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烏娜

劇情片英國2016

主演:魯妮·瑪拉  魯比·斯托克斯  本·門德爾森  里茲·阿邁德  托比亞斯·門基斯  塔拉·菲茨杰拉德  波佩·科比-特曲  娜塔莎·里特  希亞蘭·麥克蒙納敏  拉斯科·阿特金斯  伊莎貝爾·莫洛伊  達倫·莫菲特  理查德·坎寧漢姆  

導演:本尼迪克特·安德魯斯

 劇照

烏娜 劇照 NO.1烏娜 劇照 NO.2烏娜 劇照 NO.3烏娜 劇照 NO.4烏娜 劇照 NO.5烏娜 劇照 NO.6烏娜 劇照 NO.13烏娜 劇照 NO.14烏娜 劇照 NO.15烏娜 劇照 NO.16烏娜 劇照 NO.17烏娜 劇照 NO.18烏娜 劇照 NO.19烏娜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11 16:55

詳細劇情

  改編自大衛(wèi)夏洛瓦極具爭議的舞臺得獎巨作─驚世駭俗的愛情故事《黑鳥》。未成年少女烏娜與鄰居叔叔雷私奔,不倫禁戀遭揭發(fā),雷隨即入獄,出獄后銷聲匿跡。烏娜執(zhí)迷不悔,無法接受現實,15年后,終于找到改名換姓的雷。為了解開積壓多年的心結,烏娜硬要介入雷辛苦建立的事業(yè)、家庭及新生活…

 長篇影評

 1 ) 虐心

悲劇,跟洛麗塔相似一點,比較有爭議性,看這種人性的東西會哭,與多數人三觀不符合的畸形戀情,倆個人愛錯了時間,愛對了人而已,生命之火,霎那間消逝~13歲烏娜,懵懂,敏感,漂亮,早熟,鄰居家雷正直壯年,帥氣,體貼,情不自已的愛上美麗的烏娜~可是現實生活給了他們家重重的打擊,最后超級虐心啊

烏娜的墮落 ,雷的監(jiān)獄生活 ,法律制裁和道德的譴責使倆個人遍體鱗傷。

 2 ) 背負污名的女孩

2017年10月5日才在紐約上映,臺北很幸運在3月份推出,當時獲片商邀請看了試片。

Rooney Mara(魯妮瑪拉)接連兩部電影得沒有得到切題的中文片名,但是真正讓我皺眉蹙額的是《Una》的在報紙文宣,標題關鍵字老是集中在「C奶、乳環(huán)、活春宮」,似乎大家不這樣做就沒有辦法引起注意。

外國電影常用人名作為片名,因為這個角色代表這個故事焦點?!禖arol》是個被深深著迷的對象,《Una》則是被往事不斷折磨的人。

魯妮瑪拉擅長飾演被誤解、被傷害的女性。骨瘦如柴的背肌象徵她承受的折磨。這部戲裡的乳環(huán),不是用來服務養(yǎng)眼,或只是表現主角的沈淪放縱,而是點題她用更多的痛苦去超越痛苦,用沈淪去墊底過去的污名。到底誰是恐怖舊情人還沒個定案。Una聽起來就像是中文發(fā)音的「污名」,對比男主角事後隨手改名換姓,由過去的 Ray變成Peter。

執(zhí)迷的女性常被稱為瘋女人,尤其她所質疑的對象是個看起來善良、有地位、情緒穩(wěn)定的男性。這個社會很容易判定瘋女人無理取鬧,言論不足採信。Ben Mendelsohn(班曼德森) 相當成功地詮譯男主角,他那張看來忠厚老實的表情,把觀眾一路軟化到道德的邊緣:他「真的」愛過當時未成年的Una。

電影是從舞臺劇改編,角色張力已有鍛練,不過電影語言也頗有看頭。Una找到Ray工作的地方,鏡頭從Una的雙眼帶到Ray站在一片倉儲貨架前。我從網路找到別人不知何處來的截圖,這場景很具象徵意義了,倉儲就是記憶的堆棧處。兩個人常在貨架之間不斷走動,或是藏匿在倉儲區(qū)裡某個空間對話,尋找某段記憶。




前半段大部份的人會相信Ray的說詞:他不是戀童癖是真心愛著她、對現任老婆完全開誠佈公、那天他有回頭找她??他的說詞其實在雙方的對話裡有可疑的蛛絲馬跡,觀眾可能要看第二遍才會清楚伏筆。

