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最后高潮的前戲準備
作為一個看過每一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但又非書迷的觀眾,我現(xiàn)在對大衛(wèi)·葉茨(David Yates)這個導演已經(jīng)陷入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癥”的狀態(tài)中。雖然我一直不喜歡這位導演執(zhí)導的三部“哈利波特”電影(鳳凰社、混血王子和半部死亡圣器),但也不得不佩服這位一直在書迷、影迷、電影公司和J·K·羅琳之間小心翼翼搞平衡的導演。大衛(wèi)·葉慈未必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最有藝術水準的導演,但他絕對算得上是最會走鋼絲的高手,雖然每次都在搞砸和滿堂彩之間讓人替他捏一把汗,但他居然也平安無事地一路走了下來,現(xiàn)在終于要完成他的歷史使命了。
《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上》(以下簡稱為《HP7·上》)的原著并不是該系列小說中最厚的一部(中文版559頁,僅次于《哈利·波特與鳳凰社》的575頁),但《HP7》卻被拍成了上下兩集。從好的角度來看,這是電影公司吸取了《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教訓,順應廣大書迷的心聲,讓原著故事能夠完整地呈現(xiàn) ;而從邪惡的角度來想,這是電影公司面對史上最賺錢的電影系列之一,在最后結局來臨之前,戀戀不舍地想從這棵搖錢樹上再最后搖點錢下來。
但不管怎樣,被分成上下兩集的《HP7》其實早已注定了自己的命運。從一個流行文化產(chǎn)品的角度來看HP系列電影,它無論被拍成什么樣子,都會有足夠多數(shù)量的書迷群體轉換為觀眾群體,從而保證了它的產(chǎn)業(yè)鏈能夠順利地延伸和擴張。但如果從電影本體的角度來看HP系列電影,隨著它越來越賺錢,該系列電影的導演越來越成為一個兩頭受氣的角色。
一邊是J·K·羅琳的監(jiān)督,一邊是書迷加影迷的苛求,對于任何一個想在電影表達上有所追求的導演來說,將HP系列原著轉換為電影的過程,都注定會是一個艱難的挑戰(zhàn)。從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有一條被反復驗證的定律:往往是三流小說才能改編成一流電影。其秘密就在于導演和編劇可以大膽地進行電影化敘事的改動,從而讓原著小說最精髓的部分得以用電影化的方式呈現(xiàn)。但是對于被J·K·羅琳盯得死死的HP系列小說來說,在劇本階段基本就已經(jīng)喪失了對小說進行較大改動的可能性,電影導演很大程度上要看天吃飯:原著小說精彩,電影改編起來余地就比較大;要是原著小說先天發(fā)育不良,導演最多只能在視覺特效上下功夫。
具體到《HP7·上》這部電影,導演大衛(wèi)·葉茨也努力地在其中嘗試加入自己的風格,并成功地在一些細節(jié)處理上做到了創(chuàng)新。例如赫敏在離家之前對父母施法的細節(jié),雖然原著中僅僅只是一略而過,但在電影中的成功呈現(xiàn),讓它成為本片中最令觀眾動容的場景之一。但對于電影導演來說,他的工作并不僅僅只是將文字轉化為影像,他還要賦予這個故事個性鮮明的靈魂。而這一點,恐怕對于任何一個HP系列的導演來說,都會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除了無處不在的J·K·羅琳外,全球數(shù)以億計的書迷群體對于任何背離原著的改編估計都是零容忍度的。在重重禁錮中完成藝術創(chuàng)作層面的個性飛揚,我想即使有能力完成這種突破的導演,也不會自己給自己找這個苦頭吃。
導演大衛(wèi)·葉茨出于種種原因,很不幸地成為了這個倒霉的擊鼓傳花游戲中的最后一個接棒者。伴隨著商業(yè)上的成功,HP系列小說所帶來的商業(yè)利益已經(jīng)膨脹為一個龐大的商業(yè)體系,作為這個商業(yè)體系的一環(huán),HP系列電影,特別是后期的幾部電影,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非藝術因素的干擾。從《哈利·波特與鳳凰社》開始,即使我們排除掉對大衛(wèi)·葉茨導演在個人藝術能力方面的質疑,他在相關改編電影中所呈現(xiàn)的那種小心翼翼、試圖八面玲瓏的拘謹狀態(tài),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這三部HP系列電影的完整度。這種完整度并非基于電影是否忠實于原著,而是看導演是否忠實于電影本身。大衛(wèi)·葉茨執(zhí)導的三部HP電影,都很遺憾地在電影本體方面存在著明顯的缺陷,但同時我們也都知道,這未必與他的藝術能力有直接關系。
隨著《HP7·上》的公映,我們可以看出大衛(wèi)·葉茨或者華納電影公司的一種明顯態(tài)度轉變:既然怎么拍都有人不滿意,那么在大結局來臨之前,我們就優(yōu)先照顧書迷吧。于是,《HP7·上》就變成了這樣一部電影,如果你不是書迷,那么你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很可能會在故事方面有無數(shù)困惑;如果你是書迷,那么這部電影拍成什么樣其實你都不在乎。因為感動你的永遠是你自己,這種感動和電影其實無關。
