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零點定理:有些賽博顏色的“油漬車庫”未來中的混沌哲學思考
特瑞·吉列姆的“奧威爾三部曲”最后一部,繼“妙想天開”“12猴子”之后的最終章就是零點定理。它延續(xù)了“妙想天開”的反烏托邦世界:受監(jiān)控的 生活,機械的工作,無處不在的人群意識控制。主角Qohen就是那么一個小棋子式的人物,等著一個電話,追求無法追求的真理。在這個世界里有遙不可及卻四處潛伏的“管理”,用電光纖就能做情色生意的女郎,虛無又反叛的電子神童。雖然依舊延續(xù)著反烏托邦世界的老生常談,但卻不乏一些播撒在片中的各種新哲學思考,并由一種依舊充滿吉列姆情調但卻嶄新的美學嘗試
--吉列姆式美學新的火花
雖然繼承了“妙想天開”的精神,但零點定理中描寫的世界已經從妙想天開描繪的20世紀近未來移步到了21世紀的近未來。霓虹色彩的狹窄雜亂街頭,奇異的工作裝置和主人公所住的古舊卻又未來的廢棄教堂。比起刻意做出未來感的新異建筑和太空感的服飾與電子用品,零點定理的世界更像是染上賽博未來色的“油漬+車庫”搖滾。近未來的世界混合著被拋棄的上世紀過去和頗有信服力的未來預想。那些破舊涂鴉的墻上裝滿的顯示屏廣告版,流動著股市情報跟垃圾廣告,那異樣的好似游戲廳但充滿閉塞感的工作空間和派對上老舊被拋售的舊房子。人們用ipad一般的電子用具照耀著自己的臉,公園的巨幅贊助商及繁多的禁止事項提示板。反烏托邦的概念非常的明顯,卻使用了嶄新的美學方式來進行表達。也許是電影受限的成本和短暫的37天拍攝時間,反而造就出了這么一個特別的未來空間。零點定理雖然在資金上遠不如12猴子,但在視覺空間跟科幻新概念上都絲毫不遜色,誰說科幻美學只能存在于大片的前提呢?就像吉列姆自己提到過的,現(xiàn)在的電影跟真實的社會一樣,貧富差距懸殊,只有商業(yè)市場和極度低成本的草根電影。對于打破這種現(xiàn)有狀況來說,零點定理也邁出了相當?shù)囊徊健?br>
--奧威爾、人生的意義,愛是否能勝過一切
零點定理像一只半熟的雞蛋,混沌不確定的內核散播滿了各種不同的思考,就如電影中嘗試證明的混沌世界一樣。其中作為奧威爾三部曲最后一部,反烏托邦的題材自然是 片中不可缺的元素,然而比起主題,反烏托邦只是以自然的生活背景中體現(xiàn),或有時似有似無的從主人公Qohen的嘴中吐露出。
“理論上說我們都是孤獨的,就算是在充滿人的環(huán)境里”
片中也討論著人類思考的永久話題:我們?yōu)槭裁创嬖冢课覀儚哪睦飦碛秩サ侥睦??人生的意義是什么?這讓人不禁想起吉列姆的巨蟒時代,“布萊恩的一生”“人生七部曲”,尤其在片子的前半,詼諧幽默的對話種摻雜的人生探討有著巨蟒曾經的影子,而整部片子主角不停嘗試證明的“零點定理”就是為了證明一切皆無意義,但電影本身并不全是虛無主義的論調。
還有就是描繪社會中人只痛苦的電影經常會討論的主題“雖然人生像屎,但有了愛就能活著”。不無例外的,主角Qohen的苦悶生活中的一絲光明就是與金發(fā)女郎的虛擬約會,甚至讓他想放棄對一切的執(zhí)著和憂慮。愛是否能戰(zhàn)勝生活,片中也并沒有答案,只是相比"妙想天開"的徹底絕望,零點定理的結局給了個模糊的希望而已,好比宇宙和生命只是黑暗和虛無的一個小錯誤所產生的一樣,愛仿佛也只是規(guī)條世界中的一個小誤差。
--規(guī)列混沌產生利益/混沌的代價
