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F--- You! Mars!
一個念頭:如果Will Hunting (《心靈捕手》)擺脫了心理陰影,真正發(fā)揮潛力,變成一個宇航員,被獨自困在火星上,他會說什么?—— “Fuck you, Mars.”
這個電影的主線很簡單——一次火星探險行動中,Damon飾演的Mark Watney 被困失聯(lián),醒來后發(fā)現(xiàn)勞模飾演的隊長已經(jīng)帶人駕船離開。電影講的就是Watney只身一人克服補給嚴重缺乏、環(huán)境極度惡劣的條件,在火星生存的故事。
導(dǎo)演Ridley Scott過去幾年內(nèi)已經(jīng)快被批評成Shyamalan的級別了。Prometheus 帶著刪減片段看我還是挺喜歡的,其他的幾個片子水平真的不如以前了,替77歲的老爺子難過。這部這么好,真是讓人舒心。
鑒于Damon和Chastain兩個人都在Interstellar《星際穿越》里面演(模糊的講)差不多的角色(這里的差不多說的是人物的處境),不得不提一下《星際穿越》。 我對Nolan的片子最主要的批評,就是利用大段大段的闡述來敘事,人物之間的對話不自然,只是為了讓觀眾明白才會有的臺詞,最后也沒有讓大部分人充分的明白。一部電影可以啟發(fā)你、激勵你去自我科普,或者真的投身宇航事業(yè),但電影的首要任務(wù)是講故事,而不是做科普?!痘鹦蔷仍匪陲L(fēng)格上更像《阿波羅13號》和《荒島余生》,雖然也存在闡述,但是它主要是在講故事,除了讓觀眾明白大體的計劃,并沒有妄圖讓觀眾習(xí)得各種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和科學(xué)理論,而且規(guī)模也不像《星際穿越》那么大,概念也沒有《星際穿越》那么高深,沒讓我感覺別扭。
電影的喜劇元素十分充沛,簡直比今年看過的大部分的喜劇片要好笑很多,這歸功于原著和劇本寫得非常聰明,而從Damon,到Pe?a,到Jeff Daniels,到Ejiofor,這些主要人物都非常詼諧。
但是這種詼諧是很自然的,并不是矯揉造作的。電影雖然好笑,但是還是不能被概括為“這分明就一喜劇嘛”——一個人被困在了火星上,這個風(fēng)險度和存活率是前所未有的,當(dāng)Watney匆匆的把插在肚子里的鋼筋抽出來時,沒人笑,當(dāng)點點點點點點點時,沒人笑,當(dāng)……you get the idea. 這部電影中不乏讓全影院屏住呼吸的時刻,而在氣氛的平衡上,電影也做得很好。
這種平衡來自于自然、真實。人物的樂觀是可信的、幽默是可信的、憤怒是可信的、沮喪是可信的,由于特效做得好,要是跟你說這是“按照真實歷史故事改編”,這都是可信的。Subtlety——微妙,電影沒有分心血制造戲劇性的東西,劇情本身就夠戲吸引人了;反而,每次打動我的都是很細節(jié)的東西:一個人物特別自然的反應(yīng)、一個演員對表演的選擇、一句很平常的臺詞,等等。
Damon就是……Damon. 真沒什么好說的,他是個好演員,他在這里展示給了我們。如果沒有他的魅力,火星上的戲會很無聊的。當(dāng)然,這也有劇本和導(dǎo)演的功勞。
Jessica Chastain雖然在片中戲份不多,但是給出的仍然是我最留戀的表演。她不用大跳大笑大哭,大部分時候,她基本都在克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但是就在那克制中,我看到了非常了不起的技巧。她的一句臺詞是我最喜歡的,也可以算是影片精神的核心——“Let's work the problem.”
