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由珍妮佛皮頓導演操刀,講述著珠穆朗瑪峰的夏爾巴人在2014年4月18日發(fā)生的致命雪崩奪走16位夏爾巴同胞性命后,如何團結走出傷悲,更誓言要奪回屬于他們的圣山。
這是一部非常撼動人心的電影,帶領我們前往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實際深入夏爾巴人的生活,真正認識這群讓攀登珠穆朗瑪峰成為一種文化的當?shù)厝恕?/p>
許多人說這個有錯那個有錯,我也分享幾句觀感。 近年戶外產(chǎn)業(yè)越做越大,專業(yè)成度越來越高,從而有了更加細分的市場。 商人嗅覺靈敏,把珠峰包裝成風景區(qū),夏爾巴人,在景區(qū)打工,沒人逼沒人脅迫,拿報酬為登山者服務,都無可厚非! 當?shù)卣?,觀光產(chǎn)業(yè)嘗到甜頭,為突出品牌噱頭,設置一定難度等級,不讓空運物資,算是一種地方保護!如果景區(qū)配套都做好,很安全,大家都能征服珠峰,那還有逼格嗎? 夏爾巴人因為這次天災,從此都不干了,回去種土豆,會甘心? 罷工是勞資問題,高風險要有高回報!核心是珠峰需要進一步提高景區(qū)門檻,提高用戶體驗,不是阿貓阿狗都能來裝逼的地方!
影片的取材很有意思很發(fā)人深省,感謝導演(其實我半生都在感謝所有紀錄片的導演,他們讓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得以大大延展,everyone only has 24 hrs a day,我們并沒有辦法做盡世界所有事,來獲取世間所有的體驗和感悟,我們最好的依賴途徑之一就是盡量訴諸事實的紀錄片)
看到很多評論在批評西方登山者和西方從業(yè)者,其實那有那么多絕對的對和錯呢?無論如何這個事件的起因不是人為,只是純粹的自然災難。
西方攀登者賺到所得努力攢錢爭得假期積極訓練,并信奉個人主義價值觀,認為Everest是人生夢想之一而來到這里,按合同付給費用,希望能按期完成合約內(nèi)容,這價值觀和行為真的有大錯嗎?
西方從業(yè)者建立了產(chǎn)業(yè)和公司,雇傭了sherpa,讓他們獲得了祖輩從未獲得過的財富養(yǎng)育家人,按法律營業(yè),按法律納稅,關心職員的安危和健康,而在自然災害過去之后期望職員們能按合約履行工作,他們并沒有強制,威脅職員,只是期望,和小心翼翼推動和商議,這又真的有大錯嗎?夏爾巴人們是自愿選擇了這個收入比放牛幾何倍數(shù)增加的職業(yè),這是心知其中風險和死亡可能性的主動選擇,而非老板們隱去必要信息而欺騙他們?nèi)胄小?/p>
而當自然災害當前夏爾巴人受到極大刺激而決定罷工來維權而爭取一個更公平的未來,我認為也無可厚非,當然我覺得對遭受沖擊的個體游客確實是不公平的,他們是被違約的一方。而事實上最后的訴求也初步達到了。
其實我覺得個人行為如果基本還在法律框架內(nèi)和道德框架內(nèi)進行,都是無法隨便冠以對錯的帽子的,而更悲哀的事實是,政府行為在人類個體生活中的影響權重如此之大,是政府給予了這項商業(yè)合法性,并拿去了很大一部分收入,并無所作為地制定更安全合理的勞動法規(guī)和報酬結構。按我說,為何這個踩踏在人命和污染環(huán)境上的商業(yè)模式能被批準并成為GDP支柱,只為了完成一小部分人所謂的成就感和驕傲感?我是一個登山愛好者,我在base camp遙望過珠峰之頂,但完全不想以一己之力再推動這個瘋狂的商業(yè)模式前進,我登上山的每一步,都踩在夏爾巴人可能殞命的概率上,并且會為這座山峰留下一人份的垃圾。So, why?
你說這山,能不能聽到凡人的狂喜與哭泣?——《高山上的夏爾巴人》觀后感
一、愛與政治?