另,兩集《HP7》原本都計劃制作成3D版本上映,但在最后關頭,因為后期2D轉制3D的效果不滿意,華納臨時放棄了《HP7·上》的3D版本公映計劃。從現(xiàn)在看到的2D版本來說,明顯有很多場景是為了3D效果而專門設計的,例如開場的追殺和逃亡段落,如果3D效果能夠得到保證,應該會是本片中最令人難忘的段落之一。不過計劃于明年公映《HP7·下》將會以3D版本公映,也有傳聞說《HP7·上》屆時也會以3D版本一起重新公映。
如果有影院愿意搞一個HP系列8部大連放的活動,不知道有多少影迷愿意參加呢?8部電影加起來超過16小時,這完全是一個瘋狂的體力挑戰(zhàn)。但對于影迷來說,越瘋狂才越迷人。
2 ) 1/2的終結。
終于盼來了《哈7》,雖然早就過了追星的年齡,但我想對于更多人來說,《哈利波特》無非是一場華麗的魔法之夢。
有些后悔首映后沒有及時寫下感受,最深刻的記憶是當影院的光源瞬間熄滅時,心頭頓時萬分雀躍,這場關于魔法的終結之旅終于起航。
影片和原著出入并不很大,但很多盼望的情節(jié)卻在電影中草草了事甚至被直接忽略,140分鐘的影片濃縮了太多的內容卻又加入了太多的“意外”,備受爭議的鏡頭無非是哈利和赫敏的裸露戲,雖然在看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了心理準備,但不得說,無論從哪方面看,這個鏡頭都加的毫無水準。伏地魔的噩夢困擾了哈利十年,也困擾了哈迷十年,可喜的是這個噩夢般的魔鬼終于不再活在人們口中,在《哈7》里,明顯增加的伏地魔的戲份竟然沒有想象中的可怕,魔鬼果然還是要活在想象中。
海德薇的死是個令人失望的部分,我甚至沒有在哈利的心中看到悲傷,這與原著是十分不符的。不得不提的是,多比的戲是個絕妙的亮點,家養(yǎng)小精靈的形象在這一部中被無限放大,賺足哈迷眼淚的同時,一幕幕溫馨的小畫面令這部越來越黑暗的影片充滿了溫暖的戰(zhàn)斗力。
再說演員,赫敏的角色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艾瑪?shù)难堇[越來越成熟,但在這部中,不得不提的卻是羅恩,這個一直以來躲在赫敏身后的膽小男孩,終于在《哈7》中變得強大,毀掉魂器的一幕無遺是羅恩的重頭戲,遺憾的是場景的銜接太過刻意,人物內心的情感表露太過單薄,但這些并沒有令羅恩迷們失望,在恐怖遍布的魔法世界,內心的強大這是多么難得,何況是前六部中見到蜘蛛都會做惡夢的羅恩。
還是不要太強調影片的盲點,原著永遠都完美得天衣無縫,影片每一部分的起承轉合都很完整,這令兩個半小時的故事仍然能夠做到分秒刺激著觀眾的神經(jīng),雖然在一些心理戲上情節(jié)顯得過于緩慢,但是這又怎樣。
期待明年七月,阿瓦達索命,永別伏地魔。
3 ) HP不是你想拍,想拍就能拍
這打分……完全就是感情分啊
我跟HP系列的關系算是很奇妙——或許要用“微妙”來形容更合適。
那套被JKR用來限定HP系列上限集數(shù)并借著此系列的東風登上大屏幕的Narnia曾經(jīng)是我的床頭書,雖然滿是宗教色彩的說教,我卻喜歡那套書里的每個主角,反倒對HP的那位本該很鄰家男孩兼且苦大仇深身世憐人的第一男主角從最初到最終都絕無好感。
一開始是被那個可遁去其中大發(fā)白日夢逃避現(xiàn)實的魔法世界所吸引,后來作者的想像力卻因自我設困而逐漸見底,本來應該一兩年一趟地就電影了解一下劇情便好了,然而因為讀到第一本書的中間時愛上了其中一個配角,之后差不多就是抱著在書的壁角旮旯里挖到那人一點點私密也感到幸福的變態(tài)心情執(zhí)著繼續(xù)讀下去,莫名其妙的倒也變成了某種程度上的灰級粉絲,以至于大結局發(fā)出的當日第一時間沖去了書店,之后鬼哭狼嚎在博客上愁云慘霧咬牙切齒罵街咒爹持續(xù)發(fā)了一個多月的神經(jīng)不止
我很厭惡哈七這本書——應該是說痛恨。為了保證自己觀影全程言行正常,入場前不僅換了cosplay樣的衣服用以自我催眠,還特意買了杯大號加胡椒的熱巧克力將神經(jīng)安慰了一番。
上映近一周后,周末的電影票依然供不應求。開場前半個小時門口就排起了長隊,前后左右的人或用英語或用法語或是激賞或是不屑地閑聊著劇情,周遭的人平靜地聽著——這大概是全世界最沒有懸念可言的電影了。來看vo的以成年人居多,不少人以“當年我如何如何熱愛此書,現(xiàn)在我覺得……”作話題??磥砀鶫P一起從青蔥正太美貌少年/女長成豬腰子臉廢柴大叔/大嬸的人不在少數(shù)啊,與其說是來看電影,倒不如說是來憶甜思苦,觀看一個青春的結局的(話說什么時候柯南大結局了,不管那個腳本多爛,大家也要組團去看啊?。?
以下,我努力撐著不暴花癡盡量先把電影的部分講完。
這個故事,經(jīng)過HP6神樣剪輯的洗禮之后,看到海報上寫著同個導演的名字還買票入場的,那應該是都看過書的了,否則的話,以哈七原著plot之斜花亂入虎頭蛇尾,就算電影沒有神之剪輯我保證你還是會看得一頭霧水(所以說如果一開始沒打好大綱的話最好還是別大聲嚷嚷“最多七本就end”給自己找麻煩)。
自哈五開始的三部都是David Yates的作品,翻開此位導演的履歷,最輝煌的也就是這幾部作品。我覺得此導演很神,因為五六七三本當中自然以五最難表現(xiàn)而以六最便于改編,結果出來的效果卻是五出人意外的順當而六則成了驚人意表的一筆糊涂帳,因此以我一介普通觀眾的心理實在很難預料七會呈現(xiàn)出什么狀態(tài)——這本書被砍成了兩部曲,于是理所當然地是先料定應該有很多細節(jié)要表現(xiàn)(《魔戒》才拍了三部好嗎!你不看看人家一本多tmd厚?。?
