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明月幾時有

戰(zhàn)爭片大陸2017

主演:周迅  彭于晏  霍建華  葉德嫻  郭濤  春夏  黃志忠  蔣雯麗  梁家輝  王菀之  呂良偉  鮑起靜  李燦森  梁文道  張兆輝  馮淬帆  苑瓊丹  唐寧  盧巧音  許鞍華  永瀨正敏  森田涼花  駿雄  何華超  蔡瀚億  歐錦棠  熊欣欣  吳岱融  

導(dǎo)演:許鞍華

 劇照

明月幾時有 劇照 NO.1明月幾時有 劇照 NO.2明月幾時有 劇照 NO.3明月幾時有 劇照 NO.4明月幾時有 劇照 NO.5明月幾時有 劇照 NO.6明月幾時有 劇照 NO.13明月幾時有 劇照 NO.14明月幾時有 劇照 NO.15明月幾時有 劇照 NO.16明月幾時有 劇照 NO.17明月幾時有 劇照 NO.18明月幾時有 劇照 NO.19明月幾時有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11-14 04:01

詳細(xì)劇情

  故事發(fā)生在1940年代的香港,妙齡少女方蘭(周迅 飾)和母親(葉德嫻 飾)一起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兩人將家中的二樓租住給了作家茅盾(郭濤 飾)和其太太孔德沚(蔣雯麗 飾)。方蘭十分熱愛茅盾的文字,在其中感受到了火熱的革命熱情和澎湃的民族氣節(jié),然而對于身邊動蕩的時局和緊張的政治氛圍,方蘭卻知之甚少。 劉錦進(jìn)(彭于晏 飾)是擁有著矯健身手的進(jìn)步青年,受組織委托,他負(fù)責(zé)護(hù)送滯留在香港的一批重要文人返回大陸,茅盾一家人便在名單之列。在誤打誤撞之中,方蘭被卷入了這一危險的行動之中,并在劉錦進(jìn)的建議和鼓勵之下,加入了革命隊伍之中去,母女兩人因此被卷入了歷史的滾滾洪流之中。

 長篇影評

 1 ) 勝利再見,我們的時代依然還在

許鞍華的每部電影似乎都和她的好奇心有關(guān)。對自己家庭的歷史身份的探究,有了《客途秋恨》,對社會新聞根源的求索,有了“天水圍”系列。她不僅享受電影拍攝過程的甘苦,電影之于她也是求知的的鑰匙, 這次她拍了一部講述香港游擊隊的電影,也是因為當(dāng)她知道了這些人的故事,發(fā)生興趣。這和她的師父胡金銓拍電影一半因為對明史的熱愛真是如出一轍。

茅盾對方姑說“勝利再見!”,我眼睛一熱。方姑參與到護(hù)送茅盾的行動中是非常偶然的,當(dāng)方姑聽說茅盾成功撤退,高興地說:“太好了,那我又有他的新文章可以讀了?!边@是令人感動的發(fā)自小我內(nèi)心的喜悅。劉黑仔稱贊方姑少有女孩子像她一樣勇敢,她誠懇地說:“環(huán)境會改變?nèi)税??!痹S鞍華最會捕捉這樣的細(xì)節(jié)。同樣的細(xì)節(jié)也出現(xiàn)在鮑起靜裝扮周迅一段,在我看來意義非凡——在一場男性氣質(zhì)的戰(zhàn)爭中,女性保護(hù)美麗的權(quán)利也是一種了不起的抗?fàn)帯1黄染砣霑r勢的普通人,他們是愛美食和文學(xué)的老師,懂扮靚的表姨,要三書六禮結(jié)婚的表姐,愛漂亮衣服的銀行家小姐。革命者本不想當(dāng)英雄,不想當(dāng)烈士,在時勢中選擇他們認(rèn)為“對”的自己,未料到最終付出生命的代價,當(dāng)要為自己掘墓的時候,仍像過日子一般道歉。啊,我又要去哭一下了。

劉錦榮雖然能夠和日本人談詩詞,而“七步詩”的威脅提醒他時刻有一把亡國奴之劍懸于頸項,民族身份在亡國之時是無法逾越的鴻溝。春夏扮演的角色與李錦榮之間的曲筆很妙。影片二人交流只有兩場,在第二場若有若無的情愫之間,她傳遞了地圖——或許李曾動員過她,或許她有傾心于他,也或許全都沒有。這中間省略了很多情節(jié),但給觀眾留出了非常豐富的空間自行參與到電影中去。這兩個角色隱秘與曖昧的身份搭配這種欲說還休的表述是高明的處理。

彭于晏一如既往地展現(xiàn)他的頑皮大男孩的氣質(zhì)。劉黑仔的聰明瀟灑、快意恩仇(也可說殺人不眨眼)以及主角光環(huán)都帶有濃厚的革命浪漫主義色彩,亦是大眾喜好的武林俠客在革命背景中的變身。甚至于有人說開場縱隊商議一段都很像“紅花會”開堂口會議。在劉黑仔的行動動機(jī)中,我們沒有聽到太多大義凜然的口號,甚至也沒有看到傳統(tǒng)抗戰(zhàn)片或武俠片中仇恨與羞辱的橋段,這使得劉黑仔更傾向于一個個人主義的游俠 。

在最后劉方二人話別的時候,情感上沒有節(jié)外生枝,方蘭只是交代自己的名字,表達(dá)再見的希望。名字在這里是肝膽相照的信物 。方蘭作為女性,不是被召喚、被教育或者為了追隨愛情加入革命的,這在以往的抗戰(zhàn)片中也十分非常罕見。

許鞍華的可貴之處 ,她總能在浩瀚的歷史史料中,提煉出最純粹質(zhì)樸的人類情感,使得個人(尤其是女性)的成長于自我建構(gòu)既不同于烽火佳人通俗劇戲碼,也不僅僅服務(wù)于歷史宏大敘事,從而散發(fā)傲然深邃的光,如同明月對群山,相映成輝。

