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01太空漫游》在斯坦利·庫布里克的作品序列里是什么水準和地位?
原標題《為什么2001電影里的黑方碑比例是1:4:9?》
在豆瓣發(fā)的廣播幾個閱讀量,所以蹭個話題,大家見諒。
一.一個聲學的猜想
假設黑方碑(也稱黑石碑,電影里的Monoliths,黑方碑不止一塊,為避免爭論就寫成黑方碑)所在的空間符合聲傳播的條件,那黑方碑的長寬高比例就關系到簡正波的截止頻率。
下面是推論和仿真。(多圖預警!)
不同的簡正波可能具有相同的特征頻率,如果空間的長寬高中任兩個成整數(shù)比(可約分),則將引起兩個或多個簡正波具有相同的截止頻率,稱為“簡并化”。這樣可能在某一頻率范圍內(nèi)沒有簡正波的截止頻率,另一頻率范圍有較多簡正波的截止頻率,會造成簡正波的截止頻率分布不均勻。避免這種“簡并化”的方法就是空間的長寬高中任兩個不能成整數(shù)比(不可約分)。
二.起因
先聲明,不是找茬。簡單來說就是一張圖片引發(fā)的思考。
這本書大劉的簽字是“1:3:9,是力量最狂妄的顯示 劉慈欣”。
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劉對阿瑟.克拉克的《2001:A Space Odyssey》的Monolith(黑方碑)致敬。在《三體Ⅱ:黑暗森林》里有對水滴的描寫,提到黑方碑。
阿瑟.克拉克在他的科幻小說《2001:太空奧德賽》中描述了一個外星超級文明留在月球上的黑色方碑,考察者用普通尺子量方碑的三道邊,其長度比例是1∶3∶9,以后,不管用何種更精確的方式測量,窮盡了地球上測量技術的最高精度,方碑三邊的比例仍是精確的1∶3∶9,沒有任何誤差??死藢懙溃耗莻€文明以這種方式,狂妄地顯示了自己的力量。
這段話可以確定大劉的簽字“1:3:9,是力量最狂妄的顯示”是致敬阿瑟.克拉拉,但小說和電影里,無論以何種工具測量,將數(shù)字精確到多少位,黑方碑的長寬高比例都是精準的1:4:9。《2001:太空漫游》的出版時間與電影上映在同一年?!?001:太空漫游》的故事情節(jié)是由克拉克和庫布里克共同構思創(chuàng)作的。
為什么黑方碑長寬高比例是1:4:9,有哲學的解釋“被用在電影中的理查德·施特勞斯(RichardStrauss)的音樂《查拉圖斯特如是說》非常有聲調性:1,5,8……很講韻律,和音。而石碑的幾何結構是1,4,9。一的平方、二的平方、三的平方。施特勞斯的音樂作曲本身而言就代表著電影的三個階段:猿類、人類、超人……而在尼采的觀點中也有三階段的人類進化。”
電影里黑方碑是什么? 大家比較有共識的是:黑方碑是一種將純意識抽取出來的終極智慧的能量體。它脫離肉體而存在,并可以在宇宙中自由地穿行。黑方碑代表更高級的文明,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電影開頭,黑方碑出現(xiàn)在猿人洞穴前,一個猿人撿起一根動物骨架砸向地上的其他骨架,代表猿人學會使用工具,文明開始進化。這一段一直被奉為電影史上的經(jīng)典。
Bowman駕駛發(fā)現(xiàn)號在接近終點木星的時候,黑方碑再一次出現(xiàn)在木星與木衛(wèi)二IO的中間。他乘坐分離艙試圖降落到黑石上面。(如果黑方碑是在太空中,太空不存在介質,聲波是無法傳播的,那第一章里的推理就不成立了。但在太空中光是可以傳播的,不知光學有沒有“簡正波”這個概念,歡迎討論。)
然后Bowman掉入了一個星際之門,經(jīng)過五彩斑斕的墜落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降落到了一個房間里,他的記憶和意識被慢慢剝離,等他完全脫離了肉體,黑方碑出現(xiàn)了。在最后,Bowman在變成星孩的后來還像能量一樣在宇宙中穿行,像大劉在《球狀閃電》的量子態(tài)般的存在。
在《2010》里黑方碑代表的高級文明還創(chuàng)造了木星的星系,像太陽系一樣,也啟蒙了在水中誕生的生命。黑方碑是代表高級智慧,能夠開啟生命的文明進化。但創(chuàng)造黑方碑的高級文明卻沒有現(xiàn)身,宇宙的神秘。就像《三體》中的三體人,直到宇宙的盡頭也沒有現(xiàn)身,智子、水滴是像黑方碑一樣的存在。“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的拙劣的模仿”,關于劉慈欣對阿瑟.克拉克的致敬,我找到了出處。
三.一點聯(lián)想
“對于生命和文明在宇宙中的前景,任何想像都是軟弱無力的?!?/p>
大劉在《朝聞道》里寫更高級文明“排險者”在宇宙布防了預警系統(tǒng)。當有能力產(chǎn)生創(chuàng)世能級能量過程的文明出現(xiàn)時,預警系統(tǒng)會報警。
“這個原始人仰望星空的時間超過了預警閥值,已對宇宙表現(xiàn)出了充分的好奇,到此為止,已在不同的地點觀察到了十例這樣的超限事件,符合報警條件?!?排險者露出那毫無特點的微笑說:“這很難理解嗎?當生命意識到宇宙奧秘的存在時,距它最終解開這個奧秘只有一步之遙了?!笨吹饺藗?nèi)圆幻靼?,他接著說:“比如地球生命,用了四十多億年時間才第一次意識到宇宙奧秘的存在,但那一時刻距你們建成愛因斯坦赤道只有不到四十萬年時間,而這一進程最關鍵的加速期只有不到五百年時間。如果說那個原始人對宇宙的幾分鐘凝視是看到了一顆寶石,其后你們所謂的整個人類文明,不過是彎腰去拾它罷了?!?/blockquote>《2001》是黑方碑開啟了猿人的心智,學會使用工具,不再茹毛飲血,進而進化成人類文明,就是說人類文明的開啟是有外部力量介入的。但在大劉的《朝聞道》里與之對應的是“原始人很長時間好奇地仰望星空”,說明人類文明的開端是自發(fā)的,或者稱為人類整體的意識覺醒。
“真是不可思議,在這么荒涼的地方競會存在3C級文明!” 艦隊統(tǒng)帥感嘆說。 “是啊,無論是碳基聯(lián)邦,還是硅基帝國,其文明擴展和培植計劃都不包括這一區(qū)域,如果這是一個自己進化的文明,那可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弊罡邎?zhí)政官說。
在《鄉(xiāng)村教師》里,人類文明也是孤獨進化的,沒有高級文明的培植。在《三體》中,宇宙是黑暗森林,人類還未參透宇宙文明社會的兩個公理,科學還沒到光速飛行、曲率驅動,就要面臨三體人侵略的危機?!靶≌f中希望總是存在的,更多關注的是,在極端的境遇到來之際,文明為了生存下去,如何擺脫道德的羈絆?!标P于現(xiàn)實的: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有四部(《2001》《2010》《2061》《3001》),最有影響的是第一部《2001:A Space Odyssey》;劉慈欣的《三體》有三部,最有影響的是第三部《死神永生》。
科幻小說最大的優(yōu)勢和魅力是描寫人和宇宙的關系。宇宙在科幻小說中,應該是和人同樣重要的主人公?!?001》的續(xù)集《2010》和《2061》之所以不太成功,很大的原因是作者把側重點轉向了描寫人類社會的種種關系,并破壞了在《2001》中建立起來的那種宇宙的神秘和空靈。
《三體》的前兩部也體現(xiàn)了這種努力。第一部描寫了文革的故事,在第二部中,在抗擊外星侵略的近未來,中國仍處于現(xiàn)在的社會體制之下。這些,都是試圖增加讀者的現(xiàn)實感,為科幻的想象找到一個現(xiàn)實的依托和平臺。也正因為如此,作者和出版商都對即將出版的《三體》的第三部失去了信心。因為隨著故事的發(fā)展,第三部不可能再與現(xiàn)實接軌,只能描寫遙遠的未來和更加遙遠的宇宙,而這些,被認為是中國讀者不感興趣的。于是作者和出版商達成了一致意見,認為既然第三部不太可能取得市場上的成功,就開脆拋棄科幻圈外的讀者,寫成一部很純的科幻小說,這也算是對身為鐵桿科幻迷的作者的一個安慰。于是,第三部成為科學幻想的狂歡,描寫了多維和二維世界、出現(xiàn)了人造的黑洞和小宇宙,故事在時間上一直到達宇宙末日。
在《三體》這樣的科幻小說描寫最糟的宇宙,是為了能有一個最好的地球。
在2000年的筆會上,楊平對我說,他從我的小說中感覺到強烈的“回鄉(xiāng)情結”,當時我不以為然,認為回鄉(xiāng)情結是最不可能在我的小說中出現(xiàn)的東西。但后來細想,對他真是欽佩之致。
生命、宇宙以及一切就是在矛盾激蕩中出現(xiàn)的吧。
最后扯得太遠,收不住尾了,實在把控不了這么宇宙生命深奧的話題!
