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體驗,全程沒笑也沒啥可笑的,看了一半憋了一肚子尬一肚子罵,本來是匯成一句“高于十歲別看”的罵人話,但是同場次的幾個小朋友看一半都看不進去到處亂竄,樂。
客觀評價就是一子供向商業(yè)片。講了一小孩抗爭逼他學音樂的爸爸,最后借著一個外星人的幫助最后說服他爹放棄了音樂去追求他的星空夢的故事。
在不了解這個片子之前,我以為這個片子的看點大致有以下幾點:
1.外太空的莫扎特,見名之意,科幻和音樂片?
2.在《隱秘的角落里》貢獻驚悚體驗的榮梓杉
3.應該是笑點和演技擔當?shù)狞S渤和范偉
看完后的感受如下:
1.沒啥科幻也沒啥音樂,都是些元素的生硬拼湊罷了。完了一小星星都談不明白也不肯練琴的男主硬是靠著外星人的機械降神進入音樂比賽決賽,又憑著所有日漫主角般的“聽從內心的聲音”拿下決賽冠軍。劇情之無腦之俗套不忍贅述。
2.榮梓杉的演技在本片中實在是塑料。更嚴重的在于劇本的臺詞,明明把握不住情緒但是卻絞盡腦汁用力過猛的念出那些叛逆的臺詞,但凡涉及叛逆情緒表達的臺詞的都分分鐘讓人出戲。
3.黃渤演技在線但是很無趣,范偉就是純純的工具人也沒啥戲份。
4.夸張的脫離實際的初中校園生活。人山人海的社團,瘋狂的偶像崇拜。浮夸無度,令人反胃。
劇本生硬,俗套,無聊,冗長。能寫出這么多字來描述影片之差真是難為我了,就好像看見路邊一坨狗屎還要大肆批評一般。就這還要繼續(xù)拍第二部,樂
有質感的爛片,假如你喜歡B級片的風格,不要錯過這部兒童片,簡單整理了一下莫扎特里的cult元素包括但不限于:重型噴火槍、讓小男孩女裝(且不止一次)、喪尸邪教徒、烈火焚身的姚晨、白天人畜無害的娃娃晚上用電扇謀殺熟睡的黃渤……假如沒有國家審查機制的限制,陳思成會是一位出色的B級片導演。 除了夾帶低級梗私貨外,陳思成還是有在做一些深刻立意,地外文明受不了的噪聲,我們身處其中卻不以為然,還有“你們地球人很少向上看”(Don't look up。。)。在隱晦的反思之外,土味家庭片和天馬行空的想象貫穿始終——樂高船飛躍北京城,還有致敬星爺無厘頭風格的足球。以至于不好評價這部充滿低級趣味但童真的“爛片”,其中表面的中式家庭關系適合5歲以下的小朋友的理解力,但凡10歲以上的觀眾聽到莫扎特的配音還有話劇腔的臺詞或多或少都會有些腳趾扣地,甚至看到莫扎特的動捕會犯恐怖谷。 本片作為國內第三部,陳思成個人第二部運用IMAX數(shù)字攝影機拍攝的影片,各類北京地標性建筑在IMAX銀幕上的展現(xiàn),還是可以看的出陳思成對北京這座城市的偏愛,還有本片主打的聲音設計在IMAX影廳的呈現(xiàn)更容易感受“數(shù)字音效全方位環(huán)繞”?!犊鞓沸乔颉泛汀赌Щ檬謾C》一類的“軟特攝”在改編電影版方面沒有思路的話,運用IMAX攝影機的噱頭加《莫扎特》城市特色的畫風確實是個辦法(但沒必要。。)。 今年第一部看到中途想拔腿的片子,“大制作”的《莫扎特》目前為止肉眼可見的撲,就是說假如萬達還會給陳思成資金拍續(xù)集,那絕對是親兒子了。
首先,看文章之前別給我說什么“爆米花電影就圖個開心,要求那么高干嘛“這種鬼話,你對電影質量沒要求,你樂意看這種沒有任何營養(yǎng)含量的東西是你的事,但是在我看來中國電影市場著實不需要這種東西。
我發(fā)誓我本來就對陳導沒有很大信心,但是這電影海報風格做的都實在太讓我喜歡了,于是我還是花了80塊錢來看。但是吧,陳導,能退錢嗎?我想到了這個片爛,但我沒想到它可以爛的這么徹底。到電影中間部分的時候,我基本已經(jīng)被尬得摳出了三層地下室了,正好可以用那三個詞,“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然后就在不停的跟朋友發(fā)微信吐槽。同時一不小心點開豆瓣,又看到了,《外太空的肖邦》,《外太空的莫奈》。陳導,求您了,放過中國電影吧好嗎?