 2 ) 許鞍華的刀是不出鞘的,她存在于更高的地方

明月幾時有,這句詩在中國知名度很高,雖然當(dāng)下人心不古,念詩的風(fēng)氣卻昌盛不絕。只消接上一句“把酒問青天”,仿佛這些愁苦和不安就頓時消在酒氣中,散在青天里了,一旦和古人的煩惱對上號,我們就點到為止,也“并不走到哪里去”。電影里他們卻說:勝利再見。許鞍華導(dǎo)演在采訪中說道:“要在絕望中做有希望的事”。 據(jù)說前期選題材是從東江游擊隊親歷的兩百多個傳奇故事中選出方蘭和大營救的故事,電影里這幫游擊隊卻顯的非常業(yè)余和搞笑,講的也不算什么波瀾壯闊的事,這正是許鞍華高明的地方,不厭其煩的細(xì)節(jié)描寫,對日常生活的刻畫,把張愛玲的文學(xué)理論實踐到電影中去了: “強(qiáng)調(diào)人生飛揚的一面,多少有點超人的氣質(zhì)。超人是生在一個時代里的。而人生安穩(wěn)的一面則有著永恒的意味,雖然這種安穩(wěn)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時候就要破壞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時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說是婦人性?!薄拔野l(fā)現(xiàn)弄文學(xué)的人向來是注重人生飛揚的一面,忽視人生安穩(wěn)的一面。其實,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如,他們多是注重人生的斗爭,而忽略和諧的一面,其實,人是為了要求和諧的一面才斗爭的?!薄皼]有這底子,飛揚只能是浮沫。許多強(qiáng)有力的作品只能予以人興奮,不能予人以啟示?!薄獜垚哿帷蹲约旱奈恼隆? 現(xiàn)今民族自尊心可以說是空前的強(qiáng)大,但我們并不比以前更自尊自重,這自尊心好像是被吹捧出來的,高懸在半空,給別的人看,表現(xiàn)在影視作品上就浮的更高了,只是迎合觀眾的快感。這部電影沒有口號,沒有大快人心的復(fù)仇,敵我對峙的場面輕快的如同靜水深流中被礁石打起的浪花,只是拍戰(zhàn)時人們對文化人的保護(hù)與謙讓,拍自私計較的方母到死都說不認(rèn)識王菀之,以小見大,看出民族精神。 “他們不是英雄,他們可是這時代的廣大的負(fù)荷者。” “他們雖然不過是軟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這時代的總量?!? 廣告大肆宣揚“來看許鞍華的血性”“許鞍華殺氣歸來”一類駭人的話語,這或許和把這部片當(dāng)做獻(xiàn)禮片一樣,都是對許鞍華的誤解。劉黑仔帥氣的穿行于街巷,干凈利落鋤奸殺敵,這樣的人,他對剛殺死的尸體說很快就再見。李錦榮剛求完婚就消失做臥底,再見面是傳消息,他說:怕有人跟蹤,我就不抱你了。方母被捕,方蘭權(quán)衡利弊放棄營救,剛走幾步路便軟了腿失聲痛哭。這些柔軟的地方是人性,也是血性,從這些靈魂里滋生出的勇氣才真正算得上偉大。許鞍華的刀是不出鞘的,她存在于更高的地方,這刀不是一個人殺死一個人,而是一個民族無法征服另一個民族。 這部電影在上海電影節(jié)顆粒無收,于東講了一些不著邊界招黑的話,獎項的得失早已不在許導(dǎo)心上,上鏘鏘三人行的時候文濤問她怎樣看自己拍的爛片,她說:我還是很努力,只是一個不成功的片子,可能還是沒有達(dá)到目的,還是有缺失。前段時間采訪,她說自己以后拍片還是要考慮有沒有觀眾,“你盡管拍,可是沒人看! “導(dǎo)演連說這種自嘲的話都帶著又萌又酷的神情,她已非常誠懇。 許導(dǎo)說:這些主角個個都是普通人,但他們做了這么酷的事也不認(rèn)為自己是英雄,這更讓我覺得他們真的很偉大。在我心中,許鞍華導(dǎo)演也是很偉大的人,她是時代之光。 Ps片中所有的演員在王菀之女士的襯托下都是影帝影后好嗎!

 3 ) 這不是一部炮火連天的戰(zhàn)爭片。

故事的背景是日本入侵香港的戰(zhàn)爭時期,而故事的主角方姑,其實本可以是這場戰(zhàn)爭中的最普通的經(jīng)歷者,可是她選擇了加入游擊隊。

影片的開始,鋪墊了香港最后的一點平靜,與已經(jīng)開始的挨餓潦倒的生活,大批文人紛紛離港,原本的老師的方姑,在為了幫助自己“偶像”茅盾先生離開,意外結(jié)識劉黑仔。她過人的勇氣,也受到劉黑仔稱贊。而她是勇敢,內(nèi)心也有猶豫。當(dāng)她決定離開家的那刻,面對媽媽擔(dān)心地責(zé)問“要打日本人,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她說“如果人人都這樣想,還怎么會勝利”。她倔強(qiáng),她有抱負(fù),但其實她也有害怕,可是聽到她這句讓媽媽無法回答的話,第一次紅了眼眶。

直到,她聽到了媽媽被帶走的消息。她比誰都著急,但她也知道很難。與劉黑仔躲過了日本兵,聽了營救的計劃,她終于選擇了放棄,她知道,救她的母親將會失去的努力這么久的游擊隊。在個人與國家面前,她選擇了后者。

最后,方姑目送劉黑仔去了下一個需要他的戰(zhàn)區(qū),他們的結(jié)果我們都不知道,而影片不斷重復(fù)的“等勝利了見面”,又有幾個人在勝利了見到了面?整部影片,沒有戰(zhàn)爭場面,沒有炮火連天,更多的是陰云、黑夜與明月,或許是許鞍華導(dǎo)演所中意的視角,所展現(xiàn)的是在這場淪陷下,不同的人所做的選擇與去向。

