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科幻爽片,把男主當成托尼斯塔克就好了
就沖他沒給什么幺蛾子,踏踏實實講了一個故事,我給它三星半,如果不是故事起承轉合真的太模板化了,我應該能給四星。
男主角,一個沒有前身與介紹的家伙,最適合給他疊滿buff了,除了語言不通外,男主角幾乎沒有缺點,對于這場戰(zhàn)役來說,男主角的設定甚至都有點機械降神的意思了。
女主角,就是個翻譯,用來補足男主角的唯一短板。
幾個大兵形象都很典型,沒什么好說的,最后戰(zhàn)役中的護甲挺帥的,有點像一個游戲,忘了名字了。
最讓我滿意的,是全片都沒給我搞什么困境人性的吊詭戲碼,大家都表現(xiàn)得像個正常人,還有幾個地方,例如小男孩直接死了而不是犧牲一個大兵救了他,再比如從頭到尾都沒有讓觀眾徹底看清幽靈長什么樣子,極大的留給了觀眾想象的空間,這些反傳統(tǒng)的小細節(jié)還挺有意思的。
當然了,片子最后也沒忘了上升一下價值,算是為了深度做了嘗試,雖然說也還是淺嘗輒止,不過至少很前面有所呼應,所以并不突兀。
隔離期間無事可做看看這種片子還是挺爽的。
2 )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對不起,先說片中關于科幻的設定,劉慈欣小說之所以廣受歡迎,原因在于故事所依據(jù)的科學理論大多源于基礎物理,上過初中的人就能讀出味道,看個熱鬧,可這部片子在一個小時十五分鐘的時候,男主突然就依據(jù)一些刻意鋪設的線索推理出了“幽靈”的生存機制,作為一個文科觀眾,完全沒有參與感,因為讓一個不學物理專業(yè)的人知道波色愛因斯坦聚凝態(tài),這是不是有點難為人,這樣的科幻也過于硬核了。另外,關于聚凝態(tài)如何有人的意識,為何攻擊人類,都沒有具體解釋,片尾男女主進入了一個裝滿腦子和神經(jīng)的實驗室,創(chuàng)作者是想借此解釋一下這些物質的特殊形態(tài)為什么可以有人的思維,勉強解釋通了這個問題,那么人的腦子和神經(jīng)可以懸浮在一個玻璃箱子里這他媽又是什么科技啊,拆了東墻補西墻,我真哭了。7.2評分,不太能理解為什么這么高,評論里有一條說,如果這些據(jù)凝態(tài)物質沒有科學后臺,而真的是幽靈,超自然物,并且人類尋找科學方法對抗超自然,只能說值得想象,但很難實現(xiàn),這樣故事會很難寫。
現(xiàn)在大部分的科幻電影都依據(jù)于設定,典型的例子就是漫改電影,超級英雄,這樣的片子看著爽即可,近幾年硬科幻更吃香,之前的《火星救援》,19年皮特主演的《星際探索》,這樣基于人類目前科技水平寫出來的故事還是會更容易接受,說白了,就是火箭要像火箭,槍要像槍。
3 ) 這是《走近科學之 這些幽靈是什么》
開頭就是哇這些東西是什么太恐怖了吧,后面是哎呀我懂了原來就是這玩意兒,最后是無論什么在主角面前都是渣,從頭到尾只要有主角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我能說這套路太幼稚了,這不叫科幻片,這只能叫懸疑槍戰(zhàn)片。另外,一個小國家,投入了錢就能在生物和物理上取得“連世界警察的中情局”都毫不知情驚掉下巴的突破?!還TM量產(chǎn)了。一個工程師,一晚上時間就在沒有CAD沒有精密加工儀器的情況下發(fā)明并量產(chǎn)了十來把脈沖槍。你覺得觀眾都是16歲嗎?
