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廖杰克是誰?
難以置信,這是二零零一年的作品,意味著是十年前的CG技術。
跟最近的作品比起來,它們幾乎在視覺上沒什么區(qū)別,甚至優(yōu)于很多作品。
這可以說明對于當時來說,最終幻想系列確實是最頂端的技術。
頭發(fā)、皮膚、瞳孔、人物的行動,十分之貼近自然。
故事框架和《日本鎖國》十分相似,或者是后者跟它十分相似。
大約此類作品都是這個模式,未來的高科技,自然不復存在,入侵者,回歸的理念。
不過這類影片本身就不在于講故事吧,探索的是電腦動畫的技術表現(xiàn)。
片尾突然聲音一轉(zhuǎn),聽見了熟悉的前奏,然后就聽見了hyde的聲音…
難道《spirit dreams inside》這歌一開始是為這片子準備的?當初聽的時候可完全沒想到…
2 ) 十年 - 紀念我人生中第一部CG電影
要不是好奇搜索了“最終幻想”恐怕我真的記不起這部電影了。
十年。
慢慢導回記憶的時候,當初的震撼感覺也慢慢回來了。
【靈魂深處】對我的意義在于技術和涵義兩方面。我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至少是七八年之前了。彼時我懵懂無知,對動畫的感覺完全還在啟蒙階段。當初連最終幻想這個詞都沒聽說過,不知道有一系列的游戲都叫這個名字。買的時候我也以為是電影,根本沒想到是動畫。
是的,根本沒想到,動畫技術可以與真人媲美。
我記得我剛看了一點就暫停,因為才意識到原來這不是一部真人電影,而是可以以“假”亂真的動畫,受到震撼太大,以至于激動了好久才看下去。
于是CG第一次走進我的生活。
【靈魂深處】奠定了我對最終幻想系列長久的好感,以至于FFAC出來的時候真的是瘋狂了。不過老實講,看到FFAC的時候我也沒有那么震撼了。一是【靈魂】當時的技術在我看來已經(jīng)是逼真的極限了,AC做得更加唯美,但技術上已經(jīng)不能讓我再多驚嘆(我再一次驚嘆CG技術就是AVATAR上映的時候了)。二是,【靈魂】當時就已經(jīng)提出了地球擁有自己的靈魂這個概念,后來AC的設定其實也只是延續(xù)了這一設定。
在我看來【靈魂深處】的設定是相當有前瞻性的。后來日本出的一系列科幻動畫很多都能聯(lián)系到【靈魂深處】中的設定 ,并不是說他們借鑒【靈魂】,我相信是【靈魂】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
至今最喜歡的英文名是Gaia,仍然相信地球的靈魂就是叫這個名字。這也算是它遺留的影響了。
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不到當初買的碟。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再看一遍,或許已經(jīng)沒有當初震撼的感覺,但一定有些東西,即使過了十年仍然讓人覺得新鮮,仍然有著保存下去的價值。
3 ) 最終幻想
2001年,《最終幻想:內(nèi)在精神》橫空出世,震懾了每個人的眼球,然后迅速地從人們記憶中消失,之后人們再提起她,多數(shù)都是作為票房慘敗的典型。
她的預告片的確精彩,即使在今日看來,依然是近乎完美的三維圖像。
荒原上的美麗少女,面對遠方地平線上升起的強光,她抬起手遮住了眼睛。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風中飄蕩的她的頭發(fā)。輕柔飄逸,纖毫畢現(xiàn),完全可以作洗發(fā)水的廣告。
在這之前,銀幕上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這樣輕盈的頭發(fā),我特指動畫。