最後一場戲是個大轉折,不死心的Una又追到Ray的新住家。有些人心裡可能咒罵:瘋女人別鬧了,讓對方過新的生活吧。Una借來一件全白洋裝,像是破敗的洋娃娃。Ray回家改穿上下全黑,掩蓋格子襯衫原有的忠厚老實。Una接著意外地闖進一間夢幻公主屋,身影像亡魂般投射在鏡子裡。



房間的小主人回來,雖然對話很精簡,但是真相昭然若揭。Una終於帶著答案離開,最後一幕鏡頭拉開,房子二樓窗後有個黑色的人影。

這是魯妮瑪拉的主場電影,再度證明她是個沈著內斂的演技派。我希望她可以有更多全力發(fā)揮的作品,未來片商和媒體可以減少在她的身體上做文章,多談一點演技。

同場加映「不足採信的瘋女人」,大家省思對受侵害女性的偏見

《Hard Candy 網交陷阱》(2005):Ellen Page(艾倫佩姬)對戀童癖的態(tài)度比魯妮瑪拉更激烈



《Death and the Maiden 死亡處女》(1994):Sigourney Weaver(雪歌妮.薇佛)緊咬Ben Kingsley(班·金斯利)是強暴犯。Roman Polanski (羅曼·波蘭斯基) 的作品,不曉得他拍攝時,對自己的案件有什麼感觸。

 3 ) 原諒傷害我們的人,有多難?



13歲的烏娜,是一個早慧敏感的女孩。

她被鄰居大叔雷吸引,陷入愛河。展開了一段短暫而深刻的戀情。
事發(fā)后,雷被定罪,入獄4年。出來后,隱姓埋名,避走他鄉(xiāng)。
 
烏娜卻從此陷在那段回憶中,無法自拔。
這回憶不全是傷害,還有甜蜜。
她還記得他們的初相逢,是她與小伙伴吵架之后。
伙伴生氣回家了。她一個人躺在花園的躺椅上。

社區(qū)的燒烤PARTY正在舉行,大人們端著酒杯,捉對聊天。
她手里捻著一簇花,百無聊賴。
這時,他出現了。一個沉穩(wěn)而有魅力的中年男人。
 
開口第一句話,就熟捻得像是老朋友。
孽緣,就此種下。
 
他們像一對隱蔽的情人,開始了長達三個月的約會。
他們一起去游泳,迥異的年齡差,引來她的小伙伴們側目。
他們一起去野餐。路遇的游人詢問,她若無其事地撒謊:他是我爸爸。
他們一起去坐摩天輪。離地而起,仿佛脫離世俗。自由之風吹拂,他望著身邊的少女,忘情地說:我愛你。

她的長發(fā)飛舞,她的心旌搖蕩。
 
他們用暗號約會。
他給她家打電話,響一聲掛斷,代表他女朋友出門了,他一個人在家。
他的車停在院子右邊,代表著可以一起去公園。

在公園一處茂密的樹陰深處,他們淺嘗輒止。
在他,是蓄謀已久。
在她,是心甘情愿。
 
但淺嘗不可能輒止。
他們向著更深的禁忌邁去。
最后,他們去了酒店,像成人一樣開房。


他是盡興了。
她是很滿足——讓心愛的人滿足,是墜入愛河的女人,更大的滿足。
事畢,男人說要去超市買煙。讓她在房間等他。

女孩在房間等啊等,直到深夜。
她跑去超市尋他,超市的人說確有男人來買過煙,可是早已走了。
她去附近的酒吧尋他,酒吧里的人說確有男人來喝過酒,可是早已走了。
 

失魂落魄的小女孩惹人注意。大家很快明白,她發(fā)生了什么。
雖然她說他沒做過什么,但大人們不這么認為。
之后的事情,是大人們處理的。
詢問,取證,開庭……
她卻只想見到雷,質問他:為什么你不再回來?!



但她再沒見到他。
 
15年后,她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姑娘。
但這段往事,卻如影隨形,對她的生活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她一直承受著街區(qū)眾人的指指點點。
甚至,他當年的女友,有一次竟然當街沖過來扇她耳光。
 
她的父親受不了此事的打擊,早早去世。
她與母親心存芥蒂,關系冷淡。


心靈的創(chuàng)傷像永不肯愈合的傷口,仍然汩汩流淌著鮮血。
她一遍遍回憶往事,相比那場被外人定義的“性侵”,她受傷更深的,是為何那天他們發(fā)生了關系,他卻一去不回。
 
她情竇初開的這場愛戀,究竟是一場世俗不容的愛戀,還只是令人不齒的戀童?
往事歷歷在目。他在往事里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既像一個熱戀的情人,又像一個變態(tài)的壞人。
 