片中印象最深刻的幾句引人思考的話之中,最記憶尤深的就是馬特達蒙飾演的“管理層”所說的話。Qohen一直在做得程序并非為了證明“一切皆無”,而恰恰相反,是“無中生有”。就像管理層說的,將無序排列出有序有很大的利益。在人人追求“多余價值的利益”“事實結果”的世界里,將“無”變成“有”是最大效益方式。而一直在用系統(tǒng)性的方法去證明混沌的東西本來自身就產生了悖論。事實上“0”與“1”就是對混沌規(guī)列的最大例子。無法用定理描述的宇宙,才能達到真正的混沌。最相似的哲學理論恐怕就是道家的“陰陽”,陰與陽就像無和有,有中帶無,無而生有,循環(huán)相合就是混沌的世界。雖則喜歡明確答案的人會無法接受“零點定理”不深挖也不下定論的半熟狀態(tài),將電影看成一種半成品也不為過,然而這種半成品狀態(tài)又反而是零點定理的特色,這種無法自理的發(fā)散性思考又何嘗不像混沌世界的實態(tài)。
“人們總顧著追求人生的意義,死后的世界,卻忘了過現(xiàn)在的人生”
--雖則沒有明確的聲音,但這句話恐怕是整部片子最意圖性的提醒,就如同結尾一樣,Qohen毀滅了規(guī)律機器,不論是真實存在的還是他“靈魂”內部的,在茫茫黑洞中,尋找“愛”這個小失誤,也許才能找到當下的快樂。
2 ) 零點定理 觀后感
電影中科恩的住所:
總是以“我們”代替“我”的科恩生活在一個安靜的教堂中。這個教堂有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門。每當它打開時,便會傳進來巨大的喧囂的雜音,刺眼的白光,就好像這個教堂是個避難所。那扇門似乎是有某種含義的,電影中當管理者的兒子鮑伯讓他一起出去時,他說,這扇門他已經好今年沒有出過了。不過電影之前,他是每天都要從這扇門中出去上班的。而當他和鮑伯一起出來時,外面的情景和之前又是不同的,喧囂聲完全不見,刺眼的亮光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玩耍的孩子和走動的人流。當鮑伯第一次來到科恩家中時,科恩的門鎖竟然沒有起作用,那一共有四道鎖,而鮑伯直接就開了!他解釋說,那是魔法。這個貌似很結實的建筑其實并不堅固,各種人都可以隨心所欲的進來。而教堂內部也布滿了攝像頭監(jiān)視器,它們的黑白影像監(jiān)視著里面人的一舉一動。這個住所更像是虛擬的,并不真實。
電影里面的其他幾個人物:
喬:他依賴于科恩而生存,苦口婆心的讓科恩能夠享受現(xiàn)在世界的生活而不去想什么電話和其他的虛擬世界。離開了科恩這樣的人,他的存在就失去了意義。所以當科恩選擇了虛擬的自我想象或者其他人想象的世界的時候,喬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天哪!科恩其實也挺幸福!但是喬總是叫錯科恩的名字,也許他真的想把科恩當做女王(QUEEN)吧。
班思麗:她是個性感的女孩,但在鮑勃的解釋中,她是個工具,目的也是讓系統(tǒng)中的人能夠放縱和隨心所欲因而對系統(tǒng)產生迷戀而不愿離開。她向科恩提供了一套衣服,用于和她虛擬連接,真正的接觸在系統(tǒng)中不可能,科恩的真感情的迸發(fā)使他備受苦楚以至于弄壞了和女孩連接的裝備,不過這個失誤卻導致他發(fā)現(xiàn)了班思麗的真相,以至于班思麗要離家出走。
鮑伯:他號稱管理者的兒子,但他總是處于反叛狀態(tài),他是管理者的反面,幽靈似的人物,他的第一次出現(xiàn)是到科恩這里上廁所,直接就把科恩的所有鎖打開了,并沒用鑰匙。他是一個靈魂性的人物,他什么都知道,甚至零點定理他也能夠證明,只不過他不愿意深入。但是他的感情一旦真摯的付出,比如他相信了科恩,他便陷入癱瘓,不能有更多作為了。
高矮人:這兩個像牛頭馬面似的人物,他們像是鮑伯的守護者和監(jiān)視著以及維護者,他們釋放鮑伯,回收鮑伯,修復鮑伯,
