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Never ending story
因為之前沒有看過一點點預告,所以一直以為是一部以視覺和想象力取勝的科幻電影。但是看完之后我覺得這部電影完全完全改觀,因為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
一是規(guī)則和法律究竟是為了誰而存在。第二則是究竟是絕對的平等重要還是相對的公平重要。顯然這都不是SF的范疇。
在末節(jié)車廂中度過了黑暗和無人權和自由自尊的18年而揭竿而起,一起戰(zhàn)斗,一起療傷,這種劇情看多了倒也沒有什么新意,只是這次是一個完全封閉的在疾走的中維持地球最后的生命的列車,所以看起來似乎是有點意思,我對這部電影整個一個是慢熱,當看到純真的孩子完全被洗腦,還是前一秒是天使的面容的老師后一秒變成了失去靈魂的殺人機器的時候忽然覺得有了一點震撼的感覺,接著是目睹了上層社會車廂乘客依舊奢侈萎靡的生活,一直共同奮斗的朋友一個個犧牲,被認為是精神支柱和靈魂領袖的人死在自己的面前,我才開始一點一點被電影打動。
當南宮和Curtis坐在最后一扇門面前,講述了嬰兒,母親和老人的故事的時候,我還在唏噓人心就算再泯滅終究還是存在的,可是當聽完Wilford和Curtis的對話,知道了Gilliam這個慈祥無辜善良睿智的老頭居然是隱藏在人民內部的敵人的時候,簡直就能用三觀盡毀萬劫不復來形容我的心情。
更讓我覺得可怕的是,我竟然沒有恨Wilford, 我恨的只是他們自己在享受的同時虐待和奴役最后一節(jié)車廂和同類,恨他們的冷酷無情與殘忍,恨他將小孩在放在地板下充當零件;但是面對零下60度的嚴寒,當列車就是唯一的希望時,他要維持Engine永遠的運轉,維持列車里面的Balance, 一切的辯解,雖然我也認為這是辯解,但是也顯得有那么一點點在理。在他給了Curtis最后一個小紙條,寫到Train的時候,眼前是這個世界得以存在的自己畢生希望能夠擁有的Engine,門外是還在打斗廝殺的同類,Wilford要維持balance的話在旁邊隱隱回響;難道一定要我停下這個,還是我來當新的領袖?
南宮和Curtis都是尋找新世界的人,只是一個是修正現有的世界建立一個新的公平的System,另一個則是要尋找另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不過不知道如果Curtis沒有看到地板下的孩子,會不會無視Yona的要求和南宮的犧牲,放棄自己的堅持;也不知道如果南宮沒有看到融化的飛機,是否還會拼了老命打開門重新走到外面的世界。
還記得我們當初學self-leadership的時候,就曾經開玩笑的說self-leadership和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并沒有什么區(qū)別,領導強加要求與你的時候你會消極,怠慢,但是當他開始給你發(fā)揮的空間的時候你便開始對他感恩戴德,當然我并不是說工作環(huán)境下的self-leadership不好,只是認為這在本質上和福特主義并沒有區(qū)別,無非是為了effectiveness和motivation,好創(chuàng)造更多的利益。
同樣,所謂領導者和獨裁者,領導和統(tǒng)治也只是在一線之間,本質上似乎也并無差別。如果列車里的Wilford并不是用單純的暴力去統(tǒng)治末節(jié)車廂的人,而是用相對溫和的方式去管理,末節(jié)車廂的人對Front的仇恨和渴望是否還會如此強烈,他們是否會不顧那扇門打開后面藏著什么危險,以自己的生命做代價,去換取更加”光明的明天“。
說道這里,我忽然想起來,我在坐飛機的時候,從來不會想為什么會有頭等艙,商務艙和經濟艙,反而會感謝經濟艙的存在,你花錢做你的頭等艙,我省錢做我的經濟艙,互不干擾皆大歡喜;基本上這是因為幾個小時,即使是幾十個小時的飛行,并沒有挑戰(zhàn)到我的底線;但是在坐火車,特別是上大學的時候沒有買到臥鋪不得不擠在吵鬧骯臟的車廂里的時候還會想為什么不拆掉幾節(jié)臥鋪,讓更多的人坐車的環(huán)境能夠更好一點,當然,如果能買到臥鋪的話,還是會心安理得坐上去,躺在床上慶幸這次買到了臥鋪,全然不記得自己想要拆掉臥鋪,讓所有人享受到平等的乘車環(huán)境。
沒錯,我也是一個承認相對的公平的人,承認社會階層和地位的差異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看完這部電影之后我覺得不知道哪一天我所相信的這個價值觀會因為我自己遇到了不公了之后而全部坍塌,而我不得不承認過去的我也是偽善的虛假的存在。
這也是我對這部電影感到的唯一的遺憾,雪國列車這個世界只有兩個兩個極端,極度奢侈的上流層和極度受到壓迫的底層,而原本應該占據社會最大部分的中間階層卻沒有存在,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之人(話說我媽經常用這句話來教育我,主要用于教育我要珍惜現有的也不要去嫉妒別人。)上流層和日益荒唐奢侈,底層人受不了壓迫,最后一根稻草壓下來時揭竿而起我一點都不奇怪,正所謂物極必反,我最最好奇的是,中間層的普通民眾是希望守著自己現有的一畝三分地,還是同樣希望建議一個更加平等的社會,當然前提是自己的現有利益受到損害,甚至會犧牲自己的性命。
還有一點讓我覺得壓抑的是:
雖然最后一幕,滿眼的雪白是那么純潔和平靜,北極熊的眼神柔和,孩子的目光堅定,但是新的世界建立了之后,新的Wilford會再造一個新的engine,產生新的head和foot, 新的rule,新的system會造成新的不公,繼而會有新的忍隱,新的爆發(fā),新的反抗,新的流血和犧牲,就這樣一直重復,人類為了幸福和平等做出的努力既讓人感動和尊敬,同時有是那么無力和脆弱。而engine永遠在運轉,列車永遠在前進。。。。
最后說說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演員,首先當然是主演Tilda,對wilfor的尊敬和對末層車廂人的冷酷,以及被抓住之后的嘴臉轉變,整個表演淋漓;主演Chris最后一幕跪在運轉engine的一幕讓我十分震撼,百感交集;作為train baby的高我星,純真和成熟以及冷靜的力度拿捏的也恰到好處。我不是奉俊昊導演的粉,他的作品并沒有看過,對于沒有之前作品精彩的評價我不置可否,畢竟一個是用自己的母語拍攝,很多情節(jié)的設置和細節(jié)的掌控都是建議在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基礎上。這部電影我覺得非常精彩,導演演員布景音樂特效都非常棒,我愿意花1萬塊錢(是韓幣啊親)去看!!
