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后腿的大兒子就不說了,每部電影總有這么幾個這樣的。然后吐槽著吐槽著突然很奇怪為啥怪物要攻擊人類呢?不是食物也不是因為繁殖,那干啥盯著人類呢?烏鴉嘎嘎叫飛過都不管,人類不小心叫了就立馬跳出來了!
然后想到難道怪物是外星人為了占領地球提前在地球放的怪物為了消滅人類?艾瑪,這樣一想就說得通為啥人類不小心碰到啥發(fā)出聲音怪物就跑來了,那老鼠啥的不小心弄出聲音怪物也會跑來?那怪物不是累死了!
那它是咋分辨是哪個弄出的聲音呢?為啥鍥而不舍和人類不死不休呢?就是外星人??做的哎!可能這些怪物就是外星實驗室作品,把殺死人類作為最高綱領,已經(jīng)刻入它的基因里面了!所以一直追殺人類!所以它既怕超聲波又不會游泳還能被槍/棍子啥的爆頭,因為它就是一戰(zhàn)爭的先頭部隊也就炮灰咯,只是放出來先消滅清除一大部分人類咯,好用就行,有弱點啥的,后面實驗室還會改進呀!和喪尸一樣不停滴進化咯,要是有第三部估計是會飛會水不怕超聲波啥的都有了!
這么一想瞬間覺得恍然大悟,和小伙伴一討論也覺得炒雞有道理啊,豁然開朗????
失望。槽點太多了。工具人男主先是被女主道德綁架從自己家被趕出去幫她找女兒,找到了又被女兒道德綁架陪她去大冒險。然后兩個人似乎都忘了女主還在家等他們回去,就這么頭也不回的漂到了海的另一邊,到了之后發(fā)現(xiàn)是世外桃源竟然也完全沒想要把女主和另外兩個孩子給接過來?女兒你這會兒怎么突然又不道德綁架了?而且女兒你有沒有想過發(fā)收音機信號的可能是壞人?像行尸走肉終點站里那樣專門吸引人過來然后好收割的?后來按喇叭開車我還以為是要把怪物引到河里,誰知是去播音室發(fā)噪音。難道大本營里沒有話筒收音機之類的東西嗎?不是能更快地達到同樣的效果?繞這么一大圈干嘛呢?最后男主都命懸一線了,女兒還在那邊0.25倍速地擺pose做表情,干嘛呢趕緊把助聽器放上去發(fā)噪音啊。一向懦弱的兒子發(fā)現(xiàn)耳機里突然變噪音了一下子就牛逼起來了。哎喲瞧把你給能的,拎著個收音機一步步逼近怪物看起來是挺英雄無畏的,但你連耳機里為什么會突然有噪音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不會突然消失?一旦沒聲音了你這是不是立馬被收割?
不說了。太失望。
電影《寂靜之地2》的時間線承接第一部,講述女主角伊芙琳在丈夫李為愛犧牲后,被迫帶領孩子們離開家園,在危機四伏的末世中尋求生存的故事。相比第一部的封閉空間敘事,《寂靜之地2》將世界觀鋪展得更為宏大,我們不僅能在其中看到外星生物緣何降臨地球以及它們入侵地球后的末世圖景,還能看到馬庫斯等少年角色的歷練與成長。
毋庸諱言,《寂靜之地》系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發(fā)聲即死”的高概念設定,故事中主角面對疼痛、恐懼和死亡時必須噤聲的原則給予銀幕外觀眾極大的緊張感、壓抑感。影片中兇殘可怖的外星生物沒有視覺,聽覺卻異常靈敏,哪怕人類發(fā)出微小的聲音,遠在數(shù)里之外的它們也會循聲趕來,將人類殘忍殺害。
因此,“聲音”成為了《寂靜之地》系列的關鍵要素,它不僅牽動著角色生死,也影響著觀眾的觀影體驗。于是我們看到,在“發(fā)聲即死”的高概念加持下,《寂靜之地2》在聲音設計上頗具一番心思。
首先,影片會刻意凸顯主角生活環(huán)境中的各類聲音元素。如影片伊始的一組空鏡中,我們在寂寥的街道上能夠清晰地聽到風聲、信號燈在風中搖曳的吱呀聲、紅綠燈切換聲等聲音;再如影片15分鐘左右,隨著伊芙琳一家由室內走向室外,蟲鳴聲愈發(fā)響亮,直至最后交織成惱人的噪音,這些細節(jié)無不彰顯著聲音在本片中的重要地位。
