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玉子》讀后感
《玉子》最打動我的我想便是美子與玉子之間的情感,作為一個10幾歲的小女孩,因為與玉子的情感,擁有勇氣,只身一人,半夜前往首爾尋找玉子。我想玉子與美子在一起,她們真的互相都很幸福吧。
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了我家的一條狗,貝貝。那是我小時候的記憶了,我很喜歡她,喜歡帶她到處逛,我叫她的時候,她會馬上過來,我與她待在一起的時間不長,每次只能回老家的時候才能遇見貝貝。但是與她的時光令我記憶深刻。
2 ) 我救我的豬,救下就沒事了
不知道究竟要告訴人們什么,一個女孩救了她的豬?動物保護組織的不給力?標準商人的價值觀?可以看的出來,超級豬群體性的智慧開化,然而,我只是一個小女孩,我只有一只金豬,我只能救我的豬,最多救多只小豬,其他的我也無能為力了,恩,救了我的豬,其他豬就不關我什么事了,我該吃吃該睡睡。所以,人還是自私的,美子走的時候哭的稀里嘩啦,然而也僅此而已。
3 ) 《Okja》不是童話:一場瘋狂的幻想直擊殘酷的現實
看電影之前我沒怎么看別人的影評,沒想到豆瓣上的評價竟是如此平平,更讓我驚訝的是,很多針對劇情和人物的批評,言辭之間透露出評論者對于電影的主題似乎知之甚淺。為了我結尾十分鐘飚出的一公升眼淚,打算在這里寫一寫,我憑什么認為《Okja》是一部應該得五顆星的電影。
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遠遠低于它在國外網站上的評分,我想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電影涉及的主題在國內沒有像在歐美的大眾文化中那么廣泛而深入的被討論。好多影評簡單的稱之為“動物保護”,其實不太準確。因為這個電影不是講如何保護棲息地、保護物種多向性,也不僅僅是“動物權益”,而是“動物保護”這個大的話題下面一個具體的現實問題:人要吃肉,而肉不夠;那么我們該用什么樣的手段去獲得足夠且廉價的肉呢?說到這里,其實你應該想到了,在國外和這個問題結合最緊密的運動就是素食主義。換言之,歐美文化里很多人吃素不是為了養(yǎng)生、修身、參禪,而是為了“不傷害動物”。這些人認為,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去批量化生產肉,這個過程是殘忍的,因為被生產出來的動物沒有享受過任何生命的樂趣,反而是被人類殘忍的結束它們本已經凄慘不已的短暫生命。如果你看過一部介紹美國批量生產的肉類加工產業(yè)如何殘忍和不安全的紀錄片《Food Inc.》,你就會明白為什么“動物保護”這四個字不足以涵蓋《Okja》這部電影的議題。
誠如有些評論里說到的,用一部商業(yè)片來討論這樣一個議題是很有風險的,因為這個話題本身就頗具爭議性,基本上是正反雙方各執(zhí)一詞,不是你指責為我幼稚、無政府主義,就是我謾罵你殘忍、沒良心、不人道。然而就像眾多類似具有爭議性的社會議題一樣,“素食主義”其實是一個人類生產力高度發(fā)達、社會分工高度細化之后產生的一個道德悖論,沒有是非黑白那樣的簡單兩面。這也就是為什么影片里面的動物保護組織“動物解放陣線”讓很多觀眾不理解:他們?yōu)槭裁纯雌饋砟敲瓷?、那么幼稚?他們的行動是不是沒有過腦子?!