同樣我也不認為這部電影是在映射某個集團某個國家或者是批判資產階級和工業(yè)革命以后的社會畸形,我覺得這是整個人類的論題,只要社會存在,只要人存在,就會有這樣的雪國列車!
最后請讓我跑題一下,Jamie好帥好帥好帥阿,而且好像我童年的偶像丁丁?。。?!
跑題不間斷:當我懷著沉重和對自己自責和失望的心情走出電影院然后在大街上吃了一串雞肉串和一份紅豆冰的時候我就釋然了,想不清就別想了,明天總是好的。
2 ) 《雪國列車》:我只是一名乘客
此評以《雪國列車》神劇情為延伸,講述乘客“我”的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災難前
我是一富裕熱愛旅行的人。在某一天,我看到了坐著火車環(huán)球游,一趟永遠不會停止的列車的廣告,或許在我的現代,科技的發(fā)達,火車已經成為了一種淘汰品,人們都嘲笑著研發(fā)這種火車的人,但對于喜歡旅行又獨身的我還是準備去買一張一等票,想嘗試一次這段有趣的旅行,另外最近的天氣熱的真讓人受不了,聽聞馬上人工阻止全球變暖的計劃就要施行了,但愿這個該死的鬼天氣能好一些!
災難時
上車的我發(fā)現這真的是一輛非常有趣的列車,車上的各種設施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能保證車若沒有需要可以永遠不停下來,作為列車的首航,他的研發(fā)者們也會隨我們一起開始這段旅程,同時新聞里阻止全球變暖計劃正式啟動,一月后,車上的我們發(fā)現一切開始都不對勁了,窗外永遠是冰封的大雪,我們開始沿途收留向我們求助的各國人民,直到我們發(fā)現車上再也無法塞滿更多的人,又過了數月,我們發(fā)現列車外的世界已經完全滅亡,而我們發(fā)現了一個嚴峻的問題的食品更本無法滿足車上所有人的保障,不得已只能將沒有買票的人們都集中在了末等車箱,以防止暴亂帶來的人為災難,而我們一直都努力想著各種方式,讓車上的食物供給能滿足需求,當我們完成這一方式的時候,已是數月后,末等車廂被集中的人們居然都開始了吃自已或是吃人,并仇恨的看著我們,這讓我們感受到了恐怖,不得已只好保護自已,制定新的秩序,但末等車廂人們并不理解這種做法,不斷發(fā)動著所謂的革命,而矛盾和階級也在這時開始建立。
災難后
18年了,本來一段旅行,卻讓我們車上所有的人都被迫困在了這段列車上,而我們也是最后的人類,我在車上結了婚,甚至有了自已的孩子,我們都知道外面的世界無法生存,但還是有人試著離開這趟列車,可他們甚至都沒走出列車的視線,可總還是有人覺的外面世界滿是希望,前不久車上的安全專家和她的女兒發(fā)瘋甚至妄圖炸開車門走出列車,還好我們及時發(fā)現阻止了他,并把他關了起來,但一場新的末等車廂革命開始,放出了這個安全專家,并且一路強攻,可是我們手上還有槍,但年邁的列車領袖希望末等車廂一個看著還不錯的人繼承他的位置繼續(xù)帶領我們并解決我們與末等車廂人們的矛盾,我們也相信了列車領袖的話,大家都讓這位末等車廂的人一直走到了最前端,但我們同時發(fā)現了一個可怕的問題,那個瘋了的安全專家也跟著一起來了,他還是想炸車門,我們都一擁而上要阻止他,可是,沒弄清情況的末等車廂新領袖居然贊同這個瘋子炸開車廂,結果車廂被炸開了,強烈的爆炸聲同時引發(fā)了雪崩,雪崩最后摧毀了整個列車,好吧,我也在此掛了,列車最后除了一個小男孩和小女孩所有的人都死了,可我在上天堂的時候向下一看,發(fā)現他們兩的運氣也并不好,一頭好久沒開葷的北極熊看著他們這兩個最后的人類.
我只是一名乘客,希望體驗一次不同的旅行,卻遭遇了世界末日,但我生存了下來,可是我又遭遇了一群被我們好心救助人們所謂的“革命”,這一次我也死了,在天堂,上帝看著我們這群最后的信徒也去他老人家那集體報道,不由哀嘆一聲:“你們啊,不做死,就不會死!”
3 ) 《雪國列車》的馬列主義隱喻解讀(劇透)
劇透提示:本文徹底劇透。未觀電影者請慎重閱讀
深夜看完電影后,睡不著覺寫的本文。語言混亂處還請見諒。
正文:
雪國列車這部電影,本人給它打十分。
倒不是因為本人認同該作的全部價值觀,而在于它極為藝術化、戲劇化,充滿濃烈情感的表達手法。
這些話不多說了。接下來解讀一下這部電影的各種政治隱喻。
一、列車
毫無疑問,列車隱喻著人類歷史上的一切階級社會。電影劇情對這個隱喻已經展示地比較直接了,從車尾到車頭:
*尾部車廂,象征著階級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最為凄慘,也最具GM性;
*蛋白質塊生產車廂,象征著給底層社會提供生活最底保障品的最下服務階層;
*維護列車秩序的軍隊,象征著國家的暴力機器,他們在最底層的邊緣;
*植物區(qū)、水族館等,象征著技術勞動者的中間階層,相對于底層而言待遇稍好,但對社會變革無所適從,他們既服從于統(tǒng)治階級的權威,又對底層勞動者懷有同情與恐懼;
*高級乘客車廂:象征著腐朽的統(tǒng)治階級,越往車頭走,墮落地越徹底
*引擎車廂:象征著階級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一直控制人類社會方向的最少數
這些隱喻展示地已經很直接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影高潮部分的一段臺詞反而過于直白:“這列車就是世界,我們就是全人類”。如果講究留白的美感,不用這么直白
