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就把這片當成一部搭配「屌絲逆襲未遂」大俗套愛情劇的復古時裝展示會來看,那還是看得過的。
通過觀看本片,能對「屌絲」、「逆襲」、「高富帥」、「白富美」、「賤人就是矯情」等等「某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階段現(xiàn)象有一次全面地、深入地、形象地了解(但是我覺得中國觀眾沒有這種需要,我們完全可以看活的)。
除了blingbling還是bling得讓不拜金的姑娘小伙也心旌搖曳的「豪門の幸福生活」之外,前屌絲李樂多在成功施展「還我漂漂拳」之后再次為了金發(fā)女神將俊臉長腿沉入水底,更是令得曾圍觀過大船的觀眾們唏(喜)噓(聞)不(樂)已(見)
如果游泳池那場戲使用席帝的My heart will go on作背景音樂那才適合不過呢。
如果有觀眾,比如我,非那么想不開要把它當成The great Gatsby這部小說的電影改編來看……嘛,其實片名還是完美貼合原著風采的。為了避免在觀影時受折磨,千萬不要在看電影前去讀原作!
姐姐我就是血的教訓!(前半部的讀后在
//petitespot.wordpress.com/2013/05/15/%E5%9C%A8%E7%9C%8B%E7%89%87%E4%B9%8B%E5%89%8D%E9%9A%8F%E4%BE%BF%E8%AF%B4%E4%B8%8Bgatsby/,要是翻不過墻就算了)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是以吾輩擊進,奮逆水之舟,永被推入逝波而無休)這是小說的總結(jié)性發(fā)言。東方說的「人生若只如初見」。
在一個金光燦燦欣欣向錢的時代里,幾個眷懷昔日不舍初衷的老靈魂,西方注腳的「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如何平衡豐富的物質(zhì)與空虛的心靈?小說里有很多對位的符號。就像原文中Baker小姐說的“It takes two to make an accident.”
Tom住的「東蛋」和Gatsby與「我」住的「西蛋」,Daisy的珍珠項鏈和Myrtle的皮質(zhì)狗鏈,Daisy問護士"it was a boy or a girl"和Myrtle問狗販子““Is it a boy or a girl”,加油站前廣告牌上Doctor T. J. Eckleburg的眼睛和Gatsby葬禮上唯一的「別人」owl-eyed man。
隔海相對,一個時代vs一個時代,一個階級vs一個階級,一個妻子及情婦vs一個妻子及情婦,一雙眼睛vs一雙眼睛??偸窃凇钙胶庵裁础沟腂aker和「半愛著她」的Carraway,既在局中亦在局外。
而到了電影里,除了東西兩蛋俱在,其他的全都只得一半。
Myrtle的狗倒是出鏡了,狗鏈卻沒有出現(xiàn),更加離譜的是代替這樣「情節(jié)道具」的居然是珍珠項鏈!Baker這個角色倒是有,她和Carraway的感情線被剪了,更加離譜的是她最后的恣態(tài)幾乎是「決絕棄去」!
且不說這些「離譜」的部分是否合乎情理,只從這些細節(jié)的處理上不難看出導演(也就是編劇)的趣味并不走敏感纖細文藝清新這個路線,而是追求「盛大熱鬧」與「戲劇沖突」。
于是Baker那句"take two to make an accident"的預示性關鍵臺詞自然不說了;小說中那些故意在幾句話間斷后重復的臺詞(比如Gatsby向Carraway兩次提到"trying to forget something very sad that had happened to me")自然不見了;Dan Cody在海上航行了五年后死在他的gold digger妻子手上這種「逝波」自然不提了;Carraway那幾乎與Gatsy所編撰的身世重合的「老錢」出身也自然不用了。
那兩個多鐘頭的時間卻要干什么呢?當然是let's party!一個有「名著」頭銜保護的「大場面集錦」多么難得!越喧囂越美麗!The louder the better!
