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是寧浩導演取材自家鄉(xiāng),用家鄉(xiāng)方言拍攝的處女作。作為導演的老鄉(xiāng),望著那熟悉的塞外景色,看著那些一臉滄桑的鄉(xiāng)親,聽著他們口中吐出的濃重的鄉(xiāng)音,對于這部電影的思考和感觸自然比他人要多一些。 我認為:影片表達了人生不易,而當代中國種種現(xiàn)實更讓基層糊口謀生的人們處于困境泥潭,坎坷前行。而在掙扎于現(xiàn)實的過程中,人們?yōu)閴毫λ鄯皇浪桩惢?,靈魂的純潔被打破,信仰丟失,“香火”難以延續(xù)。
影片整個充滿了黃土的黃色、白雪的白色、煤炭的黑色、磚瓦的藍色,灰冷單調(diào)枯燥缺乏生機,只有時不時出現(xiàn)的對聯(lián)和旺火燃燒起來的火焰才帶來一絲亮色和生氣。到過塞外農(nóng)村的人應該明白,塞北的冬天就是那樣的,天氣寒冷,環(huán)境惡劣。人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生存著實的不易。
片子開頭鄉(xiāng)間公路將畫面一分為二:灰蒙蒙的天和蒙了雪的黃土地。一棵樹突兀地出現(xiàn)在鏡頭中,接著傳來了高亢婉轉(zhuǎn)的民間小調(diào),然后,鏡頭中就出現(xiàn)了一輛三輪車從田地中駛過,上面坐著我們的主人公--和尚,地里還杵著一個稻草人戴頂破棉帽。相信來自大同或者朔州的朋友,立馬就會感到畫面?zhèn)鬟f來的環(huán)境的艱苦和人的生活精神的堅韌。
南小寨村是一個戶戶養(yǎng)羊殺羊為生的村子,和尚是村里唯一的寺廟里唯一的和尚。和尚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純粹的和尚,他不是純正的信徒,但又時刻在傳揚佛學,這都是為了生計和信仰。他沒有去很嚴格地遵守戒律:他抱回了非素的方便面,和殺羊的屠夫開著他妹妹的玩笑。然而,他是信佛的:他一再強調(diào)全村是殺羊的一定要有座廟,說明他相信佛教的因果報應,相信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而且相信這座廟那尊佛可以保他的生計。所以,和尚在一開始是敬佛的,雖然禮佛時動作隨意但看得出他是誠惶誠恐的,和尚的確是有信仰的。
在和尚一臉愜意地修補鞋子的過程中,突然,佛像坍塌了!和尚所信仰的生計的保障崩壞了,和尚不安了,他需要想辦法把一切修復,保證他的生計和信仰能夠繼續(xù)。
和尚第一次去縣城,和屠夫商量了對策,這可愛單純的和尚,決定向政府求助。第一次進城,就出現(xiàn)了旺火的鏡頭,盡管這時候旺火還是人們拉來的煤炭,沒來的及搭建成形。和尚和拉煤的人探討二表哥的事情時,他還是堅持著自己信仰的那個和尚,他的異化還沒有開始。
然而,他去想宗教辦求助卻碰了壁,因為人們在尋求新的信仰,他的信仰不被重視了,和尚的臉上寫滿了失望;緊接著,文物辦的不理睬讓和尚再次受到了打擊。隨后,屠夫、宗教辦科長、文物辦小安、二表哥,這些人都勸和尚還俗,和尚卻還堅持自己的原則:要做和尚,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影片在這里出現(xiàn)了幾種職業(yè):和尚、公務員、發(fā)廊店主。
然而,只有和尚做著自己還算本分的事情,其他人都偏離了該在的軌道:公務員顧忙著排練卻不務正事,發(fā)廊店主是非法經(jīng)營。
