的作品。
由于這兩部作品都過于高深,以上觀點僅僅是個人意見而已,歡迎探討。
順便說一句:
TV版的攻克機動隊《Stand Alone Complex》和《GIG》也是經(jīng)典作品,有一篇分析《SAC》中典故的文章:《攻殼機動隊中的典故解密》,原載于popgo,但是我沒找到原貼,手上的版本是《動漫販》2004年1月號和一周年紀念本上的。這篇長達萬字的文章詳細解釋了《SAC》中的很多典故,極好的文章。而攻殼機動隊這種作品也是 otaku們最喜歡的挖掘的。
很久之前就看了這部賽博朋克的經(jīng)典動畫,卻一直沒能寫點什么。真人版《攻殼機動隊》上映,讓這本來有些小眾的IP突然就熱了起來。可惜,大制作之下,一部有著超時代意義哲學思辨的神作生生被改成了好萊塢爆米花,只能說是一種無奈了。經(jīng)典鏡頭致敬+寡姐開掛+糅雜的世界背景和人物設定,被吐槽為只有Shell沒有Ghost的真人高配版OCC同人。不過好歹借著這個風,重溫一下這部片子吧,完成這篇早該交上的作業(yè)。
不同于某些刻板印象,盡管名字帶著動畫,但很多動畫作品絕不僅僅是簡單直白的兒童片。實際上,在CG還沒有如此發(fā)達的那些年代里,大概只有動畫,才能不受現(xiàn)實所限,真實的表現(xiàn)出最宏大與最精密的想象世界。
無論是虛無縹緲的神域,高科技下的虛擬空間,未來的高度機械化世界,抑或遙遠的外太空,無限的場景提供了故事更多的可能性,而關于反烏托邦、人類與環(huán)境、人類與科技的討論,也得以在這樣的場景里更好的表現(xiàn)。
而攻殼機動隊,正是其中翹楚。
完整意義上的攻殼機動隊,包括了漫畫、劇場版動畫、TV動畫等一個系列的作品,構(gòu)建了比較完備的世界背景和人物關系。不過,大家最為熟知的,還是導演押井守95年與04年的《攻殼機動隊》和《攻殼機動隊2:無罪》。其中,又以95版攻殼影響最為深遠。據(jù)說97年開始上映的《黑客帝國》,就受到其不小的影響。
攻殼的故事發(fā)生在近未來,科技的突破使人可以通過義體的替換讓自己的身體不斷變得強大,可以通過身體上的接口連入網(wǎng)絡,隨時下載信息,甚至能夠進行全身的義體化,將記憶拷貝至電子腦。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也在不斷突飛猛進,替人類進行著各式各樣的工作。人與機器的差距越來越不明顯。
“電子腦”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將大腦這一控制系統(tǒng)暴露在了網(wǎng)絡中,催生了新型黑客及犯罪手段。為了應對非常規(guī)的突然狀況,政府成立了特殊的秘密部門“公安九課”。女主草薙素子是九課的少佐,也是一個全身改造的義體人。
影片開頭,素子拔掉后腦處的網(wǎng)絡接線,脫掉衣服,利用義體“熱光學迷彩”的隱身功能,從樓頂一躍而下進行突襲,是無數(shù)攻殼粉們心中的經(jīng)典鏡頭。
而真正吸引我的,卻是在這之后,音樂響起,素子的義體在祭祀般靜謐神秘的唱腔中逐漸成型,抱膝漂浮于水中。
