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自己并不承認,但麥維斯(查理茲·塞隆 Charlize Theron 飾)就是一個標標準準的大齡剩女。她獨居,沒有朋友,吃垃圾食品,寫垃圾小說,更可悲的是,她的小說賣的并不好。某一天,她收到了喜當爹的前男友巴迪(帕特里克·威爾森 Patrick Wilson 飾)的郵件,卻錯誤的認為這是巴迪發(fā)給她的求偶信號。麥維斯振奮不已,決定改頭換面,重返學生時代住過的水星鎮(zhèn),拯救她深陷婚姻漩渦的前男友。
在水星鎮(zhèn),她遇見了曾經嘲笑過的胖子馬特(帕頓·奧斯瓦爾特 Patton Oswalt 飾),馬特讓她趕緊打消挖墻腳的念頭,因為巴迪的生活其實非常幸福美滿,他的妻子也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家庭主婦。麥維斯當然不相信,無奈現實狠狠的甩了她一個耳光,在舊日同學面前出盡了洋相的麥維斯猛然醒悟,巴迪快樂的生活讓她充滿嫉妒,但自己的生活又何嘗不是他人眼中“最好的生活”。一夜之間,麥維斯終于從一個“青少年”變成了一個真正的“成年人”。
其實這部電影一年多前就已經了解并且極度想看了。原因就是劇情介紹太吸引人了——文字間輸出的那種漂泊迷惘又無助的心情。
因此我也對蔡明亮的作品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甚至買了他的文集來看,了解到他的異常個性。
看他的電影第一部是《愛情萬歲》,感覺畫風跟金基德的電影很像:都是那種充滿平靜氛圍,缺乏電影的造夢感,卻像被拍死在墻上的蒼蠅一般的生活乏味感。沒錯,的確很悶。但是就是這樣片子,最終拿到了威尼斯大獎。
后來了解了《你的臉》——為法國大使館拍的電影,印象很深刻的是電影里有一個女人用完了一整卷黑色膠帶的全過程。自然,這種冗長又沉悶的電影得不到觀眾青睞。
同樣是因為劇情介紹吸引,我還了解到描述老電影院倒閉前一天情景的《不散》,還有異國迷途的《黑眼圈》,同樣拿了國際大獎的片子《洞》。雖然我看他不多,但是對他的了解卻已經有所掌握。
而且,這個導演,他從來沒有換過演員。沒錯就是這么長情,而且男主角永遠是李康生。
而他與李康生的際遇緣起也是如此戲劇,簡單的說:李康生是蔡明亮從游樂園“撿”來的。
而這部《青少年哪吒》便是少年李康生被初次指導的蔡明亮發(fā)掘后兩人產生第一次化學反應的成果?;蛟S是天意,這部電影大放異彩,使得蔡明亮一舉成名。
如果單從情節(jié)角度去說,《青少年哪吒》是一部很無厘頭,甚至情節(jié)不完整的電影。但是這畢竟是一部情緒化的電影。因此,從意境營造等方面去體會感受,這部電影就已經贏了一大半。
在很多人的少年時期,內心都有過潮濕的階段。
對性充滿渴望,對成人世界瘋狂試探,想做不負責任的壞事,甚至偷偷跑出去一晚上不回家......
