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材韓,真漢子!
滿分,但是還要先說幾點我個人感覺不足的地方:
1、刑偵情節(jié)漏洞挺多,尤其是對真實案件之外后加入的原創(chuàng)劇情,反派無論是殺人還是陷害都在現(xiàn)場留下很多證據(jù)但是主角全都無視了(好吧,怪我偵探小說看得太多……)
2、雙時間線帶來的劇情發(fā)展經(jīng)不起仔細推敲,與歐美類似題材的電影還有差距;
3、女主形體演技略尷尬,每次看她走路奔跑我都怕她摔倒……李帝勛稍微有點用力過猛。
瑕不掩瑜,光題材和主題就可以給滿分了,畢竟在國內(nèi)都不可能過審,再加上無論主演還是助演的電影級別演技,嗯,滿分好??!
李材韓這個警察形象是能秒殺掉一百個劉時鎮(zhèn)的,所以我無法做到同時追signal和太陽的后裔,畢竟跟這個幾經(jīng)生死的大叔比起來,在坐的所有拯救宇宙拯救地球的漫威英雄都是空洞的臘雞!即使是條咸魚,看到李材韓為了貌似虛無縹緲的正義而與整個警察系統(tǒng)甚至是腐敗的政治體系斗爭到底時,不哭是假的……
有時我在想,如果這個社會的根已經(jīng)腐爛了,是要維持眼前幾十年或者幾百年的繁榮假象呢,還是連根拔起雖陷一時之痛卻可以為具有新鮮活力的嫩苗爭取到生長空間?
2 ) 淺談紅院洞連環(huán)殺人案之心理動力養(yǎng)成
現(xiàn)在竟然想不起這個殺人犯的名字,他做的事情變成了他的存在,我們在這里稱他為“w”
1、 一個從小受虐的男孩是如何變成施虐于他人的人?
(1) 如果是女孩會怎樣?
據(jù)研究,兒童期遭受創(chuàng)傷和虐待對不同性別的兒童影響有別。男孩傾向于認同攻擊者,學習攻擊者的攻擊力,羨慕他的力量感;而女孩則容易內(nèi)化自己那個糟糕的,就是該被懲罰的形象,從此習慣于被虐,甚至會有自虐行為。這也是看犯罪劇中較多的,連環(huán)殺人案多是男性,而被家庭暴力的都是女性,甚至總也離不開這種關系。所以如果是女孩,恐怕會往自己的腦袋上套塑袋。
(2) 為什么會認同這樣的母親?
男生的母親離異,飽受抑郁折磨,對男孩有多次虐打行為,我們可以理解,這樣的男孩不論是母親的灌輸還是試圖去理解自己被虐打的行為,可能會理解為,父母離婚是自己做錯了什么,自己不好,這樣的他有強迫傾向,注重細節(jié),把柜架整理的非常有序,這是他害怕懲罰的方式。
對于那么小的孩子,充滿恐懼與害怕,又自認為罪有應得,那“成為媽媽就擁有了她的力量,就不會再怕她了?!?br>2、 施虐行為為什么發(fā)生在母親死后?
我一開始有個猜想,母親會不會是男孩殺的,根據(jù)劇情交代是自然死亡,這樣的話,好像給后續(xù)劇情一個完美的交代。在被虐者的經(jīng)歷中,父母對他們唯一的情感聯(lián)系常常與他們被懲罰有關。剛才提到W對母親是有認同的,而這個認同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或者是客體死亡、喪失的時候尤其強烈,也就是說當母親去世時,他通過認同來填補母親去世的情感空白。
3、 為什么選擇有抑郁傾向的女性下手?
首先他媽媽是有抑郁傾向,其實W自己的狀態(tài)也是抑郁的。抑郁又強迫的人都有劇烈的沖突,比如他對媽媽的感情其實是矛盾的,既有親密的恐懼又有親密的渴望,渴望讓他靠近,希望把她(因媽媽死亡,就找類似抑郁女性)從抑郁痛苦的情緒中解救出來(所以他綁架的每一個人,他說的都是“我來幫你”);恐懼讓他想要攻擊(他沒有意識到結(jié)束別人的生命是最大的攻擊)。
4、 為什么最后無法再殺人,而選擇自殺?