結果證明,編劇這個工作實在不好干啊——尤其是在原作者還未作古而且大有精力來掣你肘的前提下。這個系列的前三本基本還沒有脫離兒童小說的范本——被養(yǎng)父母虐待的灰小伙遇到了巫師叔叔從此披上魔法外袍得到了親情友情幸??鞓返厣钪囗槺阋舱纫幌履Хㄊ澜缟耨R的。這也是這個系列一開始吸引人的地方(試想如果HP一開始就是鳳凰社那個調調~~~),滿足了所有小朋友大朋友的美好幻想。但是HP不是柯南,總是一年年長大的,伴隨著主角們一步步進入成人世界,整個系列也越來越黑暗沉重,plot也越來越復雜,越來越詭異,到了第七部已然完全像是同人作者筆下的產(chǎn)物了。相比之前幾部利用前面鋪陳過的細小關節(jié)完成plot這樣的輕巧,第七部有種“一擁而上猶未足夠”的感覺,為了能夠如約在七部內結束這個故事,不僅前幾部書閑筆提及的一點點蛛絲馬跡全部回鍋再炒,甚至還不得不安排入新的人物和魔法,再加上作者對角色感情世界的關注,遠非C.S.Lewis能比(我一直覺得這是女作者的通病,情情愛愛神馬的),是以這本書雖然不如魔戒長篇巨制,卻零零雜雜如同大鍋雜燴一般,更難理出個滋味來。
在我想來,總歸先定個基調,分好結構,最后才是細節(jié)上的處理。這部電影恰恰相反,處理得最仔細最詳盡最不惜膠片的居然是細節(jié)——George耳朵上插著牙刷的幽默(哦,雙胞胎,所有的HP粉絲都愛你們),Hermione一身紅裙的美麗,Harry為Ginny拉上背鏈時的tension,HHR三人組在魔法部內的洋相,等等,下足了調味料,但鍋底是什么呢?現(xiàn)在是最后一戰(zhàn)的前夕,這可不是吸血鬼和狼人搶新娘的問題,而事關整個魔法世界的生存,這是魔法界最為黑暗最為恐怖最絕望最需要英雄的時候,而我們的英雄呢,好像完全游離在這種理應籠罩在所有人頭頂?shù)哪┤諝庀⒅?,跳著舞,接著吻,吃著醋,仿佛玩游戲般地去偷魂器,在麻瓜和魔法世界里玩著乾坤大挪移,好像他們是在給國家地理雜志工作一樣。
這哪有一點“如果HP失敗了,魔法世界就要完蛋”的樣子啊混蛋?。?!你這樣叫觀眾怎么投入啊,這種偽二戰(zhàn)氛圍(宣傳手冊紅袖章神馬的)根本變成漫畫式的好笑了??!甚至就連HP系列最受歡迎的小精靈的死亡也有一種完全違和的幽默感存在,這全是基調沒有定對啊,“在無盡的黑暗偶爾苦中作樂地放松心情”和“在無限的放松當中偶爾讓壞人出來耍點寶”根本不是一回事??!
這種“正義的英雄打敗了壞蛋拯救世界”的故事都是以二元論為基礎的,假如不能把黑暗面塑造得強大凝重,那么光明面就得不到反而襯托,光暗之間沖突自然也被削弱。然而到了HP7,在有兩部電影的時間預算(也即合共可近五個小時)的前提下,反派們卻苦苦得不到出頭的機會,只見HP黃金三人小組不斷不知道在折騰個什么勁。
在第四部中雖然沒有臉,但是渾身散發(fā)著大boss應有的邪惡氣息在TB式的哥特環(huán)境中以Ralph Fiennes獨有的肢體語言呈現(xiàn)在屏幕上的Voldemort還是很有“本世紀最佳壞蛋”的款,很對得起“本系列第一次死主要人物”的份量。然而三年后(根據(jù)HP宇宙時空計算),這個沒鼻子的白癡光頭tmd是誰???!你是笨蛋嗎還是笨蛋啊還是笨蛋吧!如果大boss露面只是整個麻瓜種來sm個兩計,做此等跳梁小丑似的行為的話,實在我感受不到HP三位英雄好漢/俠女的處境到底是有多危險?。℉ermione叫得那么慘結果也不過就是手上被刺了幾個字而已)……Voldemort要放在我們麻瓜界怎么說也是個高智商犯罪份子啊,你不要把他刻畫成一個喜歡sm的白癡好嗎?
當然,這種因黑暗面過于薄弱而失去戲劇性的主因出在原著。前三本一直堅持主角POV,后來發(fā)現(xiàn)這樣下去反派沒得表現(xiàn),太陰暗的plot撐不住,就開始其他POV亂入,卻因自我限定而始終綁手束腳。電影本來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不用受限制于原著中的POV而自由剪入背景或者支線故事,HP6已經(jīng)露出一點這個意思,DE的幾個大反派還有小馬哥的個性都得到一個飽滿的機會。但到了這一部,所有DE又都集體腦殘平面化了。攻占魔法部這種顯示Voldemort絕對優(yōu)勢,襯托主角艱難處境,增加黑暗氣氛,提高觀眾興奮度的潛力大場面戰(zhàn)爭你就不肯給我花個五到十分鐘燒個幾百萬來表現(xiàn)一下,盡整些Harry和Ginny接個小吻,Ron吃HH(Harry+Hermione)個小醋,HH跳個小舞,這是在搞什么啊?你是把這個當twilight嗎是當twilight吧是當twilight啊!