而伊芙琳腳踩落葉、背包鉤住鐵絲網(wǎng)等的聲音配合著女演員艾米麗·布朗特猶疑戰(zhàn)栗、小心翼翼的精湛表演,又緊緊扣住觀眾心弦,這些原本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聲音,此刻卻成為駭人的驚悚元素,這是由影片高概念所帶來的聲音設計上的一大新意。
其次,影片借由女兒瑞根展現(xiàn)了失聰人士主觀視角下的環(huán)境感知,這一聲音上的“花招”打破了傳統(tǒng)驚悚恐怖片的聲音設計思路,充分調動起觀眾的感官體驗,使影片的驚悚感、絕望感更上層樓。影片中有兩處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影片開場時,一只外星生物突然沖出來襲擊人群,街道上陷入混亂,但坐在車里的瑞根因為失聰,對周遭的一切毫無察覺。這是我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失聰者的茫然無助,在這樣一個危機四伏的末世,被剝奪聽覺無異于將自己的生命暴露在怪物的利爪之下。這一段長達15秒的靜默不僅增強了觀影的沉浸感,也讓我們更加牽掛瑞根接下來的命運。
二是在影片中段,瑞根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埃米特帶著自己的助聽器不見蹤影,她下意識地以為埃米特像自己的父親一樣壯烈犧牲,在花園里抱頭痛哭。這一段仍沒有任何聲音,但我們能強烈感受到瑞根的悔恨與絕望幾乎要溢出銀幕。而隨后埃米特拿著助聽器再次來到瑞根面前時,畫面又漸漸充滿聲音,此時,聲音并不意味著危險和死亡,而是生之希望,這是聲音在“發(fā)聲即死”的高概念下所生發(fā)出的新的表意。
第三,影片還通過不同聲音的有機編排、同期聲與配樂彼此交疊等手法,達到了渲染驚悚氛圍、調動觀眾情緒、豐富聽覺層次的藝術效果。如影片15分鐘左右,有一段伊芙琳與瑞根分頭去找東西的情節(jié),導演利用交叉剪輯將聲音的“鬧”與“靜”錯開,我們可以依次聽到“室外的蟲鳴聲(鬧)—瑞根躡手躡腳下樓梯聲(靜)—伊芙琳在漏水的地下室內潛行聲(鬧)—瑞根在架子上找收音機聲(靜)”,獲得了層次分明的聽覺體驗。
再如伊芙琳一家在野外第一次遭遇怪獸襲擊,導演將躁動的弦樂、怪獸的嘶吼、刺耳的聲波等聲音相互交疊,營造出千鈞一發(fā)之勢,同時所有聲音在伊芙琳子彈上膛的一刻戛然而止,隨后的一聲槍響釋放了觀眾積攢已久的緊張情緒,我們在酣暢淋漓的同時也對伊芙琳的英勇行為肅然起敬。
與此同時,由于《寂靜之地2》的世界觀更為宏大,它在敘事上也擺脫了第一部“小而簡”的美學風格,走向繁復與花哨。導演試圖用讓作品涵蓋更廣泛的敘事主題、更立體的人物形象、更復雜的敘事結構的方式,來消弭大眾對《寂靜之地》系列“小成本B級片”的印象,也不難看出導演約翰·卡拉辛斯基想要把《寂靜之地》打造成長線IP的野心。
然而,相比于本片家庭親情、人性晦暗、青春成長等老生常談的主題,以及略顯生硬的人物弧光轉變,我更想談談本片對多線敘事的精細打磨。
影片中較為顯著的多線敘事段落發(fā)生在瑞根出走以后,埃米特去找瑞根,伊芙琳去找藥品,敘事線索由此兵分三路:馬庫斯、伊芙琳、瑞根與埃米特。這三條線索的敘事節(jié)奏各不相同,導演利用交叉剪輯的方式讓三條線索相互交織,從而使影片的敘事節(jié)奏張弛有度,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懸念,如埃米特在港口開船時身后跑過不明身影,懸疑感陡生,就在我們迫切想知道那個身影是否是外星怪物時,導演卻按下不表,轉而去講伊芙琳和馬庫斯的故事,吊足了觀眾胃口。
而在此情節(jié)段落的高潮部分,隨著伊芙琳回去擊殺怪獸,敘事線索又從三線并為兩線。盡管此時兩條線上的危機各不相同,但導演機智地利用水、火、窒息等相似的劇作元素實現(xiàn)不同空間的流暢切換,不致使我們產(chǎn)生觀影跳脫感,同時也對觀影情緒起到“1+1>2”的加成效果。
回到標題,為什么說本片的高概念是一把雙刃劍?