雷坐完牢,遠走他鄉(xiāng)。
改名為“皮特”,再次混出人模狗樣,成了某公司的中層。
過去的一切,是他絕對不愿想起的往事。
 
但那天的不告而別,成了烏娜心中的死結。她一直在尋找他,以求解開疑團。
終于有一天,她得到他的地址,驅車前來。
這場15年的相見,更像一場秋后算賬。
在遠遠見到他的那一刻,她緊張到跑去灌木叢中嘔吐。
 
他的同事引她走進他的辦公室。
雖然15年未見,他還是一眼認出了她。

驚愕、僵硬的表情,顯示他多么不想見到她。
他不想被翻舊賬,更不想曾經的丑事被公司知曉。
但當年被拋棄的女孩已經長大,一臉決不罷休。
 
女人迫不及待地拋出那些折磨了她十五年的問題——
你有戀童癖嗎?你是不是對許多孩子做過對我做的事?
你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是不是只為了騙我上床?
那天,你說買煙,為什么走了就不再回來?……


她明明是來質問渣男的,但從一開始的凌厲責問,繼而變成悲傷的抱怨,再而變成呢喃地回憶,錯綜復雜的心緒,分明可以感覺,她對那段過往是多么刻骨銘心;而對眼前這個躲閃、逃避的中年男人,仍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意。

他本來是拒絕面對這段往事的。畢竟是那么不光彩的角色,畢竟有那么令人不堪的結局。
但他不得不被迫回應她。
 

他一方面也憤怒,說自己犯了人生最大最愚蠢的錯,并為此被懲罰,受夠了罪。
但另一方面,他不知不覺間跌入舊日情懷里。他恍惚地追憶,當年的她是多么倔強,與眾不同。

關于她一直糾結的“他離開了為什么沒有回來”的核心疑問,他也終于給出答案:他并沒有一去不返,恰恰是,他回來了。


他是去買了煙,他是沒有立刻回來。
但他只是跑去喝了一杯。

在他們的關系邁過了關鍵性的一步后,要不要去私奔,他遲疑、恍惚、愧疚、罪惡……多種情緒摻雜下,他選擇了逃避。
但他終于還是回來找她。
彼時她離開酒店。
 
他們在相互尋找中錯過彼此。
事情掉頭直下,去到了最糟的結局。




這是一部以對話引領敘事的電影。
所有的往事,均是男女主角見面時的對話回溯展開的。
 
此類片的經典,莫過于《愛在日落》系列三部曲。


該片不同的是,用了更加冷峻的影調,以及更逼仄的空間里。
 
會面的地點在一個工業(yè)廠房里。到處是高大的鐵架、貨柜。
從辦公室到倉庫里、到盥洗室的小包廂,特定的空間里,放大了所有的對峙、沖突與糾葛。


在長時間的對話中,二人時而憤怒地爭吵,時而哀怨地傾述,時而禁不住關心彼此的近況,時而又無法克制地想要重回親密關系。
 
拍攝手法亦很獨特。
大量的構圖于突兀中尋求別樣的平衡。

  
就像他們的關系,在彼此傷害中又彼此依戀。
那些傷痛,苦到極致,又帶一絲甘甜。
他還關心,她現在是否有新男友。
她還妒忌,現如今他的新女友。
 

他們再次相擁,赤裸相對。
但在最后關頭,他再次選擇了放棄。
這一次,他清楚地說出,不會跟她在一起。
 
烏娜的扮演者魯妮·瑪拉,在此片貢獻出絕佳的演技。
2011年,出演大衛(wèi)·芬奇執(zhí)導的《龍紋身的女孩》,為扮演一名神秘另類的女子,她減重,學騎重型機車,在身上和臉上穿洞,剪龐克發(fā)型,漂白眉毛,上映后名聲大噪,獲得2012年的奧斯卡女主角提名。

  
2015年,她憑借《卡羅爾》中與凱特·布蘭切特的精彩對演,獲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最佳女主角,并提名次年的奧斯卡女配。
 
她高聳的顴骨,瘦削的臉頰,一雙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
很多時候,她嘴唇緊抿,面無表情,惟以眼睛表達情緒。


歡樂哀傷,孤寂絕望,都滿滿盛放在雙眸中。
她自帶一種遺世獨立的氣質。特別適合出演烏娜這種聰慧而帶有神經質的女子。
 
本片的最后,給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烏娜在雷的家里,意外地遇到了雷的養(yǎng)女,一個一如她當年年紀的女孩。


她剛剛釋懷的心,重新糾成一團。
他追上她,捧著她的臉,急切地解釋,他真的只是在照顧這個孩子。他不是戀童癖。
他再次信誓旦旦地說:他只愛過一個少女,就是她。


究竟他是不是在說謊,究竟他是否曾交付真心?
她深深地望向他,眼眸里有不舍,有迷惑。
她一言未發(fā),掉頭離去。
 
到底她是哀莫大于心死,還是終于釋懷?
影片中沒有明確的信息。
 
但有一點明確無疑,這次她終于放下,那個15年里放不下的他。


當一段關系破裂,我們常會在往事里輾轉反側。
一遍遍掀開傷疤,自虐般享受流血的痛快。
 
只有真正事過境遷,才會自嘲當初,為何那么犯賤。
怎么會允許他們,那么殘忍地傷害自己?
 