地球上突出的三個人是Jeff Daniels, Chiwetel Ejiofor, Sean Bean. Sean Bean的角色性格呢,就一Ned Stark,而且——劇透——他沒死,因為他在地球上。(
噢噢噢噢!這點需要補充——Project Elrond?電影里開會竟然用《指環(huán)王》里的名字,而Sean Bean竟然在場?。。?!驚喜的腦子都爆了!) Jeff Daniels的角色性格呢,就一Will McAvoy,很多人都說他演得好,不過我覺得習(xí)慣了。最好的還是Ejiofor,(如果你還沒看過Serenity和Firefly,請快點撕了這篇影評去看)他這個人比較深沉,但既有嚴肅也有幽默,把握得很好。
唯一讓我覺得有點怪的是Gambino演的那個小天才,感覺這個人物有點略過浮夸,跟其他人腳踏實地的色彩相沖突。
電影時常2小時20分鐘,雖然有時會慢下來,但是從頭到尾都很吸引人,不會讓你嫌長、嫌拖。它的音樂甚至?xí)屇阆肫稹躲y河護衛(wèi)隊》,雖然電影主角對待這些音樂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而在電影的結(jié)尾,我對于航天事業(yè)、以及從業(yè)人員的欽佩和好奇心也被強烈的激發(fā)了,狂罵自己干嘛學(xué)法律啊 you piece of shit!
電影的收尾字幕 以Gloria Gaynor唱的 I Will Survive 這首歌為伴,熟悉的鋼琴前奏讓人會心一笑,但不久便意識到這個詞跟電影是多么的相配,而以前對這首歌的感動也慢慢從記憶深處回到了意識之中,大家邊離席邊跳舞也是很溫心的場景,出來后都帶著微笑,但臉上也不干凈。
這真是今年最好的經(jīng)歷之一了。
2 ) 文盲看《火星救援》的感受
對于我這種文盲來講,觀看《火星救援》的過程中充滿了刺激的反轉(zhuǎn)。
故事的開頭,火星上刮起了沙塵暴,美國探險隊被迫提前離開,而馬特呆萌不幸被刮飛,就當(dāng)我以為隊員們會手拉手肩并肩找到馬特呆萌大聲告訴他不拋棄不放棄然后一起高唱團結(jié)就是力量的時候。馬特呆萌被獨自拋棄在了火星上。
獨自呆在火星上等4年,而糧食只夠吃300天。馬特呆萌陷入了沉思,大便完后,他若有所思地盯著馬桶。
艾瑪這貨不是要吃翔吧!我腦海里立刻蹦出了幾個大型科研項目:1.這樣吃屎更養(yǎng)生,2.震驚所有國人!熱翔竟然不能直接吃?。。。?!要放涼 3.科學(xué)證明,“早上吃三泡熱翔下午吃四泡的人”,感覺比“上午吃四泡熱翔下午吃三泡熱翔的人”吃的翔少。4.論敲打足三里緩解吃屎惡心感的可行性……
然后馬特呆萌開始用翔當(dāng)肥料種土豆。我擦了把冷汗繼續(xù)往下看。
馬特呆萌要喝水,我覺得如果小便當(dāng)飲料的話大便必定要當(dāng)主菜,竟然熱翔已經(jīng)被土豆替代,所以我也否定了喝小便的想法,果然我猜中了,雖然不明白為何火苗燒啊燒然后塑料布上就結(jié)滿了水,但是有火苗真好,畢竟這樣馬特呆萌就可以隨時隨地為巴黎人民,為地震災(zāi)區(qū),為天津消防員點蠟祈福了。
今夜火星人都是地球人。
馬特呆萌開著車來到了一片大平原。艾瑪,他一定是要在大沙漠上寫字!然后等待火星衛(wèi)星觀測到!是寫“奧巴馬萬壽無疆,NASA為人民服務(wù)”呢?還是寫個巨大的“揚州炒飯”申請火星吉尼斯呢,或者是畫一個大大的拆字呢?
都不是,他挖出了一顆老舊的衛(wèi)星,跟地球聯(lián)系。
我只能羞愧地繼續(xù)往下看。
老舊衛(wèi)星只能傳送圖,馬特呆萌問問題,地球人只能回答yes or no。看到這里我陷入了絕望的猜想:
“請問是字母a嗎”
“no”
“是b嗎”
“no”
“是c嗎”
“no”
“是d嗎”
“yes?。?!”
“下一個字母是a嗎?”