心理咨詢師:似乎他們是專門為證明零點定理的人服務的,他們也是工具,是管理者的程序。他們的作用是讓證明零點定理的人不狂躁,能夠繼續(xù)做在電話前上傳數(shù)據(jù)。電影中,鮑伯廢掉了她,讓她出局了。她的結果大概也不會好。
管理者:所有一切的控制者,混亂的控制者,無處不在并且隱藏的很好。他的零點定律并非為了消滅混亂,而是維持混亂,并在混亂中獲利,維持混亂的方法就是讓人們對生活充滿欲望。電影一開始科恩在大街上走,周圍的廣告體現(xiàn)了混亂的來源,幾個口號:歡欣金融帶您回歸換新愉快的生活;大家都有錢了,除了你;蝙蝠俠救世教會;一起占領商業(yè)街吧,秋季促銷;還有其他各種誘惑,你不找他,他來找你,比如那個送披薩的對鮑伯頗具誘惑力的女人。甚至也許那個毀滅一切的錘子也是管理者提供的。當管理者認為一個人沒用,便會開除他,于是這個人就會失去工作,只能離家出走,到一個管理者不能管理的地方去。
科恩:電影的主角,幾乎是漩渦的中心,所有上述人物的核心,他一但不存在,其他的角色也不再存在了。他是一個智力超群的人,能夠輕松勝任一般工作,所以管理者讓他證明零點定理,這個定理要證明的是零是所有,似乎通過添磚加瓦的形式建立一個城市??贫鏖_始的時候還是挺享受這個,但他漸漸發(fā)現(xiàn),一旦有一個錯誤,之前的一個花了很多功夫搭起來的大廈便會崩塌,一切又要重新開始。別說身在其中,就是開電影的我也已經受不了了。崩潰了以后的科恩受到了來自管理者的呵護,一開始是同事喬,接著是心理咨詢,然后是美色誘惑,都來了,甚至所謂的管理者的反面,他的兒子,也來了。但這一切都沒能改變科恩。管理者用了大招,給了他一件只進不出的衣服,一旦進了神經網(wǎng)絡系統(tǒng),科恩就再也回不到原來的世界了。在這個虛擬世界中,管理者開除了科恩,這讓科恩十分憤怒,他香脆會這個系統(tǒng),但十分徒勞。就在他即將崩潰的時候,神奇的錘子又出現(xiàn)了,來到這里之前,他用這個錘子摧毀了他屋子里所有的攝像頭,這個錘子在他砸東西的時候突然心領神會的出現(xiàn)在他的手上,不過他并沒在意,不認為這錘子是個正確的工具,在他最終即將崩潰的時候,他看到了錘子,于是拿起來出氣一樣的敲了一下這個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竟然崩潰了,他也在這個崩潰的系統(tǒng)里獲得了想要的一切??贫鲗ψ约旱谋硎龊芄?,總是用“我們”而不是“我”,也許是為了和YOU對應,也許是表示精神和肉體或者虛擬和現(xiàn)實中不同的形體,他意識到自己不止一個。在最終的神經網(wǎng)絡中,他改口了,用“我”代替了“我們”,也就是說,有多個這樣的神經系統(tǒng),他只不過摧毀了其中一個,不過這樣也就夠了,足夠容納他了。
電影里面的道具:
攝像頭:無處不在,神經網(wǎng)絡控制著一切
虛擬世界:這個感覺是向盜夢空間致敬,人們可以造夢,然后加入自己喜歡的人。這部電影也有向駭客帝國致敬,駭客帝國中,人們逃離系統(tǒng),這部電影中,人們卻希望把自己放到系統(tǒng)中,無憂無慮。
錘子:這是一個神奇的工具,向哈利波特致敬了,里面的格蘭芬多寶劍也是在魔法師需要的時候會自動出現(xiàn),這個錘子也是在科恩想要砸掉什么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心有靈犀吧。
老鼠:鮑伯扔的披薩都會被老鼠找到,沒鬧清楚它們代表了什么。另外電影中的食物好像只有披薩,為什么是披薩呢?抓起一塊咬一口,好吃!然后呢?