除了攻占魔法部之外,全劇中唯一能體現(xiàn)“魔法世界歷史上最邪惡最牛逼的壞蛋”的高明處的地方就是DE會議和狙擊HP一戰(zhàn)了。這是多好的機會啊(淚流滿面ing)。為什么Moody死了就成了一句話的事啊。在這種小孩過家家一樣的“大戰(zhàn)”(HP會的攻擊+防御咒語根本不能和老成的DE比好嗎?)當中,只有Moody這種老牌auror的表現(xiàn)才能讓這場戰(zhàn)爭有血腥味有成人世界的真實感啊。結果我們只看到一名DE擊斃了一只貓頭鷹……雙胞胎兄弟那邊,F(xiàn)leur夫婦那邊,Hermione那邊肯定都是惡戰(zhàn)啊,結果電影就這么符合原著的pov,這些本來在影片開始處多少可以讓觀眾high一下的場面就統(tǒng)統(tǒng)沒拍。而我們Ron同學跟熟女kiss的時候,鏡頭對著HH的表情停了有沒有十秒有沒有有沒有!
因為這種“浪漫輕喜劇”式的定調撐不住暴力情節(jié),于是接下來就是三人組沒頭蒼蠅一樣跑來跑去的過程……其實正常的結構應該很明顯的以狙擊HP——》尋找魂器——》最古老的魔杖三條線索,各以一場大戰(zhàn)作為高潮,有點秩序地進行下去,那么當Voldemort得到魔杖的時候,也許我等觀眾還有心頭一涼的驚恐,而現(xiàn)在感覺上好像三位主角輕輕松松搞搞笑笑就把問題都解決了,所以當V殿得到魔杖的時候,觀眾只想問:so what?如果我不是灰級讀者,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而且為什么要看這樣一點也不驚險刺激而且對手橫看豎看全都智商很低的所謂“大戰(zhàn)”……
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觀眾在看書的時候是在糾結“xx為神馬喜歡xx而不喜歡xx”這種問題,反正我對HP當中一堆小屁孩過家家酒的情情愛愛是毫無興趣的(這些人才剛剛成年,親個嘴的下一步就要談婚論嫁神馬的……至少這在麻瓜英國是不正常的也不現(xiàn)實啊,這有毛好糾結的?。?,頂多就是插花來調劑一下情緒開開玩笑神馬的,曖昧最高?。↗KR最失敗的就是喜歡把結局寫死,寫死就算了,還非要花無聊的筆墨篇章將之合理化),真的要老實搞起吃飛醋搶女人玩三角戀這一套,我可以去看twilight好嗎好吧好??!現(xiàn)在hp7不是“戲不夠戀愛湊”的時候啊,無論這種“我愛你你怎么不愛我而愛他”之類的把戲是否能夠表現(xiàn)這些角色的成長,在這種電影時間有限,故事情節(jié)龐大,支線故事豐富,原著因pov限制未能充分支起戲劇張力的前提下,你能不能把這三角戀的問題在旁邊放一放~~~你tmd是多想要給Hermione找個好婆家??!難道這最后一部是要改名叫“Harry Porter與他兩個朋友的三角戀故事”嗎?!
PS:本片最大亮點是那段三兄弟與死神的小故事插播,Dumbledore的基友是個大帥哥啊帥哥(校長審美觀還是很不錯的)和Emma的美貌——乖乖個隆咚,看這相貌氣質我還真不舍得讓你跟那個愣頭愣腦的紅毛小子在一起(HP這個鞋拔臉更加給我閃邊邊去好嗎)其實我一直覺得HHR這三人組之間近似兄妹一樣的關系是很溫暖有愛的,不知道為什么作者非要破壞這種三小無猜單純美好的友情,一定要通過聯(lián)姻這樣的手段來把本來挺可愛的三個小朋友以成人社會的人際關系做綁定。Ron是個多好的哥哥啊~~~笨蛋哥哥神馬的最有愛了,Hermione如果被誰欺負了,撩一撩袖子就能去干架(本來要是沒有Ginny這個角色就好了)
-------------------------------------下面進入花癡階段----------------------------
因為事前有被諸多AR的粉絲提醒:不要指望此吃貨保持身材。所以我努力想把注意力保持在教授的胸線以上。但是教授入場的架勢也太迷人了好嗎!你這貓步走得,我立馬捏爛了手里的紙杯~~~
要說教授的發(fā)型師和化妝師是越來越有愛了,這是小煙熏么。咳咳,其實是因為這HP電影一年拖一年的,AR和我家教授的現(xiàn)實年齡差距也越來越明顯了,教授今年按HP時間才37歲好嘛,于是這臉上的粉也是么越來越厚了(沒有不敬的意思,AR殿您只要出聲音小女子就很滿足了)
話說V殿看來人還不錯,至少氣量不錯,他自己禿成這樣倒不介意屬下頂著各色耀眼的頭發(fā)在他跟前晃來晃去,瞧瞧小馬哥一家那飄逸的金發(fā)(馬爸爸憔悴的樣子太萌了,盡顯傲嬌美人年上女王受的氣質啊,嗷),教授這一頭烏黑亮麗的黑發(fā)居然還給吹了大卷(飄柔怎么不請你去拍廣告?。?br>DE神馬的其實是個哥特風格愛好者喝茶聊天搞搞sm之類的聚會吧,個個都打扮得有型有款,連底下的小嘍羅也畫了好重的眼線。這群人真的到麻瓜世界來逛蕩只會被人當成是搖滾樂隊神馬的吧。
本片當中唯一一次全方位展現(xiàn)DE的開會場景教授一人占了好多鏡頭……搞得我后來幾乎無法集中注意力看電影,滿腦子都在想“這女人剛才是叫Severus吧,她說we are friends用的是現(xiàn)在時吧,她是說friends吧,教授沒否認的意思啊”,之后什么同人小說之類的橋段就開始在腦內小劇場上演。
直到那只該死的母鹿出現(xiàn)。tmd這個設定實在太讓人肚爛了,我tmd憋了這么多年始終吐糟不能??!泥馬的SS/HP神馬的這完全是在侮辱教授啊,老娘完全萌不上好嗎!HP你個橫向發(fā)育的鞋拔子給我閃邊邊去啦(踹ing)
