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畫之國》:法國人的敘事學是一種沒道理的浪漫
先前有一系列漫畫,每一幅畫都是另一幅畫中的小小一部分,每當你以為好了這就是最外面(真實)的那個世界了,才發(fā)現仍在畫中,猶在鏡中。畫中畫中畫中畫,絕佳的敘事學教材。《畫之國》也講了一個畫里的故事,只不過敘事學在這里不是一門技術,而是法國人對于人生的哲學思考。
畫家作畫,總會有草稿、半成品和成品,每一時期所癡迷的線條、色彩、對象也不盡相同。作家亦然,成書之外還有各種大綱、概念埋在故紙堆。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是每個藝術家的難題,所以才有悔少作、棄坑之事。于是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回避了畫家的造物主角色,讓畫中的人物來尋找自己,確認自己的身份。
第一層:畫里的世界由畫作完成度分為圖全人、未畫完人和線稿人三個等級,完成了的才是美的尊貴的??缭诫A級的愛受盡嘲笑和折磨,人創(chuàng)造的世界也和人一樣充滿了偏見和狹隘。
第二層:勞拉、拉莫一行人意外跳出了畫框,明白了畫里/畫外的區(qū)別,闖進了畫家的真實世界,看到了畫家的其他作品,再由這些作品零零散散地拼湊出一個畫家的樣子。但最終他們放棄了找畫家,想到了用(外部世界的)顏料補全(內部世界的)自己。
第三層:在所有人都沉醉于一個完滿的自己的時候,勞拉離開了。見過了世界之后,再也回不去那個小世界,即使是見到了畫家,也沒有得到答案。她的問題是,你怎么知道我們此刻不是在另一幅畫中?于是她離開畫家,像更深處走去。鏡頭推遠,又是一個畫框。仍在畫中,猶在鏡中。
按照美國人的思路,一個破舊的廢棄的畫室必然是一個畫家的悲傷故事,最好是關于愛情和救贖。但法國人卻完全跳過了這一段,鏡頭一轉就是一個云淡風輕的老爺爺,此時他只畫一畫風景,藍天和白云,顏色變得很淡很柔和。他看著不遠處的木屋,看著勞拉,仿佛意料之中。法國人的敘事學是一種沒道理的浪漫。
“威尼斯是另外一個女人嗎?”
“不,威尼斯是一座城市。”
2 ) 光與影交織的綺麗孤獨
十九世紀下半期,法國奇幻印象派以莫奈一幅驚艷人心的日出圖橫空出世,同樣出身于法國,《畫之國》貌似也染上了些許極具質感的顏色。
不同于慣常的動畫電影,《畫之國》的畫風并注重人物的精致,而是慣于用無數顏色的混合和光影的交織來營造出人物的流動感,從而使本不算貌美的人物顯得意外的鮮活動人,在我看來這是很新鮮的,每個角落都顯得非常靈活。
光影綺麗,襯得孤獨也顯得美艷而夢幻
是的,畫里的每個人都顯得如此的寂寞而又孤獨,每一框畫里塞滿的都是畫中諸人無比的孤獨。
有一個很小很小的細節(jié),威尼斯狂歡節(jié)寥落的一角,一個拙劣的畫師晾著一幅畫,勞拉走上前去摸了一下,畫作里人物胸口的那點很丑很丑的紫色很不負責任地花了,標準畫師打扮的畫師立刻“怒氣沖沖”地跑出來“教訓”羅拉,“你不是畫家,畫是死畫,真正的畫要比這個好看多了”我似乎能聽到畫家內心被撕破的感覺,他只是被放置在街角的一個固定的NPC,他說“你知道什么,這里的每個人都戴著面具”“那你的面具是什么”畫家呵呵一笑,自作聰明地取下面具露出一張和面具別無二致的臉,繼而笑得很蠢,勞拉似乎看到了傻子一樣毫不猶豫地離開了,而那個畫師是在后面追著呼喊著,無力著說著“別走”在一個每個人只是在無意義狂歡的地方,每個人都不以真面目示人,一個畫師怎么能畫出真正好看的畫,那點無意被羅拉破壞的紫色或許是畫家稍有心機的點綴出來的一顆心?畫家想畫出好的畫,想要給別人看自己真正的臉,所以戴了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面具,可是,依舊只是面具。作為一個無人搭理的NPC,勞拉的到來就好像一道彩虹,這個姑娘讓他喜歡,讓他有了交談的權利,但終究要走開。而他想要追上去,他卻只是個愚笨的畫中人。