關于列車的第二個隱喻,“方舟”哲學,這個后面再講
二、列車的暴力機關
在電影中出現的列車統(tǒng)治機關,象征了階級社會中幾種代表性的專制暴力。
例如最開頭出現的士兵,完全按照美國大兵的形象打扮。其實很多裝備細節(jié)都是多余的,如此形似的形象,就是映射現代資本主義“民主社會”里的暴力機關。
注意一個細節(jié),那些大兵在執(zhí)行秩序時,對婦女會說“mam”,女士,用詞還顯彬彬有禮。和接下來的暴力相比,之前的偽善昭然若揭。這就是暗示現代民主社會里名義保護人民,其實是捍衛(wèi)階級社會秩序的國家機器。
那個戴眼鏡,口含假牙的女頭目,形象打扮讓人一看就聯(lián)想到1984。這個形象毫無疑問,是影射所謂“斯大林主義”下的極權官僚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作者的政治傾向或許更偏向托派和第四國際。不過,從此引發(fā)的理論派別爭論,無法掩蓋這部電影自身的GM性。
水源車廂前的蒙面軍隊,則一看就讓人想到當代的極右納粹民族主義者,軍國主義(注意蒙面人還用日語喊了萬歲),以及各色法西斯。用的武器也充滿了血腥和殘忍的意味。他們當然象征著歷史上極右的極權暴力統(tǒng)治機關。
從美國大兵,到極權官僚,到法西斯屠夫,這個排比順序,揭露了作者對階級社會偽善的認識。階級社會的秩序是第一位的,底層的勞動者反抗越激烈,統(tǒng)治階級的偽善面具就私下越多,他們的本質是極右法西斯式的。
三、人名
我個人確信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有符合西方歷史文化的隱喻。但個人知識太差,說不出內在的聯(lián)系來。這里就跳過
四、老人導師吉列姆
老人吉列姆的形象,與托洛茨基非常相似。在電影中隱喻的是GM先知。
圍繞吉列姆有兩個關鍵故事,一個是割肉飼人,一個是他和列車發(fā)明者wilford是好朋友。都需要詳細解讀。
五、導師吉列姆和列車長是老朋友
先說老朋友的問題。社會GM的先知,馬恩,自己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甚至本身就是統(tǒng)治階級一員。最早研習的絕大部分思想,都是統(tǒng)治階級用于維護統(tǒng)治的工具。他們本該是統(tǒng)治階級在底層群眾中最直接的宣傳工具。
吉列姆和wilford是老朋友,就是這種關系。此外,列車長說老吉列姆經常和他長談。這個是符合歷史的,因為GM的先知很大一塊的精力用在與舊的統(tǒng)治階級哲學和理論對話、辯論,比如資本論。
六、吉列姆走向GM的新生
老吉列姆從列車長的協(xié)助者,變成GM的先知,有一個關鍵點,就是他割下了自己的肉讓別人吃,以此來阻止尾部車廂的自相殘殺。是人民的痛苦,尤其是孩子(象征著人類的未來),讓他覺醒了。割掉自己手臂,絕對不是計劃的一部分。
這特別像恩格斯。恩格斯本來是工廠主的兒子,當初讓他去工廠是為了學習管理技術??啥鞲袼褂H見工人的苦難,反而成長為堅定的GM者。
此外,托洛茨基本來也是富農的兒子。他看不慣父親對雇工的剝削,萌芽了GM意識。當然,毛更為典型,毛自稱第一個GM的對象就是自己資產階級的父親。
七、周期性的GM
列車長wilford說,自己和吉列姆老朋友商量好,讓他到列車的車尾,定期煽動GM。利用GM來削弱底層和上層人口,使列車保持平衡。
列車里周期性GM的隱喻,直觀地象征著階級社會里周期性的社會危機。
列車長GM周期性的解讀,也恰恰是剝削階級自己對GM的解讀。許多anti-revolution理論,尤其是馬爾薩斯主義為代表的統(tǒng)治哲學,就把歷史上的社會危機和GM,解釋為人類發(fā)展過剩,而生產力不夠,導致的混亂(chaos),是混亂(chaos)而不是進步(revolution)。這種混亂削減了人口,也削減了與生產力的矛盾,從而又讓社會重新回到穩(wěn)定,當然是階級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而馬克思主義看待經濟危機,卻認為是剝削的直接結果,社會不公平,尤其是經濟上的不公平,導致經濟危機周期性發(fā)生。
八、列車長送出的紙條
電影中,列車說自己是周期性GM的締造者。這個隱喻恰恰是符合現實的。在階級社會里,無論是天災還是經濟危機,剝削階級的最高層其實都是看到了危機的發(fā)生的。他們不去試圖阻止危機,他們的選擇是利用危機本身牟利。糧食饑荒時有投機倒把,股票跌落時可以唱空,金融危機時進場抄底,戰(zhàn)爭中倒賣軍火等等……
他們不僅掌握了更多的信息,看到了社會危機的到來,還會想盡各種辦法在社會危機中獲取更多的利益。
在當代陰謀論中,更是有一種觀點,認為統(tǒng)治世界的極少數寡頭們,策劃制造一系列的災難事件,讓全人類人口下降至五億左右以維持他們窮奢極欲的生活,也不至于讓地球環(huán)境滅亡。
電影中一個貫穿的謎團,就是在蛋白質塊中的紅紙指令究竟是誰發(fā)出的。結局告訴我們這反而是列車長親自發(fā)出的。
九、老吉列姆利用紙條掌控GM的節(jié)奏
按列車長的說法,吉列姆是知道GM背后的目的。他如果不是與列車長合作實施陰謀,為何還要按紙條的指示指導GM,而不是揭露它呢?