這一段模仿了古時神道教巫女祭祀的“謠”,可以說是這部電影的點睛之筆,在開頭、中間、結(jié)尾為別出現(xiàn)三次,完成了情緒渲染,奠定了電影的調(diào)子,也暗合了最后素子的結(jié)局。
除了深入骨髓的音樂,影片的畫面可謂信息量巨大,幾乎每一幀都有著豐富的內(nèi)容。從素子居住的小房間,到以香港九龍城寨為原型的鬧市街景,從別具一格的戰(zhàn)斗場面,到打字員伸出的機械手指,大量細節(jié)構(gòu)建了一個真實感十足的世界,同時又描摹這這個新世界的繁復的機械感與冰冷頹敗。
影片中間,第二段“謠”響起時,關于環(huán)境的描寫被推到極致:陰雨中的街道、黑暗里層疊的霓虹燈、商店里廢棄的模特、港口邊老舊的船。這些城市角落的畫面,伴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逐幀變換,仿佛一場冷眼的巡視。
而攻殼之所以成為攻殼,在音樂與畫面之外,靠的還是哲學思辨般的故事與臺詞。
~~~軀殼與靈魂~~~
這是電影的核心,片名《Ghost in the Shell》直譯便是“靈魂在軀殼中”。
因為執(zhí)行任務的需要,“九課”的大部分人都進行了義體化,少佐素子更是全身義體化的“義體人”。過去的自己僅剩的,不過電子腦里的一段記憶,所謂的“Ghost”。她的義體不斷更新,但只要這段“Ghost”還在,她似乎就依然是那個素子。
然而另一方面,軀殼是可以影響人的思維模式的。無論是片頭從高樓的一躍而下,還是片尾處一個人對戰(zhàn)思考戰(zhàn)車,素子的戰(zhàn)斗模式,是絕決與幻滅式的。因為記憶可以上傳,義體可以再造,所以,對軀殼的自我保護不再是一種必須的行為。聯(lián)網(wǎng)之后的大腦,無論是信息的獲取還是分析,都比以往有了質(zhì)的飛越。這樣的少佐,與之前的她真的還是同一個人嗎?
“孩童之時,所言俱為孩童,所感如是孩童,所思亦復孩童,唯成年之后,便將童心摒棄?!?br>
是靈魂在控制軀殼,還是軀殼限制了靈魂?
~~~真實與虛幻~~~
影片剛開始,“九課”偵破的一起案件中,受害人被黑客侵入大腦,植入了從未存在過的關于妻女的記憶。案件雖然解決,但是這段記憶卻無法刪除,他永遠無法分別究竟自己記得的哪件事是真的,哪件事不過一場幻夢。
在追擊嫌疑人的過程中,他們遇到另外被黑客控制了思想的人類,這些人被認為是沒有了“Ghost”的傀儡。他們在黑客的操縱下完成一系列任務,卻在醒來時茫然不知身在何處,曾經(jīng)以為的身份、經(jīng)歷、情感,不過黑客操控的手段罷了。
是不是很耳熟?對,《黑客帝國》里關于虛擬和現(xiàn)實世界,和這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人類與AI~~~
全身義體化的素子,唯一能被定義為人類的理由,就是她依然擁有自己的“Ghost”。人工智能可以像人類一樣思考,卻始終不被認為是生命??墒牵P于“Ghost”的定義標準,卻沒人說得清楚。
如果說過去的行為和記憶定義了一個人,成為TA唯一的標識“Ghost”,那么,當記憶可以被植入與重寫時,這個標準,真的還可靠嗎?
當傀儡師宣布自己是一個真正的Ghost,所需不過一具軀殼,當少佐在一次次更換義體中質(zhì)疑自我,人類或者AI的差別是否還存在?