故事完了嗎?并沒有。拉莫心急如焚地去尋找勞拉,也邂逅了這個畫師
他的畫布上已經換了一個景象,尚未完成的小姑娘是勞拉。
“怎么這年頭你們每個人都喜歡對我的畫找茬”
“她真的很漂亮可惜沒辦法穩(wěn)住她”
對于勞拉來說這個畫師不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畫中人,但對于畫師來說,勞拉是夢魅,她是他得意的作品。畫師畫得真的很漂亮,每個細節(jié)都是勞拉,當我以為他終于有一幅美好的畫時,他畫完了勞拉的臉:三筆帶過,像是畫筆一不小心蘸出來的墨點一樣難看。他渴望有人來買他的畫,最終是“算我倒霉”。或許已經習慣每個人都帶著面具,或許每個人臉上只有面具,然而這個畫師已經畫不出眼睛,鼻子,嘴巴,已經畫不出一個人的臉了。
白天到黑夜,光的變化映襯著他逐漸黯淡的心。
而這個畫師也許只是自畫像畫得一幅畫。
何等的寂寞。
三百個畫師每天來到廣場畫落日,無數的畫師在橋拱里畫星星月亮,畫指示牌,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
而那個拿著鐮刀的骷髏死神,總在影子和灰暗的光里出沒,他那么執(zhí)著于布包里蜷成一團的勒浮人,是不是因為自己只是一塊布包起來的虛無,才想要來陪自己,填充自己?
是不是畫里每個人都只是用皮包裹而不真實的怪物?
畫師的自畫像厭惡著畫師,厭惡著自己,氣憤著無奈著,而無法畫出好的東西“完成他的作品就無法令我不開心了”他也愛畫畫,可也不能畫,他也愛畫師,可他了解他以至于厭惡他。
那個裸著身子的美麗夫人呢?她是如此深切地愛著畫家,她是畫家以自己的愛人為原型的作品,她安靜優(yōu)雅地躺在床上,香體半露,小紅窗外金色的光淡淡地泄在她身上,她溫柔地說著,等著畫家一件一件地為她披上衣服,等了不知道多少年,“男人愛夢想,更勝于愛女人”。
瑪讓達的畫就簡單粗暴得多了,大家甚至不知道自己只是畫,每天無比敬業(yè)地打仗,軍士精神閃閃發(fā)光,畫里是灰暗的天空和浮浮沉沉的霧氣,所有人都沒想過為什么打仗,瑪讓達厭倦了,也許不止他一個厭倦了。
畫室另一角,大幅大幅被丟棄的畫作,草稿撒的滿地都是,那個時刻音樂和光影所暈染出的,是地獄之火的氣氛,換一種角度理解,是被拋棄的畫在多年后重見天日時候一齊發(fā)出的哭泣聲,他們也渴望光明。
我以一個一個局外人的視角,看的梅花莞人“住在花園也挺好的”心底里卻“確確實實地想去跳舞”的感情,看得兩個勒浮人相互守護的感情 看得自以為是的圖全人在看見新鮮色彩時候那種歡欣與雀躍,“本以為時間就此停止,然而完全不是,每個人按部就班地呼吸”油畫給予畫中人思考并且活動的權利,然而不給他們以自由。
最后大家找到了顏料畫筆,歡喜大結局,許許多多絢麗的色塊還有清澈的光,大家都在笑,不分彼此。
畫里的人被畫外的人安排著,沒有人關心他們是否孤獨。
興許每幅畫里都住著些許“不諳世事”的“智者”,諸如勞拉,諸如瑪讓達,諸如沒有勇氣去追求的畫師,他們想過不一樣的生活,想要改變,但畫師終究沒有追上去,瑪讓達也留在了另外一幅畫里,只有勞拉還在走著。
這里不得不提另一件事情,瑪讓達曾安逸地躺在畫布上,對著身旁的勞拉說“我的夢想是去看海,聽海的聲音”,然而最后,是勞拉一個人跟著黃蝶,穿越著草地,去尋找大海。
人都是在變的,瑪讓達使命感地改變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時,沒有選擇看海,而拉莫給克萊爾畫上顏色時,克萊爾的臉上不是藍色的杏仁眼睛和紅色的胭脂花,而是淡淡的橘粉是眼影以及薄荷綠的唇。
“當兩個人相愛時便不再孤獨,有他,有我,還有我們的愛”
“可是對我來說,我要到別的地方去尋找我們的愛”
也許在某個時刻,勞拉喜歡上了瑪讓達這個勇敢可愛的小伙兒,但是最后,她依舊選擇了穿著留白的裙子,一個人去看海。
也許這個聰明的姑娘已然預見了自己的故鄉(xiāng)在短暫的歡愉后,依舊會回歸原有的步調,畢竟自己的家人覺得沒有畫全的自己不行。