最后一個女孩給了他另一種情感鏈接的方式,為他打傘,送他橘子,原來這個世界上除了虐打,還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讓他感到溫暖,可是,他只能用他唯一習得的方式去回應。女孩死了,他認同的感覺再次襲來,只是這一次,無法再幫別人了,只能幫助他自己了。
3 ) 最多十二集的內(nèi)容撐了十六集
閃回多到我要砸電腦了。尤其是后半段,一直有一種強烈的“你看我之前就埋過包袱哦什么你想不起來了那我再放一遍給你看哦”的感覺。包袱不是要細思恐極或者恍然大悟才精巧嗎?你一個勁閃回閃回我根本不需要思考就知道前因后果了啊。每次都想快進。同一套鏡頭簡直有八百種閃回的辦法。當然劇情在反思社會和人物刻畫上非常好,心疼大叔。,π_π 但是光是你死的片段就至少放了五次這樣真的好嗎……
4 ) 有個驚奇的骨架,奈何一身贅肉
編劇的腦洞開得多么神奇啊,能夠和過去對話;對話時間不連貫;過去和現(xiàn)實都能被改變;現(xiàn)在的人既可以影響過去;過去的人也能改變未來。咱不糾結(jié)bug,能講清楚這樣復雜的故事+精彩的側(cè)寫破案,完全有神劇的氣質(zhì)啊!
可是!僅拿出前6集,我們來看看這部劇的戲劇沖突:
1. 2000年女童被誘拐綁架案
母親失去女兒,母親痛哭+站警局門口15年伸冤
2000年,低層級警衛(wèi)(李)努力破案探求真相,領導敷衍+不爽+警告
2015年,路人警衛(wèi)(樸)通過無線對講獲取線索,希望在訴訟時效內(nèi)最后一搏,領導不爽+摔東西+警告
2. 韓國南部連環(huán)殺人案
父親害怕失去兒子,父親撒謊n次+殺害勒索人+痛哭
低層級警衛(wèi)(李)通過無線對講提供預言和線索,領導懷疑+不爽+關押
低層級警衛(wèi)(車)提出父親自首證詞有假懷疑其子,領導不爽+警告
3. 1995年連續(xù)失竊案
父親失去女兒,父親痛哭+報復
2015年,低層級警衛(wèi)(樸)指出行動方案錯誤,領導不爽+打人+警告
1995年,低層級警衛(wèi)(李)發(fā)現(xiàn)被虛假證據(jù)誤導后,發(fā)奮尋找真相,領導不爽+摔東西+警告
......
發(fā)現(xiàn)了嗎?同樣的戲劇沖突在不同的人和場景里一次次重復。警察局內(nèi)部的領導永遠快速結(jié)案第一,不在乎真相,厭惡探查、翻案、改變調(diào)查方向。臟,臟,臟。低級別警員探求真相的阻礙很大一部分來自領導和同事。背,背,背。受害人的父母永遠崩潰,痛哭,歇斯底里。慘,慘,慘。
人物關系也是相當僵化。請問主角們和上級有過一次心平氣和的談話嗎?對于上級來說:訴訟時效快過了的,不要查!已經(jīng)結(jié)案了的,不要查!涉及高官及其子弟的,不要查!有關民生的普通搶劫案,不要查!因事發(fā)地點不同被分屬不同警局的,不要查!......拜托,到底提什么案子您才愿意接???好吧,就算領導任性,就抬杠怎么著吧!警員其實也好不到哪去。給他們長期未結(jié)的案子,太難辦了不高興。不給他們京畿南部連環(huán)謀殺的后續(xù)案,想搶功是吧不高興。給他們紅院洞連環(huán)殺人案,又為難我們不高興......拜托,到底怎樣分配任務你們才高興啊?上下級的對手戲除了撕逼還有啥?
如果不說過度重復的情節(jié),單看人物呢?
兩位男主在各自的時空有著差不多的年紀,都擁有正直、熱血、努力、不畏強權的個性,都經(jīng)歷著虛偽、不公平的人和事。兩代領導都是自私、虛偽、懶惰、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同事們都是慫包蛋,對上面低三下四,對著主角們就你忍忍不行嗎?父母們都是我的孩子最重要,其他人的孩子我管他去死。這不是臉譜化嗎?把這幾組人的臉抹去還分得清誰是誰嗎?