書中令Carraway厭倦不已恨不能脫身的Myrtle家的八婆聚會轉(zhuǎn)身就變成了讓他愛上NY的轟趴;書中特意說明”It wasn’t a bit funny“的Carraway家的下午茶變成了全片的笑點集合地;書中即使再覺難以忍受也只有表情不受控的佳公子Carraway搖身變成drama queen在各種不適宜的場合失控地大呼小叫,原作中表示「在他(Tom)家里我實在說不出口」的紳士派Gatsby自也當仁不當把「一閃而逝的殺人表情」轉(zhuǎn)成「在愛人面前拔老拳砸向她老公的面門」的魯提轄cosplay。
等一下!這不就變成到處能見的三俗肥皂劇了么?沒關系,把原著的關鍵性的描述都用旁白念出來不就行了!鏡頭語言呈現(xiàn)不出來的,臺詞里安排不到位的,演員表現(xiàn)不能夠的,用旁白一說就什么都有了不是么!觀眾都是智商不足70的理解戰(zhàn)五渣,能享受如此華美燦爛又簡單易懂的「配圖說書」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什么「文本解讀」什么subtlety,圖森破乃已無啊,騷年!魯赫曼大導演教給你說,買個名著的版權(quán),弄一群大明星來,不管拖不拖時間都把場面做大,不管有沒有必要都搞成3D的,就能做出一部好電影了!
在旁白孜孜不倦的幫助下,本片的演員們基本上只要穿得漂漂亮亮地擺pose就可以了——至多就是在「攤牌」這種「抓馬高潮」部分臨時表演一下「神經(jīng)病」。根本不存在什么角色塑造啊人物連貫內(nèi)心層次啊這些演員的基本修養(yǎng)問題。
饒是這么簡單的要求,女主角居然也做不到?。?!
Mulligan無疑是「極簡主義」的推崇者,從我頭一次在《華爾街》看到她至今,除了「面無表情」之外她臉上只出現(xiàn)過三種神態(tài):歪著嘴笑,歪著嘴眼中噙淚,歪著嘴大喊大叫。(PS:鑒于本片中無數(shù)大特寫又是3D,友情建議有對稱強迫癥的同學在入場前先吞食一點鎮(zhèn)靜劑)
另外在拍攝本片前她肯定向另一位花瓶界的翹楚暮光女討教學習過走路姿勢。Carraway去Tom家吃晚飯那場戲里,看著這位正在飾演「大家閨秀」的妹子僵著肩膀腳動手不擺地走去花園,我就徹底放棄從Daisy這個角色上發(fā)現(xiàn)哪怕一絲半毫原著中「集天真浪漫與不負責任與一體充滿誘惑的女神」的影子了。
就算在花瓶界,這也是只配拿來插雞毛撣子的那一款。這也倒好,正所謂「沒有希望就無所謂失望」,以后再看她演戲可就省心了。
--------我是帶鹽的分割線---------
又被投訴看不懂。自己讀了一下,確實不體貼沒有讀過小說的同學。所以下面為這些同學帶鹽,理一下大概的人物關系和一些個人覺得很重要但電影里沒有拍的細節(jié)。
良心建議還沒有看過電影的回避。
1. Daisy, Carraway, Baker, Gatsby和Wilston夫婦都來自西部,所以這一群人其實來自「西部時代」(電影最后用旁白總結(jié)交待)。Daisy和Baker「順流」變成了「東部時代」的人,而Gatsby和Carraway固守「西蛋」,前者最后死在了那里。Wilston本來是想把老婆Myrtle帶回西部,也雙雙悲劇。
2. Daisy跟Myrtle是被對照來寫的。Myrtle的狗相當于Daisy的女兒。Myrtle買狗的場景在書里有非常詳細的描寫。她問狗販子是"boy or girl",狗販說是boy而Tom一口咬定是bitch。小說里暴露Myrtle奸情并最終決定她命運的是一條皮質(zhì)狗鏈。如果這些細節(jié)不出現(xiàn)的話,Myrtle說要買狗的那句臺詞也就多余。另外Tom是不會把珍珠項鏈這種象征「高貴」的禮物送給Myrtle的
3. Gatsby曾經(jīng)很風流,Daisy也有過很多男朋友。Baker第一次見到Gatsby時,他們坐在Daisy的白車里,白色象征「純潔」。Gatsby曾對Daisy許諾「照顧她」。他參軍后,Daisy迫于社會環(huán)境需要做一個抉擇。她重新結(jié)交了許多男人后才嫁給Tom。戴上Tom送的昂貴珍珠項鏈嫁給他的那天起,Daisy就再也回不去了。Daisy最令人傾倒的魅力是她的嗓音。Gatsby形容說是"full of money"(感受一下)