人們在各自職業(yè)謀生的過程中發(fā)生了異化,不再堅守本分,也在丟失信仰。
和尚第二次去縣城,還是和屠夫商量對策,并惦記著屠夫妹妹的相片。他決定向大師兄求助還自認為有戲,并且扛著窗框去找了文物辦,希望得到支持。和尚既想向他人求助也還希望自己能努力保住生計、保住信仰。這里,旺火的鏡頭再次出現(xiàn),此時已經(jīng)基座已經(jīng)成型,旺火快要完成,和尚的佛像似乎也有了希望,但他的異化也開始了。
師兄勸和尚到自己廟里入股,放棄村里的舊廟,但和尚還是堅持:“村里都是殺羊的,一定要有一座廟”。他還堅持著自己的信仰,實在不易。他化緣籌款被警察逮住,卻遇到了幾個妓女要為她捐錢;他幫小伙子騙女朋友,之后又擺攤算命,卻被流氓毒打。
這里又出現(xiàn)了幾個職業(yè)或者說人物:二師兄、警察、妓女、算命“瞎子”、流氓。
二師兄,這個和尚為了生計或者說為了錢財而背棄信仰,完全異化了,他不再是“和尚”;
警察,這里的警察不完全是正義的代表,對于和尚的逮捕是出于個人的利益追求,也是異化的形象;
妓女,為了生計不惜出賣肉體,更是公認的異化的代表;
算命“瞎子”,以欺騙他人謀生,是缺乏信仰的象征;
流氓,為害一方,侵害他人,異化分子對社會有著極大的破壞。
這些形象和我們此時堅持信仰的和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而,和尚為了化緣,對老太太說了瞎話,對警察也不說實話,擺攤算命時作為出家人說了誑語,破了戒律。和尚的謀生本領越來越強,而他的信仰也在逐漸丟失,他異化的內(nèi)在動力愈發(fā)強烈。
這里又出現(xiàn)了兩處旺火的鏡頭:
一處是在和尚準備好功德簿開始化緣前,搭了一般的旺火,和尚的佛像見到希望了;
另一處是和尚算命生意結(jié)束時,旺火已經(jīng)搭起了,和尚在點錢,貌似他的佛像到手了。
旺火燃到最高時,人們對生活的盼望也達到了最高,不過異化也到了極點,只差最后的點燃促化了。
和尚被小流氓們搶劫之后,無處可去。夜晚,人們點燃了廣場上的旺火,火光沖天,熱鬧非凡,人們對于生活改善的企盼對于物質(zhì)生活的追求此時達到了最熱烈。而和尚一臉失意,不知他心中做何感想。我可以肯定的是,此時他已經(jīng)丟掉了自己的信仰,完成了異化,被俗世同化了。
第二天,和尚在回村的路上,被一個司機拉走給人看病,這時的和尚學會了騙人,最終騙到了重鑄佛像的三千塊錢,從那戶人家臨走時和尚臉上的表情告訴我們他已經(jīng)不是個出家人了,信仰就這樣消失了,重塑的佛像也沒有了意義。
佛像重塑好了,和尚為佛像開光,他一臉喜氣,因為他獲得了新的謀生手段,懂得了要把寺廟發(fā)展好,而這時卻被告知廟要被拆掉。片尾大喇叭里的阿彌陀佛聲中,鏡頭投降了一望無垠的黃土地。和尚要面臨新的求生危機了,然而此時他不恐慌了,學會了世俗的種種手段,但信仰卻在誦佛聲中漸行漸遠了。
影片中的關鍵符號:羊、黃土、和尚、佛像、旺火
羊:蕓蕓眾生,把蕓蕓眾生比作羊羔有幾分基督教的氣息,在這部以和尚為主角的片子里或許有幾分滑稽,然而我的這種感覺非常強烈。羊不停出現(xiàn)在鏡頭中,在村子里人們的鞭子下戲臺上屠刀下,在片頭在片尾,他們安靜,靜靜接受安排好的一切。
黃土地:或許不是導演特意的安排,但在我看來,黃土地代表著我們的生命之源,代表我們每個人切切實實所處的環(huán)境,生存的條件。
和尚:找尋出路,謀求生計得的同時希望保住自己信仰的那一群人。