呃,不小心吐了很多槽......當然,這部劇之所以被廣泛好評,還是有其原因的。除了開頭提到的超牛逼腦洞和側(cè)寫破案過程。第一集中對于訴訟時效是否合理的討論非常深刻。女主這個人物還是豐滿立體的,從二十年前的青澀稚嫩,到二十年后的沉著老練,表現(xiàn)得恰如其分。
只是很遺憾地,韓劇模式化的故事、煽情和單薄的人物塑造將這部具有非凡潛力的劇集最終拖為了平庸。
5 ) 對講機使用手冊:
1. 李死掉或者樸死掉才能開始新一輪的溝通(i.e. 兩方中一方記憶清零)
2. 但是時空的推進只能是李死掉,因為機器是李的,只能李死了同一個時空的后輩樸(或者其它的誰)才能(撿到)繼承這機器
3. 因為2000.8.3李沒死,但樸死了,活多了15年的李肯定有開始新一輪的隔空對話,應該是當代時空的李跟未來的(2015 年之后)的樸對話,得知自己是2015.2.5號掛。
4. 所以要是有續(xù)集(雖然我并不認為還能拍,真的要講五大洋的故事嗎難道),時空會推進到2015年之后,而不是2000年 。(2000年后還有懸案嗎??)
快點把那個議員拿下嘛??!還有后面的鱷魚們,要不讓要李死來死去死多少回。。(想象一下那個車阿姨也是夠慘了,記憶有增有刪不精神分裂已經(jīng)很好了還得一直按劇本癡情等男人!)
6 ) 你關不關心,其實我都知道
大家都會有一種印象,就是韓國片很能煽情啊。是的,同是煽情,他們卻煽得很高級,不著痕跡的讓人淚流滿面…為什么,因為他們抱著對人極大的關懷和了解,講述著我們每個人經(jīng)歷過的感情…煽情是最后表達出的效果,不是他們一開始的目的。
舉例吧,什么叫關懷?
《signal》第四集: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圖片6>
<圖片7>
<圖片8>
<圖片9>
關懷是對生命的關懷,死者始終不會讓人無動于衷,即便是看多了死者的警察,但只要保留人性而不麻木,就不會因為見多了死的場面而變得習以為常;
關懷是對后輩的關懷,前輩看到后輩哭,并沒有笑她見識少,新人對于生命死亡的這份敬畏、這份的純真,是他覺得很好很珍惜的;
關懷是由己及人的關懷,如果我們都那么痛苦,那么死者的親人該是怎樣的心情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愿意站在他人的立場,理解別人的痛苦無奈呢。
<圖片13>
<圖片14>
<圖片15>
<圖片16>
<圖片17>
<圖片18>
<圖片19>
<圖片20>
樸海英來到受害者家里,看著照片想到了1989年的李才漢對他說的話,每個人都不只是冷冰冰的名字和照片啊……尊重別人,就千萬不要草率和輕易的對他人下個定義、定個范疇、形成個印象,是的,人是如此豐富的存在,對待人真的千萬要遠離”草率“和”輕易“,那怕只有一點,也真的要用心、要慎重。
看得出,導演是真的杜絕”草率“和”輕易“的,從《未生》到《signal》都能看到他在一步步、一集集中不斷把人物塑造的豐滿、完整的過程,即使是一個配角,也沒有隨隨便便、扁平化的對待他。
<圖片26>
<圖片27>
<圖片29>
<圖片30>
<圖片31>
最最煽情的是這個情節(jié)吧,拿著喜歡的人死前買了卻不敢送出的電影票,一個人去看本應兩人一起看的喜劇片,全場都在笑,只有他一個在痛哭…最悲的情景也不過如此吧。不懂得人生傷痛的人,不愿聆聽和體會、理解、關懷、同情他人傷痛的人,是絕對拍不出這樣痛徹心扉的場景的……
所謂作品中的人文關懷,真的不必然是什么刻意追求的很高深的東西,你心里除了你自己還有沒有別人,你是不是能同情、理解他人,關心關懷別人,是不是個顧及別人的傷痛和感情的人,從每個細節(jié)里都能反映,而我們都能看出來。
tvn最近開掛了!為什么劇都這么好看
并非完美,但對我而言足夠感動。以時間線為核心的電影電視很難做到自圓其說,本片在這方面也有bug。但在敘事、情感、表演層面,這部片能打動我。尤其是趙鎮(zhèn)雄大叔,演一個偉光正的主角一不小心就假了,而他演出了一個讓人信服的好警察。看到最后幾集時真心舍不得讓它完結(jié)。
電視劇做的很用心。感覺電視劇只要演2015年,采用的輸出是16:9。演回過去,就是4:3的輸出。。。
11點23了,呲…呲…呲…果斷買房,千萬別炒股…呲…呲…呲…
酷!忍過第一集的前半個小時就是春天。劇情節(jié)奏快而精致(每集都是電影級別質(zhì)感),編劇智商一直在線,而且每個案件都是會引發(fā)社會深思的經(jīng)典,片尾曲秒殺性得極其贊!