那一年最好的三維動畫片是Shrek??墒菃螐娜S圖像來說,Shrek和最終幻想相比,猶如我的涂鴉對比蒙娜麗莎。
所以你可以想像,這部預告片刺激了多少唾液腺。
可最后這電影卻慘敗得一塌糊涂。投資1.37億美元的電影,最后票房只有3.2千萬美元。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說法是,以《最終幻想》系列游戲作為頂梁柱,RPG游戲的制作王者,Square公司賠掉了大半條命,不得已只能和Enix合并,變成了Square Enix公司。
關于《最終幻想》電影版為何會失敗,一般認為和她的劇情設置有關。說她的劇情太過復雜,美國人看不懂,所以票房失敗。
我覺得這個說法并不見得有道理?!蹲罱K幻想》電影版中最重要的概念,不外乎就是星球的靈魂蓋婭。而蓋婭這個概念幾乎出現(xiàn)在每一部《最終幻想》的游戲中,這些游戲在西方也很暢銷啊。
而且早在1999年的科幻電影中,就有了《黑客帝國》。概念復雜,還不是一樣大賣。
我認為《最終幻想》電影版的失敗的確和她的劇情有關系。劇情的核心是蓋婭,大部分情節(jié)是和外星的幽靈作戰(zhàn)。這些情節(jié)放在《最終幻想》的游戲中去都沒有問題,游戲中還有大量的魔法和召喚獸呢。
可是《最終幻想》的游戲都是設置在架空的世界中,常常是Steam Punk的風格,就算是飛艇和魔法同時出現(xiàn),也不會有人覺得奇怪。
可是《最終幻想》電影版的故事很明確地設置在21世紀的地球,紐約附近。和現(xiàn)實世界如此切近,偏偏要應對的卻是幽靈,而解決辦法是地球的靈魂。這給人的感覺就太疏離了,很難投入情節(jié)。
至于電影畫面,雖然女主角Aki的形象近乎完美,但是在當時看來,也能看出電影制作上捉襟見肘的痕跡。只有Aki一個人有飄逸的長發(fā),其他每個人,不是短發(fā),就是光頭,或者戴著帽子。而且所有人的衣服都有些緊身衣的走向??梢钥闯鰜?,當時Square雖然把多年作RPG的老本全砸進去了,可還是無力制作第二個長發(fā)。
而且,用我今日的眼光來看,雖然絕大部分畫面都制作得非常精美,但是還是有一些場景的渲染,有些草率。個別人物的動作,甚至包括Aki的幾個小動作,依然不太自然。
無論如何,Aki依然是三維動畫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形象。
前些日子,我還看了《最終幻想:降臨之子》,被極大地震撼了一把。
《降臨之子》是Square Enix(對,現(xiàn)在后面必須加上Enix了)在2005年推出地三維動畫片。故事情節(jié)上,延續(xù)了最成功地最終幻想游戲《最終幻想VII》的劇情,算是《最終幻想VII》的后傳。
而這部動畫片的畫面,無疑是樹立了新的標桿。女主角Tifa如何漂亮就不多說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看了10多分鐘后,Tifa都出場了,我都還在懷疑,這是一部全三維動畫電影,還是真人動畫結(jié)合電影。
這就是《降臨之子》勝出《內(nèi)在精神》的地方。內(nèi)在精神的人物雖然精美,但還是有濃濃的數(shù)碼味。而《降臨之子》卻讓我不能一下子斷定這是動畫還是真人。實在是境界上的差別。
01年的《最終幻想:內(nèi)在精神》耗資1.3億美元,那么05年的《最終幻想:降臨之子》花了多少錢呢?我查了一下,沒有查出來。
但是看看《降臨之子》的劇情,非常簡陋小氣,別說和波瀾壯闊的《最終幻想VII》游戲版相比,就是和被廣為詬病的《內(nèi)在精神》相比也遠遠不如。最多也就是一個OVA的級別??雌饋聿⒉幌笫鞘裁创笸顿Y。