“no”
“是b嗎”
“no”……
如此辛苦了一天后,馬特呆萌把好不容易串起來的字母翻譯了出來:“吃了嗎,早點睡,別上火?!薄?br>
還好馬特呆萌和NASA很快就用ASCII編碼建立了快捷的聯(lián)系。我割掉羞恥心的盲腸繼續(xù)看下去。
地球人紛紛為他獻計獻策,但是由于硬件故障,馬特呆萌的土豆苗毀于一旦……
我已經(jīng)脫離了吃熱翔的不理智頭腦,學(xué)著用科學(xué)的頭腦分析解決問題。馬特呆萌應(yīng)立即開始研發(fā)哆啦a夢,然后利用時光機回到硬件故障之前修好它!
不對,如果有哆啦a夢的話,也就應(yīng)該有任意門!有了任意門!就可以回地球拿維持4年的土豆!再回到火星支撐到救援隊來?。。。?br>
而且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順便拿到足夠的番茄醬,讓這4年不那么難熬。
我實在是太聰明了。
NASA為了拯救大兵瑞恩,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發(fā)射了一顆滿載食物的衛(wèi)星,但由于腐朽資本主義制度的局限性,火箭爆炸了。而馬特呆萌正在火星人民廣場吃著土豆沒炸雞,赫爾墨斯號更不知在哪里,雖然NASA只能聲東擊西,但餓暈的呆萌已懶得懷疑。
NASA不得不求助于中國宇航局,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越性。眾多著名民間養(yǎng)生藝術(shù)家為馬特呆萌提供了養(yǎng)生秘訣。來自道家的辟谷秘術(shù),可以讓馬特呆萌在糧食絕對不足的情況下多存活5分鐘,而他可以利用這5分鐘看一下火星明日的天氣預(yù)報。另一套呼吸吐納功夫也是十分有用,雖然不能阻止馬特呆萌被餓死,但可以讓他餓死的時候沒那么緊張。
更多商家希望馬特呆萌在回復(fù)NASA的同時植入商業(yè)廣告。呆萌收了麥當(dāng)勞10萬美金,向地球發(fā)出廣告:每天吃土豆好膩啊,好想吃麥當(dāng)勞的滿分早餐,即使是用麥當(dāng)勞中國特供過期肉做的肯定也比這土豆好吃一萬倍啊,收了肯德基錢:馬特呆萌說:發(fā)燒了,如果這時候有肯德基的炸雞,里面含有豐富的抗生素,來自天然注射器的純凈抗生素源頭,有效殺滅人體細菌……
我想一定是對知識的信仰支撐我繼續(xù)看下去。
再后面的情節(jié)就是科學(xué)的勝利,我就不劇透了,總之是十分精彩。建議文盲還是不要觀看了。
3 ) 干凈利落,不煽情,恰到好處的主旋律。
本片可以榮升2015我看過的最佳電影了。情節(jié)、細節(jié)刻畫、節(jié)奏、表演、配樂等各方面元素都空前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出色的調(diào)控讓整部片子看起來一氣呵成舒暢無比。
該影片的側(cè)重點在男主角Mark在火星上的生存體驗,克服一個個生存難題,輔助以地球上的有關(guān)人員對他的營救行動。沒有所謂的壞人,沒有正義邪惡的斗爭,沒有任何正義感或者情懷,沒有天馬行空的劇情和超現(xiàn)實的情節(jié)構(gòu)思。一個如同記錄片一般的故事,一部比較樸實憨厚的電影,能夠做得如此震撼,非常不容易。NASA這次算是選對人了。對于各方面主題的表達應(yīng)有盡有,但篇幅不多,做到了淺嘗輒止點到為止,干凈,利落,簡單明快,不說教不死板,卻能引人思考。