綜上所述,電影體現(xiàn)了管理者代表的控制,他的手段,包括精神的,物質的和欲望的甚至是叛逆的,大部分人都會屈服,畢竟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對于一小部分像科恩這樣的人,會把他們困在一個自己的世界里與世隔絕,控制著會想方設法將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他想讓他們關注的焦點上。電影中那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由各種不允許標志組成的一個巨大的紅叉又很有哈利波特系列中鳳凰社那一部新的黑魔法老師里的各種不可以的規(guī)矩掛滿了的墻壁有相似之處。人類最大的弱點就是禁不住誘惑,信仰會將誘惑壓制而讓人清醒,對真理的追求,那一通科恩苦苦等待的電話,是通向信仰的路徑。這樣的漏洞是管理者要時不時修補的,感覺那個心理咨詢師似乎也感受到了,但她沒機會說出來的。
然而結局恐怕也是悲觀的,那個錘子只是摧毀了虛擬系統(tǒng)中的神經網(wǎng)絡,其他的呢,似乎也并沒有,但是聊勝于無吧,畢竟總是有人在追求真理,在追求信仰,這個是擋不住的。
克里斯托夫·瓦爾茨的表演里面還是有太多的狡詐,雖然他扮演的是一個執(zhí)著而木訥的人,但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來了太多的精明,無恥混蛋里的那個軍官,拯救姜戈里面那個勇敢的人,還有很多其他的角色,都太聰明并且太精明了,對于表演一個外表木訥的人,恐怕克里斯托夫·瓦爾茨還要努力一下。
挺好的一部電影,可以多看幾遍的。
3 ) 影評簡介都太不靠譜了,關于打方塊,黑洞漩渦,零跟100%,結局
先說說打方塊:
首先,男主角基本上是個數(shù)學家,他的工作領域是純數(shù)學領域的理論證明。一個一個方塊就好比一個一個定理,等式。一坨一坨的方塊就好比一系列的方程式,只不過用計算機圖形化的方式顯示出來,就好比你用matlab一樣,這是完全可行的。
今年就有一個數(shù)學家Vladimir Voevodsky提出了Homotopy Type Theory (HoTT),把數(shù)學證明轉換成計算機語言描述,這樣每個數(shù)學證明都可以用計算機來驗證是否正確,跟電影里說的一個意思,大家可以google一下相關背景。
所以打方塊并不是沒有意義的工作(不是黑鏡子里面那個騎自行車),可以看做是用計算機方法研究數(shù)學理論。
再說一下黑洞漩渦的意義。
大家都看過生活大爆炸吧,現(xiàn)在大家認知比較多的宇宙起源的說法是,我們的宇宙是從一個奇點爆炸開始,產生了宇宙物質空間時間,而在爆炸之前,所有“物質”(也就是能量)是混沌在一起的,溫度無窮高,能量無窮大(也有學說認為宇宙總能量不是無窮大,這里不討論) 大爆炸之后,宇宙不斷膨脹,能力不斷降低,物質開始形成,物質之間相互作用形成星系萬物,萬物不斷吸引產生黑洞,黑洞不斷膨脹又將萬物能量吸回奇點。 宇宙就好像巨大的彈簧一樣,彈道最大尺度然后后收縮回去,如此往復。影片里管理人兒子講得就是讓男主角去證明這個過程,假設證明成立,管理人公司相當于掌握了宇宙的奧秘,可以利用這個技術去牟利,比如改進那個戲服一樣的虛擬現(xiàn)實套裝。
還有很多評論說是證明0=100% 這是不靠譜的。原話是說要證明方程式(也就是那一坨坨方塊代表的)等于0的概率是100% 。男主把這個概率證明從93%提高到了97%, 似乎影片最后結局也沒說是不是達到了100%。
另外結局似乎是講管理人兒子給男主造的衣服故障了,男主接入了公司的神經網(wǎng)絡以后出不來了(類似黑客帝國、源代碼等電影的橋段) ,最后男主放棄探索“意義的意義”這樣的命題,淡然享受虛擬現(xiàn)實了?
4 ) 視覺出色的反烏托邦科幻
特里·吉列姆“奧威爾三部曲”的前兩部《妙想天開》和《十二猴子》,均以深刻的寓意、個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著稱,在敘述上把握住了大眾的興趣,不會太通俗,也不至手太艱澀,剛剛好叩動心扉。到了收官篇《零點定理》,他卻一反常態(tài)推出了一通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自說自話,而且不像硬科幻,多看幾遍也無法豁然開朗或若有所悟,更辜負了大批影迷對吉列姆的期盼。