演員來說黃渤真的真的很好,范偉老師也很好,別的老師們也都好,甚至客串的郎朗老師雖然被迫自黑一波,但也起碼本色出演了。反觀各位小演員,陳導,你要是不會指導,就別耽誤人家小孩兒了行嗎?演的一個比一個尬,演自己年齡段的東西生生看不出任何小孩兒的天真活潑。
還有,是不是每一部被打上陳思誠導演作品必須要有一次男扮丑女裝的低級“笑料”,唐探幾乎每一部都有,現(xiàn)在這一部按理來說是給孩子們看的電影也有,抖音有那么多好看的正能量的Cos,為什么要用這種梗污人眼球呢?
同時,作為學習電影的人,如果我對一部好電影理解沒有錯誤,在很多主題的取舍上,一部好電影可以做好一到兩個主題,比如《肖申克的救贖》,追求自由,比如《辛德勒的名單》,救人水火的英雄大義(我知道這個片跟他們沒有可比性,只是個例子)。但在《外太空的莫扎特》里,父子情,母子情,友情,模糊的愛情,外星人,音樂,喜劇,狗血煽情,正兒八經(jīng)說四川話的看起來賊聰明實際上二了吧唧的搞傳銷和詐騙的反派設定(僅吐槽角色設定,無關演員),再加上尬死人的特效和一只二傻子一樣的熊貓。整個故事線,又亂,又沒邏輯,又尬,把人都特效摳掉以后,當2008年奧運會《北京歡迎你》的MV都可以。為什么要這樣呢?好好的講好一個故事,不好嗎?
還有我今年在電影院看過的最尬的梗,“你們是哪個星系的?”“物理系,化學系,表演系,沒關系?!焙眉一?,電影院空調已經(jīng)很冷了,聽完這幾句話我更冷了。
最后故事要結束了,要么非得安排一段初二小孩兒和成人打斗的動作戲。。。不能跑嗎?。?!不能躲嗎!??!不著急救熊貓嗎?。?!要么就是必定出現(xiàn)的狗血和解,熊貓不救了,同伴不見了,當著反派的面來一段父子情深煽情一波。不由給編劇點個贊,也為導演能拍出來這么把觀眾當二傻子一樣的故事點個贊。
最后的最后,熊貓玩具扔進火里沒燒著,著實像個浴火重生的熊貓。給下一部鋪墊還要融入一些恐怖片元素,陳導著實是將各種風格玩的融會貫通啊。
希望后面兩部可以被扼殺在搖籃里,謝謝。
國產(chǎn)片現(xiàn)在根本就是已斂錢為主了,一點意義都沒有了!被韓國印度趕超了,往昔的港片由于審核問題也多不能播出了,中國電影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國產(chǎn)片現(xiàn)在根本就是已斂錢為主了,一點意義都沒有了!被韓國印度趕超了,往昔的港片由于審核問題也多不能播出了,中國電影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國產(chǎn)片現(xiàn)在根本就是已斂錢為主了,一點意義都沒有了!被韓國印度趕超了,往昔的港片由于審核問題也多不能播出了,中國電影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思誠啊,以后缺錢跟哥說,哥把錢給你轉過去就是了。你說何必還要硬憋著自己拍個電影再跟我要錢呢。太見外了。說句實話,電影拍的還不錯,希望你再接再厲,下次不拍最好。
哥再跟你多嘮幾句。咱都是自家兄弟。以后要錢你直接說話,但別再拍片讓哥看了。哥肝不太好,電影開場5分鐘就開始生氣,還總想罵人。但你哥我也是個有頭有臉的,想想在公共場所影響他人上刑實在不禮貌,我就提前離場了。
還有就是小渤啊,哥也得勸你幾句。人情還的差不多就行了,沒必要把命搭上。我找先生給你算過,你和思誠八字不合。他太克你演技,以后最好少照面。
行了,哥在省醫(yī)院眼科掛號呢,就先不跟你倆聊了。有事給我打電話吧,拜拜。
陳思誠過去幾年建立了一個行業(yè)身份——IP操盤手。
所以咱別從劇本、創(chuàng)作出發(fā)聊《外太空的莫扎特》,陳思成的項目聊不到那個,不是那么回事。就從資源配置、商業(yè)元素、類型需求和宣傳策略來看。
你想賺誰的錢?為什么沒賺著?