這個隱喻恰恰符合馬克思主義的GM原理。剝削統(tǒng)治階級知道社會危機、經濟危機的來臨,把溫和的反抗當成減壓閥,同時當成剪羊毛的重大機遇。但同時,對底層勞動者的GM者而言,也只有在經濟危機、社會危機的關鍵時期,才迎來GM的高潮機遇。因此吉列姆覺醒了之后,也是要偽裝成和列車長配合,以促成GM的。即便以犧牲為代價
十、老吉列姆的兩重性
這種對GM的污蔑,主要的論據就是歷史上不成功的GM。這個也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一個前提和對立面。在馬、恩、列之前,gm的意識分為兩種,一種是奴隸翻身做奴隸主,農民翻身做皇帝(后面會詳細分析)。另一種是有限的斗爭,典型代表是工聯(lián)主義等。這些斗爭雖然也轟轟烈烈,但只是爭取底層個人的、一時的利益,卻不能顛覆階級社會的根本秩序(不能打碎列車)??陀^上反而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幫兇。
馬列主義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就是反對工聯(lián)主義、修正ism、社會GM黨、費邊社、墮落后的社會黨國際等等。這些派別之中,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第二國際的社會民主黨。
這些思想或者主張用溫和的反抗,爭取統(tǒng)治階級的讓步;或者主張盲目的恐怖主義,以發(fā)泄對剝削統(tǒng)治的仇恨。但都不懂得重建新秩序的必要性。
老的吉列姆,就代表這類GM者,同時也是列車長(最高統(tǒng)治階級)的協(xié)作者。更具體一點,他象征著馬克思恩格斯等先驅創(chuàng)建的社會民主黨。所以吉列姆稱自己“I am the shadows of shadows”。
吉列姆被殺,也是很有趣的隱喻。列車長說他沒能控制住GM的步伐。這也隱喻了當代社會黨在階級社會里的地位。他們代表底層群眾,在社會危機爆發(fā)時進行有限度的斗爭,此時他們的地位是得到統(tǒng)治階級認可的。一旦社會黨變得更富GM性,就會被統(tǒng)治階級視作背叛者,無窮的扼殺。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作為社會民主黨中最進步的領袖,在旗幟鮮明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被人槍殺,非常相似。
十一、老吉列姆和新領袖柯蒂斯的關系
社會民主黨由于理論的不夠徹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成了反GM力量。但另一方面,社會民主黨也孕育了ccp.。后來的以列寧為領袖的俄國ccp,最早也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一派(布爾什維克)。
精英化的社會民主黨孕育了群眾性更強的ccp,這和電影里老吉列姆培養(yǎng)的男主角柯蒂斯的過程是一致的。相比于老的社會GM黨,列寧式的ccp更主張吸收勞動人民中的進步者,尤其是工人中的進步者加入。
領袖從吉列姆向柯蒂斯的過度,也隱喻著社會GM從精英知識分子主導,向底層人民自己主導的GM進化的趨勢。
柯蒂斯最后的決斷讓他徹底超越了老吉列姆。新的GM者不僅站立在他們肩膀之上,還要以相反的方式超越他們,不再成為最高統(tǒng)治階級的協(xié)助者。
十二、柯蒂斯的原罪
到電影的末尾,我們知道,柯蒂斯在剛上車陷入饑荒后,是吃過人的。他甚至知道嬰兒的味道最好。這是柯蒂斯內心最深處的原罪。
這個恰恰是對階級社會最深刻的分析和揭露。在一切階級社會的最頂層,人民過著最為窮困窘迫的日子。天災人禍之后,人相食的悲劇是切實發(fā)生過的。電影中的人相食是一個特別強的隱喻,在人相食之外,底層社會的窮人們也陷入互相欺詐、搶劫之中。用劣質的食物騙錢,搶劫,偷竊等等。
權貴階層以此來批判最底層。用教育車廂小孩的話說,他們是吃自己拉的屎的豬??蓜e忘了,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剛一上車,士兵就收走了我們的全部財物”。這才是人相食的根本原因。
而底層勞動者臟、亂、差,互相爭斗的悲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剝削階級對把底層剝削到無法生存又無力反抗的地步。底層的人民往往陷入不去掠奪其他窮苦人,自己就會死的道德絕境。而與此同時,剝削階層卻過著富裕的生活。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而底層社會人相食的慘劇,是靠最早一批理想主義者,以割去自己的肉來保護他人的方式終結的。他們的大無畏奉獻精神,讓底層人的人性覺醒,從而學會團結起來而不是互相爭斗,共同反抗階級社會。
十三、柯蒂斯說,要奪取列車的引擎
柯蒂斯認為過去的GM者不夠成功,是因為他們走得不夠遠,沒有去奪取引擎。他要下決心奪取引擎。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隱喻。引擎就隱喻著國家的最高權力。
前面說過,歷史上代表底層群眾的反抗者分為兩種,一種是溫和的反抗者,他們的錯誤就在于“沒有去奪取引擎”;另一種反抗者,他們的明確目標是“奪取引擎”。在馬列主義的譜系里,奪取引擎意味著“無產階級專政”。社會民主黨、形形色色的其他反抗者(尤其是資產階級與小資民主黨派),和ccp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是否試圖“奪取引擎”,用暴力GM實現無產階級專政。
十四、柯蒂斯最后也沒有奪取列車的引擎
這個隱喻暗示了社會主義最核心的爭論點,對待“國家”的態(tài)度。馬克思他們寫的“法蘭西內戰(zhàn)”,和列寧的“國家與GM”,要點就是講述這樣一個道理。對無產階級而言,奪取國家到手之后,它本身就成為最大的禍害。必須要打破國家機器,使它進化到新的形態(tài)
電影中的隱喻非常精妙。當柯蒂斯終于走到列車頭部的引擎車廂時,他才看到了全部的真相。所有人都依靠這個列車在生存著,“我們都是這量列車的囚徒”。只有保持列車的前進,同時保持列車內“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均衡,大家才能生存。更殘酷的真相是,列車的零件損壞了,要讓列車繼續(xù)前進,必須要靠尺寸合適的小孩子做機械化的奴隸去維護它的運轉。
當柯蒂斯終于走到列車的頭部時,他才發(fā)現即便控制了列車,也永遠無法改變列車的黑暗秩序。這就相當于GM者爬到社會最頂層時才看見的問題,舊的國家機器要延續(xù)下去,他們就必須做新的剝削統(tǒng)治階級,不是去終止階級社會的秩序,而是維護它繼續(xù)運行下去。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無不如此。即便是ccp領導的社會主義GM,也許多都走向了修正ism,讓階級社會復辟。所以列車長才如此自信滿滿地說服柯蒂斯,要讓他做列車新的領導者,就像讓農民起義的領袖做新皇帝,或讓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去做新的壟斷剝削階級一樣。