4 ) 電影中的科幻與科學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tài)——詳細的不說了(可以自己查),地球上不少實驗室已經(jīng)搞出來了,但搞出這種凝聚態(tài)目前必須有兩個條件:接近絕對零度(-273.15℃);稀薄的金屬原子氣體。這兩個條件開始和電影里說的“幽冥”符合——不可見的極低溫度的人型氣團。金屬原子氣體應該是不可見的——但通過儀器進行光譜分析可發(fā)現(xiàn)??照{費電吧,搞絕對零度肯定需要級大電量,所以在核電站搞。電影里士兵被這人型氣團擊中后——內(nèi)臟冰凍(這個好理解,接觸近-273.15℃的氣體被急凍),外表皮膚被燒灼腐蝕——這是由于凝聚效應發(fā)生時會產(chǎn)生無電壓電流(凝聚態(tài)時所有原子運動方向一致,其電子也統(tǒng)一定向移動,導致無電壓電流),當人型凝聚態(tài)金屬原子氣體朝士兵移動時就能產(chǎn)生電流,電流只燒灼士兵皮膚(無電壓電流應該是不擊穿身體);腐蝕可能是燒灼皮膚時產(chǎn)生的水汽或氫、氧與金屬氣體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了堿性物質腐蝕了皮膚表面。
等離子放電槍——先說等離子放電吧,其實閃電和電焊時的電弧都是等離子放電,等離子電弧切割應用也很廣泛。等離子切割電弧的溫度在6000℃到8000℃之間,噴嘴出口中心溫度可達 20000°C。閃電的溫度,從攝氏一萬七千度至二萬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陽表面溫度的3~5倍。等離子放電槍應是用極熱打極寒,那打的是閃電還是電弧?電影里好象不是閃電也不是電弧,腦補下,可能是類似球狀閃電——槍口打出的是密度很高(有后作力)的高速旋轉的(內(nèi)部高速旋轉才能成穩(wěn)定球形,片中槍管有旋轉部件)等離子體團,擊中幽冥(人型凝聚態(tài)金屬原子氣體)時劇烈放電爆炸釋放高溫瓦解低溫氣體。你看士兵換等離子放電槍后還特意穿了一套連體帶頭盔的服裝——那應該是法拉第籠防護服(金屬網(wǎng)包裹服),防閃電。
電影中凝聚態(tài)金屬原子氣體(也可能將來是其它凝聚態(tài)物質)被3D打印成人型,然后又讓它和人的靈魂結合去攻擊。靈魂?對!科學家已經(jīng)用量子力學證實了靈魂存在的可能性。根據(jù)他們的理論,人類的靈魂存在于腦細胞內(nèi)被稱之為“微管”的結構內(nèi)。他們指出人類的意識活動是這些微管內(nèi)量子引力效應的結果。其中有人認為,在瀕死經(jīng)歷中,微管失去了它們的量子態(tài),但里面的信息并沒有遭到破壞。也就是說,靈魂離開肉體,重回宇宙。在紀錄片《科學頻道-穿越蟲洞》中科學家說:“心臟停止跳動,血液停止流動,微管失去了它們的量子態(tài),但微管內(nèi)的量子信息并沒有遭到破壞,也無法被破壞,離開肉體后重新回到宇宙。如果患者蘇醒過來,這種量子信息又會重新回到微管,患者會說‘我體驗了一次瀕死經(jīng)歷’。如果沒有蘇醒過來,患者便會死亡,這種量子信息將存在于肉體外,以靈魂的形式?!薄竽X微管保持量子態(tài),由于量子引力效應,量子信息(靈魂)就會呆在大腦微管里。
有了上面這套理論就能推算幽冥是怎么工作的了。首先說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tài)就是一種量子態(tài)。當凝聚態(tài)物質被3D打印成人形——劇中是根據(jù)人體X光片,也就是完全按一個真人的結構打印,那打印出來的大腦結構及其微管應該與那個X光片真人類似——其量子態(tài)就可能和真人大腦量子態(tài)一致——換句話說,那個人的腦中的量子信息(靈魂)也能在3D打印的人形體腦中保存,靈魂有了兩個去處(一個真人大腦和一個結構一樣的3D打印凝聚態(tài)物質人)。電影中可看出,原來的真人(有照片和腦電圖顯示)只剩大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這和死人差不多,但大腦(或人體)可能被急凍到絕對溫度附近達到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tài)——這時人軀體是死了,但由于大腦中微管由于極凍保持了量子態(tài)(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tài)就是一種量子態(tài))——所以里面的量子信息(靈魂)并沒有離開——被困住了!這就是電影中對劇中幽冥的描述——他們被困在了生死之間!當另一個3D打印凝聚態(tài)物質人模型出來時——量子信息(靈魂)就可在這二者中進行量子信息傳輸(靈魂游走于這二居室?)。
3D打印凝聚態(tài)物質人(低溫氣團)即使吸收了熱量(撞擊殺死N個士兵后)仍能保持接近絕對溫度低的凝聚態(tài),并且能按那個被困住的量子信息(靈魂)的意識活動——這些可能都是量子效應的結果(能量可以通過量子傳輸效應傳輸走和傳輸來?)。編不出來了,哈哈。上面有些可能是糊編亂造,大家也可自行腦補重新解釋。
5 ) 很好的一個故事
不說科學道理,量子力學之類的東西,靠科普是沒法理解透徹的。只能有個大概的概念。
該片局情緊湊,懸念設置合理。感覺一口氣看完非常流暢。也沒有什么大的邏輯漏洞。而且想法新穎,確實是老司機們不可多得的一部片子。特效及鏡頭也沒有話說,就是配音很差。但本來就不是母語,聽著別扭的地方也就沒什么感覺了。
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映像,看一次就永遠記住了這個題材。
6 ) 非常真實的未來戰(zhàn)爭
在不久的將來,戰(zhàn)爭會是什么樣子?