客觀的說,影片的問題也有,比如就人物塑造來說,不少角色有種“泛泛”的感覺,似乎可有可無,但也可以說,這也是這場戰(zhàn)爭中他們的角色。也由于角色的問題,雖然明星眾多,但不少演員的表演空間并不是很大,周迅、葉德嫻與彭于晏的戲份最多,而幾場關(guān)鍵的戲,也集中在周迅與葉德嫻身上,兩位演員的演技確實為影片加分。

周迅從《風(fēng)聲》的顧曉夢、《聽風(fēng)者》的張學(xué)寧,再到方姑。腦海中還記得顧曉夢寫給玉姐的信,向她道歉,民族存亡之際,她必須做這樣的選擇;這一次的方姑,面對她的母親,她依然要做出選擇,演的實在是好。很多人所謂的周迅的表演沒有靈氣,我想說的是,演員是要服務(wù)于角色的,正如許鞍華導(dǎo)演所說,方蘭就是個普通人,她也希望周迅“收起靈氣,鈍一點”,所以,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方姑,不會有周迅的痕跡,也不會有曾經(jīng)角色的痕跡,她就是那個戰(zhàn)火時期的也勇敢也彷徨的方姑。

坦白說,《明月幾時有》作為獻(xiàn)禮香港回歸2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而且從陣容來看又將走商業(yè)片的路線,之前就沒有過多期待會成為一部口碑極佳的影片。目前來看,完成度不錯,公子的表演很過癮,目測最終評分會在6-7分吧。

上影節(jié)首映結(jié)束后的三次掌聲,第一次影片結(jié)束,第二次字幕顯示音樂制作久石讓,第三次字幕顯示導(dǎo)演許鞍華。

 4 ) 戰(zhàn)爭壓碎星辰,我們要愛母親

面臨人生大的事件,馬上就有明確目標(biāo),且每次都想得很清楚、做得很果斷的人,我是不大認(rèn)得。所以我較為同意許鞍華電影《明月幾時有》中的那種樸素的反抗者。

大的風(fēng)云變幻,正常的平民是會有些退縮、有些等待、有些不得已和有些恍惚。一些人因為良知,一時沖動或者別的,是在不知不覺走了很久后,才恍然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走上了一條新的路。也就索性走下去,直到后來為它獻(xiàn)出了生命——這樣的故事我覺得比較可信。

在《明月幾時有》中,他們就是周迅扮演的方蘭、葉德嫻扮演的方母,春夏扮演的銀行家的女兒張詠賢……他們也可能是彭于晏扮演的劉黑仔,霍建華扮演的李錦榮,梁家輝扮演的彬仔,以及其他市區(qū)中隊和短槍隊、小鬼隊的人。

烏云密布時,一輪明月戰(zhàn)勝不了黑暗,還要靠漫天的星斗;也不是一朵花、兩朵花就可以叫出整個春天,大概還要靠那成千上萬種不知名的花草樹木,默默的萌芽和推動,才能催發(fā)出徹底的春意。

以前的很多抗戰(zhàn)電影,男男女女堅定地為了一種主義和理想,喊著口號去戰(zhàn)斗,灑熱血,獻(xiàn)生命,當(dāng)然也不能說全是假的。這也是經(jīng)過剪裁的一類人的面相。然而這種電影與人物看多了,熱血沸騰之后,我也想看看他私下里的樣子。

或者不如這樣講,如果戰(zhàn)爭沒來,侵略者沒來,他(她)原本應(yīng)該過著怎樣的生活呢?他(她)怎么就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

劇中的劉黑仔,這個電影中最有江湖氣的青年??刹皇且驗樗鷣磬嵵?、責(zé)任感大,讀過更多馬列主義的書,有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或者被日本人搞到家破人亡,仇恨滿腹,因此才跑出來打游擊。(至少劇中沒有交代這些。)

他更像是市井中正直的“混小子”,他豁著命、耍著寶打打殺殺,他也不是多大的將帥。他雖然像是玩兒著就把很多大事做了,但其實又兇又險,過的是“刀刃上舔血”的日子。

“今日脫下鞋和襪,不知明日穿不穿?!彼赡芩涝谌魏我淮蜗飸?zhàn)里,倒在任何一個郊野旁。正史也許記不住他的史跡,如果犧牲了,最多有個名字??墒沁@個電影看完,我們不能說他不大重要,不能說他不足以成為很多青年的榜樣。

他是一個時代的弄潮兒。忽在波峰,忽在波谷。他被很多人看見,也隨時可能淹死。他劍走偏鋒,想干就干,快意恩仇,看著就像是即興的殺人舞蹈,一開始我還不習(xí)慣,后來才覺得這樣的人物可信。

張愛玲小說《色,戒》中的主角王佳芝也不過是一個學(xué)生。只因為抗日的學(xué)生小集團(tuán)中“大家七嘴八舌,定下一條美人計”,她沖動之下就去當(dāng)了特工。最后也在沖動之下送了命。

年輕人一時興起,殺了一兩個日本人,或者送了一次宣傳單,像是票友試水、玩兒票。這不應(yīng)損害他的光輝。

堂吉柯德大戰(zhàn)風(fēng)車,看上去他似乎是不夠理智的,可笑的,荒誕的,注定失敗的,然而那樣的騎士精神,勇猛無畏,行動派,卻實在值得敬佩贊嘆。

正如葉德嫻飾演的方母提著裝革命傳單的籃子,對著女兒方蘭說:“阿云送過了,三嫂也已經(jīng)送過了,我不能去?”