青少年哪吒 就是這樣子的。
有被小康用圓規(guī)狠狠扎死在桌上的蟑螂,有旅館電視里不停播放的黃色錄像,有潮濕的陰天少年和摩托,有衣著暴露的少女。
這些本不是烏托邦的青年該接觸該談論的東西,但是可能這個社會的烏托邦已經太滿了,容不下這么多人。被疏于照顧的少年心情總是低落而莫名的焦躁,青春期的激素使他們容易憤怒。
于是他們的青春就成了這樣,伴隨著性液和鮮血的腥味,生活在這樣一個總是潮濕陰郁的城市里。
如果你曾經也很難過,那這部片子你一定會喜歡。
#青少年哪吒# 第一部蔡明亮,卻已經很欣賞他的能力了 足以成為國內處女作的第一階梯水平 蔡明亮對自己整個電影風格已經有了十分成熟的水準,但在整個影片完成度來說卻仍然略顯青澀。但風格的成熟度卻把這個缺點掩蓋得不容易被發(fā)現。 狂野、寂寞空虛、徹底的影像,有著青春片該有的奔放與影像本來就存在的深刻的凝視。蔡明亮的影像空曠寂寞又非常冷靜與獨立,但他卻能把這樣的影像捕捉得如此精準,十分厲害。 非常精妙,對水、蟑螂等的意象的把控。阿澤家里溢出來的水是把自己的精神淹死的大海;追打蟑螂是把生機抽離出自己體內;電梯停在四樓是整個人物以及社會狀態(tài)的崩塌與斷層,性取向的轉變也是如此。《青少年哪吒》的成功離不開蔡明亮這次對心理學方面的符號學的挖掘。是人、時代、階段的心理,更是社會的心理。 整個氛圍的掌握,已經有了安東尼奧尼的影子。同樣是對心理與孤獨的刻畫,安公更注重人的個體,而蔡明亮更注重于對某個年齡階段和社會時代的整體描繪?!肚嗌倌昴倪浮凡恢皇且粋€人的《四百擊》,也不只是李康生的《無因的反叛》,更應該是對當時青年內心空虛處境的整體形容,也更應該是蔡明亮對當時臺灣社會的控訴。 這也更應該是一個純粹的哪吒的故事,李康生在藍色的大海般的社會里游蕩,剝了龍王三臺子的筋(摩托車),大水淹沒了整個陳塘關。 《青少年哪吒》里的影像總是遠離這觀眾,即使是近景乃至特寫鏡頭也會有強烈的距離感,蔡明亮用空曠的鏡頭內容和與觀眾的距離更是深化了社會靈魂的空洞,這成為了一個像李康生一樣對異性無感的社會。即使在最狂野的鏡頭里,也有最深層次的空虛。李康生的生活沒有動力是空虛的,陳邵榮是日復一日的狂熱后的空虛。 蔡明亮的電影永遠是凝固的影像,客觀而又有情感地記錄整個過程。有一種強烈的制造感,卻又能明顯感受到整個影像如實地顯現,攝影機好像一雙眼睛,盯著拍攝場地看卻又在思考。一切都在發(fā)展,一切都在被創(chuàng)造,現實的記錄中卻又無限的發(fā)展,這才叫影像,這才叫藝術,而蔡明亮早已把這種影像風格發(fā)展到了大師級水準。蔡明亮的鏡頭是有欲望有性感的有笑容和哭泣的,它是一個豐富的客體。更有人說他的電影逐漸太過于寫實,不論后面的電影做出來是什么樣子,但在前期來說,蔡明亮絕對不是純粹凝結時空的導演,他的影片中仍然有隱藏的戲劇性段落與影像制造來補充影片的豐富度,就比如破碎的車鏡、各種構圖,都是蔡導巨大的才華,蔡導也借此來表達了某些東西,拒絕了單調的提高戲劇性、趣味性。 本片有一個體現的比較糟糕的地方是李康生性取向的變化,或許是因為內心的空虛發(fā)展為對異性的無感,也或許是李康生就是社會狀態(tài)的化身;即使在最開始就有了暗示(李康生在補習班看著小卡片卻并沒有行動),但是對李康生的這個轉變實在表現得太差,毫無觀賞性。 正如阿彼察邦評價蔡明亮的電影,“這才是真正的電影”。是的,這才是有最真誠與動人的影像情感、最豐富的影像內涵的電影,一種只有十分精準捕捉到現實并人格真正獨立之后才能學到的電影,大師級的悟性才能創(chuàng)作出的電影。它不是現實主義的基本功,也不是形式主義的展現,它是表達是傾訴是有生命力的精神存在 對于蔡明亮以及他的電影還有許多許多想要了解的,或許將放在即將觀看的《河流》能看出更多更精彩與豐富的內容。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種電影,你看了、你也很喜歡,可是你說不出來為什麼?!?這是我看完《青少年哪吒》後的第一個感想。