part2就要悲催了……你們不要把教授的回憶拍出來啊不要把他的回憶拍出來啊不要拍出來啊不要拍啊不要啊不要……
啊,教授(眾:這人又要來了?。。。?br>
嬰兒初生便懂哭啼
春天初萌便有綠的記憶
天地初分便起潮汐
人生初見
便愛上你
就像水擁抱魚
像暖風撫摸沙礫
像細雨輕吻大地
像三月的清晨融進花芯
化成淚滴
像從未有人愛過般地
愛著你
我用你的名字定義生命、自由和真理
用你的姓氏刻畫自己
請留低
留在這里
在我心里
請你安息
for where my treasure is, there my heart will be
4 ) 贊
利用周末,我一口氣將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看完。期待已久,是馬愛農(nóng)與馬愛新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那種拿在手中的厚實感與紙墨間的感覺,真是久違又親切。
一直認為,看完電影和書之類的評論與觀后感,都是對未看這電影一書的人的一種不便,你在津津樂道其中的妙處,卻讓將去看的人被迫接受你的觀點。但,如你暫時不便去看書的話,可看看我的觀感。
鄧不利多校長的逝世,于第六集混血王子中就已注定,而在留給哈利,羅恩與赫敏的遺物中,卻感覺你位偉大的巫師的無所不在。在第七集中,伏地魔已經(jīng)染指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占領了魔法部,控制了半個魔法界,哈利與羅恩和赫敏逃亡在外。
5 ) 有關段子,有關麻瓜(很劇透?。。?/h4>
下午和朋友去看了哈7,我應該是忠實的哈迷——哦對——我是可以這么說,要知道,對一件事情說忠實的崇拜應該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對于哈利波特,我覺得我可以這么形容自己,不僅僅是書、電影、正版碟,還有各種原單周邊,比如我就在淘寶上代溝過哈利波特的魔杖,裝模作樣念一些咒語,買過限量的活點地圖,買過金色飛賊,買過時間轉換器,買過各種勛章圖標等等,就差沒有買巫師服了。一開始說這些不是為了炫耀,而是想充分證明,我的確熱愛這部作品。
和我同去的朋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非哈迷,沒有看過書,沒有看過電影,這次是自己也無聊于是陪著我去。于是有了兩個段子:
段子一:在剛進電影院,他對我說,你知道么,網(wǎng)上都說這次有激情戲啊,1分鐘呢,超期待。我一個白眼,你就知道激情,誰和誰的???他大聲說:哈利和波特??!我三條黑線,又問:誰的?他很執(zhí)著地說:哈利和波特啊!結果笑岔氣一群人……
段子二:在電影進行到后半部分,當哈利看到守護神鹿的時候,他悄悄對我說,哎呀,這是國師吧!我驚訝地問:國師?是什么?他說,是啊,《通天帝國》里的國師代表不就是一頭鹿么?我又三條黑線,是不是一會兒李冰冰就出來了。他吧唧嘴,那敢情好??!
段子三:這是在網(wǎng)上看到的。《哈利波特七》電影結局:最后伏地魔被哈里的華裔同學張秋(對,她又出現(xiàn)了)發(fā)明的一種不知名咒語打敗。秋的咒語來自于麻瓜漢語:“fu di mo ni ting hao wo ba shi li gang” !
[插入1,很多朋友問我為什么對哈利那么有感情,卻又對電影評頭論足,而不是踏踏實實寫寫自己的那中情愫呢。我覺得我還沒到時候,沒有到可以完整抒發(fā)自己情感的時候,或許當我們看完下部,在明年暑假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告別。]
說回正題,其實對于這部電影,我應該不是能夠完全非常公正地評斷的,你肯定明白,對于對一件事情非常忠實的守候和期待,往往是不理智的。所以在看待作品上,總是刻意地躲避缺點,然后將優(yōu)點無限放大,這么多年的期盼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感覺,這種感覺和自己有關,也許正如很多人所說的,青春期的時候我們將自己的感情太多的賦予一些事物,比如一首歌、一個偶像、一部電影等等?;蛟S正是因為這種原因,很多人對整個貫穿自己青春期的哈利波特情有獨鐘,因為它實在太過漫長。
廢話少說了,來說幾點我認為可以和大家分享的,無關好壞,只是自己的感覺:
1關于電影的開頭
我認為電影的開頭很不錯,從開篇就給整部電影奠定了一個大環(huán)境基礎,那就是忍痛、分離、悲傷、折磨。與親人分別的痛楚、與心愛的魔法世界的分離、親密戰(zhàn)友逝去的悲傷、黑魔法對魔法界的折磨,在最開始就被埋下了一個大的基調。分別從哈利家、羅恩家、赫敏家的一點情節(jié)上,給予了我們提示。值得一提的是赫敏家,原著中對于她給家人施魔法去掉記憶只是人物的口述,這邊還原成了情節(jié),沒有想到。