她的邏輯就是這樣簡單。

我們一直以來的電影,還喜歡把自己的勝利歸結(jié)于擁有“超出敵人的”——甚至“超人的”——智慧。

《沙家浜》里的阿慶嫂和沙奶奶,這兩位農(nóng)婦,儼然是騙人的老手。劇作家讓她們機(jī)智到可怕的地步,仿佛她們久慣牢成——感覺平時也會騙自己的丈夫。我們的仁人志士也很少有“僥幸的脫險”,“誤打誤撞的成功”,他們總是如諸葛亮,“未出山”已經(jīng)“料定天下三分”。

然而,時代的變動是倉促的,沒有人是“有備而來”。

方姑作為一個房東女兒,無意中幫助了茅盾、鄒韜奮他們的逃亡,她還穿著一身去婚禮的衣服去藥店送情報,一件殺頭的大事,在少不更事的未婚女性面前,與赴宴也差不多,都是那么熱鬧,甚至有點令人興奮;

短槍隊的胖子笨手笨腳,差點炸死自己人,然而他是確鑿無疑的正面人物;

彬仔說起日本人來咬牙切齒,可是一陣風(fēng)刮過,他都要害怕;

小姑娘去送信,又餓又困睡著了,也不能說她喪失組織紀(jì)律,隨意改變計劃;

方母從沒有把送傳單當(dāng)成性命相搏,她幫女兒,幫小姑娘,俯視的鏡頭讓我們從高處看她走在青石路上,看她篤悠悠地送傳單就像去送一餐飯那么平靜自然。即使她后來遇到了搜查,她也曾試圖靠自己的小聰明裝傻過關(guān)(也真的被她過了一關(guān));

李錦榮被日本人逼問,他竟然沒有抵賴和以智取勝。

這都是活生生的,甚至有缺陷的、沒有超凡智慧的平凡人,不諳世事或不知兇險的他們,卻恰恰組成了一個城市的希望。這不是什么荒唐的演繹,而可能正是人生現(xiàn)實,是革命真正的樣子。

更有那些在日本人治下做事的香港人,如碼頭的檢查員,因為內(nèi)心的良心,會神色慌張地放自己人一馬。憲兵隊里的黑衣隊長,把李錦榮叫進(jìn)房間,而桌面的紙上用毛筆大字寫著待抓捕人的名單,他不會這樣不小心。他用自己的方法通風(fēng)報信。即使出了事,未來也甩得干凈——他一定這樣想。

這類不明顯的抗?fàn)幷?,他們仿佛就是香港潛藏的世道人心。這個底子在,香港的精神大概就不會滅。

電影中的方蘭,她是一個房東的女兒,一個愛文學(xué)的青年。她自覺的成長,讓她失去了戀人和母親,甚至也賭上自己的性命。片尾她站在海邊和劉黑仔告別的那一刻,一切的愛恨情仇,明確的,曖昧的,感覺都離她遠(yuǎn)去了。她孑然一人,矮小瘦弱,“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后身”。

方母,她本來只是典型的香港人,謹(jǐn)小慎微,精明世故。在平靜的時局中,這樣的人只是善于把天下人的日子過成自己的日子。她們是最好的鄰居,最有禮貌的房東,最不吃虧但也不妄想占別人便宜的家庭主婦。

困難的時期來了,她就養(yǎng)一只兔子,天臺上存一些冬瓜和南瓜。她把閣樓出租出去,為了增加一些收入。她知道房客要搬走,就拿兩塊點心(不想拿三塊),提一茶壺白水,上樓去游說。她仔細(xì)聽,耐心笑,順口答,世界上再沒有她這樣善于逢迎和隨機(jī)應(yīng)變的婦人。她的眼睛里和心里,一定也經(jīng)常地會掃到自己——就像她上樓前在鏡子里照一照面容——覺得樣樣都妥帖。

可是她這樣的人也犧牲了。戰(zhàn)爭的洪流卷走不相干的人,無人可以幸免。她是片中最令我心痛的人。 當(dāng)她知道女兒加入了市區(qū)中隊,她只是好多天睡不好覺。她等著通宵未歸的女兒回家,她心疼女兒,就埋怨她——

“殺日本人的都是英雄好漢,個個有氣有力,你看你,瘦巴巴的,笨手笨腳,死不重要,不要連累隊友”這句話在電影院中讓人笑了,可是它也令人落淚。這是一個母親的心疼和無奈,也是婉轉(zhuǎn)的阻攔。她想把嚴(yán)肅的問題說得輕松一點。仿佛這樣說了,那件事便不會出現(xiàn)。這是每一個母親都可能說出來的話。

女兒走的時候,她站在樓梯口問:“什么時候回來?”“勝利后回來?!薄拔业炔坏搅?,打日本人,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薄昂?!等勝利回來!勝利后回來收尸!”

一個異常在乎不吉利話語的母親,卻說出對自己不吉的話。這也不過是她想最后阻攔女兒一回??蓻]想到一語成讖……

方母和女兒的最后兩個鏡頭,許鞍華拍得尤其使人感傷。

一個是方蘭決定要走,她追下去,蹣跚著跑著,叫著:“阿妹,阿妹……”。她模糊的影子從方蘭后方趕過來,手里拿著一把傘。她把傘塞在女兒手里,又低頭匆匆回去。不看女兒的眼睛。等她離開后,方蘭展開手心,手里有一只金戒指。

方蘭站在那里怔了怔,久石讓的音樂悠長,她終于還是選擇離開。

第二個鏡頭是她在房里坐著,對著鏡子,我們也不知道她這樣坐了多久。鏡子里的她充滿了憂愁和擔(dān)心。她去陽臺上站站,了望一下,她站在樓梯口等待,也許她每天都是這樣掛著一顆心……落雨的天,她終于等到了女兒回來送米。

她抓著米沖出去,從后面拉住方蘭。

“阿妹”,她喊。女兒轉(zhuǎn)頭,她的目光停在女兒臉上,“你瘦了”,接著,她就把女兒往回拉,“終于知道回家了!”她開心地把女兒拉回家?!@是一個讓她朝思暮想、提心吊膽的冤家。今天她如今終于抓到了她。

母女兩人最后的這兩面,都是母親沖下去,拉住女兒。母親犧牲后的那些日日夜夜,方蘭一定會想起這兩個鏡頭吧?