從商業(yè)角度看,“發(fā)聲即死”的高概念設定無疑是成功的,它讓《寂靜之地》與傳統(tǒng)驚悚恐怖片的驚嚇機制區(qū)分開來,并在銀幕內外形成了良好的聯(lián)動效應。但從劇作角度來看,這個高概念又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寂靜之地》系列的進一步發(fā)展,或者說對編劇的劇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創(chuàng)作者沒能把握好“發(fā)聲即死”的高概念設定與敘事內容繁復間的微妙平衡,勢必會讓影片的藝術呈現(xiàn)效果大打折扣,這一點在《寂靜之地2》中其實已經(jīng)初露端倪。
“發(fā)聲即死”意味著主角想要生存下來,必須少說話、少活動,《寂靜之地1》中伊芙琳一家的確做到了這兩點,所以作品獲得了觀眾認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寂靜之地1》的故事內容相當精煉,里面沒有深刻的人性主題探討,沒有圓滿的人物弧光轉變,更沒有繁復多變的敘事結構花招,它的劇作任務很簡單:一家人如何在封閉空間內躲避怪物擊殺。換言之,導演只需要想辦法滿足觀眾的感官體驗即可,因為影片的高概念已經(jīng)足夠吸引人。
但在《寂靜之地2》中,導演既想要通過埃米特來針砭人性丑惡,又想要通過馬庫斯來展現(xiàn)人物成長,以達到彌補第一部的劇作缺憾并為下一部鋪路搭橋的目的,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大量對白,因為這些復雜的信息是無法僅通過角色間的手語交流和音效設計準確傳達給觀眾的。盡管導演為這些對話找到了足夠安全的空間環(huán)境(工廠地下、無人島),但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其與影片設定的背離。大量對白的加入不僅消解了影片“發(fā)聲即死”設定的獨特性,也造成了影片敘事節(jié)奏的拖沓,這也是很多人認為《寂靜之地2》前后觀感斷裂的原因之一。
其次,隨著世界觀的進一步鋪展,《寂靜之地2》中角色的活動范圍也由封閉空間擴大至空曠的野外,影片中不僅出現(xiàn)了大量溫暖明亮的白日景色,外星生物也頻頻露面。恐怖大師洛夫克拉夫特曾說:“最古老又最強烈的恐懼是未知?!?/span>如果回顧《寂靜之地1》就不難發(fā)現(xiàn),除高概念外,封閉空間、夜景、怪物“猶抱琵琶半遮面”等設計都有效增強了影片的恐怖氛圍,而《寂靜之地2》中角色活動范圍的擴大反而折損了影片原有的神秘氣質,使之降級為平庸的怪獸電影。
同時導演為了豐富劇情,刻意讓角色進行某些活動,但由于這些活動動機不清,反而導致人物形象有所損害,甚至被不少觀眾批評“智商掉線”。如瑞根進入無人車廂后招致怪獸襲擊,導演賦予她的行為動機是為弟弟馬庫斯拿急救箱,但她出走前剛與馬庫斯發(fā)生過激烈爭吵,拿到急救箱后她也沒有回去找馬庫斯,顯然這個動機是不成立的,也有悖于她一直以來聰慧機敏的人設。細究下來,瑞根的這次“車廂探險”更多的是服務于劇情發(fā)展,一方面可以引出外星生物來增加影片的奇觀性,另一方面也促進瑞根與埃米特間的友情升溫,為埃米特接下來的情感轉變打下基礎。