事實上,在歐美國家真的有很多類似的動物保護組織存在,電影里出現的"ALF"也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組織,他們最常干的事就是偷偷潛入動物園、試驗機構什么的,去解救被困的野生動物。他們的做法看起來充滿正義,其實并不能真的幫助到那些動物,因為對于很多獅子斑馬來說,他們已經沒有家可回了,棲息地被毀,動物園已經是它們目前最好的歸宿。可是這些動物保護組織的人依然會去“解救”動物,因為對于他們來說,“動物保護”非黑即白,他們只認定他們眼中看到的事實。換句話說,他們中大多數人都很偏激,也很激進,這也是為什么電影里面的幾個蒙面小哥看起來那么逗逼。自己都要暈倒了,死都不肯吃一口番茄;為了把Miranda公司進行殘忍的動物實驗的真相公諸于眾,不惜違背女主小姑娘的本意,讓已經被救出來的Okja再度豬入虎口去受折磨、拍錄像。觀眾眼里看到的個性矛盾、甚至有些扭曲的ALF頭目小哥,在我們眼里可能是“怪怪的哪里不對”,可是在“素食主義”盛行的歐美大眾文化里面,就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一些偏激而極端的所謂“動物保護”的組織和人的臉上。也就是說,意淫出來的“好人”只不過是凡人而已,甚至面對“壞人”的暴擊毫無還手之力,根本就是“幼稚可笑”。有人說ALF行動失敗后和暴徒街頭互毆的段落凌亂無序,看不出用意何在。我想說,這可悲可嘆又可笑的凌亂無序,正是讓觀眾看到在人們意淫出來的黑白分明的社會中的所謂正義象征是有多么的不堪一擊,也是讓女主小姑娘看到她原本寄予希望的“拯救者”其實根本沒用。電影里面有一個細節(jié),就是當Okja暴走在舞臺上發(fā)狂般咬住小姑娘的手臂,這時候ALF頭目小哥不假思索地撿起一根金屬棒沖過來就要打Okja,從他焦急的表情和高喊小姑娘名字的樣子,是人都能看出來他是要救小姑娘的“好人”,可是小姑娘卻拼盡全力擋住了那根鐵棒,眼神里全是讓他放過Okja的哀求。在這一刻,小哥的表情也怔住了,他一時間應該也意識到,自己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自己到底該救哪個?所以這個隱藏的問題在接下來的混戰(zhàn)里得出了答案:他也只是個凡人,還是個誰也救不了的弱雞。這是電影里對英雄和拯救者的第一重顛覆。
第二重顛覆在于一心要救Okja的小姑娘。相對于“無良奸商”和“反叛英雄”,小姑娘的角色更像是我們普通的吃瓜群眾:過著自己的日子,吃著河里的魚和后院的雞,直到有一天自己家的寵物被奪走了!從沒想過什么“動物保護”、“素食主義”、“動物福利”的小姑娘是憑著天性善良和自己與Okja的生死之交在戰(zhàn)斗,她一路追到紐約,就是要把Okja救回家,當ALF小哥跟她講了一大堆什么無良奸商的動物實驗后,她也沒有想過什么拯救世界,她只是要帶自己的好朋友回家??墒钱斒虑槌龊跛囊庠赴l(fā)展下去之后,小姑娘見證了ALF的潰敗,這個時候她仍然堅持不懈要去解救Okja。照理說,故事講到這個地步,小姑娘應該是被塑造成“英雄”和“拯救者”了吧,可是劇情又把觀眾耍了。當他們一行人沖進畜欄和屠宰場,看到眼前數不清的超級豬的時候,我想每個觀眾都會和小姑娘一樣被震驚了吧:我一心想救Okja,以為救了它生活就可以回到從前,可是現在你TM告訴我這些都是怎么回事???試問,經歷過這一遭,小姑娘以后在和Okja玩耍的時候能不會想到那些望不到邊的“肉”嗎?不得不承認,從這里開始我的淚腺就不受控制了,特別是他們倆從畜欄中間那條路慢慢走出去的時候,小姑娘的臉上有勝利嗎?有開心嗎?都沒有,只有絕望。電影在這里對英雄和拯救者進行了再一次的顛覆:她也許拼盡全力能救的了Okja,但她能救的了它們中的每一個嗎?其實看到這里我對導演頗有怨恨:就問哪個吃瓜群眾看了能不戳心?特別是戳心了我又能怎樣?我既救不了Okja,也無法停止吃肉。更別說,我這樣的吃瓜群眾還不擁有小姑娘他家那種天然有機農場,還天天消費著養(yǎng)殖場生產的雞鴨魚肉蛋奶。。?!禣kja》不讓觀眾安心的做那個英雄夢,同時它逼迫人反思,我們?yōu)槭裁淳炔涣四乔f萬個Okja。這就是我在開始提到的影片的議題,如何解決“人要吃肉而肉不夠”的問題所涉及的道德悖論。在試圖問答這個悖論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把世界看做了簡單的黑白對立,并且想當然的給自己貼上正義的標簽。殊不知,對立的一面根本沒人,對立根本不存在,因為這是一場分不出敵我的“混戰(zhàn)”。
