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Strong飾演的艦長William被派往火星執(zhí)行一項單程任務,四千萬英里,270天的孤獨航程,邁出人類殖民火星第一步……
《登入火星》真好看。體驗極致的孤獨和人類無盡的好奇心。只為抵達和看見,不求返回與存活。將第一具地球生物的尸體留在火星上,這同樣是一次征服與殖民的壯舉。當William駕駛著資源枯竭的登陸艙穿越火星大氣層的一刻,我那深如幽潭的雙眸濕潤了。可以給四星,因為它思想的獨特性。但若以科幻電影幾大評分標準來評判的話,只能給三星。
影片開始時,必然是想看看導演怎么解釋宇宙奧秘、介紹神奇新世界等一些對于科幻類型片的基本預期。但意外的是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在交代人物心理,于是我明白,這部電影用意必然不是在科幻邏輯上下功夫的。
我更愿意將其歸類為一部心理電影,一部用太空旅行來象征人陷入抑郁心境中的感受共鳴。
首先就是孤獨,這種孤獨不是生活中無人陪伴,更多的是由內(nèi)而外的一種低迷狀態(tài),不再輕易能與人分享感受,對外界也沒有更多激情與期待,完全被囚禁在自己的生活里。
僅存的精力也基本都用在生計瑣事上,比如影片里不停的對水問題的焦慮,基本的生存環(huán)境與身體狀況。即便是偶然出現(xiàn)的春色,也只能在一絲波瀾后,平靜下來繼續(xù)面對棘手而每況日下的狀態(tài),直到完成這場人生的旅程。
人類移民外星,是早晚的事,當然堅守地球的人也肯定有。
要去外太空到底有多難?看了電影就明白。不難。
雖然外星球和外太空對于人類來說,就是死地!但是,只要有水有氧氣有食物,我們就可以活得好好的。有水就會有植物,有植物就會有氧氣(畢竟外太空也有光,火星上也看得到太陽),有植物就有食物。問題來了,水怎么來。影片中涉及到的有兩個,一是從沙漠的沙土中取水的技術,二是從空氣冷凝到的水。這樣的方法就適合火星和太空艙了。雖然中途出了問題,但是憑借著寧死不放棄的堅持,主人公到達了火星。
有水有植物有氧氣有食物的思路是對的。那么沙土中取水,和空氣冷凝取水對不對呢?沙土中取水,關鍵得沙土中有水分,有當然可以“擠出水”來;而冷凝水,天然露水也是這么來的,但是同樣也得空氣中有水分。火星空氣和土壤中有水分的話,人類是很容易移民的;而太空艙中的水分,我的理解,那得靠“水循環(huán)”,說白了就是散逸的水分都收集起來。片中,因為失誤,導致水被污染了,所以放棄了從土中取水,主人公反過來利用植物蒙上塑料膜,放在空調(diào)下去取水。其實像“空氣鳳梨(一種植物)”那樣,不需要土壤和水,直接通過葉片上的氣孔,從空氣中獲得水分的植物,大可以被利用啊。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登入火星》比《火星救援》還更實在,沒有水,有土豆也不行,水比土豆重要多啦。而精神上是一樣的,關鍵就是忍受孤獨,堅持到底。說白了,旅途雖然漫長,但是只要克服寂寞,不過就是飛呀飛飛很久,像一直在船上,在潛艇里,始終不和地面一樣,有很多不適應要習慣而已。17.11.11
a
為什么總是水?
尸體順利到達火星
男主孤立無援,無論是通往火星的道路有多么漫長孤獨,還是全片僅此一人獨撐的孤獨,他把航天人的孤獨演出來了。
片名該叫「火星不救援」
還好 有點悶 男神臀部曲線棒棒的
科幻的科,是指嚴謹?shù)倪壿媰?nèi)核??梢杂泻诳萍迹荒苋萑痰图夊e誤。當你要講的故事沒有可信度時,便淪為了奇談。
conquer loneliness
氛圍不錯,馬特斯特朗粉應該會喜歡
回不去的地球 到不了的火星 一個人努力生存的背影有多堅強就有多孤單 在或狹隘或蒼涼的土地上 沒有回頭路
所以。。。這只是一段旅程?HD 720P 16/06/07
寂寞啊
麻嘛麻嘛這導演拿寶寶當傻逼了??!
初看很一般,但是后勁十足,回味無窮,尤其是今天看了地心引力之后越發(fā)懷念起這片子的好。
劇情硬傷太多。唯一的解釋是這都是一個外行太空迷的一場夢。
虛無呀。。。。虛無呀。。。。虛無呀。。。。
看了本片才知道《火星救援》有多好;馬強從《王牌賤諜》片場穿越至此還是證明戲路很寬廣的
這是哲學片嗎
昨兒半夜一個人看這片兒的我估計是那時候全世界最寂寞的人……
放點PPT就是科幻片了?一個半小時?。∧芨珊芏嗍铝撕脝幔。?/p>
有些場景還是不錯的,劇本有些弱,如果在緊湊一些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