前四集一流電影水準,橋段美鏡頭佳,節(jié)奏感好得飛起,第五集開始進入韓劇套路,咆哮、瞪眼、往死里煽,還好最后一案給拉回來了點。最有好感的部分是老飯炒出了新意,穿越時空溝通算編劇爛梗top3了,居然用得克制,不俗,還非常動人。全劇最跳戲的大概就是每過五分鐘需要提醒自己一次“這不是潘瑋柏”吧
樸海英因為目睹15年后李材韓爸爸終于等回來兒子尸骨差點崩潰,上司為失去愛慕的人泣不成聲,于是對他說不要追真相了,危險。另外個時空的李材韓偷偷跟著小小的樸海英,看到他失去親人孤獨可憐,給他買飯,狹長的小巷送他回家。于是對他說沒關系你要幸福。他們都在無線電接通的那個瞬間一心成全著別人。
1、要是能縮成一部13集的美劇……2、要是能換個劉亞仁之類的男主……3、要是能給個大團圓的結(jié)局……
果然是「未生」的親兄弟,第一集就黑wuli時完和素拉,兩部劇畫風都是一模一樣。韓國15年取消殺人公訴時效,16年初就出一部劇來回應,導演真真是業(yè)界良心。不負責任揣測韓國司法界可能比我朝更黑暗。但這種題材劇,先不說能不能過審,就說我朝沒一個導演能拍,沒一個編劇會寫。
李帝勛的演技基本就是“現(xiàn)在情況很緊急,你聽我講,你閉嘴,來不及了,叫你聽我講?!?/p>
忠武路卡司版<失蹤的黑色M>,每集干凈淺淡,沒有韓劇往常的矯情和浮夸。請回答1997時我就說過tvN會越來越強大的,如今的劇本卡斯質(zhì)感配樂吊打三大臺綽綽有余。 李帝勛會回春么? 金惠秀寶刀不老,趙大雄難得不浮夸一會。
女一那隨時都想把男一瞪死的“假大眼”和男一那隨時都想即興rap的浮夸大嘴讓人覺得很魔幻
有電影質(zhì)感啊 tvn開年就不給3大臺活路了
立意不錯,可惜免不了韓式拖沓煽情。怕觀眾看不懂,巨細靡遺破壞了節(jié)奏,然而結(jié)局留白加分。牽強有之,狗血有之,人物過于臉譜化,不過瑕不掩瑜。蚍蜉撼樹,蝴蝶振翅,水滴石穿,撥云見日。
第一集閱畢,緊迫感十足,就是男主太像潘瑋柏聽他講話老出戲。
看完第四集,感嘆真的拍得好好,破案后還花了十幾分鐘來塑造人物,講訴主角們各自的傷痛,告訴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冷冰冰的一個名字或照片而已。懷著對人極大的關懷,所以場景和描述才能那么自然地煽情吧。在滿場笑聲的喜劇電影放映廳一個人痛哭,真的不能更傷了…
其實差不多可以給五星了,節(jié)奏掌握得很棒。韓國社會和中國還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他們的主流文化在自省的時候,我們還在討論哪個版本的孫悟空是最好看的。
#Signal# 最近看的最揪心的一個鏡頭就是李在漢拿著源晶在活著的時候沒能送出的電影票,坐在情侶座上,雖然看著喜劇片卻哭的滿臉淚水。
3.5 雖然有bug但也還可以,不過這劇不老實走懸疑路線,有時候哭戲和喊戲太多,走不出韓劇的套路,這點減分
韓國出了這么多懸案也是醉了,當年警方的無能簡直是在給今天的藝術創(chuàng)作攢素材啊。借用了“黑洞頻率”的idea,用改變過去來改變未來。劇是好劇,可惜李帝勛顏值演技雙雙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