而且《降臨之子》的公映地區(qū),只有日本、韓國和意大利,在其他國家地區(qū),只發(fā)行了DVD和VHS。所以這電影的發(fā)行量也很小。但是并沒有爆出賠本的消息,可以估計,這部電影的投資也不大。
這就很讓人唏噓了。當年把Square賠得傾家蕩產(chǎn)的電影,如今看來,效果還不如一個OVA級別的小制作。只能說是技術進步得太快了。
4 ) 好的不好的都是你
如果不是有論文作為前提的限定,我一定不會那樣注意這部電影強大的動畫效果。但當角度轉(zhuǎn)變,我不得不說,這是人類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縱然票房不佳,但這部電影對於3D製作是不可言說的重要。
人物面部的表情,肌肉的紋理,幾千根頭髮飄動的效果,微笑時嘴角牽拉的線條。。。。都是使這部電影突破動畫而更加具有真實感的必備。
----------------------------------------------------------------------
其實除了上述所說,還有一些隱含在電影內(nèi)部的信息值得注意: 電影中龍形鬼魂所代表的含義無出東亞,這樣的細節(jié)設計跟當時中國威脅論估計也脫不了干係,而與此相對比的就是曾兩次出現(xiàn)在影片中的白頭鷹,恐怕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會是美國吧。
無怪乎如此,即時我們再把它當做日本動漫的典型代表,他依然是美國好萊塢式大片和日本新動漫結(jié)合的產(chǎn)物,而災難片中一再重複的美國救世主模式以及以破壞紐約為代表的美國城市的受害者角度也讓以日本遊戲為基礎的電影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關於Gaya與靈魂的理論也應該是美國清教教育的平民化宣傳吧。
5 ) 量子靈體的入侵
一部超前的外星生命入侵科幻片,小的時候也沒看懂。為什么科幻片中的怪物會以靈體的方式呈現(xiàn),還是無敵狀態(tài)?,F(xiàn)在明白了,說的應該就是量子靈體。只能說這種怪物模式還是不為人們所接受,因為太硬核太無敵。如果這片子的怪物換成喪尸或者外星異形,可能這片子能火。
但是這部電影的確告訴我們,外星生命未必以我們以為的方式存在著。對于生命的多種形式和不同維度,我們一無所知
6 ) 其實我感覺故事不難理解
前提是,你要用東方人的角度看。
星球碎片夾帶不甘的亡魂到達地球,就好比是東方文化中的冤魂厲鬼。厲鬼是無法用物理攻擊消滅的,因為本身不具備實體。而將軍提議的宙斯炮屬于能量攻擊手段,能量攻擊由于是能量波,和冤魂的介質(zhì)類似,所以可以暫時摧毀,但吸收了能量的鬼魂只會越來越強大。
片中對亡魂只能用歷經(jīng)磨難依然生存的生命,也就是影片中博士苦苦追尋的八個魂魄來超度。最后也是用男主的靈魂作為介質(zhì),放大第八魂的力量,用超度的方式化解了冤魂的戾氣,使其化作漫天星辰散去。
十多年后回頭再看,果然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背景樂想死命做氣氛,場面想拍到有荷里活大片感覺,但實際一點命懸一線的緊張感都沒,搞得音樂跟場面非常不合拍,完全不到位。劇情看上去是科幻感覺,但生搬硬套日式裝逼設定連半點解釋都沒,所以實際出來的效果非常莫名其妙。便當派得超差,導演說你要死就要死,0鋪墊。劇情好?國王的新衣而已。
2001年看的,一頭霧水。北美票房也一敗涂地。10年后通過免費電視看了第2遍。嘆息本片生不逢時,神奇的CG特效技術不比日后的《阿凡達》差,甚至更強。富有東方禪宗哲理的故事內(nèi)核也早已甩開卡梅隆幾個臺階,屬于應該銘記的里程碑式作品。但是晦澀難懂的故事很難讓觀眾喜歡,票房差不意外~