而在臨死前的那場戲里,她的最后一句話,是向張詠賢道歉,說自己連累了她。她那一刻的目光使人心碎——我慶幸方蘭沒有看到。

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有這樣的母親。她不懂什么主義,但她可以為了你全力以赴,獻(xiàn)上生命。我們都要愛這樣的母親。

葉德嫻在此片中的演技是驚人的,幾乎沒有一秒鐘廢筆。不單在有臺詞的地方,她出神入化。那些沒有臺詞的演出,她更使我難忘。

記得有一個鏡頭,是她下樓看被子里的尸首。她躡手躡腳,先是遲疑,后來是四處張望,扭頭看后面。她繼續(xù)走上去,距離一米處又停了一下,忽然下決心,走近去,此時又停下,掙扎了一下,在表情痛苦中她使勁撩了一下被子,隨即發(fā)出“嗯”的一聲驚呼。

請注意她此后的一系列無臺詞的表情,驚恐未定之下,她又有思考,仿佛知道了什么。那都在幾秒內(nèi)完全從面部展現(xiàn)出來。

周迅的演技也非常出色。她和母親對桌前吃飯,那種對母親的微微調(diào)笑,儼然是一個調(diào)皮的女兒。她聽說母親被抓后的驚恐和茫然,以及她趴在看守所的窗戶上往內(nèi)看的鏡頭,眼神里的那種渴盼和緊張,都非常到位。

尤其是她走在山坡上,和劉黑仔對話,決定放棄解救。我們可以通過她的語氣,她的停頓,她的神情,讀到她內(nèi)心復(fù)雜的內(nèi)容。

這一段,電影的鏡頭始終是特寫,周迅的臉就像是半輪明月,而四處都是黑色的。她的眼睛忽閃著,她的嘴唇蠕動著,她說著理解媽媽的話,可是媽媽聽不到,她又自責(zé)自己,可是也已經(jīng)沒法挽回那些已經(jīng)過去的時光。

母女在最深處,到底還是知己。

后來,我們看到她蹲在樹影下,山路的盡頭,嗚嗚地哭起來,劉黑仔蹲下來擁抱她。那樣的一個鏡頭,雖然是遠(yuǎn)景,雖然是背影,卻傳遞出無法挽救的絕望與悲傷……

電影中的日本人,也不是面具化的。日本將領(lǐng)也會喜歡中國的詩歌,日本兵在酒吧看到中國女性落淚,就下樓來讓鋼琴演奏員彈《支那之夜》——這首出自描寫中國人和日本人愛情的電影的歌曲。

這部電影值得探討的還有它的文法。

“營救文化人的故事”與“方家母女的故事”,怎么就拼貼在了一起?彬仔的口述回憶,是不是恰當(dāng)和必要?

從我的審美看,我是喜歡這種主角、配角的視角切換。配角在后來變成主角,一開始的主角在后面消失不見。如果把人生任意截取一段,可不也是這樣的?

所謂的“電影的文法”,應(yīng)該就是“沒有文法”。

前面的事件全須全尾,給了地下者一個充分的肯定,后面就老老實實講他們的故事。彬仔的講述豐富了電影的時間結(jié)構(gòu),給出電影更從容的節(jié)奏。電影結(jié)尾了,這個當(dāng)年小鬼隊的成員,就去開他的計程車,在他親手掙來的,他自己的土地上。

他還會吹口哨,想到方老師還會流淚。

是的,這個電影里的所有的人,他們不過都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他們要吃,要喝,要生存,面臨危機(jī)要面對,遇到壓迫會反抗,遇到新時代,也就順勢而為。

電影中有個情節(jié)的處理得很好,提一下作為本文的結(jié)尾。

方蘭出鏡的第一場,她和男友李錦榮在野外過生日。不遠(yuǎn)處卻躺著一個死人?!拔覀兘Y(jié)婚吧?!崩铄\榮馬上說。

時代的壓路車到底還是壓碎了這個夢想?!魂犎毡颈龔纳狡碌牧硪粭l路上列隊走過。

戰(zhàn)爭壓碎了這些平凡人的愛情和生命。最終它們碎成了漫天的星辰。

 5 ) 看之前搖一搖,《明幾幾時有》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明月幾時有》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海報。大陸正式版海報中,周迅大義凜然貌似劉胡蘭的形象占據(jù)了三分一版面。她上方的彭于晏,卷起袖管緊握左輪手槍(其實電影里用的是駁殼槍),儼然一副驍勇善戰(zhàn)香江李向陽的樣子。估計很多人跟我一樣,看了劇情簡介和這海報會疑惑,許鞍華加上彭于晏,還有霍建華,要拍一部紅色題材電影?叫《明月幾時有》?

      于是當(dāng)我們帶著紅色題材的印象正襟危坐的打算進(jìn)入觀影狀態(tài)時,突然被游擊隊隊長劉黑仔(彭于晏)的一口臺灣腔打醒。這時候大家有些尷尬,會挪動下屁股或者摸摸下巴,想著完電影后一定要吐糟一把,然而接下來電影發(fā)展會讓我放棄這種想法。劉黑仔“手撕鬼子”之前總要貧上幾句;方姑呆萌執(zhí)行任務(wù)卻誤打誤撞過關(guān);最好玩的莫過于葉德嫻婆婆媽媽的說著單口相聲一樣的存在。當(dāng)方母得知女兒加入抗日組織時,說出金句:”死不要緊,不要連累隊友啊“時全場掌聲。盡管很多地方細(xì)究起來看似不合理,比如經(jīng)過演義的劉黑仔戰(zhàn)斗力過強(qiáng),再比如從事情報工作的方蘭可以隨意的讓母帶代勞.....。但我已經(jīng)已放松了身體,笑的俯仰頓挫,找到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港片特有的那種瀟灑的小狡猾,從粵語殘片時代到許氏兄弟,再到周星馳,這小狡猾被不斷的放大,到90年代已經(jīng)癲狂了。