佛像:信仰。佛教認為人生于世,本無痛苦,因為癡嗔貪戀之氣才陷入泥沼,而佛教就是要渡人脫離苦海。這是信仰,然而現(xiàn)在各種信仰正如坍塌的佛像一樣在不斷崩壞,而重塑的過程是艱難,而且重塑后也是變味的。
旺火:煤炭是山西人民的命根子,而旺火是晉北地區(qū)由精煤搭成的寶塔形狀,人們于除夕元宵點燃,祈求生活幸福,越過越紅火。
影片中的幾個細節(jié): 大喇叭、鞋子、自行車、窗框、歌詞。
大喇叭:傳播消息的信號,片頭出現(xiàn),片尾也出現(xiàn)。前邊是引出和尚出行的消息,要踏上保護信仰的路。而片尾是送走了和尚的信仰,送他走向一條新的道路。
鞋子:和尚的鞋子一開始縫縫補補,最后卻在被小流氓搶劫,重塑佛像經(jīng)費尚無著落的情況下買了一雙皮靴,說明了和尚的異化的完成,選擇了一條新路,丟棄了信仰。
自行車:和尚行路的工具,也是堅持信仰謀生的一個工具,每次進城回來都要屠夫修理半天,如果可能最后會換成大師兄那樣的摩托車。和尚的信仰不斷變化的象征。
窗框:從一開始的明清古物到片尾的民國物件,我認為是表明了價值觀的改變。 歌詞:和尚送妓女之一回去,迪廳里放的歌曲迪克牛仔的《有多少愛可以重來》,字幕標出了一句歌詞“命運如此安排總叫人無奈,這些年過得不好不壞?!贝蟾乓驳莱隽松畹牟灰装?。
所以,我認為影片想傳達的是:人生于世不容易,或說人生如此艱難。特別是在現(xiàn)在的中國,體制轉(zhuǎn)變,人們從事著各宗各樣的營生,只是為了能活下去,而人們的價值觀也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生著轉(zhuǎn)變,從傳統(tǒng)的重道德有信仰異化到了現(xiàn)在的唯利是圖信仰缺失,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個寫照,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信仰去向的困惑。
導演運用了過多的符號特別是有地域特點的符號,這是其藝術構(gòu)思,但也容易產(chǎn)生讓觀眾難以理解的情況。而看現(xiàn)在寧浩導演的作品,就較少這樣的情況了,或許這也是導演回歸現(xiàn)實的一個表現(xiàn)吧?
寧浩的處女作比他之后的作品都強太多了
算是寧浩的處女作。廟里的佛像塌了(佛像參考最近很火的奶奶廟作品),和尚為了籌錢重修佛像,經(jīng)歷了找宗教科——文物科——大師兄——化緣——小姐自愿湊錢(和尚說:這不合適吧)——擺攤算命——坑蒙拐騙——重塑佛像——黑色結(jié)局。未成名前的導演們,大多都很真誠。
時代也強奸了寧浩這個正經(jīng)要修廟的和尚。
寧浩居然拍過這樣的電影?太像賈樟柯了。既有主人公的改變也有對社會的披露,又像是苦行僧的修行又像是批判宗教。前面的開端其實可以濃縮一下,看的有點不耐煩,和尚被抓進局子那個場景布置的很好,就是從這里才開始夠味。
我們都是那個和尚。
太像《小武》。正如姜文評拉斯馮提爾“太聰明”,處處透著機巧,雖然著實不錯但是匠氣太過(典型的如和尚和妓女那場戲),過猶不及了。這么說或許苛刻了些,不過看看后面無論《石頭》還是《賽車》,寧浩都拍得太精明了。長鏡頭+小景別+方言。
寧浩處女作,恍如賈樟柯。
同樣的底層生存故事,卻是和石頭賽車完全不同的冷風格。拋棄了眼花繚亂的剪輯和辣眼睛的特效,幾處攝影還挺詩化,整體呈現(xiàn)出粗糲而質(zhì)樸的處女作特征。感覺寧浩的作品特別需要一個地理語境的依托,這部里霧霾籠罩的鄉(xiāng)鎮(zhèn)和石頭里煙火氣息的重慶森林會讓故事顯得很有魔力,反而是賽車里的廈門了無生氣。