十五、雪國,列車,方舟
現在要再次介紹列車這個隱喻的更深層含義。世界陷入雪國,人類大部分滅絕,只能生活在一個奔馳的列車里。這寓意著人類社會的起源。原始社會更早的時期,人類是在一個叢林法則的世界中生存。他們組建了國家來保衛(wèi)自己,獲取資源繁衍,以及改造周圍的環(huán)境。
當階級社會出現以后,剝削階級最大的統(tǒng)治意識形態(tài)就是這樣:世界是一個難以生存的世界,而國家是全人類共同生活的“方舟”。一旦打碎了國家,如同打破了方舟,所有人都要滅亡陪葬。這就是影響最深的anti-revolution理論,讓許許多多的人無論自己生活多么慘痛,卻不敢顛覆整個秩序,害怕連被剝削的人生都在亂世(chaos)中失去。
這種共同體關系,電影中用非常戲劇化的場面來表達。就是列車通過葉卡特琳娜大橋,度過新年時,廝殺中的雙方居然停止砍殺,集體倒數,歡呼“happy new year”。如此超現實的畫面,就暗示著階級社會中用國家興衰來綁架被壓迫的人民,以此來維護階級社會的“秩序”。
十六、環(huán)形鐵軌
環(huán)形鐵軌暗示著歷史周期率。既然毀壞引擎導致人類的滅亡,而保護引擎又意味著GM者稱為新的統(tǒng)治著,就說明用我國的話說,叫“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環(huán)形鐵軌遍布全球,隱喻著如果不打破列車本身,GM也無法改變階級社會,周而復始的歷史,將是全人類所有文明的共同的宿命。暗示GM的唯一出路,不是奪取引擎(政權)而已,而是打破列車(階級社會)本身。
十七、凍死的七個人
凍死的七個人是最早GM的一批人。他們認為自己能夠在冰雪天地下生存,然而卻凍死了。這隱喻了第一批試圖走出階級社會的先驅。而他們的出逃與凍死,直接隱喻了空想社會主義??障肷鐣髁x之所以失敗,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野下,是因為他們既缺少科學的理論指導,更缺乏建立社會主義的客觀條件。
而這個“客觀條件”,在電影里表現為冰雪終于在逐步融化,而隱喻的理論概念,當然是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里,正是到了資本主義的工業(yè)文明時代,才使得科學的社會主義真正能夠實現。這樣的觀點寫入了ccp宣言。
包括柯蒂斯在內,面對這個預言(韓國人想要炸掉列車的門),第一反應也是你瘋了吧?這隱喻了在打破一切階級社會的科學社會主義預言面前,舊時代人們的驚訝和不敢相信。
十八、列車長
列車長最早是賢人,最偉大的人,他預料到雪國的來臨,并建造了永動引擎的列車,拯救了許多人。列車長隱喻了國家的起源,他也象征著人類文明最早的賢者。然而這些最初的賢者,卻慢慢演化成了階級社會的最高統(tǒng)治者,蛻變成了剝削階級。如果放在中國歷史上,列車長則是伏羲氏、包犧氏、軒轅氏、神農氏等。直到大禹治水之后,他的兒子成了夏朝的第一代君主,從此國家不再是天下為公,而是為了統(tǒng)治階級的一己之私。
而統(tǒng)治階級最終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構建、維護一個階級社會,使之變成了全人類的牢籠。
柯蒂斯越來越深刻地了解列車和歷史之后,對列車長陷入兩難情緒,也象征著這樣的疑問:最有利于人民的領袖,蛻變成了剝削壓迫人民的罪魁禍首后,怎么辦?
十九、破壞列車
列車意味著階級社會,鐵軌意味著周而復始,永動的引擎也意味著永遠的剝削秩序。GM變成了屠殺人民以實現“生態(tài)均衡”的工具。最終要打破這個周期率,不是靠奪取引擎,而是靠破壞整個列車。這當然就隱喻了從ccp宣言,法蘭西內戰(zhàn)到國家與GM中的最高理想和唯一出路,改造國家機器,終結階級社會。
破壞列車造成的后果,是遭遇雪崩而車毀人亡。在馬列主義的視角里,這當然是一個很悲觀的論調。一定會引發(fā)影迷們的討論:該GM,還是放棄GM?
但主角柯蒂斯做出了他的選擇。當他了解大部分真相時,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不知道自己是否要去維護這個殘酷至極的剝削社會。但他看到孩子被當成零件奴役時,被毒舌蒙蔽的良知徹底覺醒了,為了保護孩子,不惜造成列車的覆滅。
這是柯蒂斯的選擇,隱喻了ccp人GM精神的源泉和堅決性。這種最徹底斗爭精神總是與被剝削壓迫最深重的階層同在。中國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句名言:“日曷喪,吾與汝偕亡!”
質疑這個結果的觀眾,最好也思考一下《三體》中的一句名言“給文明以歲月,還是給歲月以文明?”
二十、關于結局
結局帶有強烈的末世情懷和宗教色彩,反映了作者的悲觀面。這點是本人比較不喜歡的。
二十一、其它的一些隱喻
電影中,GM者藏起武器,害怕給小孩不良的印象;而特別和藹可愛的懷孕女教師,卻當著學生面悍然拔槍殺人。而分發(fā)新年禮物貌似慈善的仆傭,其實是大屠殺的執(zhí)行者。這兩個隱喻的意思不言自明。
電影中,兒童象征著人類的未來。有三種兒童,一種是底層勞動者中倔強生存的兒童;一種是權貴階層被深度洗腦的兒童;第三種是最終被當成列車零件,機械化地維護階級社會秩序的兒童。這也象征著人類的三種未來。
導師吉列姆是因為兒童而覺醒,他割去了自己的手臂作為贖罪,走上了徹底GM的道路。遙相呼應,柯蒂斯最后也是為了保衛(wèi)兒童而徹底地GM了。
火在電影中有許多次應用。一次是照亮黑暗的火炬,一次是點燃炸藥的火種。它的意義也是不言自明的?!稛o人區(qū)》的一句話特別適合用在這里,“我認為人類和動物的區(qū)別不是放棄自私,而是人類會使用火”
4 ) 魔獸世界6.0之巫妖王又怒
#謹以此文,獻給看完電影和我一樣壓抑的觀眾們,博君一笑,忘舒緩心情。#
#嚴重劇透,不喜慎入#
公元2014年,暴雪發(fā)布了新一代魔獸版本,名字叫《雪國列車之巫妖王又怒》,以下是小編第一時間帶來的攻略。
故事發(fā)生在艾澤拉斯大陸冰雪皚皚的Northrend,在一次大災變之后,各種族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不得不茍且在一列火車上受到巫妖王的奴役,巫妖王的名字叫工程匠師威爾福德。傳說他驕奢淫欲,還特別喜歡吃小孩,他已經統(tǒng)治了這個世界18年。在他的統(tǒng)治下,生活在末尾車廂的底層人民一直飽受壓迫,為了爭取自由和權力,他們在過去發(fā)起過多次暴動,但無疑例外均以失敗告終。
故事的主角是我們的美國隊長,在一名曾經的人類老先知Gilliam的指引下,他組起了自己的團隊,開始開荒新副本。
第一關的守關boss是暴雪前任GM,他是一名擁有禪師級開鎖技能的盜賊。和他對話后,他竟然變成了綠名(不能直視,簡直坑爹?。?,并加入了玩家隊伍,協(xié)助玩家開始副本之旅。此外,他還有一個女兒,擁有心靈視界的技能。
第二關的守關boss是一名伙夫,他負責制作末尾車廂的食物——一種類似龜苓膏的蛋白質塊。和他對話后(再次不能直視,簡直坑爹?。?,他告訴了美國隊長一個驚天秘密:原來他們的食物其實是用蟑螂做的。(我是來黑龜苓膏的我會亂說?)