       許鞍華非常聰明的將這部分屬于港片的元素運用到了自己的電影里,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處理了不擅長的題材,把一個紅色背景的故事處理成平凡人們追求理想的故事,這是港人非常擅長的題材。無論是方蘭和方母之間的母女情還是三位年輕主角之間的情感都很平常真實,談話間很少涉及沉重主題,抗日的火種甚至是一塊半糕點就搞定的。電影中幾次出現(xiàn)的一句臺詞“勝利時再見”,對于戰(zhàn)火中的普通人而言,勝利只是再見的前提,再見才是無常世事中最真的追求。另一方面,電影從平凡人的角度去化解沉重的主題,甚至可以理解成許鞍華式的青春勵志片。在這個前提下,又有許多熟臉幫襯,年輕演員們的表演并沒像我們擔(dān)心的那樣影響整部電影的質(zhì)量。

      另一個屬于許鞍華的部分是這個電影被詬病的一塊,那就是電影敘事層面的散漫。其實這在許鞍華電影里談不上好壞,《天水圍的日與夜》就很慢,因為跟電影中日夜流轉(zhuǎn)的日常生活很契合,所以慢的妙。

     《明月幾時有》主要講了三個年輕人抗日的故事,彭于晏飾演的游擊隊長劉黑仔正面搏殺,霍建華的李錦榮打入敵人內(nèi)部,而周迅的方蘭則負(fù)責(zé)中間傳遞情報。通過這三條敘述線引出的正面人物大概包括少年仔游擊隊員、方母、藥店伍掌柜、鄭家彬姐弟、村長、高管千金等。他們紛紛登臺,無頭無緒,呈現(xiàn)的都是碎片化的片段。且基本沒有太具體的反面形象,也沒有具體的劇情線,只是知道主角們在抗日。這把很多人看暈了,他們認(rèn)為故事毫無邏輯,不知講什么,人物也立不住腳,像春夏演富家千金女特務(wù)基本沒有存在的意義。看起來真的是又散又慢。其實我是比較傾向?qū)㈦娪翱粗粋€群像描寫的片子,從這個角度看,電影需要呈現(xiàn)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人物在非常時期拯救自己和民族的狀態(tài)。所有這些人物的設(shè)置,包括春夏在內(nèi),都是有必要的。至于劇情的邏輯,其實大部分是立的住腳的,有說不知道為什么李錦榮和方蘭為啥分手,也有說不知道為什么方母第一次送情報就被抓的,這些我覺得是缺乏基本的觀影經(jīng)驗導(dǎo)致的,應(yīng)該仔細(xì)看電影,并且需要知道留白的處理,電影并不是電視劇,需要用畫外音把所有的內(nèi)心獨白給念出來。當(dāng)然,這確實也不是一個完整而扎實的敘事文本。導(dǎo)演或許因為一些原因在人物描寫的比重上有些傾斜。但基本所有人物基本從三條線發(fā)散出來,整體來看層次豐富,像一串貝殼項鏈,雖大小花紋有別,串在一起也很好看。

      關(guān)于明月, 許鞍華在見面會上解釋了她的一種“明月”,大意是即便在戰(zhàn)爭時期,月亮星星這些自然而美好的東西同樣存在。電影并不試圖用這個深重故事錘一下你的胸口,讓你感受民族危難時的悲壯和豪情。它只是打開一本歷史畫卷的邊角,讓你看看在歷史背后最簡單的東西,這些最簡單的東西容易得到,也容易被炮火摧毀。電影并沒有在炮火和抗?fàn)幧现嗟墓P墨,而是把更多的筆墨放在“明月”上。這明月是山水星辰是鳥語蟲鳴,是再見時家人相聚、戀人相擁,是最平凡的生活,而至于“幾時有”,只是因為不得不去守護(hù)平凡的生活。
 
       影片最后鏡頭穿越時空從山川到都市,計程車司機(jī)老年鄭家彬步入人流開工拉客,這個蒙太奇可以說很萌。 是啊,普通人在危難時的抗?fàn)幉⒉皇且_(dá)成階級跨越,他們只是需要一個靠雙手掙口飯吃的和平年代。 “明月幾時有"為什么用“幾”不用“何”,因為“何”是平聲啊,而這部影片的韻是昂揚的。

      所以這電影,你想象成像《投奔怒?!纺菢訃?yán)肅的歷史劇情片來看,肯定是有問題的。不妨當(dāng)成許鞍華式的港產(chǎn)片,用帶一點小小詼諧的“明月”去化解“幾時有”的愁。所以許鞍華的《明月幾時有》在“明月”,而不在“幾時有”。

    另外,很開心見到了導(dǎo)演本人,當(dāng)主持人問起下面是否有導(dǎo)演的粉絲的時底下響起了一小片掌聲和歡呼。她似乎有點羞澀的歪了下頭,大概心里覺得,原來我這個老年人也有粉絲啊。我想其實想說,導(dǎo)演盡管你還是一身黑色打扮,但你一直是華語電影中的明月。

 6 ) 許鞍華的幾何題

大佐問錦榮“幾”與“何”的問題。可惜歷史并不是非平即仄,也不是這樣一道幾何題:在家國面與個體面之間填上日常細(xì)節(jié)與私人溫情的輔助線就能得解。

許鞍華試圖聆聽?wèi)?zhàn)火中的個體聲音,進(jìn)而復(fù)現(xiàn)家國史中的私人史,大畫面里的小細(xì)節(jié),意圖與努力都看得見,然而在執(zhí)行層面卻困難重重。演員不在一個層次上演戲,觀眾的情感進(jìn)進(jìn)出出無法完全投入。由于劇本本身的局限(見//m.douban.com/movie/review/8643107/)和或許存在的剪輯問題,多數(shù)人物流于臉譜化。雖然終于不是“手撕鬼子”大義凜然的臉譜了,但“先讓英雄救貓咪”有時候也難免露出套路。結(jié)構(gòu)和節(jié)奏的問題很多人都談過了(也不乏辯護(hù)者),這里只寫幾個感受到用心的有趣細(xì)節(jié):