科幻片能夠有別于一般的英雄電影,就在于能夠直接的面對自然和宇宙,能夠利用科學(xué)知識探索生命,克服那些非人為干擾所造成的困難。有些科幻片將立意定格在人類與外星種族或未知生命的斗爭上,那么其實本質(zhì)上和其他非科幻電影就沒有什么區(qū)別了,如同換湯不換藥,失去了科幻片所展現(xiàn)的意義,也無法做到新穎和煥然一新。而這部片子就非常好的詮釋了一部真正科幻片的主題,只專注于探索、征服、解決問題——這些科幻世界本應(yīng)該關(guān)注的事情上。或許,少了情感和愛所帶來的感動,卻多了許多發(fā)自內(nèi)心的、有關(guān)于真實生命的震撼和贊嘆。
不僅如此,對于男主在火星上生存的拍攝,本片采取了自拍日記式的記錄方式。每次發(fā)現(xiàn)問題會對著鏡頭敘述一番,再著手解決難題,解決問題你的行動也同時錄影,然后輕松的聽聽音樂混吃等死,哦不,是等待救援,再然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問題,繼續(xù)研究解決……這樣一步步的記錄發(fā)展,有一種紀實片的感覺,同時也有些許輕松和幽默,在去除了沉重感的同時,也給了觀眾強烈的代入感,不禁會想如果是自己會怎么做。對于電影的男主角的感受,從“我好崇拜你”到“如果我是你我會怎么做”,對主旨的表達也是很大的提升。
近些年來的科幻片還有一種現(xiàn)象,那就是著落點在愛和情上的片子太多,讓你不哭都不好意思說看懂了這部電影。其實火星救援也太多看而已煽情的地方,按好萊塢的一貫思路,本來應(yīng)該肆意揮灑淚水,家庭價值、美國精神、男歡女愛、求生本能……每一個點都可以無限放大。令我感到欣慰和驚喜的是,火星救援整部電影對感情的處理相當(dāng)?shù)妮p描淡寫。男主角完全沒有愛情部分,也是相當(dāng)罕見的,其他宇航員的感情著墨也非常之少,就連男主在火星上的孤獨寂寞的描寫篇幅也極其有限?;旧蠌念^到尾都是在就事論事,當(dāng)然,也有家庭、集體、社會責(zé)任等等這些元素,但處理的非常簡潔,一帶而過,看得我暢快淋漓。
4 ) 遇到不煽情的電影是高興還是更高興
繼《大兵瑞恩》、《星際穿越》以后,馬特同志又走丟了。我心中暗暗以為這是連戲的,未來人去二戰(zhàn)抓來久經(jīng)考驗的瑞恩大兵,完成火星任務(wù)后又派他探索宜居行星,因為在火星任務(wù)中受到萬眾矚目,曼恩博士終于受不了被人類拋棄的心理落差,精神崩潰做出假數(shù)據(jù)騙人。
這樣可以解答三部電影里很多問題……
認真地說,《火星救援》這部電影,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它終于不煽那些蹩腳的情了,終于能專注于探索、征服、解決問題,這些科幻本來應(yīng)該關(guān)注的事情。
整部電影對感情的處理非常收斂,從頭到尾就事論事,就像一個有智商的人應(yīng)該有的樣子。
有太多地方可以煽情了,按好萊塢的一貫德行,本來應(yīng)該恣意揮灑淚水,把家庭價值、美國精神、男歡女愛、求生本能一再放大,放大到你不哭都不好意思走出影院。
最后當(dāng)然也有家庭集體社會那些東西,但是處理地非常簡潔,非常非常簡潔,一帶而過,連主人公刻骨的孤獨都很少描寫,看的我,好爽啊。
你終于覺得,NASA這次可選對人了。
英雄電影,終于從“我好同情你”這個蜥蜴級別的思考,變成“如果我是你我會怎么做”這個人類級別的思考。
靜默的行動有靜默的力量,不停地計算、思考、失敗、重來,本身就是巨大的力量。
而且這部電影里沒有壞人,沒有好人壞人的斗爭,不試圖激發(fā)你的正義感或其他任何廉價的情懷(除了對探路者號的情懷)。真是正直、實在、憨厚的電影,如果你不爽《星際穿越》里愛呀愛的那個部分,這部絕對推薦。