因緣際會之下,我終於看了 蔡明亮和李康生 合作的電影;其實蔡明亮住在我的片單裡很久很久了,只是一直都還沒有足夠的自信去看他的作品。前幾天,朋友問了問我有沒有看過李康生的作品呢,我才有一股衝勁「就是今晚,今天晚上大概很適合看這部電影吧?!?/p>
其實蔡明亮和李康生一直都是我很敬佩但又害怕的對象,我怕自己看不懂,但又會因為很想懂而覺得苦惱,在經過詢問之下,選擇蔡明亮的首部劇情長片《青少年哪吒》作為我正式認識蔡明亮的第一部電影。
本片與其他部蔡明亮比起來大概是非常不同的吧,他所想表達的東西、傳達的想法在這部片裡都很清楚,簡而言之,這部片的藝術價值應該相對低一些,但好懂的多。所以,如果你也想好好的認識蔡明亮,但也和我一樣猶豫不決,那推薦你從這一部電影開始看,或許會有自信一點。
其實這個故事是簡單的、主題也很明確,就是四個青少年面對茫然的未來的一段故事;而這部電影以非常寫實的手法,拍出青少年的生活與問題。
故事的場景多設定在西門町、電動遊樂場、廉價公寓、低級飯店…等,而「蟑螂」也常常出現在上述部分的場景中,像是說明著這四個人現階段的人生就如同蟑螂一樣的低賤卑微。
阿澤 與 阿斌 靠著偷竊過上看似爽快的人生,但不久之後,阿澤過上了他人生中最背的一天,世事不如他意,於是也引發(fā)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其中,阿澤的家時不時地積水讓我特別的在意,尤其這灘水是一灘不會流動的死水,或許也表示著阿澤與阿斌的偷竊行為其實也只是在一灘死水中掙扎一樣,既無法回頭也無法如其他人的人生隨著河水順流而下、往前移動。
而意外跟著阿澤的 阿桂 ,是個沒什麼目標的人,甚至,她時常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很傳統(tǒng)的女性設定。
阿桂的人生目標,或許就是跟著一個男人,她沒有太多的要求,只要不要過得太差就好。 同樣的,小康的媽媽也是類似這樣的情況,在那個年代,女性的人生目標或者也可以說是”人生責任”,就是跟著一個男人,在那之後,也就無所求了。
相較於在許多電影中常見的偷竊行為,小康,這個聯(lián)考生的故事則有趣許多。
小康生長在一個看似健全的家庭,爸爸媽媽都很關心他,只是父子感情總是不好;陰錯陽差之下,小康與阿澤的人生有了幾個交叉點,於是小康放棄聯(lián)考並將報仇視為現階段的人生目標。
沒多久後,小康趁著阿澤與阿桂在床上歡愉之時報仇成功,在此之後有了一個意味深長的鏡頭:小康先是開心的像是起乩一樣的亂舞,但隨即又像是失去目標一樣地躺在床上無謂地瞪著天花板。
比起阿澤與阿桂有些平淡的收尾,我更喜歡小康的結尾。
爸爸在最後還是為被趕出家門的小康留了門,像是說著小康還是有能再次選擇的機會的,就算現在放棄聯(lián)考,未來也能繼續(xù)走在正途上。
或許青少年都能分成這三種類型吧。
一種是有目標的人,像阿澤和阿斌一樣以不乾淨的手段賺錢,可能終其一生都得活的像蟑螂一樣見不得光。
另一種也是有目標的人,像小康一樣有階段性的目標,有時可能是聯(lián)考、有時可能是為了其他的事情奮鬥,但無論如何總是能走在正道上。
最後一種是沒有目標的人,像阿桂一樣這一生只要有愛情就夠了,只要生活不要太差就好,這個男人不好就換一個、這個地方不好就和伴侶遠走高飛。
然而無論怎麼將過往的自己分類,我們都只知道那份青少年時期的記憶總是藍色的、灰暗的、潮濕的,長大後的我們總想逃脫過去那個不夠成熟的自己,但那影子卻總是跟著你,怎麼甩都甩不掉。
雖然總是能聽到旁人說著「只要你願意嘗試、願意改變,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但無論是伴著我們長大的家庭、成長時期的朋友、甚至是整個環(huán)境,並不會因為你想改變就跟著你一起變得更好或更壞,他們依舊過著他們的人生、走在屬於他們的道路上,這時候你還有信心改變嗎?