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肯原諒,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除了情場上始亂終棄的戀人,還有生意里背信棄義的伙伴,職場上因妒生非的小人。
 
惟有等待時間之手輕緩拂過,與往事和解之時終將來臨。
 
我想給你的祝福是遺忘。

————
一個資深影迷的私家分享。請 俺的公眾號“有影的事”。

 4 ) 沒前戲,沒高潮,并不代表陽痿

不多見的題材,很小眾而沒市場的電影,獨特的風格,但對一些人來說卻是盛宴。

看這部電影的那一天,臺北還是陰天,偶爾下一場不需要帶傘的蒙蒙小雨。我記錯時間,所以只好一路“不好意思”一路疾走,沖出捷運站看到的就是整棟劇院,陰天下的它灰白灰白的。我對色調很敏感。火急火燎地進了劇院佝僂著腰找到靠后的位置,掃了一眼,觀眾不是很多,只有大概二十來人吧,讓我覺得這更像是一場私人放映。舒了一口氣,才聚焦在熒幕上,布景簡潔、淺色為主,冷色調,低飽和度,跟今天天氣一樣。我心臟跳動很急,熒幕上只有兩個人物,似乎在對峙,我用鼻子喘著粗氣的,他倆時不時地說話,感覺很“沒戲”,然后就是沉默,我還微喘著,然后是不尋常地配樂——我一下子了然——這很歐洲

《Una》是由坎城影后Rooney Mara和Ben Mendelsohn主演的一部18+限制級劇情愛情片,描述13歲少女Una戀上鄰家大叔Ray,這自然是法律和社會都無法容忍的禁忌之戀,所以兩人想要私奔,可最后陰差陽錯,Ray鋃鐺入獄,之后他隱姓埋名、遠走他鄉(xiāng),開始新的生活,直到Una看到雜志上他的照片,不顧一切地闖入他的生活。 這部電影并未獲得什么大獎,在國內更是鮮被提及,但其實在第43屆特柳賴德電影節(jié)首映之后,又接連入選多倫多、釜山、倫敦等國際電影節(jié),獲得不少外媒盛贊以及一票粉絲。

《Una》改編自舞臺劇大師David Harrower的經典名劇《Blackbird》,但相對于劇情,我更喜歡的是它帶來的不一樣的視聽體驗,所以我更關注他的導演。執(zhí)導的澳大利亞導演Benedict Andrews,可能不少影迷都不了解,他之所以名不見經傳是因為《Una》是他執(zhí)導的第一部電影。Benedict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戲劇和歌劇導演,善于用現代激進的思維改編莎士比亞、契訶夫等經典戲劇,同時他還喜歡自己原創(chuàng)劇本以及創(chuàng)作詩歌,其詩集《Lens Flair》還獲得了2016年的 Mary Gilmore大獎。

Benedict常年居住在歐洲,在定居冰島雷克雅未克之前,也在德國柏林發(fā)展過。我想這也是為什么《Una》有著很明顯的現代歐洲、特別是北歐的風格。要是問我這是一種怎樣的風格,我覺得是很私人化、非大眾的。就像在歐洲現代藝術的畫廊或者博物館,一般來說都是冷色調,極簡設計,十分空曠,與更多人所熟知的北京故宮、國博或者大英博物館的氛圍相去甚遠。里面的每一件展品你都覺得神秘又奇怪,甚至滲人,所以不同于國內傳統(tǒng)文藝是通過文化及底蘊,是帶有歷史感的、故事性的,或是其他藝術品帶有美感的,它不一定美,但大都是先通過感官來直接傳達情緒或信息的。而Benedict在形容自己的藝術追求時也說,希望自己的戲劇是出于本能的、未加工的、極具生命力的(visceral, raw and bursting with life)。他喜歡創(chuàng)作包含沖突的作品,尖銳、極具力量,以此沖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因此,《Una》也具有這樣的風格與特點。