1. 年齡不對,所以角色不對、故事不對。
這個電影想給什么年齡的觀眾看?
想要全年齡段受眾,不是錯。錯的是以為角色全年齡了,就能吸引全年齡觀眾。
范偉爺爺輩,黃渤爸爸輩,孩子輩分青少年和兒童。
其中,核心主角任小天設定為初中生,是一大敗筆。一方面拉高了觀眾對故事成熟度的期待,一方面暴露了劇本短板。
選榮梓杉,是錯上加錯(不是榮梓杉的錯)。
2020年開機,榮梓杉14歲,但已經(jīng)長到了一米八多,比黃渤高一頭,當時恰巧還在變聲期。不說電影,榮梓杉作為演員本身就進入了尷尬期。太高,但臉青澀、歲數(shù)小,大人孩子都有點演不了。
陳思誠逼著他往夸張方向演,只會讓觀眾更出戲。
實際上,有關家庭、教育的作品,且想用“奇幻喜劇”做包裝的話,用兒童演員,會極大拓寬受眾,而且孩子能天然地使許多劇情合理化。
徐嬌演《長江7號》時只有9歲,且又黑又瘦又矮,顯得更小。如果她是初中生,故事就不成立。
陳思誠選榮梓杉,不如選韓昊霖(《我和我的祖國》里扶電視天線的小孩),個子小小、臉圓圓,跟黃渤應該更有父子感,或者直接讓片中同父異母的小學生弟弟那個年齡的做主角,一些戲會突然間變合理。
比如小天課堂上看著云彩傻笑,第一次見到莫扎特后的尖叫,到密云拯救胖同學,坐樂高船去長城,哭著唱歌救莫扎特……
你可以想想嬰兒肥的小男孩去做這些事會多么可愛、勇敢、充滿冒險精神和浪漫氣息。
一米八大高個干這些事,只剩下傻。
年齡不對,影響方方面面。
比如片中有眾女生犯花癡尖叫追逐男生的情節(jié),可笑油膩低級,也不符合后期“獻給童心”的宣傳策略。
小天攛掇莫扎特摘掉學長的假發(fā)等等,也暴露惡俗。
如果小天是兒童,這些情節(jié)大概率不會出現(xiàn),即便有“愛情”和“情敵”,也會相對可愛。
徐崢不好,徐崢給韓昊霖拍的“愛情戲”讓普通觀眾覺得純真,這就是小孩子天然的好處。
陳思誠寫了個10歲小孩的劇本,非得讓發(fā)育過于成熟的年輕男性來演,這是重大決策失誤,進而破壞電影、誤導觀眾、耽誤宣傳。
什么都不改,只改年齡,讓小天從14歲變成10歲,演員從一米八變成一米四,電影都會比現(xiàn)在更成功。
《莫扎特》可以是“獻給童心”,可以是兒童片。但現(xiàn)在,似乎是拿“兒童片”當遮羞布,僅從宣傳層面扭轉觀影預期,太晚了,而且兒童片≠幼稚。
2. 階層不對,所以矛盾不對、情感不對。
這個電影想給什么階層的觀眾看?
