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節(jié)目是央視網(wǎng)打造的“人生三部曲”IP第二部。相比于《人生第一次》里主人公們滿懷憧憬準備推開生活之門、春和景明的狀態(tài),《人生第二次》的主人公們經(jīng)歷的是推開門后,跨越山海、歷經(jīng)人生風雨的轉(zhuǎn)折階段。 這一次,節(jié)目主創(chuàng)團隊改變了《人生第一次》“人生時鐘”的縱向敘事,以四組精選的對立關鍵詞作為橫向比照。節(jié)目將通過“圓”與“缺”、“納”與“拒”、“是”與 “非”、“破”與“立”主題下的八幅人生圖景,用多維度多視角觀 察普通人在面臨決定性瞬間時的選擇與命運。節(jié)目通過洞察每個獨一無二 的“人生第二次”故事,展現(xiàn)中國人面對困境的勇氣和堅韌,激發(fā)觀眾對生活的勇氣,即使前途未知也篤定前行。
《人生第二次》第二集《缺》
論擁有一個表達能力很強的拍攝對象對紀錄片的重要性。
小金子真的好可愛,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能當面和他對話,肯定能聊出很有意思的東西。
淺淺記錄一下童言童語和鏡頭組。
(一)黑煤塊和紅鉆石
(二)如果人是一顆 柳樹
(三)沒有安全感的小孩才會夢到下墜
(四)作詞家小金
(五)比詩人還會寫詩
(六)一直跑下去吧
看到四五分鐘就氣不打一出來,父母失去兒子,需要上綜藝節(jié)目相認,事先不告訴人家結果,還要搞成芝麻開門一樣留個懸念,讓母親在遲遲的等待中痛苦、流淚、站不穩(wěn),讓十幾年后的第一次相見暴露在聚光燈下審視,讓人懷疑是真情流露還是表演,仔細好好想想不覺得這個節(jié)目有大病嗎這個節(jié)目的導演有點反社會嗎?!
三個重新進入學生角色的深圳打工人。從事的都是普通的藍領工作,電子廠工人,貨拉拉司機。但是都為了生活,在積極向上。大姐姐已經(jīng)42歲了,為了能積分落戶,拿到深圳戶口,讓12歲的孩子高中更容易留在深圳,已經(jīng)考了大專,又在考本科和社工證。特別地努力,給孩子創(chuàng)造好的未來。同時,也很熱愛自己農(nóng)村的家鄉(xiāng),并沒有覺得自己來自鄉(xiāng)村就有什么低人一等的。李婷,才23歲,高中讀完,打了兩年工,才攢上北大青鳥的學費。因為有一年的工資被媽媽全部拿走給哥哥了,沒存下錢。但她也很努力,而且我總感覺她有著一股活力和沖勁。是一種我在自己和我周圍的人身上很少能感受到的蓬勃向上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不是那種到什么時間就要做什么事情的規(guī)劃感,而是心里有著目標,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不著急但也不放棄的踏實的上進。特別是當她說,她在新的工作上每個月能從四千多的工資里攢下兩千塊錢,但還不夠多,萬一她有一天腦子一熱就去把沒上完的網(wǎng)絡工程課給上完(學費還要一萬多)。萬一她又有了別的興趣愛好。她說,生命不止,學習不息。她還說,生活不是電影,麻雀不能一下子變成鳳凰。但是她是一定會翻身的,如果創(chuàng)業(yè)一路走不通,往下走,還有創(chuàng)業(yè)二路,創(chuàng)業(yè)三路。
大家好,我是《人生第二次》總導演秦博。影片就要播出了,百感交集。這兩年中,我?guī)锥冉箲],拍著拍著有的故事就廢了;有的故事拍到了,又幾度懷疑,放得出去嗎?會有人耐心看這么沉重的故事嗎?影片定檔了,我還在擔心,問總制片人張昊,這次沒有意外了吧?沒錯,這個劇集的關鍵詞就是“意外”。劇中人遭遇意外,劇外的我們也不是局外人,也經(jīng)歷著種種意外?!耙馔狻?,讓緊繃的神經(jīng)松不下來。