其實,這種以工具性取代邏輯性的劇情編織在《寂靜之地2》中俯拾皆是,比如為何膽小的馬庫斯在行動不便的情況下敢一個人在工廠游蕩?為何島上的黑人大叔在沒有確定怪獸被甩掉的前提下要在門口對著埃米特說話?為何有人能將怪獸輕易爆頭,有人卻爆頭無果?這些問題都暴露出了編劇在創(chuàng)作時的不嚴謹、不細致,一味追求感官刺激所導致的后果將是整部影片的邏輯大廈搖搖欲墜。
有網(wǎng)友說,《寂靜之地》是不能帶著腦子看的電影。我認為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寂靜之地》在劇作上有諸多邏輯紕漏,無法細究;二是如果過于頭腦理智地去看《寂靜之地》,便會喪失掉很多感官樂趣。誠然,面對故事中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句話作為觀眾的自我妥協(xié)與心理慰藉無可厚非,但創(chuàng)作者若想把《寂靜之地》打造成經(jīng)得起市場檢驗與時間淘漉的長線IP,則必須要在劇作上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進一步審慎思考和精細打磨,尤其是要調和好影片高概念與敘事繁復間的矛盾,以及填補明顯的邏輯漏洞。
作為創(chuàng)作者始終要記住的是,新穎的高概念僅僅是影片成功的第一步,因為再新穎獨特的高概念都只能驚艷觀眾一時,驚艷過后真正能留住觀眾的,依然是那個經(jīng)得起推敲的、充盈著創(chuàng)作者誠意與靈魂的故事。
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海貓食堂iSeaCat」,不定期更新影評。
當初說實話看第一部的時候我是覺得被這個設定驚艷到的,這種全世界靜悄悄的恐怖感渲染得很到位。到最后女孩發(fā)現(xiàn)特殊頻率的音波可以克制怪物的時候可以說是劇情爆點。
在那一瞬間我特么腦子里都蹦出了一萬種通過陷阱引怪屠殺的劇情了。想來這也沒什么必要拍續(xù)集了吧,畢竟這種怪物失去了無敵的外衣之后隨便一個民兵組織都可以虐殺。
萬萬沒想到竟然出第二集了,還這么尼瑪拉胯。我是真覺得要么導演腦子里美國農(nóng)村人人均智商250。怪物不會游泳這,而且看結構大概率不會飛海陸空哪怕陸軍真的打不過海軍總還有吧?這還不夠你們搞戰(zhàn)略反攻???但凡是條狗都不至于唄團滅吧。
后期女孩想通過廣播消滅所有怪物,這思想很正確啊,難道導演沒看過那部經(jīng)典外星人電影《玩轉火星人》嗎,怪物怕特定音頻直接全世界廣播啊,男孩和大叔還反對????真的是失了智了。
作為一部恐怖片最忌諱的是什么?是智障操作。別以為搞什么親情小孩什么的就可以糊弄過去,其他什么的順哎呀都感動哭了,嚇哭了的我只能說你們小時候數(shù)理化肯定沒及格………
當時看完第一部我特別想吐槽普通散彈槍就能解決的玩意你美國居然被它搞淪陷了可還行...這個疑點在第二部我想通了,簡單來說就是這個怪物他有兩個血條,第一個很厚,第二個很薄。怪物的弱點在頭部,要使用音波攻擊才能讓怪物把弱點暴露出來,讓玩家無視一個血條直接打第二個,于是我們就見到了第一部里霰彈槍單殺怪物以至于引發(fā)了無數(shù)吐槽的名場景。