5 ) 一個人就是一個火星
9月30號上午在本地一家電影院看的,因為不是周末,又是白天,人不多,但笑聲很多。因為對原著太過熟悉,而所有預(yù)告片又刷了好多遍,所以看起來就不會有太多“驚喜”,因為真的是非常忠實原著,連坐在我旁邊的老婆,還是大半年前看過我初譯稿,也不時跟我會心一笑,因為臺詞都是從書中照搬的。
預(yù)告片里面有一個剪輯是沃特尼觸摸屏幕,上面是一對母子……當(dāng)時我就跟編輯在討論,是不是改了原著,讓他有了老婆小孩,我當(dāng)時估計的是采取了剪輯手法,把另一個宇航員和他家人通話的片段剪到沃特尼這邊來……結(jié)果我的估計是對的(這不算劇透吧)。
另外,有一段預(yù)告片里面里奇給幾位NASA大佬講述他的赫耳墨斯機動方案,也是從正片里直接剪出來的,大家可以去看看,特別好玩。里奇這個演員在整個電影里是僅次于沃特尼我最喜歡的,比沃特尼還要逗比,原著里那個狂熱但有點顯木訥的工程師形象被詮釋的極為活躍,也是電影中少有的對原著人物進行性格擴展設(shè)計的角色。另一個讓我驚喜的角色是JPL的一位吳姓華裔負責(zé)人,這個人在原著里是個比較苦逼,被各路老大逼著加速造航天器的角兒,而且有些嚴肅,但在電影里卻是個一臉無辜,加班加到穿著睡衣開遠程會議的靈活的胖子。他抖的包袱也都不錯。
電影和原著一樣,都是三條線:孤身一人的沃特尼,群策群力的NASA(外加后來的中國宇航局),團結(jié)一致的赫耳墨斯船員。書因為篇幅足夠,所以作者可以用各種POV來鋪陳不同人之間的交流和碰撞,電影也盡量還原了這一點,但畢竟時間太短(新西蘭公映的版本是141分鐘,但是還是覺得短啊有沒有),所以會感覺人物的塑造偏薄弱了,特別是赫耳墨斯的宇航員那里,除了指揮官,其他幾位如果再能多一點背景和個性的塑造,就更好了(編劇太偷懶了……么)。
最后不得不說,馬特·達蒙的演技撐起了這個電影的骨架,因為原著里的沃特尼是個十分逗比,十分樂觀,又十分自信,但更主要的不是超人,而是十分凡人的工程師,這一點上,如果表演的太過火,或是太收斂,都不好,但馬達同學(xué)的表演,我覺得恰恰好,把原著里的精神表現(xiàn)出了八九分。最重要的是,沒往煽情的方向走,從頭到尾作為觀眾,沒感到他可憐(但是作為譯者,書看了四五遍,我又對每個細節(jié)很熟悉,我也不知道我不感到他可憐是不是因為我對他太熟了)。
上面說編劇偷懶其實是開玩笑的,跟原著相比,火星上的事件和NASA那里奮力幫助的工程師們之間的聯(lián)系,這些筆墨在書中基本都被一筆帶過,或是被沃特尼一陣痛罵給帶過了,在電影中卻有許多鏡頭穿插對比,這些看著很爽,也很振奮人心,大有《阿波羅十三號》的風(fēng)范(還記得里面在地面的候補宇航員在模擬機里面那些鏡頭嗎?)。
其實在寫這些的時候,我又想去再看一遍了。
6 ) 突破與困境
與《星際穿越》相比,《火星救援》的最大特點就是安守本分。沒有那么大的野心,沒有刻意煽情,沒有上升到全人類的高度,也正是這種踏實讓本片在娛樂效果上令人滿意。不是所有人在大周五晚上想放松一下的時候去影院找深刻的。很多時候觀眾只想看稍微需要點智商的娛樂片就會很滿足。從這個角度來說《火星救援》是成功的。有著簡單易懂的科學(xué)知識,自帶吐槽模式的幽默男主,還有NASA內(nèi)部的小爭小吵。隨著主人公一點點克服困難回到家園,觀眾得到了很完整又很滿足的經(jīng)歷,評價不錯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作為商業(yè)電影, 有些地方還是差強人意(劃掉)不盡人意的。