在認真欣賞了一遍《零點定理》后,幾乎放棄了追索其涵義的努力。在對量子力學、哲學和混沌理論一竅不通的前提下,試圖進入主創(chuàng)的思維層次只能是一種不自量力。而且,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一些評論已經基本涵蓋了影片的表達企圖,足夠令人獲益匪淺。這并不意味著作為門外漢,觀看本片就是浪費時間,至少吉列姆招牌美學沒有令人失望。他以一種嶄新的風格呈現(xiàn)了他歷來熱衷描寫的反烏托邦世界?!读泓c定理》不是注重視覺享受的特效大片,但毫無疑問是一部適合用來“看”的電影。如果人人都抱著這樣的期待,而不被那些沒頭沒腦的情節(jié)、云遮霧罩的對白所困擾,這部影片在口碑一定會有提高。曾經有影評人將吉列姆電影歸為“臟科幻”,個人覺得更合適的稱呼應該是“廉價科幻”。就是說:不管花了多少錢,片中那些場景、道具、衣著服飾,總透著一股子地攤貨的味道,當然,這正是吉列姆想達到的效果。不像《妙想天開》《12猴子》的暗色調,《零點定理》一眼看去五光十色,但精心營造的庸俗廉價的品味仍閃爍在每一個場景。游戲廳一樣的工作房凌亂而閉塞,主角居住的舊教堂仿佛隨時會漏雨而散架;街景也是一樣迷幻,天空藍的不真實,街道像是舞臺搭景,走到哪里都會被廣告和涂鴉包圍;到了虛擬實境越發(fā)顯出人工痕跡,水底景觀猶如巨大水族箱,遠景像是古舊的科幻片采用的風景畫,海浪幾近CGl,陽光燦爛到無法直視(后來果然能拿在手中玩),而云朵仿佛油畫家的手筆;男人披著材質反光的風衣,套著透明雨衣般的工作服,女人身著丑陋的裙子,頭頂艷俗的假發(fā),打扮的像三流座召女郎。一切都顯得那么廉價,而這種廉價與繽紛斑斕的色彩并置,顯得越加突出。
另一對被并置的是來自工業(yè)時代和信息時代的科技產物,互相雜拌制造出一種強烈的不協(xié)調感,兼具蒸汽朋克和賽博朋克的美學特征。片中處處充滿了跨時代的對比,老舊破財?shù)慕烫?,無處不暗藏攝像頭;電腦機箱外觀簡陋臃腫但工作起來又挺炫酷;電話的提醒功能前衛(wèi),但沒有來電顯示,連鈴聲都那么傳統(tǒng),還需要撥動古老的操作桿;最顯著的莫過于虛擬實境功能,不亞于 《黑客帝國》和《盜夢空間》的逼真夢境,但進入時卻必須穿著一什可笑的戲服,一下了格調滑坡,制造不人發(fā)噱的效果。通過種種比對,吉列姆手法輕靈地揭開反烏托邦世界的面紗,在美學上的造詣,比早年更鮮明純熟。反烏托邦電影為了打造可信的世界面貌,通常耗資不菲,《零點定理》的成本并不高,但由于場景非常局限(其中三分之一都在教堂里打轉),因而能把每一處細節(jié)都打造得精益求精。讀過的幾篇影評中,有一篇指出片中最點題的臺詞,“理論上說我們都是孤獨的,就算是在充滿人的環(huán)境里〞,這句臺詞讓我想起另一部科幻懸疑片《地鐵迷宮》“我們生活在一個無人肯聆聽的時代”,兩部非主流的高智商電影,分享了同一個“擺脫紅塵,遁入虛無”的主題,甚至結尾也不無相似,作為一個偽影迷,能見證這樣從主題到趣味的握手,也是難得而幸福的體驗。
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侵刪
DBD藍光補標
5 ) 擺脫紅塵,遁入虛無
特里?吉列姆“奧威爾三部曲”的前兩部《妙想天開》和《十二猴子》,均以深刻的寓意、個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著稱,在敘述上把握住了大眾的興趣,不會太通俗,也不至于太艱澀,剛剛好叩動心扉。到了收官篇《零點定理》,他卻一反常態(tài)推出了一通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自說自話,而且不像硬科幻,多看幾遍也無法豁然開朗或若有所悟,對于提升逼格無絲毫益處,更辜負了大批粉絲對吉列姆的期盼。