這部劇集的前一季,是2020年年初播出的《人生第一次》。當時觀眾的反饋讓人覺得很美好。在b站、微博、豆瓣上,經(jīng)常會看到有人說,這是一部普通人的“人生圖鑒”,有小確幸,有小溫暖,有那種人生路途中磕磕碰碰的挑戰(zhàn),但不賣慘,挺治愈的。但到了“第二次”,雖然也是普通人的“人生圖鑒”,但這次沉重得多。打個不恰當?shù)谋确剑暗谝淮巍毕褚豁擁摰纳⑽男∑?,“第二次”像一本本大部頭的小說,很重很沉,有點讓人透不過氣。人生的河流從“第一次”開始緩緩流,到了“第二次”,波濤洶涌,卷起了大風浪。
這種變化不是毫無來由的,它在現(xiàn)實里有跡可循。那是2020年1月底,我們在后期剛做完《人生第一次》第五集“上班”,生活就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武漢,封城了。人類和新型冠狀病毒的戰(zhàn)爭正式打響了。
武漢,上海,這兩次疫情我都身處其中。這種意外感,帶給我的沖擊實在強烈??粗募A里的“人生第一次”,從出生到長大,從進城到結婚,從相守到告別,這些平凡卻透亮的日子是那么珍貴。而疫情卻提醒我們,推開世界的門,不僅僅只有這些美好,還有一個個意外。意外就像人生河流中的巨浪,一下子就能讓我們明白命運是多么無常。在意外中,人性釋放出兩種強烈的情感:一種是“怕”。它引發(fā)出傲慢、猜忌、恐懼和分裂;另一種是“愛”。它喚來了信任、憂患、勇氣和團結。怕與愛兩種情緒,就像DNA的兩條鏈條,攪動著人類社會,影響著我們共同的命運。
因此,《人生第二次》用八集八個字,兩兩對應的方式,嘗試講述著中國人情感深處的愛與怕?!皥A”與“缺”,關乎骨肉親情的分離和重逢;“納”與“拒”,討論身體的缺陷和容貌的焦慮;“是”與“非”,聚焦司法領域,記錄出獄后的二次人生,以及期待公平正義的申訴人;“破”與“立”,則對準了時代新女性,她們有的走出不幸的婚姻,有的不甘在流水線做工,通過自學,改變了命運。這些人,命運中遭遇了這樣或那樣的意外,在命運的大風浪中,努力學著抗爭與和解。學著去戰(zhàn)勝怕,去找到愛。
每一集里,都有戳我心肺的點。比如,一個母親丟了孩子,二十年后母子重逢,警察讓彼此在電話打個招呼,媽媽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便在電話里向兒子做起自我介紹,母親這樣說,“你好,我是你的媽媽,你過得好嗎?”;再比如,十來歲的小金子被母親拋棄后,跟著一幫孩子練習長跑,他對著攝影機堅定但也不那么確信地說道,“這世界誰不迷茫?”;還有,一對夫妻離婚后,讀小學的小兒子跟著爸爸生活,媽媽為了輔導兒子英語,和爸爸商量好,去男方家里的一個小房間輔導兒子功課,不過在男方下班前要悄聲離開。在這個家里,她甚至沒有一雙拖鞋。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故事里的人和故事外的我們一樣,有時絕望,又不得不往前走。走著走著,就走出了荊棘,走出了命運安排給自己的困境。
希望每個看完影片的人,都能從他們的經(jīng)歷里,感受到生活的信念。這種信念,就像泰戈爾說的那樣:“信念是鳥,它在黎明前的仍然黑暗之際,感受到了光明,唱出了歌?!?/p>
這種信念在此刻,對身處疫情之中,在上海的我,很重要。它讓我堅定地相信,在經(jīng)歷命運的大風浪后,明天會更好。我們一定會比現(xiàn)在更強大。