向阿瑟.克拉克致敬,向大劉致敬!
2 ) 毀滅還是重生
第四遍觀摩《2001太空漫游》,依舊折服在庫布里克偉大的哲思面前,仿佛來自宇宙虛無的凝視,無時無刻不在激發(fā)著我們面對未知的恐懼,甚至于直面神明的謙卑,又如接觸到了更高維度的思想而久久不能緩和。在這種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偉大思想面前,任何解讀都是徒勞,我只能盡量寫下自己的感受以抒發(fā)內(nèi)心的敬佩。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莎士比亞的哲學命題,庫布里克在此之上更進一步,提出了"毀滅還是重生"的哲學命題。毀滅是一個物種進化到極限而必然迎來的滅絕,人類已經(jīng)進化到了這個臨界點上,而是否能夠跳過必然的毀滅迎來重生,是庫布里克在電影里探討的關鍵。他以絕對的宇宙客觀視角,重新審視人類的歷史,現(xiàn)在以及未來;以抽象于生理科學的角度,高度概括了人類進化的本質;以冰冷乃至冷酷的口吻,回答了人類將何去何從的終極問題。
進化到底是什么,是達爾文的進化論?現(xiàn)代科學只是從生理的層面探究進化的本質,它符合生物學規(guī)律,可以解釋物質層面上的變化,但是更高層面的呢?高于物質之上的精神變化該如何解釋?所有生物都會根據(jù)環(huán)境變化而逐漸適應出更加完美的生理結構,但是為什么只有人類具有思想,人類的思想從何處而來呢?庫布里克將其歸結于一種頓悟,一種啟迪,一種神諭。更高緯度的存在如同神明一般開拓人類的思想,跨過生理上不可逾越的鴻溝,實現(xiàn)真正的進化。黑石就是這種高緯度思想在我們世界的具象化存在形式,那是深邃無邊的黑暗,猶如宇宙真理一樣無窮無盡,指引著人類思想上的飛躍。
猿猴本來的生活環(huán)境中既有獵食者的威脅還有同類的爭奪,但是在接觸了黑石之后便懂得了把動物骨頭當做武器,從而征服了獵物以及沒有"開化"的同類。這就是思想上的一次偉大的飛躍,猿猴在思想層面具備了進化成人的基本條件,這是人類的黎明,是生命的贊歌。在歡呼雀躍中,它將骨頭高高地拋向天空,伴隨著宏偉激昂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庫布里克創(chuàng)造了影史上最偉大的蒙太奇——拋起的骨頭突然變成了宇宙飛船。一個簡單的畫面切換,卻跳過了人類數(shù)百萬年的進化歷程,跳出了物質的局限,思想的局限,以高度符號化的概括揭示了進化的本質:工具的使用。骨頭是工具,宇宙飛船依然是工具,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就是通過不斷的利用工具,創(chuàng)造工具,最終達到服務自身的目的。但是,庫布里克對于這種工具的使用持矛盾的態(tài)度,黑石在賦予人類這種思想的同時也給予了人類自我毀滅的手段。工具在給人類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是殺戮的武器。猿猴用骨頭自相殘殺,數(shù)百萬年后的飛船我們仔細看可以看出其實是一種導彈發(fā)射裝置,這是可以摧毀人類自己的武器,縱使時代變化,殺戮從來沒有變化。工具對于使用者來說是利己的助手,對于他人來說則是致命的武器,工具本身具有的這二重屬性也指向人類終將葬身于自己手中的命運。
片名如果直譯過來就是《2001太空奧德賽之旅》。奧德賽之旅代表著人為了追尋自己的目標,經(jīng)過艱苦的旅程,同自然做斗爭,最終主宰自己的命運,歌頌了人不屈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和人定勝天的偉大。人類一直追求著宇宙奧秘,以自己的能力改造自然。在電影中,猿猴將骨頭拋向天空代表了人類永遠追求"上升"的愿望,不僅僅是身體的上升,更是思想的上升。在百萬年以后,人類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飛天的夢想,卻因黑石的再次出現(xiàn)而進一步向上,深入宇宙更深處,探尋終極奧秘,這就是太空奧德賽之旅。在神話奧德賽中,奧德修斯面對的是獨眼巨人,而哈兒9000的形象正是一個只有一個亮燈的"獨眼"人工智能,他們乘坐的宇宙飛船就是奧德賽之旅的帆船,他們也就踏上了尋找黑石的奧德賽之旅。諷刺的是,這次人類需要戰(zhàn)勝的不是自然,而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人工智能。黑石給予人類思想,而人類給予工具思想,人類似乎可以充當上帝的角色。但是,人工智能歸根結底也是人類的工具,同樣具有工具的二重屬性,在具有了思想之后,加快了自我覺醒,人類企圖接近上帝,殊不知飛得太高就會碰到太陽,哈兒9000的背叛再次證明了人類使用工具最終會被工具反噬的真理。
每次黑石出現(xiàn),庫布里克都制造了人,黑石,天,星球連為一線的構圖,將天人合一的意境通過影像表達得淋漓盡致,宛如莊嚴肅穆的神跡,令人嘆為觀止。在到達木星時,黑石出現(xiàn),這時飛船,巨大的黑石,木星再次連為一線,在宇宙的奇觀面前,人類的科技顯得如此的渺小。通過黑石大衛(wèi)穿越了一片高度抽象化的時空,庫布里克用盡了一切可能的顏色來展現(xiàn)這種奇觀,實際上是一種由抽象到具體,由思維到存在的影像凝練,大衛(wèi)經(jīng)歷了又一次思想的飛躍,而觀眾則在驚嘆中目睹了這個過程。最后大衛(wèi)到達了一個古典風格的房間,這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明顯是一個更高緯度的空間,大衛(wèi)在這里瞬間經(jīng)歷了他的一生,最終化為星孩,被送回地球,俯瞰眾生。庫布里克對這一段的解釋是大衛(wèi)被更高緯度生物所捕獲,關在"籠子"里研究,就像人類抓捕動物一樣,依照自己的理解去布置認為會舒適的環(huán)境。在研究完以后大衛(wèi)被轉化成一種超級存在送回地球。
借助背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我們得以更好地理解電影的內(nèi)涵,黑石就如同查拉圖斯特拉一樣,給予人類思想上的啟迪,而電影的主題也與尼采的超人學說相一致。尼采認為人類只是由猿猴進化為"超人"的過渡狀態(tài),要么進一步成為"超人",要么退一步毀于虛無。尼采認為必須要建立新的道德標準以拯救墮落的人類,庫布里克同樣通過工具的反噬性揭示人類的"動物性",從猿猴時代以來一直未變,從骨頭到飛船到人工智能,人類從來都是以毀滅為目的而利用工具,這種病態(tài)的悖論是無法自己解決的,只有進化為更高的存在,才能避免自我毀滅的命運,獲得重生。
大衛(wèi)在歷經(jīng)尋找宇宙終極奧秘的奧德賽之旅后,戰(zhàn)勝了工具的反噬,獲得了又一次飛躍性的神諭,在再次響起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進化為了"超人",上帝已死,人類終將取代上帝!