至于電影里面的反派,蒂爾達女神扮演的無良奸商姐妹花,也是頗具特色的亮點。妹妹Lucy本身就已經夠分裂了,她在處理超級豬沖撞商店的丑聞時將這種分裂表現的淋漓盡致。一邊態(tài)度堅決而冰冷的處理丑聞,一邊為小姑娘被暴力對待表示憂心,一會兒又興致勃勃地策劃起“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公關大戲。但是讓同一個演員飾演雙胞胎姐妹倆就更加強化了這個“奸商”的矛盾形象。姐姐Nancy比妹妹Lucy更加厲害老道,絲毫沒有任何溫情的掩飾和做作,看夠了Lucy花樣作作作的觀眾一下子看到這個板著臉毫不留情的姐姐,說不定都還有點松口的氣的感覺??墒墙忝脗z就是板上釘釘的壞人么?Nancy在結尾處的話很值得回味:“我們只是努力工作的商人!” 雖然跟殘忍的動物實驗比起來,Nancy的辯白似乎蒼白無力,但是Nancy接盤的時候對手下說的話可謂振聾發(fā)聵了:“沒關系,只要價格夠便宜,人們都會買的。” 是不是很諷刺?讓這種無良奸商能夠發(fā)展壯大的,正是每一個花錢購買的人。然而在這個生產分工高度細化的后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只是一個小小齒輪,誰也停不了轉動,試圖停下來的人只能粉身碎骨,那我們面前似乎只有適者生存這一條路可走,要適應的就是“趨利避害”的經濟學規(guī)律。為了把這個諷刺效果加到最大值,女主小姑娘救出Okja的方式也是通過“等價交換”。她用金豬跟Nancy買了“活著的Okja”,因為只有金錢能夠打動控制著屠刀的奸商。一轉臉,奸商Nanacy就吩咐手下,安全護送她倆回韓國,確?!拔覀兊念櫩瞳@得滿意的服務”。是不是很可笑,什么臥底計劃、搶劫計劃統(tǒng)統(tǒng)無效,最后救出Okja的是爺爺用積蓄換來的金豬:這個社會只有錢說了算。
看到Okja被救出來,我想大多數觀眾都沒有覺得歡欣雀躍,因為勝利的不是所謂的正義,勝利的不過是金錢。電影的結尾也頗為耐人尋味,一切仿佛都回到了從前: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世外桃源,甚至還有了一個小小豬,似乎象征著希望。可是我的眼淚就沒有干,因為我怎么也忘不了沒被救出來的那千千萬萬個Okja。這正是這部電影厲害的地方,它給了觀眾一個讓人開心不起來的happy ending,一個一眼就看得到虛偽的happy ending??墒沁@個happy ending,不正是我們對待大多數道德悖論的方式嗎?假裝事情已經過去了,繼續(xù)過著自己的生活就好。Okja和小姑娘是繼續(xù)過著自己的生活,Lucy和Nancy奸商姐妹倆呢?ALF激進小哥呢?大家都一樣吧,繼續(xù)喊著從前的口號、打著從前的廣告、售賣著一樣的產品、消費著一樣的產品。一場瘋狂的幻想落幕了,可是殘酷的現實還在繼續(xù)。那個結尾的桃花源之所以刺眼,是因為你我都明白,它根本不存在。
4 ) 黑科技不能主宰社會
導演奉俊昊作品不多,1993年從延世大學畢業(yè)后的作品沒有超過雙位數,但是獲獎眾多,引起大家的關注。這次觀看的《玉子》總體水平沒有排在前面,但也體現了導演的特色。
隱喻性是一大特色,“超級豬”玉子是一種反高科技的象征,違背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壞”的高科技將會影響人類,如近來對人工智能“算法”的負面作用引起關注,資本的無序侵略,主宰社會的發(fā)展。
鏡頭運用的工整性,得到大家的肯定,在《殺人回憶》中運用得十分充分,在本片中,鏡頭從高到低的運用,如從山上一起下降到平地上,形象地說明了美子從溫暖的“天上”幻象回到殘酷的現實。
黑色諷刺性也是亮點,奉俊昊作品對社會階層固化和反抗表現鮮明,對資本發(fā)展的擔憂,經常流露出“這個世界還會好嗎?”的質問,影片中雖然救出了玉子,但更多的“玉子”等待宰殺,因為體制依舊,不能逃脫命運,影片中的爺爺也說了,這是命。
5 ) 拯救大豬玉子
看拯救大兵瑞恩時候,很多討論集中在犧牲這么多人救一個人是不是值得。
看拯救大豬玉子,有發(fā)現很多討論關于為什么只救這頭豬,不救別的豬。以及引申到狗到底可不可以吃,肉可不可以吃,愛動物和愛吃肉有沒有沖突。
可見,人吃飽了之后,真的是很煩人的。
電影還行,反正豬救回來了,還弄了個小的。有了豬就有家了。
他們干嘛非得管河馬叫豬呢?