2關于七個哈利 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七個哈利很搞笑,尤其是透明的胸罩讓我覺得很有效果。在這一個情節(jié)當中就有一些笑料在了,雙胞胎一如既往的搞怪,赫敏的出其不意,芙蓉同學的小小蔑視,都讓在黑暗當中揪心的我們覺得還是很輕松的。不過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朋友轉過頭突然問我:為什么要變成七個哈利呢?把哈利變成他們其中一個人不就行了么?我一時語塞,又突然想到在拍攝電影時丹尼爾也問過類似的問題,導演說你去問羅琳女士。我回答朋友說:不這樣后面就沒有打斗,不精彩了。朋友撇撇嘴。我表示很汗……
[插入2,看到大家的回復,我表示很理解,不過蹤絲什么的的所以不能使用魔法是重點理由,那他本人是不是可以喝變身水,不使用魔法是不是指使用魔杖呢。如果喝變身水不行,那么就用隱形衣吧,是不是更合適呢。如果隱形衣也會被魔法部發(fā)現(xiàn),那么早在之前幾部就被調查了。那可是死亡圣器之一啊。我依然覺得是為了有看點。]
3關于路上飆車 很激情但魔法不夠
導演很用心地給哈利和海格加了在公路上飆車的情節(jié),我覺得很有看點,但如果細細想一下,好像不符合瘋眼漢的領導風格啊,不準騷擾麻瓜,何況還造成了交通大混亂,翻了幾輛車,這可怎么辦啊?而且海格騎著的不應該是魔法的摩托么,是否可以隱形什么的。我承認自己有點兒雞蛋里挑骨頭了。在電影中可愛的貓頭鷹是為了救哈利才犧牲的,這個安排很合情合理,飛翔的夜騏、瘋狂的食死徒,讓看過原著的我依然為他們捏了一把汗。還有值得說的是在金妮和哈利接吻時,喬治的出現(xiàn)真的是又可愛又尷尬啊。
4關于驚悚鏡頭 很嚇人
我承認我有兩次被嚇到,其實一開始那條蛇就小小驚嚇了一次,不過還好的是之前看過預告片所以有所準備了。但是第二次在小天狼星家時幻象的鄧布利多突然猙獰地撲過來還是驚嚇了一下,然后就是在之后某些橋段上,導演的安排非常地細心,讓人一次次提起心為他們擔憂。導演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因為拍攝的需求對原著的改編和細節(jié)的琢磨遠遠勝于上一部,我覺得這也應該歸功于將第七部拆分為上下集的結果之一吧。
5關于三角戀 很莫名
其實在原著當中,哈利對赫敏并沒有在電影當中很曖昧的表現(xiàn),尤其是那段跳舞的環(huán)節(jié),我覺得真是刻意了一點,不知道為什么哈利就要邀請赫敏跳舞,然后還曖昧地表現(xiàn)在一起。其實在原著當中,哈利是對金妮念念不忘的,羅恩的離去也是責怪哈利能力不夠,而導火線是他們兩個談話忽略了羅恩。但在電影當中,好似導火線成為了原因。我想也許是導演覺得三個人共處如此久,年輕的哈利對赫敏也應該有一定的好感,羅恩的吃醋也是理所應當。而在羅恩打開魂器后哈利和赫敏的激情戲,也正是說明其實哈利應該對赫敏也有了一點意思,只是看到羅恩吃醋得厲害于是收住了心。
[插入3,大家回復里也提到了這點,認為他們依然是友誼,跳舞也是苦中作樂,安排是為了照顧普通觀眾。我表示認同,大家怎么理解都算都合理。]
6關于激情戲的看點 不知畏
所謂電影當中的激情戲,就是羅恩準備砍掉魂器時那些虛幻的場景,激情戲在原著當中也是沒有的。導演安排這個激情戲,可能是為了看點吧。之前在網(wǎng)上宣揚的1分鐘激情戲,在電影院看到的只有一點擁吻鏡頭,可能是廣電給剪掉了。朋友之后跟我說,不是說1分鐘么?怎么還幾十秒,吻得也不夠啊。我說連上一開始說話1分鐘。他驚訝地說,說話也算激情戲?。∥覠o語。到底是不是廣電剪掉了,還是原版就是如此,還要待之后考證了。
7關于鄧布利多的黑暗往事 沒重點
在原著當中,曾經(jīng)大量筆墨描寫了鄧布利多不為人知的一面,我個人就非常喜歡閱讀這部分??上г陔娪爱斨羞@部分內容幾乎沒有著重渲染,只是在比爾的婚禮上透露了一些。其中就稍微暗示,我表示理解。不過正是因為在原著中在前半部分對鄧布利多一生的還原,才使得哈利在尋找的道路和之后的決斗當中一直處于矛盾、激烈、憤怒和猶豫的情緒當中,在這一點上,電影倒是渲染地不夠。
8關于講述三兄弟的故事 有點兒變形金剛= =
電影中又一個亮點就是在赫敏講述三兄弟傳說時候的動畫小片,一開始我看到鏡頭轉變還以為這個故事不在電影當中出現(xiàn)了。結果發(fā)現(xiàn)其實是轉到了一個動畫小片上,猛一看那個死神我真的以為變形金剛2里那個古老的飛機機器人(忘記叫什么了……),做的很不錯很精良,也很有趣。一開始覺得會和電影整體基調有分離,后來才覺得其實融合的很好,因為魔法界嘛,他們的神話人物估計就是這個樣子。
9關于長殘問題 其實還好還好
之前在網(wǎng)絡上看到一些圖片,都是在一些首映禮上三位演員的合影,大家紛紛表示羅恩和哈利真是越長越殘了,赫敏是越來越美。我也是如此的看法。但其實在看電影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其實還好。哈利除了有點兒胖,然后一臉的胡子之外,其他倒是沒有什么變化,尤其是我注意到他的眼神,依然和小時候一樣,又堅定又猶豫,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和茫然,我很感動他的眼神依然是如此。而羅恩,我覺得化妝師的妝面十分成功,一個憔悴的、深深的黑眼圈、蓬亂的頭發(fā)、略微有點兒呆滯的神態(tài)真的是到了位,其實羅恩的演技真的不錯,值得嘉獎。而赫敏,其實比起那些寫真來說,這部的她依然延續(xù)著上一部的樣子,雖然很美,但是還沒有美到寫真里那種如此動人的地步。所以,關于電影當中長殘的問題,我表示還好。