一、

方姑兩次朗誦或默誦茅盾的《黃昏》都以“風(fēng)帶著夕陽的宣言走了”開始:

風(fēng)帶著夕陽的宣言走了。

  像忽然熔化了似的,海的無數(shù)跳躍著的金眼睛攤平為暗綠的大面孔。

  遠(yuǎn)處有悲壯的笳聲。

  夜的黑幕沉重地將落未落。

  不知到什么地方去過一次的風(fēng),忽然又回來了;這回是打著鼓似的:勃侖侖,勃侖侖!不,不單是風(fēng),有雷!風(fēng)挾著雷聲!

  海又動蕩,波浪跳起來,轟!轟!

  在夜的海上,大風(fēng)雨來了!

在影片中這段先渲染“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之勢,又點綴風(fēng)雨飄搖之悲與逐漸浮顯的革命沖動與朦朧希望。然而這其實是茅盾原文的末尾,前文太陽的熱血宣言被省略了,“被風(fēng)帶走了”:

哦,哦!我已經(jīng)盡了今天的歷史的使命,我已經(jīng)走完了今天的路程了!現(xiàn)在,現(xiàn)在,是我的休息時間到了,是我的死期到了!哦,哦!卻也是我的新生氣快開始了!明天,從海的那一頭,我將威武地升起來,給你們光明,給你們溫暖,給你們快樂!

影片中的人們等待的卻并非是這高呼的太陽及其絕對的光明,而是“明月”的溫柔救贖。這是許鞍華以香港視角對中國革命敘事的回應(yīng)。影片中的“抗日”并非以家國為感召,而是以素樸的個人情感:愛、恨、恐懼與這些情感的共享為起點。說如何“恨日本人”卻不必說如何“愛中國”甚至“愛香港”。茅盾的文學(xué)魅力于香港文藝女青年也是感官式的而非國族寓言式的。游擊隊員白日撐起突黑傘,面上帶著預(yù)備就義的肅穆神色引知識分子過關(guān),本來是很突兀不可信的(這種舉動不是更容易遭來盤查?),但聯(lián)系香港近年本土運動的語境,好像也不是那么難解了。若說真要以戰(zhàn)爭敘事呼喚某種“認(rèn)同”,恐怕不是或至少不僅是許多人嘲諷的“獻(xiàn)禮”的無奈甚至諂媚。這其中或許蘊含著某種不以本土立場為執(zhí)念的本土性。

二、

方姑為了參加婚禮穿了旗袍做了妝發(fā),拎上白色小坤包,卻在赴宴前先去與未謀面的同志會合,光彩而雀躍地迎接她的革命初登場。再殘酷的革命都有喜氣的那一面。

三、

錦榮雖是國文老師,服裝與飲食習(xí)慣都是西式的,帶出香港的殖民前史。剛出場就大談“法式焗蝸?!?,給大佐烤的羊小排似乎也是西洋口味。他給方姑的生日蛋糕與劉黑仔的眉豆米粿形成對比,前者方姑沒來得及動口,后者則與劉分食,成為進(jìn)入地下工作的味覺盟誓。

最喜歡的還是黑暗中方姑和母親餐桌上那一盤金瓜。日常的貧瘠與豐饒都在其中。

四、

方母在陽臺上久等方姑不至。鏡頭隨她轉(zhuǎn)回室內(nèi),帶過角落的盆栽開了紅花。

這是很驕傲的,一個人的從容。

 短評

許鞍華的戲就像森林一般,佇立著一個個枝枝葉葉的人物,平淡無奇之下卻極美極攝人極富交流感。客串的明星之多堪稱一部香港版建國大業(yè)(還看到盧巧音王菀之葉德嫻梁文道你能信),表演沒有驚喜卻也都在水平線之上,值得看。

4分鐘前
  • 木一
  • 推薦

這樣的題材,香港男導(dǎo)演們拍不出,只有許鞍華還在堅持,并拍得細(xì)膩克制。動人處,是周迅放棄救母后突然蹲地慟哭的一個遠(yuǎn)景;是葉德嫻顫顫巍巍的可愛和挺身而立的沉靜,以及與鮑起靜兩只老港女再度同框;是霍建華無法兌現(xiàn)的擁抱與彭于晏不訴離殤的訣別。它是悲的,又予人希望。江河萬里有緣再見,珍重。

5分鐘前
  • 不良生
  • 推薦

“死不重要,不要連累隊友啊” 久石讓配樂恍如《悲情城市》,歷史與革命的故事,讓觀感介于《黃金時代》和《十月圍城》之間。逗比彭于晏,葉德嫻更像主演,好久不見周迅,霍建華終于有超過5個表情的表演了。最后的平移鏡頭,串起古今,不同的香港,一樣的情懷情緒…

10分鐘前
  • 影志
  • 推薦

電影結(jié)束,共響起了四次掌聲,為目前本屆所看影片之最。不說那些虛無的主義,只說尋常百姓對和平的嚮往,因貼近我們的市井細(xì)節(jié)與智慧而笑,為理解萬歲與捨生取義而哭。周迅依然出色,全片最佳表演來自葉德嫻。#SIFF2017#

15分鐘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薦

難以評價,但確實質(zhì)量上乘。

16分鐘前
  • Mona Lishark
  • 推薦

看來傳情報還是得靠屁眼兒??