首先是人物的塑造。Hermes上那么多的宇航員,每個都是蜻蜓點水,有些模板化。Jessica的表演得給個差評,念臺詞的時候一點情緒都沒有。演堅強的女隊長也不能這么演啊,不是說四平八穩(wěn)就等于有底氣。NASA的人也不例外。為了有沖突而沖突,這也是在理解之中。畢竟是“救援”,不僅僅是男主想辦法生存那么簡單。他要是聯(lián)系不到地球,種多少土豆都沒用。但是人物線索一多,導(dǎo)演就有點力不從心了。為了快速讓觀眾知道在哪里,每個人物心里想什么臉上就有什么。不夠立體。這也沒辦法,畢竟他們不是主角,做到呈現(xiàn)戲劇張力的作用就好??墒腔氐街鹘邱R特身上,他的個人筆墨其實也沒有那么多,都不知道是什么支撐他這么久的,連老婆啥都沒描繪,真是史上最堅強單身狗。一般人在那種孤寂的環(huán)境下怎么著都會有點崩潰吧,雖然他的毒舌型幽默很有戲,時間久了也會變成平的。
其次便是動量失衡。本片有著利索的開頭,但是故事到后面就開始拖沓,少了動力。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 關(guān)鍵情節(jié)點的位置
馬特從在火星醒來到被營救,有兩個重大挫折,一是壓力艙爆掉植物死絕,二是美國的助推器發(fā)射失敗。兩個離的有點近,而且位置擺的特別教科書,恨不得趕緊告訴你到第幾幕了。但是助推器發(fā)射失敗后到結(jié)尾之間就沒什么重大挫折了。估計這便是為什么第三幕很疲軟,全靠NASA那邊鬧矛盾
2.一句話總結(jié)
有很多科學(xué)知識(所謂硬科幻),但是每段科學(xué)用語結(jié)束后都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你解釋是啥意思,來個很明顯的一句話總結(jié),點出情節(jié)點所需要的選擇,生怕觀眾不懂。那您還費那么多話干嘛,直接給我們那一句話不就得了。觀眾沒有那么蠢吧。
3. 音樂選擇
除了兩首歌是隊長的迪斯科音樂以外,至少還有三首歌是導(dǎo)演自己選的,放在蒙太奇里,比如種土豆燒出水那里,CNSA發(fā)射太陽神那里,最后馬特上航空器拆東西那里,這樣得有五首歌都是高動感高節(jié)奏的舞曲。我承認至少前三次聽的時候我都很愉悅,覺得這氛圍掌控的很有意思,但是看到后面還是動感音樂的時候我就有點皺眉頭了。這樣沒有多樣性,后面就逗比不起來了,還顯得輕浮。
4. 沒事別老鼓掌
我們來數(shù)數(shù)片中全場鼓掌的次數(shù):
-NASA第一次和馬特聯(lián)絡(luò)上,直播短信(這鼓掌我能理解,我也開心)
-NASA發(fā)射助推器(讓你們瞎高興,剛鼓完就炸毀了)
-CNSA成功發(fā)射太陽神(中國人民表示,敢失???)
-Hermes在馬特發(fā)射之后短暫失聯(lián)又聯(lián)系到他,NASA鼓掌
-馬特被成功營救,全世界鼓掌
-(演職人員表出來之前的彩蛋里又是一堆鼓掌,我就忽略了)
其實看著銀幕上的人全體鼓掌是件特別消耗觀眾精力的事情,因為我想和銀幕上的人一樣開心。全片最激動人心的應(yīng)該是最后的那個鼓掌,是個重要的情緒宣泄,應(yīng)該讓觀眾得到很大的滿足才是。但是由于前面各種鼓掌的稀釋和逗比音樂,我明顯感覺已經(jīng)high不起來了。對比《地心引力》,恨不得全片都在壓抑,這也是為什么結(jié)尾那個鏡頭如此令人滿足。
5.人文核心和世俗的沖突