說實話,看到節(jié)目定檔消息時,編導生死去的回憶開始攻擊我。還記得《人生第一次》播出時,和大家在教室里看完了第一期??吹阶詈?,教室安靜得只剩抽紙、擤鼻涕的聲音,后因老師突然宣布要將該紀錄片作為隨堂考,大家這才爆發(fā)出幾句玩笑的怨言。
畢業(yè)兩年來,不知道重溫第一次幾次,昨晚也是緊趕慢趕才忙完工作追更。
盡管以前那些專業(yè)術語已經(jīng)忘得七七八八,現(xiàn)在做的工作和傳媒也差了七八百米。但看到一部好的紀錄片時,身體里那些殘存的習慣、莫名的興奮似乎也逐漸醒來,讓我這個不是那么專業(yè)的編導生,也沖動想記下點什么。只是這次,再也不需要為誰而寫,也再也沒人打分。
整體來說,第二次的取材和敘事風格和第一次還是差蠻大的,“人生第二次”這個主題對故事的完整性和人物的層次性更有要求。從基本觀感說起,第一期《圓》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聚焦。與第一季同講述家庭概念的首期節(jié)目《出生》相比,故事時長多了約一倍,而故事主角則從三個新生家庭縮為一個尋親家庭,這種聚焦性無疑讓故事的厚重度、完整性都有不少提升,給人物的刻畫留下了足夠舒展的余地,這也為講好一個小說式的故事奠定了敘事空間。
一個被拐兒童家庭重聚團圓的故事,開篇是一幅潮濕、昏暗的武漢小鎮(zhèn)畫面,一對中年夫婦在舊餐館里忙碌著。2002年,他們的孩子衛(wèi)卓剛滿4歲零三個月,在餐館門口拿著一杯豆?jié){出門,便再也沒回來。自此,這家人守著餐館,風里雨里,四處尋兒,其中心酸不足為外人道。所幸,18年后這家人終于等來了警方的電話,孩子找到了。
如果是個二流片子,或許這個大團圓故事便到此為止了。但這有關真實人生的鏡頭并沒有停下,私以為,這才開始了這期片子最精彩的部分:尋親后的尋親。而這實際也是現(xiàn)實打拐故事被敘述時最為欠缺的部分。
走丟的孩子回來了,可真正的“回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平行敘事,鏡頭轉(zhuǎn)向了衛(wèi)卓尋親前的故事。當初被拐的衛(wèi)卓被人販子以別家棄養(yǎng)之由,被廣東汕頭某個鄉(xiāng)村的鐘家收養(yǎng),取名為鐘家金。鐘家將孩子視為獨子養(yǎng)育,18年心血可想而知。有位哲人說過,人的一生有兩次出生,第一次是父母將孩子生出來,第二次則是孩子自己再將自己生出來。這個走散又走回的孩子無疑面臨著這“人生第二次”的難題,自己究竟是誰。一面是血濃于水的衛(wèi)家,一面是養(yǎng)育之恩的鐘家,兩邊家人看似互相妥協(xié)的話語,實則都掩不住想和孩子多在一起的私心。這份隱忍的矛盾終于在春節(jié),衛(wèi)家想讓衛(wèi)卓一同來深圳過年而爆發(fā)。鐘父戳破衛(wèi)卓兩全其美的幻想,這對于衛(wèi)家皆大歡喜的團圓,對于鐘家身處的這個小鄉(xiāng)村來說,是為別人養(yǎng)孩子的大丑聞。
一般而言,影視作品中最高光的時刻,往往也是人性最掙扎的時刻。而對于這個忠于現(xiàn)實的紀錄片來說,已經(jīng)有了最高超的編劇——現(xiàn)實。18年錯位的時光早就悄無聲息編織了一個看似無解的網(wǎng)絡,兩方父母因為一個孩子而連接起來,交叉纏繞,密不可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生活的無字書里,不提供粉飾的煽情,不指引預設的結局,而是將人性的矛盾與抉擇放大在眼前,放在衛(wèi)卓面前,放在鐘家金面前,放在你我面前,心中的天秤搖搖晃晃,這就是現(xiàn)實人生。