第三關的守關boss是斧頭幫,他們裝備精良,并且酷愛切魚,在戰(zhàn)斗之前,他們會當著對手的面用斧頭切開一條魚的肚子,大概是取我為刀俎,你為魚肉的意思。戰(zhàn)斗場景是一條完全黑暗的隧道,起初玩家團隊完全不是對手,因為黑暗附帶致盲效果,所有攻擊全部miss,而斧頭幫都裝備了夜視儀,戰(zhàn)斗無視天氣、地形。玩家團隊節(jié)節(jié)敗退,在這關鍵時刻,美國隊長想到了大光明術,大光明術驅散一切黑暗魔法,并且造成極大殺傷,美國隊長咸魚翻身,取得最后勝利。這場戰(zhàn)斗是副本開打以來第一場硬仗,玩家團隊損失了一名犀利的DPS,但幸運的是,同時也俘獲了對方的副部長,一名戰(zhàn)斗民族的女薩滿,在美國隊長的威脅下,女薩滿轉而幫助玩家。
由于有女薩滿的幫助,玩家團隊順利的通過了第四關和第五關,這兩關風景優(yōu)美,有新鮮水果,有海底世界,甚至還有壽司,玩家團隊在此補充了體力,取得了食物buff,來到下一關。
第六關的開始是一段劇情,大致講訴了Northrend的歷史,以及巫妖王——工程匠師威爾福德的生平和對人類的巨大貢獻,人類小孩在這里被洗腦,被灌輸巫妖王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劇情結束之后,出現一名NPC,他給每名玩家發(fā)放了一個【原始恐龍蛋】,藍色品質,極為稀有。正當大家歡呼雀躍時,不料這是個陷阱,NPC掏出一把本以為早已絕版的橙色武器:真.AK47,開始了對玩家團隊的屠殺,并且玩家團隊的大本營——末節(jié)車廂也被偷襲,老弱病殘遭到屠殺。經過浴血奮戰(zhàn),美國隊長終于再次取得勝利(主角不死光環(huán),歐耶)。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場戰(zhàn)斗中,美國隊長的精神導師——老先知Gilliam壯烈犧牲。為了泄憤,美國隊長干掉了之前投誠了女薩滿。
隨后隊伍繼續(xù)前進,前進的路上他們見到了傳說中的上流居民,一個個醉生夢死,靠迷幻藥度日。在一系列車廂之后,一名先前干掉老先知的獸人狂暴戰(zhàn)追了上來,雙方在桑拿室(好邪惡的場景吶)展開了慘烈的戰(zhàn)斗,本場戰(zhàn)斗極為激烈,是在見到大boss巫妖王之前最慘烈的戰(zhàn)斗,最后玩家團隊取得了慘勝(獸人狂暴戰(zhàn)真兇猛,主角光環(huán)真?zhèn)ゴ螅瑲W耶)。除了美國隊長和前任GM盜賊以及其女兒,隊伍其余人員全部陣亡。
至此,玩家團隊離大boss巫妖王——工程匠師威爾福德之間只剩下一扇門。玩家團隊在門口停下休整,美國隊長和前任GM盜賊開始了一段心靈對話。原來,前任GM盜賊的真實目的是逃出車廂,離開副本,到外面廣闊的Northrend大陸去,因為按照他的觀察,雪正在融化,氣候正在回暖,Northrend大陸不久就要春暖花開。為此,他不惜假裝沉迷毒品,因為毒品原本是工業(yè)廢料,是極好的易燃物,他收集了大量毒品,制造了一個炸彈(原來GM第二個生活技能是工程),準備炸開車廂門。這時,巫妖王boss前面的門突然打開了,出來了巫妖王的女助手,強力的獸人女酋長,女酋長一槍爆掉GM盜賊,然后對美國隊長說,巫妖王喊你吃飯,喊你吃飯,你吃飯,吃飯,飯。
美國隊長終于見到了巫妖王——工程匠師威爾福德,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談話,巫妖王告訴美國隊長一個驚天大秘密。原來,這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為了——生!態(tài)!平!衡!。因為在雪國列車這個副本中,一切資源都是有限的,整個副本就是一個小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了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所有的物種都必須被嚴格限制數量,并且限定在他們應該在的位置上。不過這還不夠,因為不斷有小孩出生(大概是因為無所事事只能濫【和諧】交又沒有避孕套的緣故),而等待人們自然老死太慢了。于是巫妖王和美國隊長的導師——人類老先知Gilliam合謀設計了這個計劃,即定期慫恿底層人民暴動,這樣趁機殺死一批人,平衡人口數量,而美國隊長則是他和人類老先知選定的接班人。因為,為了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總得要有一個巫妖王,而這一任巫妖王——工程匠師威爾福德太老了,準備退休了。
這真相來的如此突然,讓美國隊長一時不能把握,此時,廣大觀眾在美國隊長臉上見到了長達二十分鐘的面癱表演。正當美國隊長還處于震驚之中時,先前被打倒的獸人狂暴戰(zhàn)復活了,這一次他變得更為強大,而前任GM盜賊也醒了過來,原來他剛才發(fā)動了裝死技能,而前面所有關卡的小嘍啰也一窩蜂涌了上來,局面直轉而下,十分緊張。這時,前任GM盜賊的女兒——擁有心靈視界的女牧師EVA(抱歉我不記得名字了)在GM的指導下,瞬間將工程技能從0叮到600,制造出了禪師級炸彈,炸開了車廂。整個雪國列車副本在劇烈的爆炸中崩潰了,所有人全部犧牲,僅剩下女牧師EVA和一名黑人小男孩(姑且叫他亞當吧)兩人茍且成功,離開副本,來到了廣闊的Northrend大陸。
在這片劫后余生的大陸上,只剩下一男、一女,和一頭北極熊。北極熊回眸一笑。電影完。
至此,新資料片結束,以上就是魔獸世界6.0之巫妖王又怒之雪國列車副本的全部攻略。
我們下期再見。
————節(jié)操的分割線——
什么?你竟然以為結局是Happy Ending?
孩子,你太天真了。Happy Ending的是北極熊才對吧。
對于【生命】這種繁殖力強又貪得無厭的存在來說,生生死死都逃不過命運的循環(huán)。
列車是一個資源有限的封閉生態(tài)系統(tǒng),地球何嘗不是?宇宙何嘗不是?
深思吧,宇宙已經存在了137億年,為何到現在還只有人類在這么小的星球上茍且偷生,難道你不曾想過,這只不過是另一場大災變的余燼?又或者,只是另一場大循環(huán)的開端?