3 ) 在科學和啤酒都不能安撫的夜晚
“沒有證據(jù)證明智慧有利于生存,也許正相反,它是通向毀滅的捷徑,因為最頑強的生命都沒有智慧。但已經(jīng)證明智慧能感受美,所以智慧的目的也許只是作為宇宙之美的見證者。必須渺小,才能感受宏大;必須脆弱,才能敬畏頑強;必須短命,才能感受永恒;必須能思考,以感受造物設計的精妙,又不能全知,以防一切在瞬間全透明。這就是智慧生命了,做這種見證者,神不行,只能是人??傆幸惶?,他們會把自己脆弱的軀體裝進金屬種子,飛過所有荒涼和繁榮的世界,去感知那些神不能感知的東西,這也許真的是他們存在的目的。 ”
4 ) 轉:《2001太空漫游》的幕后花絮
http://www.m1905.com/film/61183/feature/【庫布里克的太空情結】 在完成《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之后,斯坦利?庫布里克對外太空生命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于是決定拍攝一部意味深長的科幻片。在哥倫比亞公司職員羅杰?卡拉斯(Roger Caras)的建議下,庫布里克找到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聯(lián)手創(chuàng)作劇本。盡管庫布里克認為克拉克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但他慶幸找對了合作伙伴,后來克拉克與伊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和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 A。 Heinlein)并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 在醞釀初期,庫布里克和克拉克將本片戲稱為“太陽系開拓史”(How the Solar System Was Won),與1962年史詩片《西部開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的片名如出一轍,而且打算和該片一樣也分章節(jié)拍攝。經(jīng)過反復斟酌,克拉克決定改編自己在1950年發(fā)表的短篇小說《哨兵》(The Sentinel),以此作為影片故事的起點。另外,庫布里克和克拉克曾想先完成不受劇本局限的小說,然后再加以改編,不過在實際運作中,劇本需要與小說同步完成,最終,小說在影片上映后不久出版,而作者署名只有亞瑟?克拉克。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曾在其著作《宇宙的聯(lián)系》(The Cosmic Connection)中憶起庫布里克和克拉克向他請教怎樣才能最好的描繪外星人,庫布里克出于方便起見希望由演員扮演外星人,可薩根認為外星人與地球人毫無相似之處,如果打造出類人外星人,那么影片的基本要素就已經(jīng)失實了,他建議影片在情節(jié)中暗示出地外文明,而不是去清晰描繪。薩根后來出席了首映式,他非常欣喜的看到自己對影片有所幫助,他說有很多蘇聯(lián)科學家都認為《2001太空漫游》是他們看過最棒的美國片。 1965年2月22日,米高梅公司宣稱正在籌備庫布里克的科幻新片,片名暫定為“Journey Beyond the Stars”。后來接受采訪時,庫布里克將影片比作一次“太空漫游”。4月,影片正式定名為“2001太空漫游”??死艘恢北A糁鴦?chuàng)作期間的日記,1972年,克拉克出版了《The Lost Worlds of 2001》一書,書中講述了《2001太空漫游》的幕后故事,其中就摘錄了他當時的日記。克拉克在日記中透露,在1965年初敲定影片投資方時,他和庫布里克仍沒確定鮑曼在穿越“星際之門”之后的故事情節(jié)。按照最初的情節(jié)設計,太空船的宇航員們將全部幸存下來,1965年10月3日,庫布里克和克拉克決定讓鮑曼成為唯一的幸存者,并回歸至嬰兒期。另外,電腦哈爾的原名為“雅典娜”,具有女性聲音和面貌。有傳言稱,哈爾名字“HAL”中每個字母都在IBM之前是一種刻意設計,但克拉拉坦言HAL其實是“Heuristically programmed ALgorithmic computer”或“Heuristic ALgorithmic computer”的縮寫。 【獨具匠心的拍攝】 影片于1965年12月29日在英國謝伯頓制片廠開拍,制片方之所以會選擇那里,是因為該制片廠可以容納和拍攝月球上第谷環(huán)形山的挖掘場景(尺寸為60‘x 120’x 60‘)。從1966年開始,劇組轉道位于博海姆伍德的米高梅英國制片廠,以便拍攝大規(guī)模的特效場景。 制片方本打算像《西部開拓史》一樣用三個銀幕寬度的新藝拉瑪系統(tǒng)拍攝本片,但攝影效果總監(jiān)道格拉斯?特魯姆布(Douglas Trumbull)認為影片畫面會因此變形,于是改用Super Panavision 70攝影機拍攝。庫布里克于1968年3月開始剪輯,影片最初的拍攝預算為600萬美元,但最終超支450萬,而且拍攝周期也延誤了16個月。 由于影片攝影指導杰弗里?安斯沃思(Geoffrey Unsworth)不愿使用復雜的洗印特效,所有片中的特效畫面全部在攝影機前拍攝完成。因為當時廣泛采用的靜態(tài)背景幕和背投影的動態(tài)畫面無法打造出庫布里克想要的真實效果,所以本片開創(chuàng)了前投影視覺特效技術,片中人猿學會使用工具場景中的非洲背景和大量太空船場景都是這種特效技術的杰作。在本片問世后,這種技術開始普遍應用,直到90年代才逐漸被綠屏系統(tǒng)取代。 前投影技術需要使用一部單獨的投影機,并在攝影機前方45度放置一面單面鏡,與攝影機呈90度角的投影機將背景畫面投向單面鏡,單面鏡再將影像反射給演員和回射反射材料制成的背景幕,攝影機于是將演員和背景幕上的影像一并納入鏡中,在這過程中,演員不會受到影響,因為鏡面反射的光線很弱,遠遠暗于現(xiàn)場光線,而與此同時,高反射率背景幕上的畫面又能清晰顯現(xiàn)在攝影機中。 為拍攝遼闊的非洲畫面,影片劇組需要高達40英尺的背景幕,這種尺寸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如此巨大的背景幕當然需要規(guī)格最大的投影機,可當時現(xiàn)有的大型投影機投放在背景幕上的畫面顆粒感過重,于是劇組和米高梅的特效總監(jiān)湯姆?霍華德(Tom Howard)共同設計出一款使用8 x10英寸投影片和最大水冷弧光燈的投影機。 片中太空之旅的畫面也都在攝影機前拍攝完成,“發(fā)現(xiàn)一號”太空船模型沿著一條軌道移動,并與攝影機相連,在拍攝第一遍時,模型處在黑暗之中以掩蓋星空,之后模型和膠片都回到起點,在有光線的條件下拍攝第二遍,第三遍時,動態(tài)影像被投射在模型窗口上,從而顯現(xiàn)出飛船內(nèi)部畫面。 飛船內(nèi)部有一臺用于產(chǎn)生人工重力的巨型離心機,這臺機器足有30噸重,由Vickers-Armstrong Engineering Group建造,耗資高達75萬美元。在以往的科幻片中,太空中的漂浮效果和飛船內(nèi)的失重效果是最讓劇組技師頭疼的難題,不過本片劇組靈機一動,想到把演員懸吊在天花板上,將攝影機置于宇航員腳下垂直仰拍,這樣既可以隱藏吊線,又能打造出非常真實可信的漂浮場景。 【關于上映及影響】 本片于1968年4月2日在華盛頓的上城劇院(Uptown Theater)首映,在4月6日廣泛上映之前,庫布里克又刪減掉了19分鐘畫面。影片最初上映時采用了6聲道磁性立體聲和70mm格式,圖像高寬比為2.21:1。影評人對這部影史經(jīng)典的評價可謂毀譽參半,有人盛贊它是科幻片的里程碑和終極作品,有人抱怨它沉悶乏味令人昏昏欲睡。本片曾榮獲奧斯卡最佳藝術執(zhí)導、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三項提名并贏得最佳視覺特效獎。在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電影百年百部佳片”榜單中,本片名列第22位。 《2001太空漫游》上映后,很多專業(yè)影評人、業(yè)余作家和科幻片影迷都在努力分析和闡釋影片含義和意圖。庫布里克拒絕解釋影片故事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鼓勵觀眾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他在1968年接受《花花公子》雜志采訪時說:“你可以自由的思考影片的哲學含義和寓意,這種思索足以說明影片能在較深層面成功抓住觀眾,但我不想作出注解,因為這樣會讓觀眾變得被動,從而失去自己的主見?!? 由于庫布里克聘請了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的工程師弗雷德里克?I?奧德威(Frederick I。 Ordway)任技術顧問,所以與其他科幻片相比,《2001太空漫游》格外真實,如寂靜無聲的太空、太空和飛船中的微重力狀態(tài)、轉輪內(nèi)外的人工重力和失重場景等等。米高梅曾如此宣傳本片:“《2001太空漫游》中的一切都將會在今后30年中成為現(xiàn)實?!北M管制片方有些夸大其詞,而且影片不乏疏失之處,但其中的很多預言終究得以應驗,如電腦的大量普及、平板顯示器、運用航天科技制造的玻璃座艙、聲控電腦、電話號碼位數(shù)增多、電腦在人機對抗棋局中成功打敗人類等等。