歐美登山者是為了愛。愛自然,愛自己,愛榮譽,愛超越。為了愛,他們愿意冒險、愿意花錢。夏爾巴人也是為了愛,養(yǎng)家糊口,妻兒富足。為了愛,他們可以卑微地伺候外來者,背著沉重的裝備走過冰河,在帳篷外端茶送水。為了愛,他們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冒著生命危險在登山者前面趟路??蛇@兩方的愛,到了這珠峰腳下,都他娘的變成了政治。
二、權利與權力?
身體素質(zhì)是不對等的,資本是不對等的,話語權是不對等的,所以這所謂世界最偉大的冒險活動,在“權利與權力”這一話語體系里,一開始就是不對等的。
但不對等依然可以求平等。
可惜,哪怕在神山珠峰腳下卻還是讓人失望。
我很欣賞片中那個歐美登山者說的,為了登山我甘愿冒險,但讓這些夏爾巴弟兄為了我的冒險再去冒更大的險,我覺得不應該??墒聦嵕褪沁@樣,珠峰腳下,人的生命被物化了。其實在這個世界,誰的生命又不是被物化呢?清潔工、外賣員、夜場的姑娘、996的白領,要是讓我舉例誰的生命被物化,我他娘能給舉個三天三夜。只不過是珠峰,把人間的物化推向了一個極端。且看這半個多世紀來,夏爾巴人的生命和尊嚴像剝洋蔥一樣被層層剝掉。那些人有權力,而他們的權利快要喪失殆盡。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當歐美老板羅素因買不起繩子耍開政治手腕,說放棄登山是因為擔心“恐怖分子”襲擊夏爾巴人向導時,夏爾巴人隊長默默不語,權力對權利的剝削,軟可蝕骨,硬可刻骨。
三、喪失權利的“恐怖分子”?
掌握了話語權的人,可稱罷工的“反對派”為“恐怖分子”?喪盡天良,喪盡天良?。∽饭潘萁?,不過是當權者慣用的伎倆罷了。
四、“恐怖分子”的反攻?
以同胞的生命為代價,團結起來,捍衛(wèi)權利,最后“恐怖分子”們好像爭取到了他們的權利??上柴R拉雅山的冷風依舊刮著,而那個快要打破22次登山紀錄的夏爾巴人隊長,已經(jīng)選擇了放棄。
五、后記:技術分析
典型的觀察型紀錄片,題材一流,導演三流,片子二流。
作者珍妮弗皮多姆,不認識。有直面現(xiàn)實的勇氣和悲天憫人的關懷,但片子整體架構略散亂,素材拼接略凌亂,不透。我建議如果能照一個點深入展開下去如“對峙”、“宿命”等應該是極好的,可能也是囿于極端環(huán)境罷,畢竟在高原上,凡事不能強求。加油阿珍!還是有潛力的。
夜已深,企入眠,“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2021年3月22日作于濟南槐蔭癡漢軒
西人登山客和登山公司大言不慚的推銷和沉迷著那些對自然的“敬畏”和所謂的“夢想”,還將給當?shù)鼐用竦氖杖胍暈槎髻n,卻未曾想過世世代代依山而居的夏爾巴人所要經(jīng)受的痛楚和恐懼。作為紀錄片除了有捕捉喜馬拉雅壯闊的風光,也表現(xiàn)了對立雙方的博弈:Everest的悲劇真的不需要再重演。
看電影了沒
登山公司的嘴臉在意料之中,不過那些花大錢來實現(xiàn)夢想的登山客們,你花錢你是大爺,人家是拿命來服務您好嗎?你的詩與遠方是以夏爾巴人被剝削為代價的,少作點行嗎?
只是導演眼中的夏爾巴人吧,真正的夏爾巴人,我們也不知道是什么樣。導演客觀的呈現(xiàn)了一次事件的沖突雙方,另外片頭片尾像是擺拍,不過是部好片子。
很意外的一個登山紀錄片,主旨不在夢想情懷或是冒險精神之類,而是現(xiàn)實中漸漸淪為商業(yè)模式下的運輸工具的夏爾巴人,可惜片子的整個架構都很不成熟,更多的是素材的拼湊,很多思考沒有展開就完結了,哪怕只抓住一個點深入下去也是極好的,遺憾。
原本看看景致,看看爬山紀錄,蠻好的,卻要搞點斗爭出來。藏民們只是要求政府能多給點撫恤金,保證更好的安全措施。并要求外國人能尊重死者,尊重圣山,暫停當年這個登山季節(jié)的活動。還是比較合理的要求。西方人的觀點,還是有點偏向性的。3星...