導(dǎo)演基本整個片子都在用各種手段讓這個故事顯得私人隱秘化,不論是各種鏡頭角度的切換(Go Pro都用上了),震撼的大遠景,真實的聲音設(shè)計...我們都在跟隨馬特的孤單旅程,好像我們作為觀眾是他唯一的見證人一樣。我很開心導(dǎo)演沒有往全人類的高度上拼命升華,因為這樣很本真,很遵從人物。雖然中間有幾次腦殘的新聞發(fā)布會,你用來諷刺媒體也就罷了??墒亲詈蟠鬆I救非得要在時代廣場,倫敦和北京聚那么多人一起圍觀慶祝還是挺讓我想翻白眼的。瞬間打破觀眾和馬特的默契,一下子就顯得鬧騰了。再反觀《地心引力》,孤單就孤單到底,不要違背你自己的初衷。
優(yōu)點還是有的。
先是馬特的表演。他第一次在rover里面用鍵盤聯(lián)系到NASA的時候,先是快速喘氣,眼睛稍微含淚光,沒哭出來,然后再打字,我覺得這是很自然的反應(yīng)。沒有過多哭戲是個大好評。全片只有他的飛行器要起飛的時候他落淚了。用的好。我又要開始黑《星際穿越》了,有時候不是說能哭就是演技好,演技好就是影片好,《星穿》里馬修那么能哭,雖然催淚,但是我心里反而就沒那么傷心了。這不是編劇第一法則嗎,人物在哭,觀眾就不哭。人物不哭,但是觀眾心里在流淚那才是高境界。馬特的表演沒有刻意炫技的傾向,讓我覺得很貼心。
然后是實打?qū)嵉穆曇粼O(shè)計。風(fēng)暴聽上去很飽滿,沒有混進奇怪的東西(很多一般的聲效師會往里面混進去獅子的怒吼什么的。聽上去很蠢,真的很多人干)。Foley的也很到位。我唯一不滿意的就是缺少寂靜。全片沒有一個超過兩分鐘沒對話/音樂的片段,讓我覺得有點輕浮?!兜匦囊Α防镉泻芏嘟^對寂靜的片段,非常震撼。當(dāng)然了,兩個片子的方向不同。一個是突顯寂寞絕望和生存的,一個是突顯斗智斗勇的魯濱孫的,沒有對錯好壞之分,只能說是選擇不同,表達手段不同而已。這點還是《地心引力》更勝一籌。女主一開始其實是不想活的(女兒掛了),反而是在對抗太空的時候找到了生存動力。而馬特是一開始就想活,一直持續(xù)到最后,有些單一,人物也沒什么成長。
有好多小細節(jié)也不錯。比如溫室大棚里長出的綠芽上面有一滴水,相信我,這滴水肯定是人為弄上去的,但有了之后銀幕就不一樣了。只是綠的黃的會單調(diào)。還有馬特7個月后人瘦了牙齒也變黃了,不像一開始那么潔白,挺有意思的。
扁平的人物,后半段拖沓的節(jié)奏,有點過的逗比是減星的。
達蒙賣的一手好萌,露的一身好肉,以及太空中飛舞的絲帶好評。(WALL.E:學(xué)我嘍?)
完
先解決手上的問題,一個一個解決,然后你就能回家了。
太空電影可以不拍成一個人孤獨戰(zhàn)斗的縮影。無論多么絕望都剩下最后一點掐不滅的希望,這點太喜歡了,這種設(shè)定也很適合馬特達蒙自身。
2015.10.2 一刷:還是比較喜歡這種風(fēng)格~而不是星際穿越那種風(fēng)格~哈哈哈~ 2015.10.31 二刷:出了IMAX3D版本又去看了一次!~還是好贊~哈哈哈
10 of 10. 除了火星紅色的奇妙美景以外,影片最大的魅力在于表達的淺嘗輒止:看到了一點官僚主義,看到了一點“no one left behind”,看到了一點美式幽默感,但歸根結(jié)底,這是關(guān)于一個人竭盡所能對抗自然的故事,關(guān)于人的無限潛力,關(guān)于宇宙的不可抗。這些不可預(yù)料在一部豐富的電影里顯得單純而迷人。
他是宇航員里最會種土豆的農(nóng)民,農(nóng)民里最會拆解飛船的修理工,修理工里數(shù)理化最好的學(xué)霸,學(xué)霸里最懂得求生技能的驢友,驢友中跑得最遠的宇航員。他就是馬特呆萌,第三次弄丟自己,這次擁有了一個星球成了小王子,也是每日農(nóng)經(jīng)的主持人。電影精彩,節(jié)奏極佳,最贊的是DTS音效,老雷這幾年最好看的電影
情節(jié)緊湊,沒有刻意制造的轉(zhuǎn)折,每個人的行為都很合理,沒有故意的煽情,幾乎避開了我所有的雷點。強烈推薦!