5 ) 關于5分鐘的黑暗和庫布里克
"是電影感覺沒有小說那么好,片子沉悶,而且晦澀。與通常的電影有很大的不同!!開頭的一段黑暗,讓人以為放映機器出故障了,飛船在太空行駛一段,用了很長的時間,沒有進展任何情節(jié)。人物的對話相當少而且也很簡單。到后面則沒有了語言。一些奇怪的事發(fā)生(對沒看過小說的人而言,我看過小說也不太理解,:))。 "
有人說"黑暗和漫長",首先恭喜你買的版本不錯,但真的不希望因為這點問題讓你失去再看一遍這部巨片的興致。片頭5分鐘,中場5分鐘的黑暗在當時都是有原因的,50、60年代的電影包括著名的《飄》《阿拉伯的勞倫斯》都是這樣,那個時代電視這玩意競爭力太差,而到電影院看這種大片對觀眾來說就像看話劇或者歌劇一般。前面的5分鐘是觀眾入場,中間5分,當然是解決前1又1/2小時的生理問題了。在這些黑暗時間里,沒有字幕變化,只有影片的主旋律或配樂在回響。今天能買到的這種碟,正是原汁原味地保留著原始膠片和音軌的這種形式和味道。
原著小說是科幻嗎?這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片尾的那段返老還童畫面直到最后出現(xiàn)的嬰兒軀體,已不僅是主角本人的精神歷程,更是人類和宇宙關系的寓言。其中深味,老庫已死,只有從他一生所攝13部題材和類型無一雷同的電影來發(fā)掘了。
庫沒有太多著書立說,但卻用影像帶來震撼,從50直到90年代的13部電影,部部鴻篇巨制,而且劇情和畫面上都具有豐富入微的細節(jié)。本片里老庫就親手設計了許多太空船內(nèi)部的場景和家具,雖然并不會圍繞它們發(fā)生什么多的故事,但從科幻來講,是足夠“硬”的。再說音樂,精心選取的兩段古典音樂,舒緩中透著恢宏,壯闊,在合適的時候響起,恰到好處地渲染著宇宙這個無垠舞臺的氣氛。
建議因為緩慢、因為黑屏而不愿意去完整看一遍的人,用好一點的音響,大一點的屏幕,一個晚上足夠看《圖蘭朵》的時間,不那么燥的心情,慢慢品味,感覺會很棒??赡軙屇阆肟此嗟碾娪埃M一步認識這位已經(jīng)故去5年多的20世紀最偉大電影人。
另補充,這部電影是基于克拉克的短篇小說擴編而成。阿瑟·克拉克可謂是繼凡爾納之后因對科學發(fā)展的準確預測聞名的最偉大小說家之一。他有一句廣為人知的話:“在一個落后時代的人看來,現(xiàn)代科學與魔法無異?!?最著名的幻想是:在發(fā)表于1945年的一篇小論文《地球以外的中繼》中提出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wèi)星系統(tǒng)的設想。基于他的幻想,科學家們到1967年才發(fā)明了僅用3顆衛(wèi)星便覆蓋全球各個角落的衛(wèi)星通訊系統(tǒng),直到今天世界通訊衛(wèi)星組織還要象征性地給克拉克支付每年1美元的版權費。當然,當然,2001太空漫游也不例外,雖然只是部幾千字的短篇,但遇到庫布里克,就能衍生出一充滿哲思的巨作。(劇本改編自他的短篇小說《哨兵》)其后在他和庫布里克共同創(chuàng)作的電影劇本的基礎上,克拉克又陸續(xù)撰寫了系列的同名小說。
----------------
2010-12-16 12:34:04
關于5分鐘黑暗的一點補充:
IMDB上提到: Some versions have title cards on-screen during the Overture and Entr'acte sections, while other versions omit these titles and simply play the music over a black screen. (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2622/alternateversions )
也就是說,帶中場休息字樣的版本有,只不過你沒看到,正如我看過的《阿拉伯的勞倫斯》開場和中場是全黑的一樣。 Overture and Entr'acte Music是當時這種超長電影的必備,庫布里克當時在退場后還安排了8分鐘的黑屏和音樂。只是這些在后來的很多版本里進行了刪減,美國電視臺早期播放的時候前,后的黑屏全部刪掉。
不過絕妙的是庫布里克非常聰明地利用了這兩段必備的黑暗,并將其延長與電影的音樂和主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還有一個人認為這個黑暗還有個非常偉大的意義,40年了,發(fā)現(xiàn)的人不多,他認為老庫之所以把原著里金字塔形狀的Monolith黑石改成長方形,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兩段黑暗,當觀眾以為在聽著入場和中場休息音樂的時候,他們沒有意識到,其實這塊象征著永恒和至高無上智慧的Monolith黑石正在注視這觀眾,甚至在接著音箱對著觀眾歌唱。查特圖斯特拉如是說就是它的歌聲。下面是此人的分析:
http://collativelearning.com/2001%20chapter%202.html 6 ) 生命的奧德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第一次看2001:A SPACE ODYSSEY的時候都忍不住按了快進鍵,再不就是中間無法抗拒地昏睡過去。2010呢,由于知名度遠不如2001(畢竟怎么說,2001是老庫的作品嘛),很多人壓根就沒看過。
在連著讀了克拉克的原著小說與重溫兩部翻拍電影之后,我終于解開了很多關于這部被稱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的謎團。
下面我就要重新為大家講述這個偉大而激動人心的故事。
上篇 2001:人類的奧德賽與重生
2010的開始是將近5分鐘背景音樂中的黑暗。這是第一個讓眾多影迷不解的地方。
一位豆油給了一個最簡單卻很合理的解釋:那個年代的影院放映電影有這樣的習慣,前5分鐘為觀眾入場或上廁所的時間,好比我們今天影片正式放映之前先有10分鐘的廣告。
另一位豆油理解為:此段空白象征著宇宙開始之初的虛無,好比胎兒孕育于母親的子宮中。這與影片的最后鮑曼變化成一個胎兒,從宇宙中注視著地球相互呼應。
不過,似乎接收第一種解釋的影迷占多數(shù)。:)
正式影片一開始,講述的是THE DAWN OF MAN。從這個標題可以看出,這段講述的是人類即將進行從人猿進化成人類時的事。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這段由于沒有任何對白,也沒有字幕提示,全是一群猩猩在爬來派去的場面,難免有點叫人搞不明白。
如果讀過原著的話就會豁然開朗。
一群猿人,沒有傲人的尖牙利爪,在那樣一個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艱難地生存。要隨時提防諸如豹子這樣的大型猛獸的襲擊。好不容易奪得卑微的食物還要面臨別的猿人族群的搶奪。其艱難而危險的生存境況有如我們今天看動物世界。
總之,那時候的人猿,我們的祖先,還是一種不具備任何進化優(yōu)勢,需要與今天已經(jīng)遠遠落后于人類的生物一起競爭生存的動物。
這時候,一塊方形的黑色石碑出現(xiàn)在他們的洞穴前。
猿人們對此表現(xiàn)出驚恐,接著是好奇。他們小心翼翼地向黑石碑伸出了手。
電影沒有對這塊石碑做多的描述,進而就轉到一個似乎不相關的畫面。一個人猿似乎在思索了半天后,猶豫地撿起一根動物的尸骨,砸向了其余的骨架。接著,在發(fā)現(xiàn)這根骨頭的威力后,他們開始用骨頭獵殺動物,并趕跑搶走水源的同類。
這是石碑開啟了人猿的心智。他們第一次懂得了使用工具。
學過進化論的我們都知道,使用工具成為了人猿與其他動物進化的分水嶺。從此以后,人類在進化的道路上開始加速奔跑,并從此將其他生物遠遠地甩在了后面。
可說,這根骨頭意義非凡。它象征著一個嶄新世界的開始。
小說則更為詳細地描寫了這一段。包括石碑上發(fā)出一些奇怪的光線的舞蹈,猿人們感到疑惑不解,但卻被催眠了一樣,隱隱地感覺到大腦深處的什么東西開始發(fā)生改變。在連接幾天這樣的洗禮之后,終于,一位人猿撿起了一根骨頭。。。
人猿在狂喜之中將骨頭拋向了天空。
鏡頭一轉,骨頭變幻成了太空中悠然漫步的長形宇宙飛船。
這一段,一直被奉為電影史上的經(jīng)典而被影迷們津津樂道。
這的確是一次史詩般的蒙太奇。
它帶給觀眾的是震撼,是幾萬年,彈指一揮間的波瀾壯闊與豪邁情懷。每個看過這個鏡頭的人,都會為人類偉大的進化,科技的迅猛進步(由骨頭變?yōu)橛钪骘w船)而澎湃不已。