但人生的波瀾,絕不是人生的全部內(nèi)容。無限放大的無力感,也絕非人性的力量。于是,至始至終,我們始終能看到這個主人公融入兩個家庭的勇敢和責任。在武漢,衛(wèi)卓在餐館幫著做菜的母親理菜,和哥哥一起合唱《兄弟》,用武漢話向逝去的奶奶報告自己回來的消息。在汕頭,鐘家金寬慰鐘父放下心結,吞下父親所有抱怨的不滿,表明自己永遠是這的兒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敬天下父母心。故事的最后,兩家人終于答應見面,這場基于對孩子共同愛之深切的和解達成了。從害怕失去的人性中,卻反而生出共通理解的人情,迷茫的孩子借此終得以突圍,獲得了兩處團圓,也完成了人生第二次的出生,他是衛(wèi)卓,他也是鐘家金。
讀書時,一位喜歡的老師,常和我們說,拍什么片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時刻有著現(xiàn)實關照的心?!秷A》以打拐這一社會題材出發(fā),卻并不過多沉溺于情緒的對立和仇恨,相反在“人生第二次”的概念下,用極為精到和細膩的筆觸聚焦于尋親家庭團圓后的身份認同和尋覓問題。在這條艱難的“回家”之路里,在父母和孩子被永遠偷走的人生里,在太多難以團圓和團而不圓的遺憾里,衛(wèi)卓是不幸的,卻竟然也是幸運的。節(jié)目在主線故事敘述外,還補充了對犯罪份子審訊和被判極刑的畫面,在克制的鏡頭與敘述中,又仿佛字字泣血,警示著拐賣是超越謀殺的罪惡。
央視網(wǎng)在紀錄片領域開始發(fā)力,也就大概4、5年的時間,雖然作品不多,但都蠻不錯。有描繪普通百姓生活圖鑒的第一次,有關注特定群體中國新兵成長群像的《新兵請出列》,有聚焦人生深處蛻變與歷練的《人生第二次》。
昨晚看完片,陸續(xù)搜了一些導演秦博制片人張昊的訪談手記,無論題材如何變化,他們的鏡頭下循一種共識:片子的基調(diào)不避煙火,不調(diào)虛情,真實而有人味。
對于人生第二次,千人有千種解讀。它可以是延續(xù)第一次的精彩,也可以是顛覆第一次的重生。這集《圓》導演張濤在手記中記錄了自己對于初接到這個命題的困惑,在和導演組的多次開會后,最終敲定了“選擇和解,接受改變”作為這場人生命題的一種解釋。
故事里長大的孩子和兩邊正在老去的父母,在被現(xiàn)實開了個巨大玩笑后,還依然有與生活和解、重啟的勇氣。是啊,過完了人生第一次,還有第二次,誰說不是呢?
就像當我還在懷念著第一次懵懂天真的勇敢時,好像又有誰在前方招手提醒著,要更珍惜人生第二次,無懼重來的勇氣啊。
各位觀眾好,我是《人生第二次》的分集導演黃莎莎,很高興有機會執(zhí)導第二集 ——《缺》,我們幾個主創(chuàng)更習慣稱之為“長跑少年”,簡單幾個字涵蓋了我們一年多的經(jīng)歷。第一次見到柏老師和“夢想之家”的孩子們,是在2020年10月10日。初印象是孩子們都非常有禮貌,柏老師特別陽光熱情。當天正好趕上愛心人士給他們送了好幾麻袋的速凍餃子,第一次見識到孩子們的飯量之驚人,大東北酸菜餡餃子之美味。跟很多觀眾一樣,我也是帶著滿心疑惑走近“夢想之家”的,例如孩子們?yōu)槭裁磥淼竭@里?柏老師的收入來自哪里?他是怎么堅持做這件事二十多年的?……諸多的問題,都在之后一年的蹲守式拍攝里逐漸得到了解答。
從2020年11月8月開機,到2021年12月28日殺青,我們團隊(有時是5人,有時只有兩個人)不定期跟拍“夢想之家”,最后獲得120天左右的拍攝素材。在這段時間里,我們見證了孩子們學籍問題的解決、選址建設農(nóng)場,還見證了柏老師自己孩子的誕生,走進過幾個孩子的原生家庭。因為片長的關系,很多素材沒有放入正片。