其實所有的人不過是為了不再孤獨。
原諒我用了如此之多的“也許”,我永遠也無法知道這些畫里的小家伙到底在想什么,但我能用自己的心思去揣測。但有一點很高興的是,畫家說的那句話,他說一幅簡單的圖畫,往往比工筆畫還要美麗,這是我一開始的想法,每個人都可以是主角,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
有兩點,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輕視孤獨
勞拉在被畫家問道到底想要什么時的回答真的特別好
“我想知道你是誰畫的”
終究要有人敢于面對自己的孤獨并有勇氣去改變孤獨,而我們每個人都在畫里。
但愿每個人,被死亡之花,溫柔以待。
3 ) 畫家不見之后:畫中人的群體大冒險
之前一直沒怎么看法國動畫,寒假集中看了幾部,原來做的這么好。
這個設定很有意思,畫家跑路了,畫中世界有幾種人,圖全人(占據宮殿,最有權勢),勒浮人,梅花莞人等等(此處想到之前看過的幾部香港鬼片,片中分為現實世界和畫中世界,既有現實人物跑進漫畫書or畫卷里,也有畫中人從畫中跑出來的情節(jié)。具體哪個片忘了,王祖賢扮演的一個鬼?還是應當稱作畫中人?鉆進畫里的時候,掉了一只鞋在現實世界,因此畫中女主有一只腳沒有穿鞋,被現實世界的男主發(fā)現了古怪。)畫中各種人開始爭吵(一個人類社會分階層的投影)。
一幅畫的女主掉到了另一幅戰(zhàn)爭畫的里面,她告訴里面的士兵他們在一幅畫里,有點像《楚門的世界》?幾個主角就這樣一直在畫家的幾幅畫里穿梭。這個情節(jié)我想起了之前看的一部香港電影,有一個設定是主角在一個房間內。房間里有一條走廊,走廊里有n個門,每個門后面對應的完全不一樣的場景,有一個是懸崖邊上,有的是在一個高速公路上,還有一個貌似是在沙灘上。
畫里的幾個主角偷得顏料,不僅自己畫完了自己,還讓其他人把自己畫成了五顏六色的樣子。最后他們推翻了到處逮捕梅花莞人和勒浮人的圖全國國王。
一直在猜畫家最后會出場,最后果然真實的畫家出來啦,他沒有跑路,只是在院子畫風景呢!
4 ) 畫中國 (HKFFF 2012) (寫於2012年12月1日)
Jean-Fran?ois Laguionie 花五年時間精心打造的【畫中國】(Le Tableau/The Painting),堪稱年度傑作。喜歡透過電影感悟人生的朋友,這齣萬勿錯過。
話說某位畫家在畫室遺下一張未完的畫,內裡的人物分成三派:Toupin (已上色)、Pafini (部分未上色) 和 Reuf (草圖)。Toupin 以為自己得天獨厚,看不起 Pafini,更殘害 Reuf。其中一位 Toupin 人 Ramo 想糾正這種錯誤的階級觀念,於是聯(lián)同女主人翁 Lola (Pafini 人),還有 Reuf 人 Plume,一起尋找畫家,希望他完成畫作,藉此消除歧視。
別以為這是一齣普通的歷險動畫,其故事之豐富、寓意之深長、餘韻之無窮,實在遠超栗的想像。不說美術風格 (懂油畫的人一定會喜歡!),單是影片在短短 76 分鐘內所發(fā)放的訊息 (友情、愛情、成長、自我反省、種族主義、死亡......),已經教觀眾目不暇給,回味無窮。簡單來說,【畫中國】是一幅藝術品,雖然不同人會看到不同的寓意,但所有人都一定會有共鳴的。
還有兩場,希望大家能趕得上:
12月2日下午三時 (大會堂)
12月8日下午六時十五分 (AMC Pacific Place)
FCP介紹:
http://www.frenchcinepanorama.com/#!the-painting/c1j4h豆瓣: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877520/-------------------------------------------------
感想:很為 Lola 一角著迷,但願自己可以像她那樣聰慧勇敢,不隨波逐流。
5 ) 美!