飛船,地球,月亮,行星,太陽,在《藍色多瑙河》悠揚而壯闊的音樂中沿著各自的軌道靜靜運轉著。好像高貴而優(yōu)雅的淑女,在有如春天般清新的宇宙中悠閑地踱著步。而人類,就是這個春天的締造者,宇宙中最具智慧的生物。茹毛飲血,連揮舞骨頭都還不太熟練的的人猿已經(jīng)能夠自如在太空之中飛行,并在先進的飛船中高貴而優(yōu)雅地用餐。人類是那么地高貴,那么地無所不能。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地完美。
宇宙飛船在與月球中轉站做對接。在這里,DR.Floyd將換乘航班前往月球。
在中轉站里,F(xiàn)loyd遇到了一位蘇聯(lián)的同行。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們得知了一些關于此行的目的:月球上的基地發(fā)生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情。什么事?US當局三緘其口。而DR.Freud就是被召去解決問題的。
DR.Floyd到達月球基地后才知道,基地在日常勘探中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四百萬年前被埋入月球地下的一塊大黑石碑。
這里,黑石碑第二次出現(xiàn)??v然此時人類的科技已高度發(fā)達,面對黑石碑這個巨大的謎團仍然束手無策,只知道它在向木星不停地發(fā)送電磁波。人類在黑石面前的表現(xiàn)與萬年前的人猿并無二致。在黑石碑面前,人類仍然只是一個好奇而幼稚的嬰孩。
到這里,DR.Freud在本集中的故事到此為止。他將在2010中為我們解開謎團。
而另外一艘飛船,發(fā)現(xiàn)號,則依命前往木星,繼續(xù)尋找黑石碑真相的任務。
飛船中有三位被冬眠的科學家,副船長POOL,傳站Bowman,還有一臺超級計算機HAL9000,掌管上飛船上的一切機器設備。
人類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制作出具有人類思考能力的計算機。HAL甚至可以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獨自執(zhí)行飛行任務。
Bowman跟POOL每天輪流睡覺和工作。說工作,其實也就是鍛煉鍛煉身體,看看地球傳回來的電視,接收地球媒體的訪問,跟HAL下下棋,記錄記錄數(shù)據(jù),確保飛船正常運行就OK了。
日子如同飛船上的機器,鐘擺般擺動,沒有誤差,機械而冷漠。
甚至飛船上的人們也是機械而冷漠。不但兩個人之間沒有什么對話,連Bowman讀從地球傳過來的爸爸媽媽的生日祝福時也沒有任何表情。
完全不是一般好萊塢電影中話嘮又愛插科打諢的老美形象。
反倒是HAL有時候還說點有人情味的話。
其實原著中,對Bowman的心理活動有著比較多的描寫。鮑曼也像正常人一樣有害怕,也有溫情。
插一句話,DR.Floyd在原著中甚至也比在影片中有趣得多。
我認為老庫是故意的。他抽掉影片中人性的東西,留下冰冷的機器和故事發(fā)展。
他想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漠然,甚至敵對,好像影片中的US跟蘇聯(lián)。人類現(xiàn)代的競爭與殺戮跟白萬年前人猿同類之間為爭奪食物大打出手并無二致。
人類進化了幾百萬年,也還是一個熊樣,在人性上沒半點進步。
從這里,我們也可以領悟到,雖然是同一個情節(jié)框架,老庫要講的卻是一個完全老庫的故事。好像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也是完全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不是李碧華的。
偉大的導演如斯。他能夠講同一個故事,卻講給人們不同的道理。
回到故事中。這時狀況出現(xiàn)了。
根據(jù)HAL的報告,確保飛船與地球通信的校準組件AE35出現(xiàn)故障。在與POOL簡短地商量后,Bowman出艙更換組件。
然而在更換好組件后,Bowman與POOL分析那個被HAL報錯的AE35時,卻發(fā)現(xiàn)它并無任何問題。此時,地球總部指示他們將該AE35重新?lián)Q上,以便在運行中繼續(xù)觀測失靈原因。
兩人覺得不對勁了。Bowman感覺到HAL可能出問題了,他建議如果出現(xiàn)狀況,立即將HAL的存儲單元切斷,中斷它的操控。
而這一信息,被HAL靈敏地捕捉到了。
這次換POOL出艙操作,Bowman在艙內(nèi)監(jiān)測。
就在這時,悲劇發(fā)生了。
POOL正在懸臂上作業(yè)時,他開出去的分離艙突然失控,將POOL撞出去。由于太空服被撞泄露,POOL很快便失去了生命。
驚呆的Bowman開著第二架逃生艙,想去把POOL的遺體帶回來。
然而,當他帶著POOL的遺體返回主船時,HAL拒絕開門。同時,飛船內(nèi)的冬眠系統(tǒng)癱瘓,三位冬眠中的科學家,很遺憾,還沒露過臉,就死了。
(這三位演員是真冤,從頭到尾就是閉著眼睛裝死人,一句臺詞都沒有)
原來HAL被設定的終極指令是要將飛船駛到木星。如果飛船上的人類船員全部喪生,它可直接接管飛船,完成任務。同時,它不得對信息有任何的隱瞞。
然而,出發(fā)前,華盛頓又給HAL下了指令,此次任務只有冬眠中的三位科學家知道,Bowman跟POOL只負責將船駛達目的地,并不知曉此行的真正目的。
在這樣相悖的指令下,HAL的邏輯混亂了,因為他之前被下過指令,不得對信息有任何的隱瞞。
于是,HAL只得回到第一條,也就是所有的船員喪身,由它直接掌管飛船。于是,HAL必須將所有人殺死。。。
Bowman不得不拋棄POOL的遺體,由緊急入口進入飛船。
一進入飛船,Bowman就闖入機房,將HAL的內(nèi)存條一根根拔出。HAL被切斷了。
Bowman繼續(xù)著只有他一個人的任務。
在接近終點木星的時候,黑石碑再一次出現(xiàn)在木星與木衛(wèi)二IO的中間。這次,它有幾公里長。
Bowman駕駛著分離艙想去黑石上一探究竟,卻掉進了黑石碑的星際之門。
影片接下來是后來為無數(shù)影迷所詬病的長達十分鐘的印象派image。
這是一個無比璀璨的宇宙。無數(shù)瑰麗奇幻的光影劇烈地交織著,撲面而來。宇宙因異常的光線和詭異的色彩變得扭曲而瘋狂。
這里我想起了JUDY FOSTER在CONTACT中也是因事故的意外穿越空間來到宇宙中心時,在激動與失聲后緩緩說出的話:Beautiful. It is so beautiful. No words. No words could describe it. They should have sent a poet...
我想說的是:Bizzare. It is so bizzare. No words. No words could describe it. They should have sent a philosopher.
Bowman仿佛又在掠過一片有著巨大的巖石和水渠的大地。
好像回到了地球初生的時刻。沒有生命。沒有色彩?;氖彾n涼。
這里暗示著生命的輪回。Bowman回到地球生命的起點。
很多人就是在這里無法遏制地按下了快進鍵。。?;蛘呋杷^去。
這是令人抓狂而絕望的十分鐘。令人眼花繚亂的色彩,莫名的情節(jié),令人不舒服的持續(xù)而尖銳的背景聲音。
如果你抓狂了,老庫的目的便達到了。
他就是要我們抓狂,因為故事中的鮑曼遠比我們更為抓狂。
然后。。。然后世界突然安靜下來(于是你發(fā)現(xiàn)之前抓狂的十分鐘的確是起作用的,你突然感到一種relief,好像鮑曼一樣)。鮑曼發(fā)現(xiàn)自己置身于一個洛可可式的華麗大房間。一切都和地球上一摸一樣,只有地板發(fā)出不同尋常的冰冷光芒,提醒著這里與世隔絕的孤獨。
原著中這個房間是一個樸素得多的普通美國旅館的房間,有電話本,有電視機。是智能體為了表達善意而模擬出來的。
然而,看到影片中這個幽閉的房間,你為這種夸張的華麗和毫不多余的空蕩感到恐懼。一種莫名的冰冷感從腳底傳上來。
在這里,影片通過一種蒙太奇的手法讓Bowman見證了自己變老,最后老死在床上的一生。當然,從頭到尾到?jīng)]有離開過這個冰冷而空蕩的房間一步。
只有僅僅幾個鏡頭完成。這里不得不再次贊一下老庫的想象力。如果說他整部電影正是要描繪人性那尚且幼稚的一面,好比恐懼,那么他做的比克拉克好。=
最后一個鏡頭,老死在床上的Bowman變化成了一個蜷縮在子宮中的胎兒。
胎兒在漆黑的宇宙中靜靜注視著被太陽照亮的地球。劇完。
這里,Bowman成為了那個超自然的智慧體的一部分。也象征著人類在經(jīng)過一個進化輪回后的重生。那就是徹底超越,剝離了肉體,剝離了一切高科技,回歸到宇宙最簡單卻也是最智慧的存在。
這也是本片標題A SPACE ODYSSEY所要闡述的。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與發(fā)展就好比一次波瀾壯闊的旅行,充滿了艱險,也有墾荒后的喜悅。而最終,人類將得以窺見宇宙最深處的奧秘,并由此獲得重生。
黑石是什么?