外星隕石掉落在地球,隨之而來的是萬千死去的外星怨靈,失落、游蕩,個個精神強度都直逼黑山老妖。脆弱的人類一旦遇上怨靈就會魂消身死。最后,由一位女科學家?guī)ь^,完成了對怨靈的凈化,人類不用全滅了。CG制作極其精良,劇情細思極恐——外星人無辜,那么死去的人類又何辜?居然由人類來給外星人洗白
The Last Story還是成為了一部爛作。在此片后胡子的路越走越窄,不知今后是否能見到他的新作。
無法理解這部電影當年票房的慘敗,如果是因為美國人腦子不夠用所以看不懂那也太扯了。我一個之前從沒玩過原作游戲并且全程無字幕觀影的人都能理解它在講什么!Anyway,只能說這部影片放在當年太超前了。也許里程碑式的作品要經(jīng)過多個時代的考驗,希望所有這樣的作品都不會被埋沒。PS:結(jié)尾我簡直泫然欲泣,一直默念open your eyes open your eyes…然而并無卵用,伴奏一響起我的心就碎了。
我還能說什么。引用:“這就很讓人唏噓了。當年把Square賠得傾家蕩產(chǎn)的電影,如今看來,效果還不如一個OVA級別的小制作。只能說是技術進步得太快了?!?/p>
SE當年顯然對技術比對故事投入的精力大的多,01年,這水平,擔得起3D里程碑這個稱號,但這種晦澀難懂甚至帶有東方神話韻味的故事北美票房失敗也是理所當然,史克威爾大的可怕的投入收益率甚至一度搞垮公司,無論如何這種敢于挑戰(zhàn)的勇氣不是多數(shù)好萊塢片廠具備的,純CG這條路子現(xiàn)在也屬SE最強
見過的最好的CG制作之一
里程碑式的CG電影,票房上的慘敗令人惋惜。高中時期看的。
與《最終幻想之圣童降臨》的故事相比這部更容易讓我接受。本片貫徹了最終幻想系列電影一貫的風格——那就是除了擁有驚艷的CG畫面以外故事根本不值一提...
片子早出生了十年,再加上如此晦澀的背景和劇情鋪設以及商業(yè)片的定位,很不適合歐美市場,但是我認為不能否認其深度,其實導演想表達的還是很多的,男主最后的幾句臺詞到出了很多東西。初中看過好幾遍,再看一次還是很感動,與好萊塢喜好的大團圓結(jié)局不同,日本的制作還是喜歡悲劇,一段跨越靈魂深處的愛情,一段拯救人類的救贖,加上片子最后的配樂,如果導演能再隨性一點,拍的更深刻,或許就徹底完美了,但是近二十年前一個億美元的投資,也許已經(jīng)身不由己了
當年已經(jīng)能把光影效果做得如此境界是不錯,可是各種設定 尤其那種幽靈無處不在像掛了外掛 然后又莫名其妙結(jié)束了 個人實在不太接受這種設定,而且跟最終幻想沒什么關系 不能因為掛了最終幻想的照片 就可以任意講故事啊
結(jié)局不是很好哦~ 不過話說當時的技術電腦動畫拍出這個效果還是不易的~~
SE向我們展示了當時最尖端的CG動畫技術和與眾不同的世界觀,但略顯貧弱的劇情和超前的理念使之遺憾成為票房失敗的典型。多年之后的FF7AC雖然以華麗的畫面和承接原著的劇情博得了喜愛,但內(nèi)涵方面卻覺得少了些什么。
坂口博信的血拼之作,直接導致自己隱退。
公元2065年,流星體撞向地球,數(shù)以千萬計異種降落地球,大肆破壞,頹垣敗瓦,人類死傷無數(shù)。人類茍活一隅,異種勢力逼人,唯一能拯救人類的只有亞紀。她掌握殲滅異種的秘密鑰匙,就是要找八個「精神」,藉著施博士及隊長格萊領導的防衛(wèi)隊「紅眼睛」之協(xié)助,與異種死戰(zhàn)。
地球有靈且美,圣母拯救人類。
2001年就有那么厲害的CG了?
戴著最終幻想名頭的獨立劇本,CG是那個時代的頂尖制作,可惜劇本太一般,比游戲差了不止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