10關于多比 很亮點很催淚
或許是導演覺得電影應該有點兒淚點,于是將多比的戲份給了許多,遠遠多過原著。事實上這點變法也非常好,在第二集出現(xiàn)的多比之后在電影當中再沒有出現(xiàn)。這一次出現(xiàn)好似配音演員是不是換了。不過絲毫不影響他那種執(zhí)著、正義、善良的特點,最后的兩段話實在是太催淚了?!拔沂且粋€自由的小精靈。”“我很幸福有哈利波特朋友”?,F(xiàn)場好多女孩子都淚奔了。
11 關于演技 都很不錯
演技就不用說了,不管是誰,我覺得都將他們的演技發(fā)揮到了極點。哈利、羅恩和赫敏自然不用說,其他的配角也是可圈可點。服裝也很不錯,當盧娜的父親出現(xiàn)的時候,我朋友指著熒幕問我,這人穿著什么,秋褲么?我又汗,但一看還確實挺像,將原著當中神神叨叨的男人形象烘托地很好。而其他的配角自然也不用說了,大家都很認可。值得一提的是納威,我由衷表示他原來也長殘了啊。
12 關于結尾 正中下懷
之前我總是在想,最后的結尾會在什么時候,之前看到有些提前看到影片的朋友提到了多比的死,非常感人。我覺得可能就會停在這里,但沒有想到,結局會在伏地魔拿到老魔杖囂張的時刻,停在了最為關鍵的一刻。這樣也好,讓大家意猶未盡,覺得故事其實還遠遠沒有開始,而事實真是如此,故事還遠遠沒有開始。
13 關于其他的關于
其他的不用多說了,我之前說過,作為哈利我沒有辦法非常公正地評論這部影片,但我覺得大家的反饋不會很差,已經(jīng)可以看出導演和演員都已經(jīng)盡力了。在看完電影的一剎那,我突然覺得,離著我第一次看哈利的書,第一次看電影的時候,已經(jīng)過去了好多年,而在明年,這部偉大的作品就要劃上完整的句號了。(而又有小道消息說,羅琳已經(jīng)開始繼續(xù)寫哈利了,真的嗎?)而在那個時候,我們是不是終于呼出一口氣,我們的青春,真的就這么過完了。
哈利赤裸著身體已經(jīng)有了一身的汗毛,羅恩的肌肉線條也已經(jīng)十分明顯,赫敏也愈發(fā)地有了女人味,曾經(jīng)看到一家報紙專訪丹尼爾,他說:我已經(jīng)厭煩了扮演哈利,我想嘗試更多的角色,我十分渴望摘掉眼鏡丟掉魔杖,完全脫離這個世界,好好感受其他的人生。
那我們呢?什么時候可以真正的離開這個虛幻魔化世界,做一個被施了遺忘咒語一無所知的普通麻瓜?
6 ) 以此紀念Harry Potter里最純凈的生靈,Dobby??
今天去看了哈7第一部,一口氣看了兩遍,之后的滋味,久久難以平撫,比前幾天看Due Date時候看到哈7預告片的時候更加復雜。終于,走到這里了,只有一步,又是一個終結。
朋友說,這種感覺很奇妙,奇妙的就像許多年前第一次看哈利波特的時候,絕對沒有想到,走到最后的時候,是在美國。還離世界電影的心臟這么近,但是,要是在英國就更好了,好萊塢相比之下遜色了,不管怎么輝煌,它沒搶到哈利波特的首映,我覺得,算是個跨世紀的遺憾吧,起碼對我來說,是了,而且在有限的時間里面,只剩下一次首映的機會,我想我這輩子八成是沒機會了。再說回當初,第一次看哈一的時候,大概還是是小學吧,好像還是學校組織的,屏幕內外都是小屁孩兒啊,如今全都不一樣了,就像哈利三人組的故事早已離開了宏偉的霍格沃滋,我們都一路被命運追逐著,顛沛流離地迷失在路上,跑啊跑個不停??一面接受被選中的宿命,一面掙脫。
有人常常會問我,拿各種系列跟Harry Potter比,問我哪個好,更喜歡哪個,我說不出專業(yè)的評論,我也說不出偏好,而對于HP,也許就像柯南一樣,都是一種情結,是成長記憶的延續(xù)。錯過了,總欠缺那么點兒完整。我們曾經(jīng)無數(shù)的爭辯,興奮的討論,笑著哭著幻想著,都是與它牽連的記憶,這是什么也替代不了的。
對于哈7電影版,我已經(jīng)做好了崩潰的準備,面對一部墓志銘似的死亡大全,加上前面已然有兩個重量級犧牲的鋪墊,和久違了近三年的故事,我本以為自己應該足夠堅挺,卻全然跟當年第一次看到書時的反應無異,只為一個生靈的離去,我的情緒還是全線崩潰了,那時幾天沒有再拿起書的勇氣。羅琳很不會描寫死亡與悲壯,但多比的死卻成功地突破了我的感情防線,只為這一個哈利波特系列里最純凈的靈魂,我哭得不能自已。
這是一場完整的死亡,完整得容不得我們懷疑。
多比就躺在哈利的懷里,依舊心懷著感激。它安靜地離去,面帶微笑。盧娜合上了它的眼睛,這樣它可以安心地睡去,多比說,“這里真美?!倍陀肋h地睡在這里。
這是一場悲壯的死亡,悲壯在我們找不出接受它的理由。
我曾嘗試無數(shù)次說服自己,卻依舊接受不了這樣殘忍的設定。這樣一個美好干凈的靈魂,應另死亡在面對它是都自慚形穢。
我可以容忍鄧不利多和斯內普的死,他們的偉大被描繪得仿佛他們的死亡就像另一個偉大的神話。我可以接受小天狼星、路平、穆迪,甚至如果有的話,哈利、赫敏、羅恩等等等的死,因為面對向命運的抗爭,接收這場戰(zhàn)斗,他們必須接收死亡。
而多比,它不應該死。從第一次出場,它的每一次付出只出于善良。
為了一次在哈利看來也許是微不足道的鼓勵,它愿意付出生命的代價,不是出于服從,甚至不僅是感激,多比沒有主人,多比要來解救它的朋友。
多比算是一個思想解放甚至前衛(wèi)的小精靈,看似弱小,卻有著強大的靈魂。而不僅于此,你可以在這樣一個小生靈的身體里找到無數(shù)接近于美好的詞匯,勇敢,真誠,樂觀,無私??