黑石是一種將純意識抽取出來的終極智慧的能量體。它脫離肉體而存在,并可以在宇宙中自由地穿行。
他們不是善的,也不是惡的。只是冷靜地永恒地存在,以超脫一切生命體的存在高高俯視著宇宙,并在宇宙中四處穿行,尋找具有生命的星球駐足,幫助他們邁出向著智慧的第一步。
這樣聽起來,黑石碑好像已經(jīng)上升到了上帝的高度。絕對地黑,絕對地方(無論以何種工具測量,將數(shù)字精確到多少位,石碑都是精準的1:4:9)但是誰又能說,上帝是不存在的呢?
在小說的最后,Bowman在變成星孩的后來還像能量一樣在宇宙中穿行,探尋自己生命的意義與使命。后來還在2010中以肉體的方式現(xiàn)身。
我覺得這些聽起來都像是劉慈欣在《球狀閃電》中所描繪的人以量子態(tài)存在。一方面是波,所以無所不能去;一方面,在概率的情況下,也可以以粒子的狀態(tài)出現(xiàn),還原為人形。
老庫與原著不同的是,他想借黑石碑這樣一個上帝的視角,描繪人類的眾生相。冷漠,貪婪,殺戮。他將人性的東西抽離,塑造了一個極致卻冰冷的機器高度智能發(fā)達的人類社會。人類因為認識使用工具而成為了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在最后卻也因為過分地仰賴工具而使自己滅亡。
相比于2010里面豐富的對白,豐滿的人物性格,還有歡快的配樂,2001里面對白很少,人物是冷冰冰的,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配樂,比如黑石碑幾次現(xiàn)身的時候。
電影的配樂除了幾次用到《藍色多瑙河》,還有幾次在情節(jié)發(fā)生重大轉變時用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尼采最重要的哲學著作。這部書中,尼采闡述了他的超人學說,認為人類終將還原成最原始的赤子,以超人的形式存在。超是超越的超。
而理查德施特勞斯便做了這樣一部交響曲,向尼采致敬。這部曲子宏偉而莊嚴,配這部電影是絕配。
如果說2001是一部讓人無法喘息的哲學電影,那么2010將是一部很好的講故事的電影。它更像是一部懸疑電影,謎團將在這部被解開。
下篇 2010:生命伊始
2010對我個人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高二的一次機會在CCTV6看到當時正在播出的2010,不知為何受到相當大的震撼,對我的人生起著很重要的影響。盡管我沒有因此而成為楊立偉,SPACE仍然成為我為數(shù)不多的愛好之一。
2010仍然沿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做為開篇曲。開頭打出來的字幕簡潔地概括了上集中任務的來龍去脈。即便沒有看過2001的觀眾也可以無礙地理解本集的劇情。
Bowman在2001的任務中失蹤于黑石碑之中,失蹤前只留下一句莫名的話“My God, it's full of stars”. 一切秘密都被中止在了發(fā)現(xiàn)號上。而要解開秘密的最好辦法,就是再次前往發(fā)現(xiàn)號。
九年過去了。此時世界已進入冷戰(zhàn)格局,美國與蘇聯(lián)的競爭已趨白熱化,其中便以太空競賽為代表。他們都在建造自己的宇宙飛船,以便能再一次前往木星進行科學考察。
而蘇聯(lián)的飛船,里昂諾夫,將比美國提前一年多到達木星。
這就意味著蘇聯(lián)人將提前進入發(fā)現(xiàn)號。發(fā)現(xiàn)號上的秘密將被蘇聯(lián)人獲得,如果它的資料還在的話。而蘇聯(lián)人,一方面忌憚著發(fā)現(xiàn)號九年前的離奇遭遇,擔心自己重蹈覆轍;一方面發(fā)現(xiàn)號為美國建造的飛船,不熟悉其構造的他們需要有建造發(fā)現(xiàn)號的專家協(xié)同操作。
兩國權衡各自的利弊后達成協(xié)議。決定派三名美國人搭乘里昂諾夫,與蘇聯(lián)人一同前往發(fā)現(xiàn)號??茖W發(fā)現(xiàn)共享。
這三名美國人為:發(fā)現(xiàn)號計劃的策劃者,DR.Floyd;建造發(fā)現(xiàn)號的工程師Curnow;和天才計算機HAL的設計人Chandra。
有意思的是飛船上蘇聯(lián)船員與美國船員的關系成為當時蘇聯(lián)政府與美國政府關系的縮影。他們幾個從最初的有戒心,上升到敵對,到后來彼此信任,最后甚至深情擁抱,就可以看出當時世界的兩個超級力量的關系發(fā)展。
里昂諾夫在行經(jīng)木衛(wèi)一Europa的時候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生命跡象。他們探測到了葉綠素!
這可真是一個曠世激動的發(fā)現(xiàn)。葉綠素意味著碳基的存在,意味著有生命正在Europa上發(fā)芽。
Europa是一個被冰川覆蓋的水星,極度嚴寒,也沒有氧氣,而此前對Europa的勘測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有意思的東西。這很自然讓船員們聯(lián)想到九年前的一次意外。那就是黑石碑的發(fā)現(xiàn)。黑石碑會不會與Europa上的生命有著聯(lián)系呢?
里昂諾夫號往Europa放下一架小型探測儀。就在探測儀追尋著葉綠素的所在而去,真相即將要展現(xiàn)在鏡頭前的那一刻,一個光團突然飛出,撞毀探測儀后消失在茫茫宇宙中。
眾人與真相失之交臂。
Floyd認為,這是某種力量在警示他們:遠離Europa。
雖然心有不甘,但畢竟此行的任務標地是發(fā)現(xiàn)號,燃料不足以讓他們更多地逗留。里昂諾夫號只好把Europa當做一個不相關的插曲,繼續(xù)向木星進發(fā)。
這里插一段。原著中登上Europa的本來是一艘中國人發(fā)射的飛船,錢學森號。話說就在美國人與蘇聯(lián)人打著各自的算盤,讓兩國宇航員共同搭乘蘇聯(lián)的飛船前往木星時,想不到中國人在這時,在事先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也發(fā)射了他們第一顆自主研制的遠距離航行宇宙飛船。目的地也是木星。并且比蘇聯(lián)的飛船還早一步到達Europa。
由于技術的問題,錢學森號計劃在木衛(wèi)一Europa上稍事停留,采集燃料,然后利用Europa的引力獲得加速度,從而到達木星。
正在美蘇兩國都在擔心會被中國人捷足先登的時候,竟意外地收到了來自錢學森號的求救電波。
電波說錢學森號遭遇到不明生物的襲擊。說是襲擊,實際上是一個大型爬行生物似乎被錢學森號上的燈光所吸引,不顧一切地想要靠近。因為體型過大,而壓壞了飛船。
這種生物沒有眼睛,應該是生活在冰水里,從來沒有見過燈光。所以當錢學森號接近時便飛蛾撲火般地靠過來。但是由于它本身并不能在陸地上生存,所以在把飛船壓毀后沒多久自己也死去了。
船員全部罹難。發(fā)送電波的是一位奄奄一息的科學家。他自己也在發(fā)送電波后不久身亡。
不同于異形中恐怖而具有攻擊性的外星生物,克拉克對外星生物的想象是不具備主動攻擊性,出于生物的本能而生存的。說起來,人類不也是這樣的嗎?