不能再說更多了,我劇透了這么多,已經注定下半輩子吃熱干面都不會有芝麻醬了,有道是: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而山不再高。
嗚呼哀哉!如今重讀愚公的故事,竟是一出如此殘忍的寓言,且沽兩斤酒,莫再問人生。
以上
THE END
Bearkiii
2014.3.19凌晨@武漢
5 ) 做的還遠遠不夠
對很多人來說,《雪國列車》與奉俊昊過往作品的最大區(qū)別可能是以下幾樣:英語片、國際明星陣容、主打全球市場。但事實上,對奉俊昊而言,《雪國列車》有樣東西是最致命的,這是一個改編劇本,以前的奉俊昊卻有著獨一無二的原創(chuàng)故事,從社會背景到人物性格,他都非常之熟悉。而《雪國列車》,無論從制作理念還是思路走向,那都是全新的挑戰(zhàn)。
拋開電影語言不談,在高屋建瓴的人類寓言格局上,《雪國列車》成也原著,敗也原著。正如朋友指出的,《雪國列車》的故事載體——這列二十幾節(jié)車廂的末世列車,本身就是一個浮在半空中的形式存在,正如那臺荒誕的永動機引擎。如果,你不認軟科幻這條理,那么,這部電影的嚴肅性勢必要大打折扣。譬如,為什么只有一個門?這個問題會接著引出以下問題,這個門還居然是在最前面,那么當年的人們是怎么擠上來的……因此,難怪也有人說,《雪國列車》更像一部政治隱喻電影,而非科幻電影。漫畫所能呈現的1001節(jié)車廂,放在電影里變得不切實際,也令制作難度一路爬升。也有變本加厲的抱怨,這哪是科幻大制作,完全就是一出封閉空間室內劇,就連外頭的冰雪特效都做得不到位。
話雖如此,《雪國列車》依然展現了韓國電影人在進軍國際上的勇氣和魄力。無論典型與否,科幻片在中日韓等國都不見長。日本動漫有大量的科幻題材,無奈真人化道路一直不太順暢。在類型突破上,《雪國列車》還是具有里程碑意義,哪怕它還小心翼翼,不夠純熟。
你可以對不同車廂的奇觀設定不以為然,但《雪國列車》直觀呈現了人類社會的螺旋狀上升——只需從火車尾巴一路殺到火車頭。你可以腦補成慘烈的世界大戰(zhàn),永無休止的自相殘殺和屠戮。如同復仇所會帶來的巨大空虛,造反者總想著革命的血與火,想著浪漫的靈魂升華,卻不曾想過革命之后的巨大空虛——你是取而代之,還是一起覆滅。奉俊昊顯然相信,只要這列火車還在,那么,關于人類社會的紛爭、階級的壓迫與反抗都不會停止,并且,這一切還是罩在完美的科學鐵皮之下,同時還有一個永恒的偶像領袖,實在是太諷刺了。
前面說到,原著限制了奉俊昊的發(fā)揮,他很難像以前那樣,想出一些神結尾,給觀眾提供神解讀。《雪國列車》依然有不少的黑色幽默,重口味的像蟑螂龜苓膏,輕一點的大概是新年快樂。至于所有人都在討論的殺魚戲,其實不難理解,難以理解的是為什么還要踩到死魚?;蛟S,這也是常人無法理解的黑色幽默吧,包括那個看似多余的譯意風,有討好韓國本土觀眾之嫌。如果說,斧頭幫一段還有華麗的動作片神韻,那么,子彈對射實在有點作秀之嫌。說它為了表現涉及列車以外的環(huán)境空間,并不成功。怎么看,它只為了那一朵雪花飄進來。所以,奉俊昊并沒有提供一氣呵成的火車自由行,而是一幫群眾演員盲打誤撞,穿越了十幾個攝影棚,從衣不蔽體的奴隸社會穿越到了只等毀滅的高度文明。
由于重形式而輕人物的表現方式,重在列車空間卻被束縛了手腳的先天不足,《雪國列車》的人物基本沒有給人留下太多印象,哪怕是一向神采奕奕的宋康昊,多數時候不在傻迷糊,就是偷偷躲了起來。至于造反派,在性格塑造上,他們還不如斯文頓飾演的女部長,其嘴臉之鮮活,只有那條不幸死去的魚可以匹敵。影片有許多嚼舌一般的長篇大論,鞋子和帽子、社會的平衡,包括主人公全盤托出的黑暗身世,它們并不是不好,只是,講得并不高明——尤其是放在奉俊昊的作品體系里面,略顯笨拙。
正因如此,即便《雪國列車》依然帶給我不小的震撼,但在觀影的愉悅感上,一個沒有觀眾緣的開頭,一段五味雜陳的中間死斗以及一個漏洞百出的結尾,它明顯不如奉俊昊之前的幾部作品。如果你能掌握了內地學者們的文本分析大法,那么,《雪國列車》看個預告片和故事梗概,就能寫出雄文一篇。因為它想闡釋的東西,已經超越了電影這個形式。至于電影的表現手法有沒有給這個論證過程加分,在我看來,奉俊昊所做的還遠遠不夠?!局袊侣勚芸?/p>
6 ) 被嚴重高估的反體制科幻片
奉俊昊的新片《雪國列車》,是一部被給予最高期待和被觀眾提前厚愛的真正大片,即便導演因忙于新片不能前來,票房依然早早告罄。宣傳手冊上強調著,這是一次向盧米埃爾和格里菲斯的偉大回歸,將讓觀眾回到電影最單純最具奇觀震撼性的百年以前。影片放映前的VCR中,在片場忙碌的韓國人表達著好多個抱歉,自信能以好看的故事報答這份厚愛,主演蒂爾達-斯文頓和宋康昊也提請觀眾系緊安全帶,開始這場刺激的冒險。
事實證明,至少對我而言,這是一部被嚴重高估的傳統(tǒng)冒險片。如若將影片里精致布景的一節(jié)節(jié)車廂丟到電腦游戲里,也就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通關類游戲。當然,對法國原著漫畫的大手筆改動,賦予了電影一個看似精彩的末世之后社會。新冰河世紀的極少數幸存者,在一列永不停歇的列車中,被嚴格以階層劃分,有錢人享受著有花園、SPA、酒吧和夜店的頂級車廂,窮人則蝸居于列車尾部逼仄而骯臟的黑暗空間,中間則是維持著階層絕對界限的大群警備人員。“帽子戴在頭上,鞋子穿在腳上,你總不能把鞋子擱在腦袋上吧”,執(zhí)行懲戒的女部長Mason教育著下等人。然而,要維持脆弱的列車生態(tài)平衡,就得有著殘酷的淘汰,只是在神秘的專制勢力下,這些篩選變得更有效率也更加殘忍。