那為什么第二部我覺得還是有邏輯問題,主要有兩個地方,一個是部分角色的選擇,一個是怪物的特性。
先講劇情。
在第一部中,主角一家由于怪物的破壞據(jù)點被水淹沒,只能帶上家當去找新的居住地。劇情開頭介紹了一下怪物的由來,天降系,并展示了本作男主和主角一家的關系——孩子一起打棒球的朋友。
影片開頭女主帶著三個娃(有一個是嬰兒)啟程來到了本作男主的據(jù)點,男主注意到了她們,也注意到女主家兒子踩中自己的捕獸夾腿差點沒了,反正自己就掛機圍觀。盡管女主反應很快捂住了兒子的嘴巴,但還是引來了兩只怪物,一行人迅速跑進廢棄的工廠開始躲避,此時男主現(xiàn)身幫助他們一起躲怪物。
男主帶著這幫子人進入了自己的隱藏點,沒想到被女主認出來自己是誰,他本來想讓女主趕緊離開他不想收留他們,但女主展示了自己新生的那個小孩,男主心軟了。
晚上,女兒和兒子聽電臺解謎,女兒成功破案發(fā)現(xiàn)電臺播放的內容確實指引著某個地點是有幸存者集群的。她希望兒子和自己一塊去說服大家一起出發(fā),但兒子覺得現(xiàn)在安全活著挺好的,電臺這個隨機性太強,不去。
女兒也是個犟脾氣,自己帶齊裝備就出發(fā)了。第二天女主發(fā)現(xiàn)女兒沒了,央求男主去救她女兒,自己和兒子要留在家里照顧新生兒,男主又心軟了。
女兒在半路上差點被怪物neng死,好在男主趕來的及時。兩人按照女兒解出來的線索來到了一個碼頭,但是被住在那的狗b們埋伏把裝備和物資都搶走了。男主急中生智利用自己和女兒的默契成功引來了兩只怪物把碼頭的人反殺,自己和女兒則跳進水中逃脫。
這里揭示了怪物第二個弱點,不能入水。碰到是沒啥關系,但是怪物掉水里就必死,這玩意不會游泳。但是暫時沒有揭示怪物是因為缺氧溺死還是因為其他原因。
按照線索,兩人乘船前往一座小島,抵達后發(fā)現(xiàn)這地兒簡直就是桃花源,每個人都歡聲笑語完全不擔憂怪物。兩人恍然大悟這里就是躲避怪物的最佳地點,反正怪物又不能游泳。
島上的人也在不斷地對外發(fā)出電臺信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找到這里一起避難。男主和島上的村長處得很快樂,他讓女兒留在這,自己準備坐船回去接剩下的女主一行人,但卻無意中發(fā)現(xiàn)還有另外一艘船,他瞬間便意識到是當時在碼頭追殺自己的怪物在另一艘船上漂流過來了。
男主跑回村里通知大家趕緊跑,但是怪物來得很及時,一通亂殺。男主帶上女兒和村長開著汽車狂按喇叭把怪物引到小島的電臺處,犧牲了一個村長后男主與女兒成功進入廣播站。
怪物緊隨其后,女兒利用廣播高頻播放音波,趁怪物腦漿炸裂的時候一鐵釬戳死了它。另一邊,女主一行人也快被怪物逼死的時候兒子打開收音機播放廣播,也利用音波攻擊把怪物neng死,皆大歡喜。
現(xiàn)在說回我覺得有疑問的地方,先說部分角色的選擇,主要是男主和女兒。
女兒
歷經(jīng)了很多事情之后,我覺得不能把女兒當成一個普通的十幾歲的少女看待,尤其在父親死亡后,女兒成熟的速度飛快。在這樣的情況下決定自己一個人去找救援真的令我很莫名,是白皮都有個人英雄主義情節(jié)嗎?一家人都對付不了的怪物自己一個人出遠門就沒事?