如果仔細扒下去,影片里涉及到的話題還有不少,幾乎每一處對話,都是暗藏玄機。甚至有人專門分析了每句話的出處,真是完美配合了押井守掉書袋的愛好。
其實,整部電影總共才不到一個半小時,卻因為密集的視聽信息和大量哲學思辨式的對白,帶來漫長而厚重的觀影體驗,這是再多CG制作的酷炫場面也代替不了的,攻殼的真正魅力所在。
如果你被這部大片激起了那么一點關于攻殼的興趣,那么,建議你找一個晚上,重溫一下這部經(jīng)典動畫,嗯,還有04年一脈相承的那部《無罪》。
微信公眾號“sailing帆的行與影”,歡迎關注交流轉(zhuǎn)發(fā)調(diào)戲~
1995年的作品,確實是神作。但印象最深的是配樂,尤其是一段毫無意義的破敗街景配合著音樂和雨……在科幻中運用非常傳統(tǒng)的日式配樂和聲音真的太棒了。
獨一無二的記憶鑄造了獨一無二的人,人是靠記憶而活,要是真都記不住了就真白活了。
不愧是于《銀翼殺手》《黑客帝國》承上啟下的片子,果然一個都不喜歡。題材我是熱衷的,不過倒是關注一下內(nèi)心好嗎?就像《西部世界》那樣,你給我弄的現(xiàn)實一點嘛,動輒就是飛車武斗機關槍,特工懸疑國際化。我呸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存在困惑,造福人工智能題材的經(jīng)典電影母題,新與舊融合的香港城市靈魂,深水靜流的川井憲次配樂……中間起《傀儡謠》的疏影搖曳雨中城市,制造出了凝視深淵的人類命運憂傷。
7.5/7.9 我想押井守做為一個日本人他與西方人截然不同的是他意識到操縱這個未來世界的不是華麗的想象,不可思議的科技或者是花哨的打斗,而是人本身理智與感性的不斷矛盾沖突,這個沖突在物質(zhì)化世界所激發(fā)的人的情感上的憂傷與絕望將纏繞人的靈魂久久不能散去,無論他們的肉體是如何鐵一般強硬。
從銀翼殺手、神經(jīng)漫游者到黑客帝國,這部作品承擔了承上啟下的功能。最簡單呈現(xiàn):銀翼、漫游者等開立賽博朋克,給出生化人AI的身份認知命題,攻殼沿襲前者,突出存在與思維這樣的二元辯證關系,讓人機關系模糊,機器有了靈魂,并完成逆變,黑客則是沿襲以上路線,討論機器擁有靈魂之后的結(jié)果
想完全看懂還真有點難度
屌,從頭至尾都讓人驚嘆啊,雖然說像銀翼殺手可的確又是另一種感覺,日本人的哲學吧。配樂真是太贊了,有洗腦的作用!用桃姐的話來說就是“我來晚了”。。。
基督、盧梭、黑格爾、叔本華、尼采,都是西哲概念的具象化?。?.8
不論國家還是集體,過于單一化只有走向毀滅
押井守,鬼。
看看頭就知道要給怎樣的評分了,其中某些場景很銀翼殺手的感覺。色調(diào)是偏冷的,人物或者說傀儡復制人是沒有生命而空洞的但看到最后被撕裂被爆頭還是有一種心痛感。
《攻殼機動隊》從《神經(jīng)漫游者》《銀翼殺手》扒梗,《黑客帝國》又從《攻殼》扒?!?,徒子徒孫一片繁榮之際,作為 cyber punk 開山老祖宗的《神經(jīng)漫游者》卻直至現(xiàn)在都沒有被拍成電影…然后還有一幫無知的瓜娃子讀過小說后埋怨它“太過時”。啊呸!它不是“過時”,是【太超前】,是開創(chuàng)和預見了一個時代,好嗎?
我來晚了
上承銀翼殺手,下啟黑客帝國。
1.極具哲思的賽博朋克動畫,靈肉關系,人工智能,生命本質(zhì),身份與記憶。2.氛圍營造絕佳,尤以自然博物館決戰(zhàn)為最,沉郁配樂,完美烘托出迷茫與憂傷,進化樹。3.老舊香港城區(qū)與高科技的反差,頹敗雨中都市令人想及[銀翼殺手]。4.熱光學迷彩和義體人設定很贊。5.你我猶如隔鏡視物,所見無非虛幻迷蒙。(9.5/10)
劇情是晦澀的,場景描繪是牛B的,音樂是難以忘懷的,意義是劃時代的。
革命性動畫,看到了后來“黑客帝國”、“盜夢空間”等片的雛形。關于生命體的進化和繁衍、人類意識的植入和剝離,充滿后現(xiàn)代的哲學思考。震撼!
這還是動畫片嗎?
巴特第一次被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