先看任大望是什么階層。
他自稱住回遷房,但看著像學區(qū)房,房子寬敞明亮、裝修精致、離學校近。家里買得起鋼琴,請得起名師,吃飯有小龍蝦,旅游的時候住帶大客廳的房。
他自稱只是個賣保險的,但實際生活優(yōu)渥,工作困境沒被展現(xiàn)。
兒子上的學校,小學、初中和高中都包含,社團遍地,每年都舉辦招新,弟弟在的小學部有手工義賣活動,黃覺飾演的富豪也把女兒送到這個學校。
任大望就算不是中產(chǎn),也是小康。
失敗男人在前妻面前冒充富豪是中國男導演歷史悠久的獨特愛好,但市井窮人冒充,還是小康白領冒充,這倆可有區(qū)別。
而被反復提及的《長江7號》,動人的一點在于,一個貧困線以下的民工,希望他的孩子接受最好最昂貴的教育,他認為讀書改變命運。
打零工的民工,送兒子上貴族學校,誰信?。课覀兌夹帕?,還共情了。這是殘忍童話,主角階層的硬設定,使它的受眾是普羅大眾。
而《莫扎特》中的鋼琴、天文,像中產(chǎn)家長的矯情。父子矛盾是,到底要選哪個昂貴的愛好。此事與“我”無關,與普通大眾無關。
中國有千萬小鎮(zhèn)做題家,宇宙盡頭是編制,不是莫扎特。
中國孩子普遍承擔的壓力,是父母無限制的給予,比如掏空六個錢包買一套學區(qū)房。對于孩子來說,帶來的是窒息與壓力。
假如任大望是市井窮人,倆父子擠十幾平的房間住,可能因為小天的一次好奇,或者一次信誓旦旦的表決心,曾經(jīng)放棄音樂的任大望傾家蕩產(chǎn)買了鋼琴,家里最大的空間讓給了鋼琴。
小天背負著枷鎖和期望,可能會假裝熱愛鋼琴,連句“不喜歡”都不敢說。
當他一旦流露不滿,任大望可能會說是你自己想學的,我為了讓你學鋼琴怎么怎么樣。而實際上,他是在讓小天為自己失敗的音樂夢想買單,因為心智和地位的不對等,家長的行為常常隱含著對孩子的強迫,對自我的欺騙。
孩子反感父母給自己安排的路,同時也畏懼,這條路上父母投入了那么多自己難以承受的資源。
而階層改變,會導致錢不是問題,資源投入不是問題,夢想與生存也不再劍拔弩張。電影選的鋼琴、天文,也都不明確指向“錢”,普通人怎么會有共鳴?
可能陳思誠已經(jīng)不知道普通人是怎么生活了。
3. 還有
時長不對。
136分鐘,跟《唐探3》時長一致。兩小時十六分鐘,你說獻給孩子?孩子三節(jié)課加起來都沒這么長。這個時長也影響排映。
宣傳滯后。
陳思誠在市場上有字頭,所以《莫扎特》第一次亮相備受關注。第一張海報是星球和星系組成的音符,釋放了明確的“科幻”“音樂”信號,后續(xù)陣容曝光,立刻在觀眾心中追加了“喜劇”標簽。
電影品質、風格擺在那,不配叫科幻,也很難讓人笑出來,宣傳唯一能發(fā)揮的就是“奇幻”,目標觀眾應該是家長和孩子??上С跏加∠箅y以更改,映前宣傳熱度不行,標簽不明確。
可能也擔心“兒童片”影響受眾,那就只能承受期待落空帶來的反噬。
暑期檔又是個長線檔期,前面有倆強口碑對手,你走不了長線。市場整體熱度又一般,不可能在首周末大賺三天。
如果映前做大規(guī)模免費親子場,“子”的年齡卡在10歲及以下,重點突出奇幻和童心,弱化外星、太空等科幻元素,不搞什么代際關系的嚴肅探討和引導,可能會好些,畢竟暑期檔家長孩子有觀影需求。
而且后面兩周無同類重磅新片,市場空間是很足的,爛牌也能打兩把。
我不覺得陳思誠是好導演,一直把他當商人看,會碼盤子,懂市場和類型,明目張膽借鑒前輩的經(jīng)典。
但《外太空的莫扎特》,連盤子都碼不好了,那中國電影市場要你何用?
4. 我喜歡的點
科學不會是解決人類終極困惑的答案。
藝術是能量來源。
小天靠音樂得到一切,但依然選擇星空。
“你別擔心,媽在那邊過得挺好的?!保R元這孩子要是10歲以下兒童,這段都能成哭點。)
我終于可以用上這幾個成語了,如鯁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針氈……
三觀極其不正的一部爛片,滿滿的大男子主義,垃圾
雖然有挺多尷尬的地方,也有很多喊口號假嗨的情緒,但很喜歡塑造的童趣的部分,莫扎特和它的魔法,是給孩子的禮物。對陳思誠的好感回來了一點,起碼這部他花心思了,能感受到他的誠意。("小"朋友太大了,找個十歲左右的會好很多)
我真的生氣了:黃渤,你接這種戲我真的很無語,他到底給了你多少!男主小演員,你的演技是我影院觀影史上最尬最拉垮的存在!油膩的外星人熊貓,這油膩程度一看就是陳思誠本人!陳思誠,才華,頭腦,邏輯,幽默你一樣也沒有,簡直是導演編劇界的跳梁小丑!你還要拍續(xù)集,觀眾到底跟你有什么仇!