18分鐘前
  • t0psh1t
  • 還行

人常在,月就常有。喜歡兩組蒙太奇:方太太走了,下一個鏡頭是方太太種在陽臺紅紅綠綠的瓜果蔬菜;方姑踮起腳看海的遠(yuǎn)處,下一個鏡頭香港今日的夜景燈火通明。

21分鐘前
  • 哪吒男
  • 還行

可能之前打了一堆預(yù)防針期待過低,反而沒有預(yù)想那么差。不過確實很無趣,主旋律文藝化,或者是藝術(shù)片的方式講抗日,少見,但也確實缺少大眾看點,不被喜歡也就正常了。葉德嫻都是亮點,表演和角色都很豐滿。梁家輝的不動聲色也很棒。朋友都說王菀之很差,雖然不認(rèn)識她,但真是差到一眼就認(rèn)出來,厲害

22分鐘前
  • 桃桃林林
  • 還行

從電影整體的劇作結(jié)構(gòu)上,它用第三人稱視角來講故事,留白了很多,故事整體上的前后邏輯也需要腦補(bǔ),但從每場戲小的技巧上講,它又是很類型片化的敘事技巧,每個故事段落之后做到了節(jié)奏的起伏。它用第三人稱講大的時代背景下,一群被遺忘的小人物,用充足的細(xì)節(jié)塑造一個時代的質(zhì)感,很有訴求。

25分鐘前
  • 褻瀆電影
  • 還行

《明月幾時有》里最喜歡的兩個地方,已經(jīng)成為游擊隊中隊長、歷經(jīng)槍林彈雨的周迅,在放棄營救母親后,獨自坐在屋中,屋外是慢慢暗下去的深藍(lán)大海,她喃喃背起了茅盾的詩,上一次背這首詩時,她是一個時髦女文青,熱愛左翼文化,那時有太多這樣的文青,被文藝和時代推動,懵懂無知地走上一條刀

26分鐘前
  • 綠妖
  • 還行

打一星的,你們真的有認(rèn)真看嗎?

27分鐘前
  • 二十一杯酒
  • 力薦

葉德嫻給周迅那把傘時,便一下子進(jìn)入到故事里去(葉真是好演員)。想方姑一人,大時代之下,是個人內(nèi)心的痛楚,所愛之人都一一離去,明月雖已升上天空,所照之處空空茫茫,江山大義之下是人情的無所依傍,這是我覺得電影尤為動人之處。

29分鐘前
  • 鄧安慶
  • 推薦

《明月幾時有》,非常許鞍華。大時代,小人物,對敵對友,對國對家,噴薄的情緒,卻表達(dá)得細(xì)膩克制。一部難得演員演技齊在線的電影

34分鐘前
  • 費布勒斯
  • 力薦

角色多、故事平其實都可以接受,因為許鞍華擅長的那種普通人之間的感情互動倒是都還在。但敘事去政治化的最大問題就是人物動機(jī)缺失啊,導(dǎo)致觀眾看待整個片會感覺像都市傳說而無法產(chǎn)生真正的共情。一個左派電影不應(yīng)該只是都市傳說啊。演員基本不入戲,演得好的好像只有葉德嫻和永瀨正敏...

36分鐘前
  • 米粒
  • 還行

二刷,“死不重要,不要連累隊友”的中心思想概括的很好,許導(dǎo)放棄了擅長的小格局,但有其一貫風(fēng)格,透過不同事件刻畫女性之余轉(zhuǎn)寫家國,前2/3劇作相對完整,后面完全散掉,個別角色沒有存在價值。幸有葉德嫻撐場,串起后半部分,其他人表現(xiàn)不突出,最差不是霍建華而是災(zāi)難性的王菀之。

38分鐘前
  • 大奇特(Grinch)
  • 還行

梁家輝的設(shè)定是最好的部分。抖動的嘴角,嚅嚅喏喏,曾經(jīng)腥風(fēng)血雨,如今也得靠開出租為生,躲在世俗的街頭巷尾,誰又知道他的過往。從細(xì)部切入,從細(xì)部結(jié)束。但是主體故事的氣質(zhì)互相沖突。你說有主角,它又是群像;你說反高潮,部分又故意悲壯;你說它塑造懸疑感,但沒有任何需要解謎的內(nèi)容。感受奇怪。

40分鐘前
  • frozenmoon
  • 還行

這不是一部炮火連天的戰(zhàn)爭片,女性導(dǎo)演的視角下,是那場淪陷中不同人的選擇和去向。最令人感動的幾場戲集中在周迅飾演的方姑身上,與母親告別的倔強(qiáng),放棄救母時的難過。整片雖有瑕疵,但周迅與葉德嫻的表演就已稱得上五星了。

45分鐘前
  • 吸橙
  • 推薦

#電影院# 喜歡的演員和導(dǎo)演一個個年華老去,靈性不再,即使如此也要珍惜在大屏幕上和他們倒數(shù)相會的日子,因為我也不再年輕,不知道下一次還有沒有機(jī)會再看到他們,徐杰曾說觀眾是喜新厭舊的,很多演員上了年紀(jì)都沒有戲拍。是這樣的嗎,也許固步自封的我,早已經(jīng)遠(yuǎn)遠(yuǎn)落后于時代的腳步了吧

49分鐘前
  • 游牧人·芳汀
  • 還行

許鞍華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拍一部“大片”,我簡直不相信這部電影真的出自她手筆。那么多沒頭沒尾的故事線索,那么多可有可無的人物,刪掉春夏、霍建華、蔣雯麗,或者其他許多角色,對故事主線有影響嗎?或者說這部電影有所謂的主線嗎?葉德嫻演技恐成唯一看點:)

50分鐘前
  • 阿暖
  • 較差

許鞍華用生活的平淡之鞘包容抗戰(zhàn)的激情之刀,感覺比“黃金時代”要好,拍出了亂世中的市井氣息。小人物抗戰(zhàn)有種聽天由命的感覺,然而卻比任何主旋律都更貼近真實。遺憾的是三位主演的演技被配角吊打得無比慘烈。PS說許鞍華不懂宏大敘事的人是沒看過“投奔怒?!卑?..

52分鐘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