隨著拍攝的深入,我們和孩子們之間不僅是拍攝者和被拍攝者的關系,更是成為彼此牽掛的家人。孩子們每次看到我們,總是會熱情地往我們嘴里塞各種好吃的,給我們深深的擁抱,看到這些開朗的笑容,我很難想象曾經(jīng)的他們受過這樣那樣的傷。小金子說自己最恨的人是“爸爸的前妻”,他總是自己一個人安靜地畫畫;尹可心說“人一半是陽光的,一半是寂寞的”,她的母親總是向她灌輸對父親的仇恨;柏有錢是大家的開心果,也是“夢想之家”的大胃王,身上卻還有母親精神病發(fā)作時傷害他留下的傷疤……
最讓我淚目的一次拍攝是柏老師來到南陽接孩子們,孩子們當時并不知道他會來,柏老師悄悄走進教室跟他們一起讀書,然后挨個搭著肩膀,安撫他們。孩子們和柏老師的眼眶漸漸濕潤,他們什么都沒有說,但滿溢的情感讓我忍不住落淚。因為我們攝制組知道這么多天里,孩子們有多想念柏老師,多擔心自己被再次拋棄,柏老師在顧全自己的妻兒和夢想之家之間有多么分身乏術。當時柏老師選擇先把孩子們放在河南一段時間,也是無奈之舉,妻子生產(chǎn)前后要忙的事情太多,他怕自己沒有精力管孩子們的訓練和學習,耽誤他們的進度,就暫時安置在好朋友辦的這所學校里,他也一直牽掛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是否適應,但沒想到孩子們內(nèi)心這么多擔憂和不安,看完信之后,他說:“再難,我也要把夢想之家撐下去?!?/p>
拍攝過程中,我們還遇見了一些媒體、愛心人士、政府機構人員,他們都在物資和感情上想方設法施以援手。孩子們學籍順利辦好重回校園,也在鐵東區(qū)政府的幫助下,在廉租房長期居住下來。廉租房樓上樓下都沒有住人,孩子們可以安心訓練和生活,不怕擾民。除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家人長期的陪伴和支持也是柏老師堅持的動力。為了方便照顧女孩們,柏老師的姐姐和媽媽也都從老家過來,一待就是二十多年,爸爸和哥哥也來幫忙,接送孩子們上下學、建設農(nóng)場等等。除了柏老師當教師的工資,一家人開飯店、經(jīng)營小賣部、賣農(nóng)產(chǎn)品,努力維持這個家。從夢想之家走出去的幾個大孩子,也經(jīng)?;貋韼兔φ疹欉@一家人。柏老師說:“現(xiàn)在我也習慣了這種熱熱鬧鬧的生活,你讓我離開這些孩子,我都不知道怎么生活了?!蔽覇査麄儯裁戳α恐С种銈冏鲞@些事,他們說,是跟孩子們之間的情感,孩子的心是最真的。雖然在某種層面上,這群孩子是不幸的,但是他們又是幸運的,擁有了人生第二次的家,擁有了這樣一段寶貴的童年回憶,和一群相伴成長的兄弟姐妹。
關于柏老師個人的經(jīng)歷和夢想之家多年來遇到的種種困難我們并沒有在這部紀錄片里詳細講述,雖然我們也都拍到了,但是我們最終選取的角度是呈現(xiàn)孩子們跟老爸之間的情感鏈接,以及以小金子和可心的故事為代表講述他們怎么在柏老師的引導下化解心結,這點可能跟夢想之家之前的一些新聞報道和紀錄片不同。另外,我們并沒有采用解說詞,是因為想讓觀眾完全沉浸在片子里去感受,自由去體會、去解讀,有笑有哭,仿佛自己就在現(xiàn)場。對我們而言,這些影像已經(jīng)足夠鮮活和純粹,解說詞可能反而打擾這種現(xiàn)場感。
影片會結束,而故事一直在繼續(xù),我們殺青后的某一天,柏老師給我發(fā)來幾張孩子們跑步后的照片,他們頭發(fā)和眉毛上的汗珠,結成冰霜,彼此微笑著。我希望這集紀錄片讓大家認識這樣一群人,相信“善”的力量。如果觀眾們有機會,可以去到鞍山,走近“夢想之家”,去感受、去對話,了解更多的故事。他們的故事,也許,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如何在缺憾中尋得更圓滿的自己。