很好看的太空荒野求生記,馬特達蒙一定是找了裸替他不可棱瘦的下來。另外貴國是有多想賺中國市場的錢,看到國家航天局直接笑出聲了
挺好看的,但我不能理解北京群眾怎么可能在下雪的天氣里放著好好的暖氣不要,集體露天圍觀一個美國人的死活……想了想覺得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我國媒體報道他是一位偉大的植物學(xué)家,開創(chuàng)了火星農(nóng)業(yè)的嶄新領(lǐng)域,堪稱火星袁隆平……大家圍觀直播時旁邊肯定還有人賣同款火星烤土豆。
最精彩的還是Mark在火星上的生存體驗,戰(zhàn)勝一個個的不可能。美國英雄主義再次大放送,但因之前細節(jié)推陳的鋪墊和節(jié)奏烘托,雖惡俗卻也不乏感人。攝影質(zhì)感依然保持了RS風(fēng),其余的情感刻畫極盡精簡。好看,但不雋永。3.5星。
這是一部難得很輕松的科幻片,影片有意弱化科幻片最常見的那些對未來以及未知宇宙的恐懼,而是大談人定勝天和科學(xué)拯救人類。片中有著技術(shù)宅獨有的蠢萌與樂觀(當(dāng)然,這也與馬特·達蒙出色的表演密不可分)。即便影片在情感設(shè)定上略嫌套路,卻仍能在關(guān)鍵時刻打動觀眾
並無渲染宇宙的崇高華美,Ridley Scott給過我們一個由性、汗、血、黏液溝成的潮濕太空,現(xiàn)在給我們換一個質(zhì)樸,沉實,粗礦,禁欲的。從前太空的恐怖在於we are not alone,現(xiàn)在太空的嚴酷在於we are on our own。
你們都以為我死了吧,其實我活得可爽了
非常喜歡!這些年找一部不灑狗血不煽情的科幻片容易嗎。要論科幻氣質(zhì)Ridley Scott比諾蘭強太多了。喜劇的外表下是其實是格外正統(tǒng)的硬科幻路數(shù),沒有亂七八糟的感情線來喧賓奪主簡直太棒。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在求生的過程中完全沒有強調(diào)對地球的執(zhí)念,高潮甚至都不是回到地球,因為那完全不重要!
作為一部靠譜的lifeline真人版,本片以喜慶、歡樂、祥和的風(fēng)格展現(xiàn)了一位資產(chǎn)階級話癆斗士扎根火星種植土豆開荒的故事,最后紐約北京浪登三地大屏幕直播那塊兒頗有春晚風(fēng)采??戳吮酒銜庾R到:1.學(xué)好指環(huán)王,走遍nasa都不怕;2.學(xué)好種菜,走遍宇宙都不怕。3.馬呆不哭躲起來擼!
本片完美展示了什么叫以逗逼的精神面對慘淡的人生 更加堅定了要做一個有逗逼精神的人 并且在逗逼的道路上找到一個一樣具有逗逼精神的人
非常喜歡!十多年來極少見的味道純正的科幻電影:細節(jié)嚴謹又不故作高深,特效、場景寫實精致,質(zhì)感棒極了?。ㄟ@部片子我覺得最棒的就是兩個字:質(zhì)感)上次看到這么細致嚴謹?shù)奶针娪斑€是《阿波羅13號》呢(抱歉諾蘭抱歉卡?。O矚g雷爺把這個太空版荒島余生拍得輕松陽光!可以入我的十年科幻十佳。
又名“火星上的貝爺”。設(shè)定是在外太空,卻不以賣弄視線為主打,而是扎扎實實走科幻(學(xué))的道路。描寫人物時,不煽情不亂扯大旗拔高主題。敘述矛盾時,不預(yù)設(shè)立場不把意見不同一者設(shè)置為反派。咱就好好講個生存故事,多難得!原著本身牛得一比,改編者和制作者也都是有誠意有能力。點贊。
孤獨如《瓦力》,求生如《荒島余生》,樂觀如《魯濱遜漂流記》,逃生如《地心引力》…沒《星際穿越》那么浩瀚,一個小火星勝似一個宇宙,逗比程度也不及原著一半,更多的是硬科幻和科普紀實。但說實話,連續(xù)三年太空科幻題材,或多或少有些疲勞,拍的又如此工整,無驚艷之筆、也絕非神作。
不管是什么類型,雷公總是能拍出一種"我是站在足以俯視全人類的高度思考問題"的浩然姿態(tài),所以,氣勢營造這事兒除了劇本,更多還得看誰拍,舉個反例的話,看看諾蘭吧。
這部片子毆打了所有嚎叫“我們要新故事”的片方的臉。兩百多年前的魯濱遜漂流記放到太空拍一樣精彩,愛我雷,請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