我沒有辦法在哈利的世界找到另一個如多比般純潔的靈魂,而幸福本應擺在面前,偏偏美好越是觸手可及,越是將失去之時。于是羅琳就這樣赤裸裸地在我們面前敲碎一個個美好,告訴我們這些應該長大的孩子們趕緊醒醒,世界本就是不完美的,美好如盧平夫婦般恩愛,如雙胞胎完美的組合,如小天狼星帶給哈利的片刻的親情與溫暖,如鄧不利多好似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都一一幻滅了,不完美造就了遺憾,而遺憾讓人銘記,作家常用的伎倆,而多比的死,我無法原諒。
哈7電影的第一部就選擇在這里結束了,茫茫的蘆草,干干凈凈的天地,埋葬了干凈的靈魂,它會上天堂的,因為它本身就是個天使。哈利解放了多比,也許,是多比解放了我們的心。
多比是一只自由的小精靈,它穿上了鞋子,選擇了自己的路。
中間忒長了……前后還行。。
他的成長過程將是引導我走上正確人生道路的風向標!
強烈要求哈7二合一!或者干脆7合3(指環(huán)王那么強大的構架也才3部)簡直比電視劇還拖沓,很多場景情節(jié)完全可以簡略的!交代劇情不是靠時間堆的啊~~~除非是太想起到旅游宣傳作用了
沒看過原著的人可能會被不少人名弄混淆。色調是越來越暗,整個電影就是無盡的奔跑,除了中間部分略有拖沓,上下部分節(jié)奏控制得很好。電影中零星出現(xiàn)的笑點總是能逗得整個影院哄堂大笑,特別是哈里與赫敏在帳篷那段舞蹈尤為打動人。Btw,死亡圣器的那段童話故事的皮影戲個人覺得十分有意思?!铩铩铩?/p>
一開始就給了個悲情的基調 看得難受但卻很像看完 大概是看完書太久 很多情節(jié)都不記得了 這部比起之前的 大家的演技都大漲呀
長大的哈利背負了好多好多的責任
當哈利深情望著赫敏摟著她在帳篷里翩翩起舞時,當赫敏倚在哈利肩頭用溫柔的聲音道圣誕快樂時,當哈利和赫敏赤裸相擁在冰河上貼身激吻時,我怒從心起!!導演你少拍點奸情戲會死會死?。。?!仍然給5星,為赫敏的顏。
多比一生都在尋求尊重和平等,他在哈利身上得到了這些,并且愿意為哈利舍身犯險付出生命。
如果不是最完美,也是最完整。當血染半身的羅恩用黑色的眼眶爆發(fā)出演技的光彩,當繾綣傷懷的赫敏跳著平凡簡單的舞步面對貝拉的折磨,當哈利收起小天狼星的相框面對雙親的墳墓呢喃道:Merry christmas,當小精靈多比滿噙淚水躺在“朋友”的懷中沉睡……這場成人禮,即使沉重也足夠完滿。
這大概是今年我看過的電影里最悲情的開頭了:赫敏在照片中的影像隨著魔杖一點點消失,坐在車里心事重重的佩妮姨媽,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的弗農(nóng)姨夫,無論你是愛他們抑或是討厭他們,諸多情緒,都隨著AD的obliviate遠去。
把期待降到最低的結果總是會有驚喜,比第6部好看很多,故事和感情線都非常有血有肉的一部,雖然依舊是那么冗長、無高潮,但細節(jié)、情感都更細膩動人,意猶未盡??吹浇Y尾處,真希望它不要結束,永遠演下去……《哈利·波特》即將謝幕,等待(下)集上演時,我很難保證自己不會大哭一場……
這是該電影系列中情感最豐富的一部。其實此系列早不再是展示魔法炫耀特效的大片,只是到了這一部導演才成功平衡了敘事,情感和特效,使其成為擁有情感內核的優(yōu)質劇情片。一直抱有錯誤期待的觀眾自然會失望,而在我心目中這是迄今最好,最忠實原著,也是個人最喜歡的一部,就算有缺陷也瑕不掩瑜了。
愛說話致死的精靈扣一星;莫名其妙的爛舞蹈扣一星;至少半小時以上的樹林風光片扣一星;演技爛又丑的男主扣一星;腦殘的編劇扣一星。特效加半星星;赫敏的漂亮加半星星;提姆波頓的瘋老婆好演技加一星
請三兄弟角逐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比較忠實原著,節(jié)奏感較強,笑點不多但不錯,魔法部那段太有喜感了!略有瑕疵,有些書本里沒有的,本可以拍出來使影片更精彩的部分,就這么一筆帶過了(比如:穆迪的犧牲),實在可惜。 我給4顆星吧。
火車被搜查時那個男孩兒說my father will hear about this,如果是字幕組一定會翻譯成我爸是李剛吧……
其實靠的還是強硬的原著。
1.為什么不拍成連續(xù)???太多奇妙的細節(jié)都沒表現(xiàn)出來。2.關于死亡圣器三兄弟的動畫絕對是一個驚喜,出乎意料的好看。3.這位導演你是不是個瞎子啊,為什么對黑色那么偏愛,從TM鳳凰社一直黑到現(xiàn)在!
1.片長2小時13分鐘(除片尾字幕); 2.基本忠實原著,主色調比較黑暗,不少驚悚畫面, 帶小孩看的注意 3.零星幾個笑點都挺好笑的; 4.赫敏越來越標致了; 5.沒讀過原著的看來來可能理解有些費力.6.動作場面略欠火候; 7.哈利和赫敏的裸戲大亮
這一部拍的很好啊,比上一部要好很多,雖然是悲傷的基調但也有挺多笑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