儀式感和陪伴的辯證關系,真正塑造衛(wèi)卓性格的生活細節(jié)都在養(yǎng)父母那邊,留給原生家庭的只有儀式感,這種割裂,讓“買賣同罪”的討論變得不是聽起來那樣理所當然的簡單
媽媽給24歲的兒子喂飯,還是會被這種出人意料卻又理所應當?shù)膱鼍癱rush。
強烈推薦第二集,反正小朋友的故事總是就特別靈,命運坎坷的孩子們,小小的腦袋里有些很深很玄妙的思考,妙語如珠,感情又真摯?!袄习帧闭媸翘锰珳厝崃?,真希望他永遠年輕永遠健康。希望夢想之家能好好做下去,以后的“老爸”都能像現(xiàn)在的“老爸”一樣好。
最喜歡第二集,有種電影《小鞋子》的感覺。最喜歡的一幕,半個月的分別后,老師悄悄回到教室跟在同學們后面一起朗讀課文。孩子們聽出了老師的聲音,但沒有人回頭確認,他們欣喜若狂,后又喜極而泣。我:人生第一次還有12集,第二次就只有8集了。先生:第一次大部分人都會經(jīng)歷,第二次可能就只有一小部分人才會經(jīng)歷了。
跟第一季不太一樣,更厚重,更復雜,更深沉,記錄方式更純粹,后勁自然也更大。拍攝和剪輯幾乎都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風格。原創(chuàng)bgm配器極簡單,但跟情節(jié)配合得天衣無縫,情緒非常頂,殷切期盼出原聲帶的那一天,一定打滿五星。
看到蒙太奇里衛(wèi)卓說出自己的小九九時,我覺得在藝術上,很妙。在生活里,很真實,因為真實,而有了厚度。
看了第二集,全片滲透著人性的溫暖與愛,在悲涼的大地上野蠻生長著一株株人工養(yǎng)殖的野草,強風吹拂下卻被愛包裹著愛與滋養(yǎng),看似悲劇,實則幸運,愛與被愛淋漓盡致。
天橋上,媽媽靜靜的看著旁邊擺攤的衛(wèi)卓,一下子就繃不住了。
我喜歡自己的想象力,不喜歡自己的命運
如果第一季都是從小到老的中國人,講得也是從分娩到生死的曲折,那第二季則是在岔路上是的普通人,走失、變故、離異、犯罪都是極端的開始,但都落于平靜的面對且重拾重建的信心。最喜歡《缺》《是》。
佳怡,可心,小金子,柏有錢,幸福之家的每一個孩子,希望你們都有一個幸福的未來,希望有錢寫給老爸的祝福全部都能實現(xiàn)。
第一集看完了,三個不同的視角很好,第二季很不錯!最后說一句:愿天下無拐。第二集看完了,從頭哭到尾,孩子們的努力很簡單沒有太多雜念,柏劍老師真的太偉大了。祝孩子們都能快樂長大,實現(xiàn)夢想,也祝柏老師身體健康,幸福順遂。
拍得真好!悲歡離合觀世相,百態(tài)人生話滄桑??赐暌院笥∠蟊容^深的是第一集的三個敘事視角的切換,還有長跑之家的孩子們以及老師,以及最后的深圳故事,平凡有力!
人生第二次,不再是春和景明,更多是陰差陽錯,盈缺是非。重塑需要信念,也需要勇氣。
失去兒子后,用炒瓢炒起來六層樓,占媽媽的強大讓人佩服
一集比一集拉胯
有兩集真的非常好。選題、切入、剪輯技巧都非常優(yōu)秀。結尾那集沒太收住,比起來有點像學生習作了。
少了些人生第一次中里程碑式的緊張激動,多了些歲月流逝間面對久別重逢、破繭重生的彷徨篤定、隱忍釋放。路過你的時候,正推開世界的門,在一路奔波的旅途上,時間多殘忍。
五星真實,第一集的弟弟敢說出自己心里的小謀算,養(yǎng)父掩藏不住的害怕失去的抽煙和喝茶,還有其他真實的刻意違和及不適感,這個紀錄片可以追了。
通過小人物的不幸,營造出生在華夏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