6 ) 人心的覺醒
作為《殺人回憶》和《寄生蟲》的導演奉俊昊,此次又帶來一部金棕櫚提名電影《玉子》。
食品公司培育環(huán)保又美味的肥豬,10年后計劃成為現實。在山清水秀之地,人與肥豬和諧相處,肥豬儼然成為自然的精靈,而非工業(yè)文明餐桌上的美味。影片講了一個萬物有靈的故事。
豬在傳統(tǒng)社會,是富足和繁榮的象征,在工業(yè)社會,則是餐桌上的美味。但誰也不知道,其實豬也是自然的精靈,是人類的朋友,也有著自由的天性。
影片的中段轉向對轉基因肉類的揭示和對動物暴行的批判,保護動物組織揭露了肉類公司對動物的暴行和轉基因食品的違法研發(fā)。資本逐利的本性由此暴露無遺,而與之對抗的是殘存的良知和勇氣。
為了挽救公司形象,老板利用女孩重新獲得大眾的歡迎。和玉子即將被大卸八塊成為食物一樣,女孩也成為了資本的工具。
一頭肥豬不被吃掉,還有什么用?一個人不能創(chuàng)造價值,還有什么用?我們被太多太多的“用”所淹沒,從而忘記了人與豬,本來就是自由自在的生靈,存在本身就具有價值和意義,而不是淪為可悲的工具。
影片表演夸張,充滿戲劇張力。山水田園和怪獸城市的設定帶有一定的荒誕氛圍和童話色彩,但其主題卻是嚴肅的。影片批判了資本的無序擴張和逐利本性,歌頌了人類的良知和愛,表達了只有回歸人類的自由天性,才能讓被污染的心靈得到救贖和凈化。
在強大的資本面前,個人的反抗是渺小而徒勞的。但正是這種可貴的反抗證明了人心的覺醒。從某種意義上說,屠宰場就是將人的整體性和天性抹殺,分割成工具意義上的一塊塊肉,塑造成世界需要的樣子,而非你本來的樣子。女孩尋回玉子之旅,其實暗喻著人類尋回自己的自然本性,從工業(yè)文明的工具屬性中解放出來。
影片在寧靜祥和的氛圍中結束,肥豬玉子重回山林之中,并帶回了幼崽,個人自由似乎在資本的碾壓下幸存。不過,導演刻意將結尾處理的富有童話色彩和歸隱之意,暗喻著這樣的美好結局也許只是一種現代人的想象和企盼吧。
此片獲第70屆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提名。
反類型的類型片,和怪物一樣,奉告訴我們遵守商業(yè)規(guī)則的右派并不會比偽善的左派更差,則簡直是頂川普的時刻。
三星半。美國部分的戲份節(jié)奏有點怪。看評論里有不少人提宮崎駿,這題材要是部動畫估計評分早就上8了,宮老爺子來拍估計9+沒懸念,大家喜歡活在童話里,當童話變成現實就紛紛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奉俊昊證明了自己仍是最適合拿大投資拍跨類型的韓國導演,比隔壁只會拍吃飯喝酒聊天的某尚秀有創(chuàng)造力多了。
動物保護實在是個碰不得的話題,除非你拍成了宮崎駿那樣。標準的非競賽展映片,娛樂性特別強,卻硬是被Netflix送進了主競賽,開場出Logo還被記者噓,這是何苦呢。
韓國尤其是首爾戲是全片華彩段落,美國戲拖了后腿。
10年前,奉俊昊制造了一條漢江怪物,嚇壞了韓國人;10年后,奉俊昊制造了一頭略萌的大豬,韓國主流影院卻不讓它進了——好處就是:中國觀眾也可以第一時間看到這部片子了。