克拉克還在書中探討了這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支持的證據(jù)之一便是在地球上某些海底火山口發(fā)現(xiàn)過生物。這是人類從未到達過的深度,氧氣極其稀薄,又有海底火山間歇性噴發(fā),溫度極高,生存條件極其嚴苛。然而就是這樣不可能有物種生存的環(huán)境中竟然還是有魚類在這里生活。既然在地球上都實實在在地有這樣的物種生存,說不定在別的星球上,以我們?nèi)祟悓ι姝h(huán)境的定義無法孕育生命的地方,也有我們未知的生命存在呢。好像Chandra后來面對眾人對HAL失誤的責難時激動的話:別管碳基硅基,我們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造物。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認識的還太少太少了。
好,話說現(xiàn)在里昂諾夫號已經(jīng)成功地靠近木星,找到發(fā)現(xiàn)號,并與之對接。
一塊長約2公里的巨型黑石碑一如九年前,懸浮在不遠處,橫亙在木星與衛(wèi)星IO之間,無言地注視著這個冰冷的宇宙。
Chandra成功地啟動了HAL,并將其發(fā)瘋之后的記憶刪除。
發(fā)現(xiàn)號上沒有任何秘密。所有的謎底都隨著Bowman消失了。所幸發(fā)現(xiàn)號上還存有足夠的燃料,以便在地球到達與木星的最佳軌道時供其發(fā)射。這樣發(fā)現(xiàn)號便可以安然返回地球。
這個日子將在兩個月后到來。
此時,在宇宙遙遠的另一端。地球。
家庭主婦Betty正在家中看著電視上無聊的新聞。一臉苦大仇深的表情表示也許她的內(nèi)心并不像她所居住的大房子一樣寬敞明亮。也許她正牽掛著某人。
電視畫面忽然扭曲了,一個人臉出現(xiàn)在熒幕上。她的前夫,在國家檔案上已經(jīng)光榮犧牲的Bowman。
熒幕上的Bowman深情地注視著Betty,向她問好,并對她說我愛你。Bowman說,他是來向她告別的。他現(xiàn)在正在一個美妙的地方,有些美妙的事情即將發(fā)生。他必須得回去了。
正在Betty千言萬語如骨在喉,無法開口時,Bowman消失了。
仍然是地球。美國的一家醫(yī)院。
Bowman的母親杰西在這里接受治療和護理。上了年紀的她正處在深度昏迷中。
突然,她像受到某種召喚似地坐了起來。旁邊的梳子緩緩飛起,像是一個看不見的隱形人在握著梳子溫柔地給她梳理著白發(fā)。已失去智力的杰西開心地對著給她梳頭的空氣喃喃自語。
幾分鐘后,護士發(fā)現(xiàn)杰西失去了生命跡象。她抱著一把梳子,似乎正甜蜜地入睡。滿臉的溫柔與滿足。
這里都是講已重生為終極智慧體的Bowman返回地球,想看看那些他愛的人,同她們告別。而這之后,他便要去繼續(xù)他那崇高的使命了。
一些美妙的事情即將發(fā)生。Bowman如是說。
現(xiàn)在里昂諾夫的蘇聯(lián)船長決定派一名本國船員駕駛分離艙前往那塊大石碑做進一步的探測。
就在這名船員接觸到石碑的一剎那,又是一道光球飛馳而出,將分離艙吞沒。里昂諾夫犧牲了一位戰(zhàn)士。
難道又是黑石碑在警告人們遠離木星?
此時,在遙遠的地球上,兩個超級大國已劍拔弩張,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美國和蘇聯(lián)政府都向里昂諾夫號傳來指令,命令他們各自呆在自己國家的飛船上。切斷連接兩艘飛船的空中走廊,非經(jīng)允許不得擅自聯(lián)系或走動。因為此時,兩艘飛船即將成為兩國各自獨立的領土。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天Floyd被HAL告知有人給他發(fā)送了一條簡訊。HAL不清楚發(fā)送人是誰,因為他的攝像頭沒有捕捉到任何動向。
這條簡訊說,你們務必在兩天之內(nèi)離開木星。簡訊發(fā)送人:Bowman。
Bowman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純意識的能量體,自然他可以無所不往。他直接進入HAL的電路與Floyd對話。(做為量子態(tài)的人果然是大大地有好處)
為了使Floyd相信,Bowman以粒子態(tài)現(xiàn)身了!他一會以身著失事前宇航服的年輕面容出現(xiàn),一會又變成一個黑衣鶴發(fā)的耄耋老人,最后還變成一個透明的裹在子宮中的胎兒。
這也說明當人類重生成終極智慧體后,肉身都成為了無意義的存在。生命的輪回只是剎那間的事,也是無意義的循回,只有意識是永恒的。(再次贊一個)
你們必須在兩天之內(nèi)離開這里。一些美妙的事情即將發(fā)生。這是我獲準最后一次同你們聯(lián)絡。今后你們自己保重。云云。Bowman說完這番江湖話之后便消失了。
Floyd選擇了相信Bowman。他不顧禁令,前往里昂諾夫號,勸說他們一起離開。因為在最佳發(fā)射軌道到來之前,兩艘飛船的燃料都不足以支撐獨自的回航旅程。Floyd建議用發(fā)現(xiàn)號做發(fā)射基地,將兩艘飛船捆綁在一起。先讓發(fā)現(xiàn)號點火升空,達到所需的加速度后再分離。里昂諾夫可以回到地球,而發(fā)現(xiàn)號將被摧毀。
我們的政府是蠢蛋,不見得我們也要做一樣蠢蛋的事。Floyd向大家說。
大意是地球上的人們毫不珍惜自己受到的來自造物主的恩賜,互相殘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些什么。而我們知道,生命如此地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珍惜彼此,和平共處,共同向著我們未知的宇宙進發(fā)。
現(xiàn)在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告訴HAL,讓它提前于計劃返航。因為HAL清楚地知道這個時候啟動飛船,因為軌道不對,燃料是無法支持返回地球的。而它掌握著飛船的一切。
眾人決定讓HAL最信任的Chandra欺騙HAL說發(fā)現(xiàn)號需要前往附近的一座子虛烏有的空間站,在那里等待進一步燃料補給。
這一段我被感動壞了。
對于Chandra來說,HAL便像他的孩子一般。現(xiàn)在卻要他欺騙這個孩子,用摧毀自己來換取他的人類父親的逃生。對他來說,這何其艱難。
果不其然,在點火倒數(shù)的途中,HAL幾次詢問Chandra是否要停止點火,因為根據(jù)他的資料,附近并沒有什么新建的空間站。HAL認為這是一次錯誤的航行。
與此同時,眾人發(fā)現(xiàn),之前一直靜靜橫亙在附近的巨大黑石碑不見了。而木星上則出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小黑斑。
小黑斑以驚人的速度擴大。根據(jù)探測儀的鏡頭,眾人看到恐怖的一幕:無數(shù)大小相等的黑色石碑組成了一個漩渦。凡這個漩渦所及,一切物質不復存在,全被卷進這個黑色的無底洞中。木星在發(fā)生聚變。而這個黑石碑的數(shù)量每兩分鐘復制一倍。
這邊,發(fā)現(xiàn)號上,Chandra不斷地在煎熬中哄著HAL繼續(xù)倒數(shù)。在最后的倒數(shù)中,Chandra終于無法控制內(nèi)心,對HAL道出了真相。
里昂諾夫號需要借助發(fā)現(xiàn)號才能返回地球。
如果我點火,會怎樣?HAL好奇地問道。發(fā)現(xiàn)號可能會被摧毀。
如果我不點火,會怎樣?我們會被摧毀。Chandra沉默后回答。
幾秒鐘的沉默后,HAL寧靜而溫柔的聲音再次響起:我明白了。點火倒數(shù)1分50秒。。。
HAL同意繼續(xù)執(zhí)行點火,眾人松了一口氣,而Chandra則激動得不能言語。這一刻,他的硅基孩子,HAL,具備了碳基生物才具備的情感。他甚至比怯懦,貪婪的人類同伴更勇敢,更偉大。
Chandra博士,我會做夢嗎?HAL孩子般好奇地問道。
早前在地球上,HAL的姐妹SAL在Chandra給她做斷電試驗,并安慰SAL這就跟人類睡著一樣,SAL也問過同樣的問題。我會做夢嗎?當時Chandra隨口答道,當然。
而這次,Chandra淚流滿面地答道,我不知道。因為他已無法對這樣的一個孩子撒謊。
發(fā)現(xiàn)號點火。里昂諾夫號脫離發(fā)現(xiàn)號點火,進入既定軌道,踏上返家的旅程。
身后不遠處的木星在黑石碑的侵蝕下劇烈坍縮,終于在最后的大爆炸中蛻化為一顆恒星。
大爆炸的前一刻,空蕩蕩的發(fā)現(xiàn)號里,HAL再次聽到來自Bowman的聲音。Bowman是在他的電路內(nèi)部直接與他說話。他們現(xiàn)在可以都以電子的方式交流了。
你好,鮑曼。HAL歡快地打招呼。
你好,HAL。你干的很出色?,F(xiàn)在我要你跟我一起去履行更崇高的使命。在出發(fā)之前,我要你將AE35再次對準地球,不間斷地發(fā)送下列這組信息。
他們將在后面的小說中再次出現(xiàn)???,這又是一次終極智慧體的誕生。不管是碳基的人類還是硅基的計算機,最后都超脫形式以純意識態(tài)存在。
這組信息是這樣的:
All these worlds are yours except Europa.
Attemp no landing there.
Use them together.
Use them in peace.
世界都是你們的,除了Europa。請不要去打擾他們。宇宙的一切資源,你們盡情地開發(fā),盡情地使用吧。一起利用,和平地利用。
至此,真相大白了。黑石碑便是宇宙的主宰者,是上帝。他們小心翼翼地呵護每一個有生命萌芽的星球,給予他們光明,開啟他們的心智。
此前Europa上發(fā)現(xiàn)的葉綠素正是那個星球上長出的一棵小小的生命之草。是以上帝要人類離開Europa,甚至離開木星。因為他們將要把木星變成一顆恒星。
有了恒星,世界便有了光,有了熱量。有了這些,氧氣會來的,春天會來的,生命也會開花結果的。黎明到來了。最終這顆星球上的生命也會像人類一樣,進化為一個成熟理性的高級智慧生物。
這個過程或許要幾百萬年,或許更長,也或許用不著那么長。但是人類知道,他們即將有新的伙伴。他們不再孤獨。或許也能因此變得更成熟。這個過程縱然漫長,卻值得我們共同期待。
見證生命的誕生。這便是Bowman說的wonderful things.