殺了我現(xiàn)在就殺了我
年度最爛,陳思成用一部片子侮辱了包括但不限于;觀眾的智商,外星人,兒童片,科幻片,喜劇片,足球,水兵月,天文愛好者,月亮河,絕對音準,高達模型,長城的位置,盤古大廈的龍頭,可憐的天下父母心
榮梓杉真的是長個子不長演技啊,高出黃渤一個頭了演技還停留在朱朝陽時期。不過可能也怪劇本把初二的孩子寫的太幼稚了吧,耗子和靈靈的兩個小演員都比他放得開。
對于小學生來說有點幼稚,但是對于成年人真是弱智 看到生理心理都難受的電影
人們很少往天上看,每個人也應該被允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充滿想象力的畫面飄蕩在都市上空,所釋放的積極訊息與對音樂的運用在當下充滿溫度。但幾分感覺良好之外,更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它究竟想要成為什么——時而是有點正經(jīng)想要打開敘事宇宙的科幻故事,時而又是溫情向拼貼各種熟悉元素的家庭片,然后偶爾不合時宜地加入各種聒噪粗俗的動作幽默;尤其考慮到此前還曾被規(guī)劃為三部曲,很難在這里看出來它有什么能夠繼續(xù)下去的新意與必要性??吹揭Τ渴捌鸨贿z忘許久的喜劇任務,還被設計成開啟更多章節(jié)的一個引子讓人有期待;但也是僅此而已。
關于家庭親情的三部曲,我大概知道導演想說什么,但表達的確實很一般。WDNMD我玩偶動了,我不彈了。父親把夢想與遺憾強加到孩子身上,因為一系列的變故轉換了想法。騙錢的與一群愚蠢的“教徒”有些暗指的意思??茖W不能回答宇宙的終極問題,藝術才可以,因此電影中很多選曲、配樂、書都選的很不錯。
這種演員陣容能拍成這個diao樣子也是難得
在電影院,半個小時了,終于進入正題。人物浮夸,小孩演技不行,外星人配音可怕…………提前一周不到二十塊買的票,知道99%會爛,就來看看究竟會多爛……看看結束后,我會不會改成三星吧……(對不起,我沒堅持到電影結束……就這樣吧。別看。。。)
cg技術太可怕了,那個丑熊貓怎么做到連眼神都和陳思誠一模一樣的。
陳思誠在阿爾法十八星球算殘疾嗎?我接受智商受到侮辱,但是莫扎特招誰惹誰了啊……什么亂七八糟的大雜燴,能好好講個故事嗎,用這么多特效真他媽浪費
觀后感: 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
陳思誠想當斯皮爾伯格拍出他的ET,然而現(xiàn)實可能是成片離吹夢巨人都差一大截
0.0。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影片絲毫不去掩飾低俗的情節(jié)和廉價的煽情,甚至直接將低齡二字掛在臉上擺出一副自我陶醉的姿態(tài),我不知道小朋友是否適合這種視覺垃圾,但就一部電影而言,陳思誠最基本的職業(yè)道德在哪里?拿藝術作為本片世界觀的基礎、價值觀的體現(xiàn)是對任何藝術形式莫名的侮辱。它不配用古典樂作背景,不配用moon river升華主旨,更不配模仿《一一》的結尾,這種褻瀆式的毫無意義的元素拼接讓我生理性厭惡,這種電影的存在就是對“藝術不分高低”最具說服力的否定,這部電影就是藝術中的糟粕。惡心,實在惡心。
割裂感好強,前段的校園生活,怎么看都像是在為后邊的“沒關系”鋪墊。
陳思誠是有一些拍惡搞B級片的潛質在的,但他總覺得自己是拍大片的人才,即使在人畜無害的兒童片里,他也抑制不住要裝一些惡心的東西,比如讓男人穿女裝然后當做笑料這樣低級的性別梗(他真的好愛這個橋段),所以不管多高級的演員,到了陳思誠手里都變得油膩無比,簡直是榮梓杉演藝生涯最大黑歷史,弟弟快逃吧?。。?/p>
玩尬的是吧?就說這劇本扔給一個網(wǎng)絡電影公司,都不會有人愿意拍。未成年演員表演上幾乎沒有一場是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