法國老導演Jean-Fran?ois Laguionie憑空創(chuàng)造出一個臆想中的國度,一個如同夢幻般的去處。
這個70多歲的老人在這部動畫電影中無情的嘲諷著我們這些愚蠢的世人,用錦衣華服掩飾內心的空虛,對于戰(zhàn)爭與殘害他人如同病態(tài)般的迷戀,對權力的瘋狂追求……。
當然,他也像每一個法國人一樣,永遠不會忘記,贊美愛情。
6 ) 畫之國——腦洞大開的色彩美學
掛在墻上的第一幅圖:
在霧蒙蒙的樹林外面,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里面“畫全人”身份高貴,自恃自己形態(tài)完美,色彩和諧,鄙視著色彩沒有補完的“未完人”和只畫了線條的“線稿人”。
掛在墻上的第二幅圖:
這是一場關于戰(zhàn)爭的畫。紅軍和綠軍雙方對壘,太陽升起時整裝待發(fā),戰(zhàn)爭殘酷,雖然戰(zhàn)場上人仰馬翻,但是戰(zhàn)士們總是那么紀律嚴明,步伐有序,英勇豪邁……直到他們都變成了同一種顏色的部隊。
第三幅是威尼斯的畫:
威尼斯水城商業(yè)繁華,橘色的陽光灑下來,人們衣著華麗,心情愉悅地走在街道上。
第四幅圖是畫家的自畫像,在這里出來冒險的五人組學會了自己上色,完成自己的畫。
好一部畫之國,未完成的畫有了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創(chuàng)作空間。
畫風詭奇,配樂優(yōu)美,但還是令人拍手稱贊的想象力制勝,而結尾一段的詩意是點睛之筆。相比較之下敘事能力顯弱,實在可惜。
法國動畫片總是不乏新奇的創(chuàng)意和優(yōu)美的色彩。畫中的人物產生階級對立和壓迫,來到畫外尋找畫家,卻又進入其他畫作中的世界。這種創(chuàng)意很棒,劇情似乎有政治寓言的意味。但是感覺收尾過于潦草了。最后真人的出現也有些違和。三星半
還是走不出畫框??!
三星與四星之間吧,畫面跟立意都不錯,故事可以再加強一點
所有人都追求“完美”的時候也有人樂于保持“自我”~
法國的動畫更適合稱為美術或是藝術
Plot Keywords: Surrealism | Painting | Painting Comes To Life | Parallel World | Castle
180 浪漫的法國動畫。。倒是可以弄成科幻故事呢~
不該浪費時間
明月裝點了你的窗,你裝點了誰的夢。
驚喜!曾經的夢里,畫里面的世界是存在的,畫里的人是有生命的,畫框正是連接另一個世界的窗口。于畫中的世界來說,畫家正是造物主一樣,于畫家來說,畫中的人這就像自己孩子。電影的結尾很棒,不但重新賦予藝術作品生命,又帶有對藝術家深深的敬意。致敬導演。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勞拉
畫家消失了,未完成的畫作角色踏上了尋找畫家之旅,只是迷失在更多的畫作中與更多的迷失畫作角色中……畫作宇宙的crossover,最早我們在《通煙囪工人與牧羊女》中也見識到了;三渲二的話實在顯得廉價,如果能像《誰陷害了兔子羅杰》那樣處理好空間感,2D自然是首選,不知道未來今敏的《OPUS》會怎么改編。
隱喻棒,想象力更棒。親手給愛人上色真是太浪漫了。最后蘿拉的那句“我很想知道是誰畫了您”是我最近見過最精彩、意味深長又回味無窮的電影結語。
故事起源于對差異性的消除,但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逐漸轉變成對自我的重新塑造。這個轉換非常高明,因為如果故事結尾是眾人找到了畫家,把所有人都畫完整了,那么主題就僅僅是如何把自己變得和別人一樣,矛盾的根本并未消除。顏料是人物的命脈,通過自身的努力掌握并且改變命運,才是影片想要傳達的主題
頗有深度的動畫片。
高品質的法國動畫,內涵非常豐富,從頭到尾都滿載話題,充滿著對于哲學、藝術、政治、人性等的通俗討論。典型的歐洲寫意畫風展示著別樣的絢爛,如同流淌著的情緒躍然于畫面之中,洋溢著迷人的感染力。
Typiquement fran?ais ^ ^
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四個尋找畫家的人物。你們這些藝術家可長點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