黑白兩道都那么囂張,唉
拯救了實體的佛像,卻丟失了心中的信仰;寧愿通過坑騙換來修繕,也不愿接納開始有信仰的妓女,說到底,和尚還是世俗中的和尚。
太有感覺了,那變成羊圈的禮堂,是童年的歡樂場~~因為寧浩和賈樟柯,有點慶幸自己是個山西人……王小波說中國人的歷史一部分寫在書上,一部分埋在地下,唯缺立在地上的可供后人穿梭其中。波哥指的是北京的城墻——北京城墻有多雄偉,只能靠大家的想象了——我卻有幸還能看見二十年前生活過的地方
虔誠每多破落戶,歡場盡是信佛姬,以一件小事為引線刺繡出整個浮世繪,小地方辦事衙門的那套作派生動寫實。人群中的大多數(shù)“和尚”通常是如此的,平常既不是壞人也不算十足的好人。想做成點事往往四處碰壁鼻青臉腫,決心豁出干卻沒人家熟練還比人倒霉。駱駝祥子想搞錢買一輛自己的車,被軍閥搶,被特務訛,辦喪被迫變賣…和尚想搞錢修一尊自己廟里的佛,被捕快拿,被混混揍,決心騙老實人…寧浩后來顯然覺得廟小和尚太難做,所以跑去拍《我和我的祖國》去了。“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那么的凈,睜開眼睛你就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啊,把一切垃圾都留在昨天,我們一起迎接一個嶄新的未來?!?/p>
像《小武》《香火》這種片子,如果深挖一下應該可以打造成獨具中國特色的黑色幽默類型片。
沒錢只好拍文藝片,有錢了就搗鼓類型片,這是赤裸裸打文青耳光啊
結(jié)局有必要像交作業(yè)這么上綱上線嗎 和尚剛做點壞事就來現(xiàn)報
這不是信不信佛的問題,也不是騙不騙人的問題,是沒處下腳,生路堵死的問題,就算不是和尚,一個善良的遵紀守法的人,也是大差不離的遭遇,你照章辦事,人家照章辦你,你投機倒把,人家比你還精通,總之就是一路逼著你,往死胡同里攆,特絕望的那種。
7.9我是一個一條道走到黑的人我是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人我是找熟人幫忙不如愿就背后罵他娘的人我是對待領導唯唯諾諾的人我是對待警察低聲下氣的人我是對待流氓認慫挨打的人我是與妓女講善惡的人我是與病人談生意的人我是拿信仰化緣的人我是良心被羊吃了的人我是不信邪的人我是被生活整的哭笑不得的人我是你每天照鏡子都會看見的人
8/10。信仰與生存規(guī)則面前每個人都露出了真實的嘴臉,基層干部綠燈只為錢禮開寧修教堂不修廟、靠文物生財吃回扣,民警吃了妓女吃和尚在劫財時了無身影,佛在情侶、小姐和病人家屬那成了尋求信仰的消費,和尚為了幫殺羊為生的村子贖罪這一理想順從了現(xiàn)實,涂漆畫彩的新佛淪為賺錢工具而心中的佛也塌了。
笨和尚目睹之怪現(xiàn)狀,信仰之崩塌才剛剛開始。為了修佛,進了三次城。最后和尚終於學會騙錢才把佛像修好了,卻因修致富路被拆。看到最後,心中一絲香火若斷若續(xù),張楚《姐姐》也是如此,從「很傻」到「很假」,真是人生中的必修課。不想被別人騙,那就只能去騙人,做傻子?還是做騙子?路在何方呢?
攝影系寧浩的畢業(yè)作品,自編自導自拍,獻給韓小磊,感謝賈樟柯?!逗翁幨俏倚薹鸬腻X》,同樣受阿巴斯影響,作為賈的老鄉(xiāng)也記錄下塵土磚墻和流行小曲。非職業(yè)演員,故事很簡單,結(jié)尾來點黑色幽默,跟現(xiàn)在的寧浩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