極限運動 成為有錢人的游戲,外國登山客的自私傲慢 政府貪婪不作為。最后字幕 普巴 信守家人的承諾 退出登山業(yè) 莫名的感動。
夏爾巴人有骨氣
Russell給客戶和夏爾巴團隊開的兩場會,可看作一場如何操縱輿論轉移矛盾的范本,實在有政治手腕。令人寬慰的是Phurba并未動搖,山民虔誠,選擇也順其自然。而客戶中有人心疼自己的錢而給人帶上恐怖分子和暴民的標簽,也有人能明白自己的愿景是一回事而別人的生命是另一回事。無處不是人性演繹的舞臺。
一般般么,沒覺得有多好,好的是選題吧
很不錯的紀錄片,難以理解說不客觀甚至幼稚到因為對事情本身的情緒給影片本身打低分的人。夏爾巴人的處境可以看作諸多死傷率甚高的盈利性行業(yè)的務工者的一個特例,其中的困境、矛盾,各方的關系、沖突都有相似之處。一個特殊之處在于,一些人心中那個虛妄的自欺欺人的"征服"概念,確實應該反思一下了。
在電影院里觀看喜馬拉雅的宏偉壯闊,仿佛身臨其境。紀錄片價值的很好體現(xiàn):揭露真相,引發(fā)反思,帶來改變。相信很多人看完后都會思考這種建立在剝削和造成他人生命威脅上的挑戰(zhàn)極限是否有意義。
時機好,思路清晰,結構好,有底氣。
極限運動產(chǎn)業(yè)背后的底層剝削。那個登山游客把夏爾巴人的主要抗議者稱作做恐怖分子的人,究竟是禁止同胞擔任向導,違者會被打斷腿,以示集體抗議的做法像“恐怖分子”,還是讓向導做著把命系飯碗上的活,10萬美元中只得5000,否則無米下鍋的始作俑者——登山公司和尼泊爾政府,更像“恐怖分子”?
沒怎么爬過高山,但看過不少關于珠峰的影視書籍,有時候就想為什么要去爬山呢?夏爾巴人是為了謀生,那些人是為了挑戰(zhàn)?征服?榮耀?或者是喜愛?于山,肯定不單單是在那里那么簡單;于人,目的不一而足;于生活,還是如普巴一樣的回歸?
特別真實 并且大部分的夏爾巴人都更任勞任怨 帶著一種天生的盲目樂觀 一路徒步ABC的時候也看到了幾乎大部分的徒步者都帶著腳夫 這些夏爾巴人扛著比自己還要重幾倍的東西 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 回到博卡拉我們請我們的向導吃了中餐 Frank給了他一個梨子 他咬了一口要帶回家分家人 他說這是他第一次吃梨
這部紀錄片有助於觀眾深刻反思和懷疑,所謂“山就在那裡”之類的關於登山目的的說辭中偽善的一面。在中產(chǎn)階層消費主義文化催生的登山產(chǎn)業(yè)鏈中,夏爾巴人以極低的薪酬回報,承擔了西方登山客行途中從探路到佈設帳篷及一切安全措施,再到收揀和清理垃圾和糞便在內(nèi)的幾乎一切臟活累活,而登山客回去可大書特書的極限運動成就,不過像是一次參加了一回徒步夏令營。西方人對自己罷工頗為寬容,對夏爾巴人因雪崩致使同伴喪生、政府和公司不當應對而進行的罷工,則指斥其受到阿拉伯之春的蠱惑、缺乏商業(yè)信譽,甚至徑稱夏爾巴人為“恐怖分子”,此種雙重標準可謂一種(毫不精緻的)利己主義。2020年10月2日凌晨於北大暢春。
“我們太需要錢了,所以我們騙自己和別人說,我們熱愛登山……”
老美也挺狡猾,明明是因為大部分登山隊不去了,鋪繩子成本太高不想繼續(xù),非要說自己隊的夏爾巴受到威脅,在帳篷里人家都說了自己沒有被威脅。
珠峰南線不可或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