在認真欣賞了一遍《零點定理》后,我?guī)缀醴艞壛俗匪髌浜x的努力。在對量子力學、哲學和混沌理論一竅不通的前提下,試圖進入主創(chuàng)的思維層次只能是一種不自量力。而且,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一些評論已經基本涵蓋了影片的表達企圖,足夠令人獲益匪淺。這并不意味著作為門外漢,觀看本片就是浪費時間,至少吉列姆招牌的視覺美學沒有令人失望。他以一種嶄新的風格呈現(xiàn)了他歷來熱衷描寫的反烏托邦世界。《零點定理》不是注重視覺享受的特效大片,但毫無疑問是一部適合用來“看”的電影。如果人人都抱著這樣的期待,而不被那些沒頭沒腦的情節(jié)、云遮霧罩的對白所困擾,這部影片在社交媒體上的口碑一定會大有提高。
曾經有影評人將吉列姆電影歸為“臟科幻”,我覺得更合適的稱呼應該是“廉價科幻”。就是說,不管花了多少錢,片中那些場景、道具、衣著服飾,總透著一股子地攤貨的味道,當然,這正是吉列姆想達到的效果。不像《妙想天開》《12猴子》的暗色調,《零點定理》一眼看去五光十色,但精心營造的庸俗廉價的品味仍閃爍在每一個場景。游戲廳一樣的工作房凌亂而閉塞,主角居住的舊教堂仿佛隨時會漏雨而散架;街景也是一樣迷幻,天空藍的不真實,街道像是舞臺搭景,走到哪里都會被廣告和涂鴉包圍;到了虛擬實境越發(fā)顯出人工痕跡,水底景觀猶如巨大水族箱,遠景像是古舊的科幻片采用的風景畫,海浪幾近CGI,陽光燦爛到無法直視(后來果然能拿在手中玩),而云朵仿佛油畫家的手筆;男人披著材質反光的風衣,套著透明雨衣般的工作服,女人身著丑陋的裙子,頭頂艷俗的假發(fā),打扮的像三流應召女郎。一切都很廉價,太廉價了,而這種廉價與繽紛斑斕的色彩并置,顯得越加突出。
另一對被并置的是來自工業(yè)時代和信息時代的科技產物,互相雜拌制造出一種強烈的不協(xié)調感,兼具蒸汽朋克和賽博朋克的美學特征。片中處處充滿了跨時代的對比,老掉牙的教堂,無處不暗藏攝像頭;電腦機箱外觀簡陋臃腫但工作起來又挺酷;電話的提醒功能挺前衛(wèi),但沒有來電顯示,連鈴聲都那么傳統(tǒng),還需要撥動古老的操作桿;最顯著的莫過于虛擬實境功能,不亞于《黑客帝國》和《盜夢空間》的逼真夢境,但進入時卻必須穿著一件可笑的戲服,一下了格調大滑坡,制造出令人發(fā)噱的效果。通過種種比對,吉列姆手法輕靈地揭開反烏托邦世界的面紗,其在美學上的造詣,不但沒有廉頗老矣之嘆,反而比早年更鮮明純熟。
反烏托邦電影為了打造可信的世界面貌,通常耗資不菲,《零點定理》的成本并不高,但由于場景非常局限(其中三分之一都在教堂里打轉),因而能把每一處細節(jié)都打造得精益求精。我讀過的幾篇影評中,有一篇指出片中最點題的臺詞,“理論上說我們都是孤獨的,就算是在充滿人的環(huán)境里”,這句臺詞讓我想起另一部科幻懸疑片《地鐵迷宮》“我們生活在一個無人肯聆聽的時代”,兩部非主流的高智商電影,分享了同一個“擺脫紅塵,遁入虛無”的主題,甚至結尾也不無相似,作為一個影迷,能見證這樣從主題到趣味的握手,也是難得而幸福的體驗。(文/方聿南)
6 ) 影評 - The Zero Theorem - 《諸神的黃昏》
這是近年來吉列姆作品中格局最小的一部,卻以精簡充實的劇本,褪去了所有可能的噱頭和旁枝末節(jié),并用最嫻熟的套路,和一貫的從巨蟒馬戲團傳承下來的風骨,冷靜塑造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可以說是對十九世紀末尼采身處的歐洲的復刻,也可說是吉老爺子對于《妙想天開》的再思考??上?,對于看慣了老爺子炫技的觀眾們,卻沒能看出他透過部小品劇所散發(fā)出的在技術上舉重若輕,以及在思想上的睿智沉淀,反而大罵劇情生硬,臺詞空洞,這何嘗不令人唏噓。
這是一個古典和科幻交織的奇妙世界,由極端的后現(xiàn)代商業(yè)主義所統(tǒng)治的理想社會,物質極大充實,精神卻重現(xiàn)了如同十九末歐洲一樣的空洞,“你已經厭倦了佛教和科學教嗎?蝙蝠俠救世教也許能提供答案?!边@樣似曾相識的論調在影片一開頭就映入觀眾眼簾;而當“生命就像病毒”這一明顯脫胎自巴勒斯拼貼理論的布道從年輕醫(yī)生的嘴里說出的時候,幾乎就能認定,本片是吉列姆對于虛無主義運動的一次大總結。那么剩下來的,就是對號入座的問題了。
尼采認為,十九世紀末的歐洲,大體有三類人,身背著已死上帝蹣跚前行的舊形而上學者,碌碌終生的消極虛無主義者,和方興未艾的積極虛無主義者。用這個標準,不難對片中各角色進行符號化的分類。女主角班思麗、各色小職員和消費者屬于第一類;管理人的兒子鮑勃屬于第二類;特別的,管理人充當著代理上帝的角色,被第一類人崇拜,寄托信仰(但是從他一句“時間已經不多了”以及影片末尾的一系列唯利是圖論來看,也可以認為他本質上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消極虛無主義者,只不過是利用大眾的恐慌投機倒把);主角科恩,則貫穿了每一類,在故事發(fā)展中,實現(xiàn)了完整連續(xù)的轉變。