她的選擇在我看來很不符合邏輯的一點就是明明她已經(jīng)很成熟了,做出來的決定還是如此不負責任。找救援的解法不是只有跟著電臺走一種,你們一家人原來做了各種警報措施不也過得很好嗎?甚至還生了個小孩,怎么現(xiàn)在就你女兒突然開始走極端了?平靜的日子被打破就一定要出去找救援這個轉變實在是有點突兀,而且還是跟著一個廣播電臺的解謎找,你有沒有考慮過在這種末世的情況下這甚至可能是一個餌?就讓我感覺自己在看一個二極管,很怪。
男主
男主的點不在于他心軟,而在于他被說服的理由兩次都讓我覺得很怪。
一個是女主央求留下來的時候,他一開始不樂意,看到新生兒之后就愿意了。不是我就不明白,你對嬰幼兒有特殊情節(jié)?旁邊還有兩個未成年你就無視了?咋的你是還有選擇性心軟嗎?必須得1歲以下的才能觸發(fā)你的心軟機制?這一點上我完全沒看出來男主的掙扎和困難在哪里。
影片里提到過男主一直很想念自己的兒子和妻子(但是被怪物殺死了),他或許可能觸景生情才把女主一行人留下,但是你這個觸景也不對啊...這標的都不是一個年紀的,你要是看到女主觸景生情想到自己妻子那我是可以理解,看到嬰兒我真是搞不懂。
另一個是女主央求男主去救自己女兒時,女主的理由是如果我老公還活著他一定會告訴你他的女兒非常值得被拯救。你們看看上面我對女兒的選擇產(chǎn)生質疑的點,再聽聽女主說的這句話。我要是男主你老公過來說你女兒值得被拯救,我首先就有兩個問題:
但影片表現(xiàn)的就是男主還真就去了。
我仍然可以找到合理解釋,比如男主可能曾經(jīng)因為沒有及時救下兒子和妻子所以現(xiàn)在全身心都是負罪感,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去消減自己的負罪感;比如他一個人過了很久了,可能累了,救不了就干脆死在路上得了。
但是影片沒有很詳細地表現(xiàn)出這兩點,這是我自己猜的,那我還能怎么辦呢?只能說你很怪,但不能說你有問題了。
說完了角色的選擇,接下來說怪物的特性帶來的疑問。
怪物在第一部里的設定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速度極快、力大無窮、聽聲辨位、主要依靠兩條巨大且?guī)в袖h刃的前肢殺人。具體可以參考戰(zhàn)錘泰倫蟲族的扈從(當然扈從不完全靠這個殺人)↓
怪物目前具備的處于人類認知范圍中的感知器官僅有聽覺和觸覺,主要依靠聽覺。怪物可以在十幾里外聽到異響(指除自然聲音外的各類其他聲音),所以在第一部里主角一家可以依靠大量水流的聲音來掩蓋自己的行動,或者利用聲東擊西的方式引開怪物。
無論在第一部還是在第二部,都沒有直接表現(xiàn)軍隊或者說重火力對怪物的效果如何,僅有居民自己依靠獵槍、霰彈槍或者手槍以及冷兵器和怪物進行抗衡的場景。所以我只知道普通槍械對怪物沒有效果,其他一概不知。
第一部里給出了怪物第一個弱點,音波抗性弱。即由于怪物聽覺異常靈敏,在受到某個頻率的音波影響時會放開頭部的裝甲,此時可使用普通槍械或冷兵器直擊弱點將其殺死。
當時為什么很多人吐槽,包括我也吐槽這玩意一發(fā)霰彈就能搞死為什么會搞得整個美國跟滅亡了一樣。后邊我想通了是因為怪物沒暴露弱點的時候別說一發(fā)霰彈,你就是蘭博都打不穿他的裝甲。不過影片并沒有給出美國整體如何的相關訊息,就好比玩家只探了10%不到的地圖,入眼之處滿是瘡痍不代表剩下的90%都是如此。
第二部里給出怪物第二個弱點:不能下水。碼頭那段戲展示了怪物是如何被淹死以及如何恐懼掉入水中(不影響站在岸上戳死水里的人),我看到后邊小島那段我的疑問就油然而生了——那幫在碼頭埋伏的人顯然不是第一次這么干了,為什么他們遇到怪物時會四散逃竄,而不是跳入水中?
我第一反應其實是覺得不太合理,因為這就是一個自然進化的過程:跳入水中的人得救,留在岸上的人被殺,剩下的人肯定都知道入水能活了。主角被綁上一身鈴鐺的時候,他或許是第一個因為想要主動誘發(fā)怪物前來殺人自己趁亂逃生而弄響鈴鐺的勇敢者,但我不相信他是第一個弄響鈴鐺的人。在過去劫道的過程中肯定或多或少會出現(xiàn)這種意外,而后怪物也或多或少一定會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居然不知道怪物怕水?
這是第一個疑點,接下來有第二個疑點:小島為什么要廣播讓人去找他們而不是廣播怪物怕水?
這也是我非常奇怪的一個點:你們既然能廣播的話就告訴大家怪物的弱點啊,讓人來找你們和讓人在自己所在地附近找臨近湖河海的區(qū)域顯然后者更方便吧?