這部電影給了很好的回答。
不想去談科技飛躍后的戰(zhàn)爭,那些太玄乎,有生之年或許看不到了。但是這部電影描繪的戰(zhàn)爭如果發(fā)生,或許可以在新聞里看到。
“敵人”只是一種在電影當時科技水準下正常的產(chǎn)物,就如核武器先后研制出來,早晚會生產(chǎn)出來的,對敵武器也是如此。
電影展現(xiàn)了一些細節(jié)值得我們揣摩。
軍隊的東西拆一拆拼一拼,就可以組裝為另外的武器,這是多么模塊化的世界,這樣的軍隊正是將來所必須的。
智能機械參與戰(zhàn)爭,見最后決戰(zhàn)時改裝的機器狗。
相對老式的武器(AK47系列等)依舊在服役,也能與裝備先進的美軍對抗。
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反戰(zhàn)電影,不管是男主一開始反戰(zhàn)的憤慨,還有那些流言,更不談那倒下的孩子,亦或者是男主最后堅定的離開,諸多細節(jié)充斥的反戰(zhàn)情緒。
戰(zhàn)爭不是兒戲,新式武器帶來的死亡不僅僅是對手的,影片結尾,幽靈哪個又不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呢?
愿有生之年,世間太平。
傳統(tǒng)美式怪獸片套路之一:第1步,神秘強大的怪物秒殺某路人(們);第2步,主角上場;第3步,主角和怪物首次碰撞,隊友傷亡慘重;第4步,休息加分析怪物屬性,等待援助無望;第5步,相當于3、4步的重復,主角打怪實力逐漸增強;第6步,主角摸清怪物的底細,一舉進攻滅掉怪物老巢;第7步,坐等演職員表
有質感的低成本科幻動作
Netflix電視電影即視感,卻非常有質地,廢墟狙擊,能量離子,視覺反派,玄幻科技感十足,中小制作場面卻超出預期,游戲界面臨摹,金屬機械能量抗衡,典型的美式救世兼反戰(zhàn)內(nèi)核攻略,腦洞大開的物理解構,澎湃激昂的回路大戰(zhàn),雖然邏輯有漏洞,劇情有疏忽,但這樣的原創(chuàng)制作已經(jīng)足夠脫穎亮眼,值得一看
你看,集體開外掛被拔網(wǎng)線了吧。。。
比較可惜,故事上如果“幽冥”真的是鬼魂的話,科學對陣靈異,那就好看了....
美國網(wǎng)大=中國A級大片……電影工業(yè)的差距真不是錢能彌補的。
為啥要嘲男主光環(huán),上來就說了他是DARPA工作的呀,這都叫普通科學家,那眼界也太高了。(里面有Max Martini??,而且這片設定是摩爾多瓦,結果分明是在布達佩斯拍得呀,前面還不太肯定,快一個小時的時候坦克從獅子拱門出來明明就是城堡山皇宮嘛
故事背景設定爛,亂套高大上理論,而顯然核心技術甚至都不是凝聚態(tài);后面的逆襲牽強,而且明顯拍得很糙,草草收場;要不是在選角和特效上花了點兒功夫,也就2星吧。
使用了最無趣的敘事方式,這種只由一個主意支撐的電影更適合拍成短片。
三星半。有一個bug比較大,就是后面制造出來的能量槍,未測試且每把都沒問題也就罷了,關鍵是第一槍都有一個蓄積的過程,后面怎么就能想射就射。你別告訴我這是大槍和小槍的區(qū)別……這個bug和金庸的六脈神劍有點類似。
非常喜歡這類用科學闡釋“鬼怪”的設定,把一些科學假說代入科幻作品總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是個由鋼鐵、機械、肌肉、鮮血組成的后末日世界,故事背景越放到未來,場景設定越回歸到工業(yè)化,這是個非常棒的做法。
還行,除了后期比較套路,對于敵人的設定還是蠻有意思的。解鎖了RPG新職業(yè):武器設計師,收集破爛能造成個牛逼的兵器來。
驚喜之作,吹毛求疵的就別看了,就喜歡虐殺米國大兵,特效場面相當不錯~8.0
好看誒~有智商的突突突,對于未知事物的層層解謎分析最后力挽狂瀾,節(jié)奏、場面都非常有水準,拍出了強烈的游戲感,可惜的故事還是相對簡單,角色方面也沒有什么亮點,不過作為一部網(wǎng)絡大電影實在是太牛逼了! 還有,為那些說本片是小成本科幻片的人感到智商捉急,5千萬左右叫小成本?
給我一個樣本,我能打印一個軍隊。拔掉氧氣,立地成佛。參考影片2009年的《幽靈戰(zhàn)隊》
開始以為是靈異,沒想到是科幻,凝聚人態(tài)新武器。場景做的不錯,劇情干凈利落,最后的戰(zhàn)斗場面機器狗真酷,除了長官動員講話略顯老套尷尬。這樣的科幻片不時來一部看的人神清氣爽,雖不是大片但很有質感,誠意足夠了。
美國大兵再一次用智慧打敗了老毛子的黑科技!
難得可貴的是圓回來了
在科幻粉的眼中,沒有科學解釋不了的靈異。在靈異粉的眼中,全是科學解釋不了的靈異。這是一部披著靈異外衣的科幻電影,其實也可以反過來拍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靈異電影。
人類總是手撕鬼子,這回終于輪到被鬼子手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