恍似看了場真人版的宮崎駿。但反了半天資本主義,嘲笑了這么久動物保護主義,最后又落回跟它們一樣的邏輯,再加上反轉基因,真是連「雪國列車」都不如,宮崎駿的腳脖子都夠不到。亮點絕對是全場觀眾為一只……母豬……被強奸……而難過了一下……這輩子都想不到會有這么一刻哈哈哈哈哈哈哈
其實是部很簡單的商業(yè)片,超級豬玉子有了智商和自我意識,她救了小女孩美子一命,之后美子為了報答救命之恩,千里迢迢跑去美國營救玉子。故事始終是關于人類小女孩和玉子之間的親情,其他人都是牽扯進來的,動物權益,肉制品集團都不是重點,這樣的商業(yè)類型片其實挺簡單的,無需過度解讀。
關于現代消費主義和動物保護的奇趣怪誕秀。杰克男神和斯文頓女神就像兩個放射災難源,表演夸張到慘不忍睹。奉俊昊xi,我們更喜歡看吃小孩的怪獸啊~!
三星半,沒想到四星是覺得進入后半程的動作追逐有點拖而長,韓美雜交似乎沒水乳交融。不談環(huán)保還是動物保護,但是養(yǎng)寵物的人怎能看了不感動呢,看到最后淚目。以及長長的字幕后有彩蛋一個。
為嘛去戛納自取其辱,片頭出個Netflix都被記者恥笑,門戶之見真深,擱在暑期兒童場分數哪會這么慘?杰克和斯文頓的怪誕表演也是走童話劇路線,看似浮夸,但想想蒂姆伯頓電影里的德普,韋斯安德森電影的真人動畫感,不也挺合理?別扯宮崎駿。素食動保是永恒無解邏輯死循環(huán)的宿題,女孩與寵物的親情才是
美子在實力上的弱勢,勢必需要別人的幫助,劇本的解決思路是動物保護組織的設定。但弔詭的是為什麼這個組織全程只保護玉子,卻對其他的超級豬毫無憐憫關注之心,第三幕戲里尤甚,這樣的劇本完全不符合邏輯啊......
沒拍成《豕球崛起》已經算得奉式對好萊塢的負隅頑抗了。
三星半吧,娛樂性還是挺高的,只不過最后還是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也沒辦法解決。有些荒誕烏托邦的設定,演員表演也有意夸張和臉譜化,很好玩,前半段很流暢,尤其那場動作追逐戲。后面一般。
奉俊昊老師的這部電影,仿佛不小心把丁磊老師的野心公之于眾了
觀賞性是不錯,有動作場面,幽默橋段,節(jié)奏也挺好,然后就沒有了,并沒有什么可供咀嚼的余味。
1.請外星女神停止演電影,不然每次出現都仙氣充滿屏幕讓人沒法好好看片(簽名的時候給的筆寫不出水,女神質問“does it work?"把我嚇尿趕緊雙手換筆呈上)2.既然講動物保護為啥開頭要吃魚吃雞而且雞也是自家養(yǎng)的為啥區(qū)別對待啊 3.電影節(jié)就是電影的節(jié)日憑啥商業(yè)片就不能競賽???加一星頂!
震驚:大躍進時“肥豬賽大象”的生產口號竟被南朝鮮和美帝主義合拍成電影。
奉俊昊又一部生態(tài)保護教育片,有他擅長的幾樣元素:大只CG動物制作,親情關系表達,對近未來社會的憂思。在合拍題材上依然選用了一個烏托邦式的設定,然后依然把好萊塢大咖們都搞得陰陽怪氣(有時顯得有點過火)。小女孩演得不錯,和巨型豬寵的感情很touching
我覺得很好看靴靴,口味再一次和豆瓣分裂
奉俊昊式的諷刺幽默我很受用,誰還管他深刻不深刻。飛踹,又見飛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