這一點我一開始是這么解釋給自己聽的:島上的人已經(jīng)做好了長期堅守的準備,所以他們?yōu)榱吮WC基因的多樣性,必須不停吸引外人過來。如果直接告訴了大家怪物的弱點,那么很可能就會減少一大部分的潛在人口來源。
但是這一點我又自己反駁自己:實際上像小島這種絕佳的地理條件真的不多,哪怕住在臨水區(qū)域,也很可能無法規(guī)避怪物的獵殺(怪物運動能力很強,水不夠深或者不夠寬很可能入水了還是會被干掉),所以他們播報小島的存在仍然還是能吸引到不少人。
于是這個問題又回歸到了最初的那一點:為什么小島上的人不告訴大家怪物的弱點?影片中有一段提到,村長說大家都不相信外面有人還活著,都快放棄了。那我就覺得更更更更奇怪了,你們一開始就應該去廣播怪物的弱點,這樣活下來的人才多,才能來島上?。?/span>何況你們是二極管嗎?放了歌就不能放弱點?兩個一起放不行嘛?這真的太怪了。
里面村長也還說了,其實國民警衛(wèi)早就發(fā)現(xiàn)怪物不能游泳了,于是才讓大家上船去島上。這里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信息就是國家力量實際上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怪物不能游泳了,但是實施到基層就變成了每個人都想活,于是最后死了一大堆。
你看,知道弱點的又不是只有這個島上的人,國民警衛(wèi)早就知道了啊,為什么搞得好像只有一小撮人知道一樣?所以我真的挺迷惑的。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雖然是在講怪物很恐怖,但在我看來寂靜之地中的這個國家(反正是不是美國我不知道,他也妹說)的運行之懈怠、應對之不力比什么怪物恐怖多了。
就拿這次疫情舉例,怪物能殺多少個人?處理不力的國家能死多少個人?明顯不是一個量級的。我再腦洞聯(lián)想一下,所謂的寂靜之地表層是指大家不要發(fā)出聲音驚動怪物,但實際上里層是否可能指的是發(fā)生了災害后不及時救人及時通知大家反制措施,反而保持沉默的這個龐然大物呢?
就醬,這片子還行,能看,以上。
有劇透,慎看,百思不得其解的幾處邏輯黑洞:
1.大兒子毫無動機的上去溜達一圈,是寂寞么?已經(jīng)經(jīng)歷474天的怪物世界卻仍然會被一具尸體嚇倒地?
2.已經(jīng)世界末日,島上桃花源的居民放廣播放一首歌讓大家猜謎?不會直接說怪物怕水,可以來島上避難?
3.大女兒猜謎成功,去拯救世界的路上莫名其妙一定要進火車廂,仿佛先知一樣知道門里有急救包,也不知道拿要干嘛,故作玄虛
4.女主老公的朋友,也就是男主,一開始特別堅定不挽留這一家子,女主隨便說幾句,不僅挽留,還幫著找大女兒,360度秒變態(tài)度也沒有什么理由。
5.怪物對聲音敏感,然而每次發(fā)現(xiàn)一個弄出一點點聲音的目標的時候,怪物自己張牙舞爪制造的噪音都能拆了一棟樓,然而對于自己制造的巨大噪音毫無反應,仍然能捕捉獵物的一點點聲音,呵呵。
6.對于怪物本體的弱點也是很迷,一個從天上降落經(jīng)歷了宇宙空間加大氣層各種摩擦的生物,怕吵還怕水。
看完,我就呵呵呵。
怪物不會游泳的設定太拉垮了,完全破壞了對外面的想象,這種一不會飛、二不會游泳的東西是怎么把人類滅絕的?還是說第三部準備走出美洲大陸,結果發(fā)現(xiàn)亞歐非人民完全不受影響?