4. Nick Carraway來自一個「老錢」家庭,影片開頭那句話的完整版是”“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他的家族自稱是Buccleuch公爵的后代,但實際上是在Nick叔公這一代才發(fā)家致富的。Nick上的是耶魯,但只正經(jīng)念過一年。這段身世跟Gatsby「宣稱」的非常像。因家教關系,Carraway是一個「不輕意直陳觀點」的人,他才不會大聲說出「我受不了你們」這樣的話。
5. Baker比Daisy小幾歲,非?!概宸笵aisy。書中描寫她說「好似用顴骨平衡著什么東西」。Carraway認為Baker喜歡說謊并靠此技巧來維持很雀躍的肢體(浪漫)和很淡漠的神態(tài)(實際)之間的平衡。Baker就是正在「東部化」的Daisy。她跟Carraway的關系進展也跟Daisy和Gatsby同步。最后分手時她對Carraway說"I don’t give a damn about you now, but it was a new experience for me, and I felt a little dizzy for a while.”(「我現(xiàn)在對你的事已全無興趣,不過這對我倒是個新奇的體驗,有那么一會兒我竟也有幾分心醉」)實際上是借她說出了Daisy對Gatsby的感覺。
6.因為以上這些人彼此之間錯綜的關系。所以小說里的人與人之間都是「同謀」關系。Tom帶Carraway去見情婦Myrtle使之成為「同謀」,Gatsby委托Baker向Carraway提出「請Daissy來唱下午茶」的要求,使兩者成為自己的「同謀」。Gatsby想要靠給Nick介紹業(yè)務來深化他們的「同謀」卻被后者拒絕(所以影片中Garraway說這是"favor"不妥當,他對Gatsby始終持「保留意見」)各種「同謀」關系的變化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從酒店里攤牌到Gatsby被槍殺這段高潮戲集中體現(xiàn)了所有這些「同謀」關系的變化。
7. “It takes two to make an accident.”是Carraway吐槽Baker的駕駛技術太糟時后者的辯解。這句話既體現(xiàn)了Baker的carelessness和「不負責任」,對Myrtle車禍做了預告,也是對所有「同謀」關系造成的悲劇的注解。在兩人正式分手時,Baker對Carraway重復了這句話。因為Carraway只是half loved her,她又too wise,所以他們的關系才沒有演變成悲劇收場。
8. owl-eyed man就是Carraway和Baker在圖書館里遇到的那個老頭。他在小說中的臺詞是「這些(指Gatsby的書)都是真的」。意即無論他表面上看起來是怎么樣的人,圍繞他有什么樣的謠言,他的內(nèi)心都是真誠的。事實上Carraway直到車禍后才認識這一點并「終于認同Gatsby」。Carraway打遍電話尋遍友人未果后,這個他一直不知道名字的老頭不請自來地參加了Gatsby的葬禮。
9. Tom一開始就知道Gatsby是暴發(fā)戶絕不可能是牛津人的原因是后者穿的衣服和開的車太鮮艷(「老錢」們多用深色)原話Tom是說「他穿粉色西裝」,Carraway看Gatsby的最后一眼也強調(diào)了「粉色西裝」。這些鮮色是Gatsby內(nèi)心的「浪漫」與「激情」的外在表現(xiàn)。是以有扔衣服的那一段和Daisy哭著說「我從來沒見過這么漂亮的襯衣」。
10. 小說里使用了夏、秋、冬三季來發(fā)現(xiàn)從「金光燦燦」到「大雪茫茫真干凈」的人事變遷。但是「冬天」出現(xiàn)在Carraway對自己學生時代的回憶里,地點是Wisconsin,此州名的意思是「我們居住的地方」。通過這段回憶,Carraway意識到「我是冬天的一部分」以及「這是一個關于西部/方的故事」,也即意味著「西部/方時代」的逝去。