尼采認為前兩類人是病態(tài)的,陷入了形而上學的深淵,終將死去。第一類人自不用說,現(xiàn)有的上帝已經無法寄托他們的最高價值,而他們?yōu)榇死^續(xù)尋找的新上帝,不可避免地,也攜帶了否定生命價值的致死形而上基因——這就是班思麗為什么即使是在虛擬現(xiàn)實之中,也不愿意象征著宗教偶像的夕陽最終落下;第二類人,因為放棄了上帝的信仰,除卻了一切權威,公開否定生命的價值,卻不能創(chuàng)造足夠堅實的新信仰,從而導致了“本能”上的持續(xù)衰弱——這就是為什么鮑勃會說“我只能進行短跑”,而且最后身體狀況會急轉直下。
那么,在將各角色逐一對號入座后,就不難看出本片的發(fā)展脈絡了??贫髯铋_始是一個隱性的虛無主義者,缺乏信仰,惶惶不安,直到有一天接到了一通神秘電話,以為找到了真正的形而上寄托,產生了一種得到彼岸救贖的錯覺,從而開始因為并未真正完成這個救贖而越發(fā)焦慮。代表著上帝的管理人則利用了這一點,開始逐步利用虛幻的信仰力量吸取科恩的生命力量(在片中表現(xiàn)為剩余價值),于此同時,他也利用著應招女郎班思麗,在虛擬現(xiàn)實中持續(xù)激發(fā)著科恩對于美好彼岸的向往。直到鮑勃的闖入,他既是管理人(上帝)“獨一無二”的兒子和繼承人(即耶穌),又因為深諳形而上上帝的虛無和病態(tài),否定著任何權威,拒絕為服從任何信仰,從而形成了一種矛盾的價值觀,卻無法找出真正的解決辦法。這才有了科恩之反詰:“如果你認為一切皆虛無,怎么還會相信人有靈魂?!碑斎?,鮑勃的靈魂論其實還是打了擦邊球,觸及到了部分真理,因為這里的所謂“靈魂”,其實就是尼采所說的積極虛無主義者用于重估一切價值的強力意志。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鮑勃處于消極和積極虛無主義的轉折處,而正是這種模棱兩可,才使得科恩產生懷疑與拷問,從而最終達成轉變。當然,促成科恩轉變的,還有發(fā)現(xiàn)班思麗真實身份及其認識到舊形而上學者信仰脆弱性這一契機。早在虛擬現(xiàn)實中,科恩對于夕陽不落的虛假性的質問,就成為了二人分道揚鑣的轉捩點,這也為科恩最后拒絕班思麗一起尋找幸福彼岸的請求,做好了鋪墊。最終,借由鮑勃的逐步虛弱,科恩進一步認識到了消極虛無主義者的無力回天,才有了大刀闊斧的滅神橋段,這標志著科恩徹底與形而上上帝的決裂,投向了虛無主義。當然,為了與消極虛無主義者相區(qū)別,讓人確信他是一個積極的虛無主義者,才有了科恩穿上“靈魂搜尋者初號”,開始尋找強力意志的情節(jié)。在影片的末尾,我們得以欣慰地看到,科恩獨自一人,然而并不孤獨地,降下了虛假無力的夕陽,欣然迎接了這“諸神的黃昏”。
理清了片中的種種設定和思想,那么對于其他一些旁枝末節(jié)的理解(如科恩的人稱問題,以及一系列宗教隱喻)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另外,文首說到的“巨蟒馬戲團之風骨”,簡單來說就是充斥在片中各種使得劇情發(fā)展的無厘頭情節(jié),這些情節(jié)看似目無章法而十分狗血,實則可以看成是一種混沌理論,而這種混沌的處理方式,又恰好和積極虛無主義的大破大立相得益彰,可謂是無心插柳,佳偶天成。
作為總結,我們可以拿本片與《妙想天開》進行對比,除去電影制作技術的區(qū)別,二者有著幾乎一致的背景設定,卻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結局。小職員山姆從頭到尾都是標準的舊形而上學主義者,因此最終選擇了斯多葛主義,將人生永遠定格在了腦海中的虛假彼岸;而科恩面對同樣的設定,卻發(fā)生了質疑和轉變,最終選擇了徹底的虛無主義,開始了新世界的價值重估。由此可以看到,30年過去了,吉列姆的思想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這促成了他對于《妙想天開》的故事進行了再思考,而對于《零點定理》,這一幾乎名義上姊妹篇,抽去了對于視覺奇觀的可能重復,著重闡述思想內核,最終顛覆了之前的結局,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本片是老爺子哲學體系的一次升華,以及對于自我心愿的一次極其私人化的補完。