過往就像炎熱的夏天黏附在身上的汗水一樣,你怎麼擦都擦不乾、怎麼洗都洗不掉,他始終會跟著你。
而很多時候,人生的道路在一開始就已經被規(guī)劃好了,你想在路途上走岔路,最後還是會回到主幹道上,擺脫不掉、如汗水一樣黏膩的命運。
特別要提的是本片的配樂,非常的魔性,一點一點的將觀者的靈魂勾入這部電影裡。在本片中,配樂就只有一種,只是在各個片段配上適合的速度,於是從一開始觀者就會被這幾個魔性的單音吸引著,在接下來的106分鐘裡你將出不來。
另外本片的色調和配色我也都很喜歡,整體看下來真的很順暢、也可以說很舒服。
關於青少年的描寫也很到位,尤其是李康生的故事更是吸引我,雖然常聽人說李康生一講話就會讓人出戲,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肢體表演實在非常有趣,他會說服你:「他就是小康,他就是電影裡的那個李康生。」
雖然我是第一次看李康生的電影,可是我卻覺得在這部片中的李康生是蔡明亮塑造出的一個人,但不是 ”角色”。
李康生演活了李康生、演活了蔡明亮的李康生。
【 蔡明亮“水”三部曲之一】
我沒有想過,如果我的青春也是一個堵住的排水口的話,我會不會變成阿哲那樣子;如果找不到出口,會不會變成另一個小康。老實說,我沒有很明白電影的深意,不過有一點很確定,我知道我要去哪里,我不要負青春。
看了蔡明亮的三個片子,逃脫不掉青春的迷惘、人與人關系的微妙、存在的荒誕這幾個范疇,感覺講的最好的是《愛情萬歲》,《青少年哪吒》一般,《天邊一朵云》不知所云
王家衛(wèi)是賣家秀:你眼里你的孤獨,顏色不一樣的煙火。蔡明亮是買家秀:別人眼里孤獨的你,好像一條狗~
《愛情萬歲》的一個雛形。一堆人一起看其實略尷尬,深夜一個人擼到憂傷才是正解。
我怎么覺得蔡明亮一點都不慢不悶?。?/p>
那時的李康生真是長了一張看上去一輩子都不會和人示愛,一旦渴望與人交流必乞靈于神仙的臉。臺詞算多的了。
蔡明亮:“套用最近的流行語,這次我用盡洪荒之力維護自己的作品,就是希望有一天:盜版界清空了蔡明亮。讓一切歸零、從頭再來。如果有緣,再遇見我,會是全部的我、完整的我?!?→ 從認知的角度,盜版確實屬于錯誤行為。盡管如此,蔡明亮導演維權的某些言行我并不完全茍同。另外此片我看的也是盜版。
配樂真·德尼
杭州麻雀放映,放到二十分鐘被舉報,舉報甚至可能來自同行。悲憤交加,無語凝噎。
蔡明亮的性感是一種不加任何美化的,日常的,無聊的,空虛的性感,是聞得到精液味道的性感。比A片還赤裸裸。
一個和現在幾乎完全相反的蔡明亮 手持運動+快速剪輯。從扎蟑螂破玻璃到退補習班學費砸車 死魚臉靜態(tài)李康生的反叛動態(tài)前身。但有一點是一貫的,李在這里并非主角 而倒像是一個旁觀的攝影機鏡頭 默不作聲 靜靜觀察。迷信的媽媽放在紅燒烤魚里的燒成灰的符 爸爸出租車后窗上的南無阿彌陀佛 阿澤家不斷涌出難以堵住的下水道污水 以及最后李康生猶豫許久之后放棄接起的電話 用一種更加純粹地方式呈現了世紀末的臺灣青年 比新世紀的清新甜膩要好得太多。另外音樂不錯