大致上就是這樣。至于譯本我并不知道哪個比較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讀中文版的時候是遙遠的初中……已經(jīng)完全沒有印象了<--所以叫小孩讀「名著」根本沒有意義。
1. 小李子和蜘蛛俠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25年的好基友。
2. 劇中有一個場景是小李子轉(zhuǎn)頭對蜘蛛俠念一段非常嚴肅的臺詞,由于彼此是太熟絡的好基友,蜘蛛俠不停笑場,結(jié)果原本15秒的戲份足足拍了一天半還在NG,最后導演實在心疼膠卷,只好把倆人掰開,分別拍兩段再合起來。
3. 導演Baz Luhrmann在96年和小李子合作過《羅密歐與朱麗葉》,當時演羅密歐的小李子還是個美顏正太。
4. 劇中的女二號、女三號和男三號都是袋鼠國人士,導演也是,主要取景也是在悉尼完成。蓋茲比豪宅外景是悉尼國際管理學院的一幢大樓(?。?。
5. 和大多數(shù)美國少年一樣,小李子是在上高中語文課時讀的原著,還交過作業(yè),但死活想不起來當時是如何寫的了。
6.蜘蛛俠則是在得知自己要演尼克這個角色時才覺得有必要拿出原著讀一下。
7.女一號Carey Mulligan在試鏡時穿了一條1930年的古董裙(vintage dress)。
8.在冗長的女主角角逐中,Carey Mulligan擊敗了 Keira Knightley, Rebecca Hall, Amanda Seyfried, Blake Lively, Abbie Cornish, Michelle Williams, Scarlett Johansson和Natalie Portman(Scarlett Johansson后因為接拍《我家買了動物園》而退出角逐)。
9. 原定Ben Affleck出演Tom一角,但后因和自導自演的Argo檔期沖突,改為由Joel Edgerton出演。
10. 這是迄今為止的第五部《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上四部分別拍于1926(默片)、1949、1974和2000年。
假裝偶遇的茶會一段,萊昂納多的表演令人落淚
05/09/2013 AMCAtlantic:1、到目前為止今年最好的影片,幾乎完全忠實原著;2、You can't repeat the past; why of course you can,不放手的生活就是毀滅; 3、影片前半段敘事太過濃墨重彩,后半段很好;4、小李子影帝夠嗆了;5、片尾曲XX一出,太虐心了
蓋茨比了不起不在堅守一份愛情,而在于在那樣一個時代仍能堅守對未來,對一個”we"的憧憬。誰說菲茨杰拉德這本小說的主題是美國夢的覆滅?我看恰恰相反。電影拍的絢麗熱鬧卻不惱人。蓋茨比見到黛西那一瞬,慌亂中強自鎮(zhèn)定,雨水順臉頰滑落,愈加分明的棱角卻不掩深情。第一次,感受到這個故事的真實力
屌絲逆襲一時爽,終究還是火葬場
比預期好很多,可是幾場party的配樂實在是太雷了,導演忘了是二十年代嗎,竟然用hiphop和電音……
Jordan非常美艷 daisy。。。我很不厚道地感覺電影中的daisy就是個綠茶婊。。。
蓋茨比讓人傷心的是,他根本就不是個庸俗的人,卻在為了一個單純的信仰,在拼命討好這個庸俗的世界--他完全可以香車美女左擁右抱順便嫌棄一下昔日戀人黛西人老珠黃是不是?
不喜歡小李子的表演,他本人如今臉上太多橫肉,要知道蓋茨比就算是個暴發(fā)戶,也是個濁世佳公子,萊昂納多已不是當年的杰克。電影再穩(wěn)一點就好了,前面浮夸過了頭,開頭和配樂過于現(xiàn)代,后面情緒薄弱,但每當Young and beautiful響起的時候,情緒還是被煽動地不能自已:You can't repeat the past.Never.