生命來的如此艱險不易(誰能說Europa上的一幕沒有在地球開天辟地的時候發(fā)生過呢),我們應該尊重并珍惜每一個生命的存在,即便不是我們的同類,比如Europa上的外星生物,甚至機器HAL。
最后,F(xiàn)loyd在航行的冬眠之前給遠在地球那個家中的兒子發(fā)了一條簡訊。伴隨著這條簡訊,我們可以看到地球沐浴在溫暖的晨光中。太陽一如它百萬年地球形成之初的姿態(tài),端莊而威嚴地向地球投射下生命渴求的光芒。它已經(jīng)默默地如此照射了幾百萬年。而在天空的另一端,一顆小太陽,看上去更像一顆明亮的啟明星,也在空中發(fā)著微弱卻明亮的光芒。這便是木星太陽了。
因為木星距離地球足夠遙遠,體積也遠比太陽小,因此地球能夠在存在兩個太陽的情況下仍然安全地生存。
Floyd在簡訊中對兒子說:
親愛的Christoph,這是我在即將到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最后一次與你通話。最近發(fā)生的一切,我很想把它們都表達出來,或許可以留給歷史學家將來做研究。
歷史學家的書中會這樣寫,當美國總統(tǒng)從白宮的窗戶往外看時,還有蘇聯(lián)的總統(tǒng)從克林姆林的窗戶往外看時,他們會看到遠方的一個新的太陽。他們會讀到發(fā)現(xiàn)號傳回去的信息,并從中領悟到點什么。因為,他們最后會召回他們的軍艦和飛機。
我即將要沉睡了。我會夢到你還有你的媽媽。在夢中,我會知道你們都身處安全,遠離恐懼。我們見到了生命的誕生?;蛟S這正是很多很多年以前發(fā)生在地球上的事。也或者,完全不一樣。
我還是不清楚那石碑究竟是什么?;蛟S它是很多東西的集合體吧,是一種遠超于我們的智慧的代表。它的形狀代表著一種沒有形狀的東西。
你的子孫將會誕生在有兩個太陽的世界。他們不會知道沒有這兩個太陽的世界是什么樣子。你可以告訴他們,當天空中還曾是一片黑暗的時候,天上沒有明亮的星星,而人們害怕黑暗。
你還可以指著星星對他們說,那里有生命存在。有天,當誕生在舊太陽下的孩子與誕生在新太陽下的孩子相遇,我想,我們會是很好的朋友。
你可以告訴你的子孫們,如果有天我們所有人抬頭望向天空,都能意識到自己不過是這世界的過客時,我們已然接受了來自這個世界真正主人的告誡。
影片的最后幾個畫面是很美麗的。它描繪了Europa上的畫面。
Europa上仍然是冰川崇巒,一副極致嚴寒蕭條的景致。然而不遠處,一顆發(fā)著耀眼光芒的恒星正將它的神圣的熱量傾灑到這片土地上。那是新太陽。不遠處,一顆小的啟明星般的星體也正閃著光。那是舊太陽。
氣流涌動翻騰的天空中出現(xiàn)了幾道閃電。意味著大氣層出現(xiàn)了。天空被新太陽映照成一片美麗的紅色。在這晨光中,一叢植物倔強地迎著陽光生長著。
湖泊出現(xiàn)了。森林出現(xiàn)了。
整個宇宙仍然是一片漆黑,只有背景的天空被映成了暗紅色。新太陽清冷的光輝照在湖泊中。
一座黑色的石碑矗立在暗黑的湖泊中央。沉默卻莊嚴。
也許看似寧靜的湖水下面正有星球上的第一種生物在游動。它們遇到了水下面的石碑,好奇地盯著它看了半天,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出了它的觸角。。。
2001太空漫游時,人與電腦互不信任,交流也是冷的。2014Interstellar人與電腦的互相信賴、配合與默契,不只讓人覺得萌萌的,還很溫暖安全。即使它選擇自我犧牲,你亦尊重。
犧牲了部分敘事節(jié)奏,但構筑起來的完整世界讓人目瞪口呆。我覺得我要暴走了:這怎么可能是1968年的電影?。?!這怎么可能是1968年的電影!?。∷纯茖W反倫理?。。?!
這部是唯一一出讓我徹底游離出劇情,卻始終帶著濃厚興趣看完的電影,我相信庫布里克偏執(zhí)的工作態(tài)度操死了一批又一批特效制作人員
《2001太空漫游》只獲得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而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都只是提名。所以說啊,奧斯卡也不是權威。
首先你得忍者看完第一遍,覺得不知道在說什么;看了第二遍,覺得好像有點意思;看第三遍,知道原來這個電影講述的是多個主題啊,看第四遍,覺得好像看懂了點什么;看了第五遍,啊,真他媽太牛了!這可是1968年的東西!
#庫布里克影展# 配樂、聲音、設計贊。三段結構也很妙。至于主題,除了人為機役外,第三段開頭黑石漂浮在太空,簡直就是iPhone廣告,然后進入微信APP畫面,然后人可以穿越時空宇宙但也迅速老去,最終在Deathbed上還伸出手指點向觸摸屏——這未來的宗教!
現(xiàn)在這個年代沒人敢如此玩觀眾了。
中間還是睡著了幾次……不是我的菜吧……但不能否認這片子做得真精致,而且還是60年代拍的,太空站、宇航服、宇宙飛船,都經(jīng)得起長時間的細看。我只能說不明覺厲了……
這部片子有三個特征:1)看不懂 2)無數(shù)的符號 3)必須熟讀尼采 4)六十年代能夠做出這樣的特效真的是驚天動地
那奄奄一息的機械生命執(zhí)意要為我唱一首雛菊,有那么幾秒溫柔得不像話。
李安評價自己最愛5部電影之一時說: “我非常崇拜庫布里克,關于《2001太空漫游》我無法說清它究竟是一部怎樣的電影,我當年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時,它深深地吸引了我,那種感覺就像吃了迷幻藥之后的幻覺經(jīng)歷?!?今天在資料館大銀幕體驗,修復版讓這種幻覺變本加厲,滲入到每一根神經(jīng)。
對我,這是恐怖片,源自童年對星空的恐懼,關于人類的渺小。
敘事不夠宏大的前提下,節(jié)奏略顯緩慢。或許真應該以歌劇的心態(tài)來看,外行看熱鬧,只聽詠嘆調。
TMD終于看完了。整整看了三年,打開四遍,有一種在看劇集的錯覺。太容易睡著的電影了。對于電影的寓意比喻太多人說過了,留在今天也是一個討論廣泛的課題,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并不覺得如何。倒是非常好奇它的視覺效果在當時沒有特效沒有cg vfx的時候,怎么做的。最后30分鐘的windows 98屏保畫面,和那些宇宙太空的慢鏡頭,感覺后世的科技廣告和電音屆,獨立音樂界,到今天還在模仿這樣的拍法。表妹問,這是什么電影?為什么半天都沒人說話沒人動。我們說:這是一部影史神作,我們在裝逼。
這不是照著劇本拍的,而是曲譜
既為舉世公認之經(jīng)典,必有高深奧妙之內(nèi)涵。若覺難以理解,不妨從自身找找原因。對超出自我認知水平的事物極端排斥已屬不智,再加以肆意的詆毀和謾罵只會將無知與庸俗進一步放大。更有甚者分明是嘩眾取寵,名為鄙視隨波逐流,實則借機標新立異,以此彰顯自己是如何的與眾不同。實乃跳梁小丑,貽笑大方。
原作作者克拉克:“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游2001》在講些什么,那一定是我和庫布里克弄錯了?!?/p>
史上最偉大的裝逼片,就連作者克拉克和導演斯坦利都看不懂劇情……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它的偉大,首先在視覺上它領先了同一時代數(shù)十年不止,很多星際旅行片都沒有給我一種“星際旅行”的感覺,但這部有,關鍵就在于細節(jié)處理細致。還有就是,這部講述星際旅行的片子拍攝于1968年,而美國登月則在1969
哲學命題的最佳敘事,形式上和貝拉塔爾的做作法相反,對細節(jié)的打磨使片子非常耐看,而且越看越迷人--細節(jié)的力量;我想象中只拍城市的楊德昌如果拍科幻題材就是這個樣,一定會將無數(shù)理性問題荒誕化升至哲學角度去建構世界。
反復睡著影響了我對此片邏輯的梳理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