到后來就像這堵的污水一樣,哪也去不了。最喜歡李康生在蔡明亮的調調里一臉死魚的樣子。8.1
又見高考哈哈。蔡明亮的光影非常動人,意象精準而有趣:扎不死的蟑螂,漂浮的破鞋,上泛的污水,種種這些,個個都像成語般切中要害。李康生是個天才,不用一句臺詞表達,情緒也不寫在臉上,但周身都是哀傷和隱秘,還有點兒小壞,簡直迷人。不過真的沒看出他的性取向……
第一次碰到了電影簡介中出現電影沒有拍出來的內容的情況。真的很難看出來阿康是怎么發(fā)現他自己的性取向異于常人的,回想了一下,感覺片子中只出現了一個可能的情節(jié)就是他去love call中心買了服務卻遲遲在響鈴的電話前沒有做任何舉動。電影開頭很抓人,開場的阿康用圓規(guī)扎屋內蟑螂,以及阿澤和伙伴偷盜電話亭的硬幣這些場面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隨著故事的發(fā)展,影片始終處于一種散的狀態(tài)。如果要評價的話,電影拍出了上個世紀末臺灣青年彷徨與壓抑的感覺,但是沒有有效地并且精準地傳達出這個感覺后面更深刻的誘因。一句話概括,電影拍出了氛圍,但沒有拍出內容。
首先給我深刻印象的是選擇菜單時的音樂,后來在電影中也聽到了,據說是黃舒駿做的,有趣。一定要承認,我不是文藝青年,所以我也看不出什么深刻的東西,只是覺得水的意像很有趣。一開始我以為水是因為哪吒而配合,畢竟當初哪吒打的是龍王三太子,看了一下豆瓣上的評論,說這是蔡明亮“水”三部曲之一,嗯,好吧,其實我寧愿接受自己的想法。
我沒標記過,但應該是看過,因為直到后半段還有些場景都能記起來,就算是第二遍刷吧。迷信,因果;少年,少女,科班的蔡明亮處女作相當過關。和布列松合作過的演員說布列松不止一次提起過他的電影主題一定要簡單、單純,甚至唯一,不能多,不能雜。哪吒這片屬于另一類,基本上是以為要講這個但不經意間忽然來了個那個,比如他《愛情萬歲》里女人的哭泣和男偷吻男,也就是主題幾乎在最后一刻才出現,或者輕描淡寫一下。這片有著嚴謹的劇作脈絡,但一回味又做到了避實擊虛,很有意思,很安東尼奧尼,可惜后來極端了,可看性越來越弱,有點電影院走向博物館,小佳片,以后還是值得重看。
我愈發(fā)感覺到,我在某一個時段的四年的虛渺,也許是我太厭惡那個地方了,我選擇了逃避,選擇視而不見,我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帶著慣性,繞了一個圈,足有八年那樣長。
蔡明亮處女作,“水”三部曲之首。1.奠定風格之作:長鏡頭,固定機位,幾乎無配樂,少對白,嘈雜環(huán)境音。2.或可粗陋概括為關注內心的新現實主義,似有安東尼奧尼之味。3.迷茫躁動的青春,暗流涌動的情欲,叛逆躍動的孤獨。4.砸車賭鑰匙孔隱喻對異性戀的嫉妒與反抗。5.畫外空間,釘蟑螂,陰雨與臟水。(8.5/10)
“我才衰咧”……“因為遇到了你啊”聽到上一句就猜到了下一句。喜歡這種躁動苦悶以及憂傷,莫名很性感。/1902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