其實蓋茨比之所以了不起是因為情人眼里出西施.他說蓋茨比在觀察他 醫(yī)生問你怎么知道 言下之意 你不觀察他你怎么知道他在觀察你?那心花怒放的第一次見面是史上最gay的場景 眼里放出了煙花 那不斷追隨蓋茨比的背影 那分分秒的回眸勾搭 那默默無語坐在戴稀蓋茨比間卻意淫著自己是戴稀的神不守舍.史上最gay
一方面,我覺得有錢特別好,另一方面,我覺得有錢真是好極了。
他為之奮斗了一輩子,向往了一輩子.那綠燈指引的他無數(shù)個夢里和Daisy的幸福生活,最終就像那個時代一樣,轟然倒塌,連影子都沒有留下.但他著實是偉大的,他徹徹底底完完全全地愛著他最愛的姑娘,并一直篤定地相信他們會在一起.一直到死的那一刻.超高的還原度,原著精彩的部分一字未改.小李子的演技無可挑剔.
魯曼一向的混搭(亂搭)的風格,到處都是Jay-Z,汗。剛看完原著和74年的版本所以明顯地感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jié)被砍掉了,非??上Вㄏ旅嬷矣谠亩淘u是怎么回事?),甚至于重塑了黛西的角色性格,變得不那么討厭了;而整個故事被拍成了表面的愛情故事,所謂的爵士時代挽歌、美國夢破滅,都破滅了吧
之前真是忽視巴茲·魯赫曼了,這電影太帶勁了,非得要去電影院看才過癮??!同樣是炫技炫富,但比炫技把郭敬明甩出十條街,比炫富把郭敬明秒成了渣渣,要說把電影拍成一部mv的話,這部電影就是《小時代》的爺爺。音樂,色彩,運鏡,都美輪美奐,今天真是大開眼界!
女神是個夢,而你總不愿醒
期盼了這么久的一部電影多少讓人有點失望。從服裝到布景,再到音樂,樣樣值得稱道,相當大氣華貴又引人入勝!失望的是故事,雖說是基于小說,但如此一個愛情故事,安到如此氣勢磅礴的框架里,顯得格外干瘦,實在沒有充實感。回頭看看片名,仿佛只見"蓋茨比",不見"了不起".
神秘的蓋茨比→貌似牛叉蓋茨比→二貨蓋茨比→深情蓋茨比→鳳凰男蓋茨比→逆襲蓋茨比→失控蓋茨比→我就不多劇透了
書的內(nèi)核為揭露美國以Daisy和Tom為代表的富人的紙醉金迷,虛浮空妄,沒有心,唯有Gatsby仍葆有赤子之心,卻無奈敗于自己,諷刺卻悲憫的"偉大"一詞由此而生。電影搖身一變成了狗血愛情片,Daisy不賤了,Gatsby柳下惠了,絢麗的視效和現(xiàn)代的音樂毀譽參半,很難說是成功改編。
堆砌了那么多華麗的視覺效果,還要靠男二的大段旁白來塑造人物,那還不如去看書呢?紙醉金迷時代中、仍懷有赤子之心的蓋茨比,被拍成個癡漢,還是個高齡的。Fitzgerald的文字其實非?!拜p淡”,似乎只是懶懶地重述一個無關痛癢的故事,讀畢卻能讓人無比感動。而電影即使光芒四射,內(nèi)核卻如此蒼白。
蓋茨比襯著煙花登場那一瞬間全場爆笑,居然還停留了好幾秒,配上尼克望穿秋水的眼神散發(fā)著濃濃的基味。開頭節(jié)奏稍慢,后半段很暢快,結(jié)局意外得好!畫面特別夢幻,音樂整體不錯,但被偶爾出現(xiàn)的搖滾和RAP弄得有點不知所措。
真是一部集合了海天盛筵、逆襲、肇事逃逸、喜當?shù)纳衿娲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