看到那個釘子隔了兩年還沒拔出來我真的太開心了
是我錯覺嗎?第一部講述了人類不屈不撓的繁殖欲望,第二部則是爸爸死了必須找個新爸爸的故事。(以下輕度劇透)男主本已躺平,女主沖過來對他打開寶箱展示人類幼崽,臉上表情寫著“這你能拒絕嗎?你不能?!敝竽概畟z先后對男主提出要求:Be a man。如此這般,讓你找回“父性”,成為新的爸爸。
PG-13的恐怖片,基本上還是在安全射程范圍內。保持了第一部的氛圍,以及短小精悍的時長,并且在前作“噤聲”的概念上,這部更是讓人“屏住呼吸”,對于觀眾調動觀感來說是多維的。視聽設計仍然是有想法的,結尾的平行剪輯也還不錯,但也結束的略顯倉促。三星可看。
這就是那種只能在電影院看的恐怖片,音效太尼瑪嚇人了。。。
總之一句話,看的時候不要帶腦子!不要帶腦子!不要帶腦子!套路還是第一部那些,就是靠jump scare嚇你一激靈,但也確實是屢試不爽,氛圍營造的相當不錯。續(xù)集經(jīng)費明顯增多,怪物的出場頻率也高了,娛樂性依舊很不錯。然而問題也和第一部一樣,不適合帶腦子去看,很多情節(jié)只要仔細一想就滑稽了起來,部分危機的制造和解決都太生硬、刻意。母親外出尋找補給前,竟然不提醒獨自留守的男孩,嬰兒的氧氣罐快要沒氣。小男孩不作就不會死,非要帶著腳傷上樓毫無意義的弄出些動靜。小女孩看到廢棄車廂不繞行非要冒險,雖然給了個想要拿急救箱的目的解釋,但實在有些牽強,畢竟拿到了她也沒有回去給弟弟治腳,而是繼續(xù)前進。長期生活在水邊的一群人不知道怪物不會水,出了事只有主角往水里跳,其他人都在岸上等著領便當下班。
希望每個電影院劇院都標配一只這個怪獸
恐怖片不嚇人是原罪。怪物不能游泳的設定,到底是怎么把人類逼到這種地步的……兒子到底爬出去干什么?美團都沒他能送。還有那群莫名其妙的海盜(?)不過觀影體驗還不錯。
比第一部好看,劇情不磨嘰了,主要角色不拖后腿。第一次看到胡子拉碴的基里安墨菲。補充:我就特別煩那些說“不會游泳不會飛的怪物憑啥能毀滅世界”的杠精,喪尸也不會游泳不會飛,那所有喪尸片也都邏輯有問題唄?新冠病毒遠遠不如喪尸病毒危險,就已經(jīng)把人類社會折騰得不行了,如果真出現(xiàn)喪尸病毒或者異形,人類哪來的自信能應對自如?
看這個片子都堵不住有些人吧吧吧的嘴
受不住日式恐怖,又想去影院找點一驚一乍的刺激,可以去看看這部。緊張的氛圍營造的很好,基本上是“我知道接下來怪物就要出場了,但不清楚具體哪一下會出場”。我沒看過1直接去看的2,開頭有些人物關系會抓不住,不過也不太影響。驚嚇程度我和朋友一致給3星,偶爾會哆嗦一下的程度。
瞎編不滿九十分鐘,只好慢吞吞蹦臺詞了,恐怖片狂煽什么鬼情?除了幾個一驚一乍,恐怖程度也幾乎為零。相比第一部瀑布、釘子、生孩子、父愛的幾個設計,這部弱雞到?jīng)]有任何出彩之處。怪物太適合每個電影院標配一個了,委派觀影過程保持安靜監(jiān)督員。
上島以后為啥不能稍作整頓直奔廣播室呢?
從影院出來的時候,我指著耳中的助聽器和女朋友說,我也能保護你。
比第一部好太多,拋棄復雜故事,專注驚悚場景,不拖泥帶水,雙線敘事,加倍刺激,從頭到尾手心冒汗~Kids Power小朋友雄起~
他們拿小女孩當誘餌,我們拿助聽器當武器?;氖彽哪┦?,比怪獸更可怕的是缺氧,饑餓,秩序的崩塌和關系的覆滅。曾經(jīng)我們是朋友,此刻是需要自保的陌生人。曾經(jīng)我們是家人,如今是天人永隔的十字墓碑。即便聚在一起,銅墻鐵壁的廠房也不是我的家。即使分割兩地,利用電臺和強磁噪音共同拯救的仍是家人。
這,近幾年來,看過的,最爛的爛片
最大的快樂來自全程安靜一有動靜就互相噓的觀眾
每個某地電影院都應該配一只這樣的怪物
本來可以打四星,但是實在受不了女主和她女兒一脈相承的道德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