文初描述的那種觀影體驗和氛圍持續(xù)了整部影片,而三分之二的電影也都是在室內——在那一開始的那個工廠里,而這電影通篇也幾乎都是Una和Ray兩人的對白。因為Ray搞砸了公司的裁員會議,又惹惱了員工,而恰逢Una緊追不放,兩人就在工廠里不停躲躲藏藏,藏匿的同時一直發(fā)生爭吵,卻又不斷回憶過去。隨著每一次地點的轉換,兩人過去的故事也慢慢浮出水面。

片中的Una和Ray都是矛盾綜合體:Una對Ray是又愛又恨,千里迢迢尋來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得知Ray已經結婚后更是嫉妒、占有欲爆發(fā),一面指責著Ray,又想要被他占有;Ray則是又驚又恐,后悔、歉意,但又想要再次占有Una,卻極力控制自己。兩人逃到休息室,談話,沉默,突然的爭吵與唾罵(實則整部影片都是這樣的節(jié)奏),再次沉默,又陡然轉身,瘋狂砸東西,然后倒地躺在一片狼藉的地板上。Una起身,走入一排置物柜后,Ray猶豫片刻,跟上前去,Una把手伸進Ray的褲子里,然后兩人開始寬衣解帶??删驮赗ay壓在Una身上的時候,又毫不留情的起身離開,剩下一具裸體橫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精致的五官特寫,好像廢棄的模特。這時鏡頭切到那一排置物柜,遮擋了所有,誰也不知道后面發(fā)生了什么,就像小時候Una和Ray躲在公園的灌木叢里那樣?!拔乙詾槟銕|子來是為了讓我們更舒服,但是你只是怕我的衣服沾上泥土、污漬?!?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而整部電影就像這次他們做愛一樣,還沒射就先拔出來了,我甚至都不能說這90分鐘那部分是前戲、那部分是高潮。

還有我提到的不尋常的配樂,是電影的亮點之一。配樂一般會被人忘記,因為其目的就是讓人不自覺地進入特定的氛圍里。但這個真是讓我忘不掉,它更像是音效,因為沒有歌詞,沒有旋律,只有beat,一直反復的beat,更像是用在恐怖片里的配樂,也很像歐洲現代視頻藝術里的運用。至于畫面與鏡頭,電影大都是移動的手持鏡頭和固定機位的鏡頭。印象最深刻的移動鏡頭是用來跟拍Una在工廠里閑逛樣地尋覓的那一組,映照著13歲時她在夜里尋找Ray的情景。最喜歡的固定機位的拍攝是插敘兩人在公園私會,畫面只有那郁郁蔥蔥的灌木叢,還有最后Una一個人離開,走向鏡頭,直沖沖地走到觀眾的面前,陡然切換到13歲時的她坐在床上,就這樣一直盯著鏡頭,盯著熒幕前的你。

如同很多歐洲電影特別是短片,只有90分鐘的《Una》感覺不像電影、不像故事,貌似無頭無尾。它是一部沒有指向、傾向的作品,不會評價Una的偏執(zhí)或者Ray的心機,更不會美化或批判這樣的“不倫之戀”。它只是簡簡單單卻又最直白的呈現(連探討人性都不是),呈現這樣的事件和這樣的人,(可能)會讓你思考,不會給你答案,就像不少現代藝術的作品,甚至連一個創(chuàng)作理念都沒有,最多就告訴你藝術家的生平、那個階段在做什么事,然后你就自己盯著看。因為讓你開始去看去想就已經達到目的了,結果都不重要。

Benedict說,“Great plays address us simultaneously at the concrete level of everyday experience and the metaphysical level of myth and dream。”那我想《Una》應該也是朝這個方向靠攏的。

 5 ) 愛的謎題

一個十三歲的小姑娘與一個成年男子、鄰居發(fā)生不倫之戀。當初他們試著私奔,以逃離現實的種種問題。結果卻被法律和道德剿滅了關系。問題是,這樣的故事,對于兩個人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以至于當小姑娘成年后,依然無法擺脫困境。

它讓我們從一個詭異的角度去思考愛是什么。也許電影本身闡述的愛僅僅限于“性吸引”與“性迷戀”;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愛”也是一種“社會定義”“法律定義”,想想,在歌頌自由浪漫的歐美依然如此限制“愛”(當然,我們也明白,這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不然必定有人利用“愛”的觀念去侵害未成年人);更重要的,我們可以思考“愛”的慣性,尤其是被打斷之后的更強大的反作用力或者撞擊效果。17.10.7

T

 6 ) Duh

I was never one of them. You were the only one. I loved you. I was just attracted to that young body of yours and I couldn't help it. Wait, what did I say?

 短評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