神叨片,風格替代邏輯,看完也混沌莫名,想不起來扯了啥
我都很佩服自己看完了竟然,簡直浪費生命,又是存在主義理論辯駁,不知道外國人多愛糾結這個,存在本身到底有沒有意義這么深奧的話題不能好好拍么,用了一堆自以為是的隱喻和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讓人完全摸不到頭腦,最后兩話完事,這才不叫燒腦,這就是導演矯情,反正沒什么天賦就對了。
試圖否認自身平庸的中年男子,獨自一人對抗著世界的虛無,最后發(fā)現(xiàn)戈多是假的,愛情是假的,什么都是假的,砸爛一切之后徹底墮入混沌幻象。雖說監(jiān)控私隱這種事情很有現(xiàn)實背景,但處理得這么裝X的也是好久沒見過了。這是一個悖論,需要別人告訴你生命的意義這件事本身就證明了你生命的無意義,而追求探索的目的是希望證明生命的無意義這件事又有什么意義??順便求一雙沒有看過Christoph Waltz的肉體的眼睛。
所謂“文學氣質”就是男主從頭至尾都在質問tell me what's meaning of my life...這讓看上去花里胡哨的片子瞬間變得清晰單純。一直在等待別人打電話告訴你生活意義,在這等待中,卻一直過著無意義的生活,卻沒想到往生卻是另一番桃花源。還是在說個人在國家機器里的位置和存在感啊
真正的天才不需要靠字幕反復出名字來自我標榜,片子就是一張智商分數(shù)表,看到地球上高智慧的作品,好服氣好膜拜好欣慰?。。?/p>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假晦澀,真裝逼。不是把一個程式設計師的生活放在20xx年,就是一部科幻電影了好嗎?不是抓了幾個監(jiān)視隱私的情節(jié),故事就會拉高到《1984》的層次好嗎?也不是抓幾套諱莫如深的對白,故事就會逼近於《城堡》《審判》的境界好嗎?
一部能看出批判和吐槽的作品,但是設定和化妝實在是對我的三觀打擊有點大。碼農式的發(fā)展完全失去人性,原本以為能接受日復一日的生活節(jié)奏的人,到最后也忍不住爆發(fā)了一波。這個悖論真心讓人心塞??吹胶芏嗍煜っ婵?,TerryGilliam的號召力還是很不錯的,讓我想起泰倫斯馬利克。7.5/10
瘋子拍給傻子看,正常人最好靠邊站。
直面牛逼,恒星閃耀。。。
自“巴西”之后,再次的滿分神作,開頭的幾秒就很喜歡了,男主拒絕妹子那段之后還以為他會追上去卻沒有這段還是很意外的。
沒太看明白 光顧著欣賞Lucas Hedges的臉了 出落得這么帥!!小伙子前途大大滴好啊!!(速速搬磚砌墻頭)卡司強大到Rupert Friend和Lily Cole只在廣告牌里打了醬油 Tilda女神的齙牙牙套我看也是拿不下來了 另外貫穿全片的唯一一首歌是Creep 你們感受一下
這個電影告訴我們沒有來電顯示多可怕。
類似《巴西》,但是更加晦澀,更加偏執(zhí),也更貼近《1984》。
對科幻無感,且俺智商低。。嚴重懷疑俺不是少數(shù)~~
段位太低看不來
Jazz版的Creep還蠻妖~其余真無聊
簡介完全不對。。故事又是各種符號元素雜燴劇情太晦澀自己太low沒懂就不打星了。。倒是映后老爺子出來交流時精氣神好的不得了還一個勁地調戲觀眾,大概再神棍十幾年不是問題??吹綐撕灷锒际潜矩埦拖胝f他其實只打了半場醬油戲。另外就Tilda女王形象太毀了有幾次出場觀眾都笑瘋了。。
維修工人,情趣護士,編程少年,披薩,侏儒,心理。美術設計炫目,宅男在解方程,生物遙測鏈接,大量室內對話,你仍是個工具,照片黑洞壯觀。
構建了一個嚴肅的世界觀,故事轉而將重點放在了一個中年男人的孤獨上,即使有著一些天空行空的城市細節(jié)和想象力,也依舊很難讓人感覺到深刻,因為它的框架已經死在了狹隘的兩性關系里,而不是男人和極權組織的對抗。它有一個很玄的理論,一個第一眼很高逼格的世界,可惜不耐看?!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