理所當然,反抗跟著壓迫而來,重則落在了“美國隊長”身上(主演Chris Evans曾扮演《美國隊長》)。電影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又一個早已爛熟于心的反體制故事。無論是反體制,還是反烏托邦,這樣類型的科幻片總能叫好又叫座。稍微往深處思考,這列被聰明設置的“末日列車”,就能帶出絕對平等和相對公平哪樣更重要的問題。而追求絕對平等的下層乘客,也漸漸成了一群烏合之眾,他們的革命領導者在固執(zhí)的沖破一道道鐵門后,也幾乎鉆進了新一代獨裁者的模子里。推翻舊世界,獨裁新世界,這列的“起義—專制”號列車,早就是在中國歷史里行駛了數千年,碾出一條悲劇的宿命之路。換作國際化大制作的科幻片,也無非是從蒸汽內燃機車變?yōu)殡姎庾詣踊哞F。
不管初心有多單純,犧牲有多壯烈,日月?lián)Q了怎樣新天,前仆后繼的革命者們要想繼續(xù)維持這個人類最后的居所,就不得不繼續(xù)著有效率的剝削體系,至多期待一位有著相對公平意愿的明君出現。所有列車里的人,無論階層,無論新舊,都早已被體制化了。只有宋康昊飾演的Minsu,這個末日前人類社會生存經驗的人,才會不想再打著一節(jié)節(jié)車廂的通關游戲,通過窗外一些氣候變化的跡象,他覺得是時候打破旁邊的門,跳出列車,去挑戰(zhàn)生存了。照導演奉俊昊的看法,這才是電影隱藏著的惟一“好人”。
可是,隱喻至此,哪還有什么盧米埃爾式的單純視覺奇觀?再說,空間如此封閉、階層如此明晰,一切隱喻怎么都成了膚淺的明示了。如若有蛋疼者想往國際政治、歷史研究角度去解讀,也不妨算一件樂事。
其實,一切從創(chuàng)作到觀影都需煞費點腦力的反體制電影,都已單純的樂趣相距甚遠。而它們所孜孜不倦追求的那么一點所謂深刻雋永的意義,也早被《美麗新世界》和《1984》這樣的名著說透,人性和社會永遠就那么回事。于是,還是至少對我而言,不但《雪國列車》被嚴重高估,它那些在影史上幾乎樹碑立傳的同類——《V字仇殺隊》、《妙想天開》甚至《黑客帝國》——都一樣過譽了。
最后,韓國人終于成了全世界人的祖先。
《發(fā)條橙》混搭《饑餓游戲》,《2001太空漫游》穿越《2012》,《人類之子》勇闖《楚門的世界》。一次新鮮而刺激、夸張而極致,五味雜陳、絕妙又荒誕的銀幕體驗,值得去深挖又擔心過度解讀的電影。勇敢的少年們,大膽的走出列車去創(chuàng)造奇跡吧,因為雪國世界自會有冰雪女王拯救你們!
吃孩子,吃自己,殘肢刑,殺孕婦。但目的并非賣弄這些細節(jié),而是為了表達嚴肅的主題,完爆昆汀和Edgar Wright。幕后黑手擋不住自由意志,絕對權力腐蝕不了革命青年的心,小奉數一數二的作品。
3.5 結尾功虧一簣,埃文斯絕對應該被成功洗腦的,否則整個苦心建立的政治寓言是失效的。
北極熊內心OS:老子找了這么久終于找到食物了(。
如果我是導演就讓男主被洗腦成功。輪回神馬的才有意思呢。
【Spoiler Alert】北極熊的快樂結局
這種中國不會上映的片中國人也拍不出來。拋開棒子的種種,韓國導演近幾年在國際上的表現不得不讓人佩服,強烈的風格,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韓國電影,哪怕演員換成清一色的好萊塢。本片雖然bug較多,但是依然很好看,另外Chris Evans總算有一部讓人滿意的作品了。
裝個溫度計就解決的事搞得這么血腥
到最后食盡熊歸山,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片子不很血腥,卻建立在黑色壓抑、滅絕人性至絕望的背景下,寒意來自想象空間。這是人類的寓言,關于革命與階級,甚至搞出些圣經啟示錄之類的感覺。影片野心太大,電影多少有些承擔不了,只能草草收場,靠幾段獨白講出核心。動作場面很贊,節(jié)奏感,惡趣味。魚,幼兒園這種。蒂爾達·斯文頓很亮眼
兼顧商業(yè)片的節(jié)奏和文藝片的野心,奇觀式的暴力和場景創(chuàng)意絕佳,故事的背景和世界觀的構建卻算不得漂亮,最后全靠演員大段的對白來豐富,而之后緊接著就是真相的反轉,大爆炸式的信息量一股腦的堆在一起了。你姑且稱這種劇本大尾巴狼式的敘事敗筆叫反高潮吧,玩不好就會功虧一簣。★★★☆
媽啊想想攝影是怎么架機位的都覺得頭疼,列車設定意味著從頭到尾全巷戰(zhàn),導演也是蠻舍得想
前半小時錯位的黑色幽默就已經有種濃濃的B級山寨感,各種層面的硬傷更是遍布全片,主題過分追求高大上可隨后半段莫名的情節(jié)發(fā)展在邏輯上又充滿自我矛盾,結局更是無力得令人發(fā)指。。只能看在中段還是有不少亮點的份上勉強給出三星了。。?,F在對奉神的心情大概形容就是看完寧浩大劫案受的傷再乘十倍。
演得最好的是頭牌車廂舉手說車尾人吃自己屎的那個小女孩,一副碧池臉是怎么訓練出來的,太傳神
我也曾手里攥著一張硬座票,癡癡地望著臥鋪車廂里的人們。
那頭白熊最后要是把小孩們都吃掉就神作了~漢江怪物泥滾開!??!
相當精彩,看似過關戰(zhàn)將的模式,內容極為豐富與深刻。一輛列車封閉的小社會、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人類善惡美丑,貧富貴賤包羅萬象。后工業(yè)時代質感,蒸汽朋克、反烏托邦精神內核,到頭來卻發(fā)現是上帝與魔鬼的契約。整體震撼,結尾稍顯弱,是奉俊昊的妥協(xié),假如讓隊長最終登頂進入死循環(huán)是極佳的政治寓言
又一次赤裸裸的展現人類弱點的好電影,一列列車充分展現了人類的善惡美丑。當大自然都被凍結的時候,人類依靠的卻只是一個引擎,一個讓生命維持,卻創(chuàng)造著讓底層人民為吃一頓飽飯而互相廝殺,上層人民糜爛享受又綽綽有余的不公社會,但這一切都是由擁有權利的引擎控制者所操控,有善有惡才是平衡嗎?
黃種人夏娃和黑種人亞當步出長長的產道,來到一個沒白種人什么事的白色世界。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