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迷航》的偉大之處在于,它開啟了太空題材的一種故事模式。后來拍攝的各類科幻電影,效仿者可謂不計其數(shù)。單從藝術(shù)性上講,《驚爆銀河系》在同類題材中算不上優(yōu)秀,且知名度不高。
這是一部旨在滑稽模仿《星際迷航》系列的低成本科幻喜劇片,但與那些為幽默而幽默、反而容易把故事搞砸的影片相比,《驚爆銀河系》的成功之處在于把故事講述得比較扎實。
最令人驚喜的是,全片敘事框架竟然體現(xiàn)了后現(xiàn)代理論中的關(guān)鍵議題,進而可以看成是一則后現(xiàn)代寓言。
演員與角色傻傻分不清
科幻電視劇集《銀河訪客》曾經(jīng)風靡一時,盡管已停播18年,但劇中的幾位主要演員依舊會聚在一起,參加各種粉絲見面會。這里,《銀河訪客》與電影本身的片名完全相同,都叫《Galaxy Quest》。我們將會看到,這個安排不只是為了追求喜劇效果,而是富有深意的。
在一次活動上,有幾位舉止怪誕的粉絲找到劇中的船長飾演者賈森,他們自稱是來自卡拉圖星云的塞米安人,表示自己的星球正遭受外敵入侵,希望賈森能夠出手相助。
這里的關(guān)鍵設(shè)定是:當塞米安人看到《銀河訪客》時,并不知道這是一部虛構(gòu)的電視劇,以為它是來自地球的歷史紀錄片。船員們因此成為了塞米安人心中的英雄,其事跡被廣為傳頌。當他們面臨外敵入侵時,便期望賈森能夠幫助他們度過危難。
塞米安人甚至依照劇中的情節(jié)設(shè)定,原樣制造出了船員們駕駛的保護者號飛船,將這個原本虛構(gòu)的事物變成了真正的宇宙飛船。飛船的所有細節(jié),包括內(nèi)部構(gòu)造、動力裝置等等,全都符合《銀河訪客》里關(guān)于飛船的情節(jié)交代。
后來的故事自然成了賈森帶領(lǐng)船員們假戲真做,幫助塞米安人擊潰外敵,并成功返回地球。
整個故事最有價值的地方在于,十分巧妙地表現(xiàn)了法國后現(xiàn)代哲學家鮑德里亞著名的擬象理論及其核心概念:超真實和“內(nèi)爆”。
比真實更真實
讓·鮑德里亞通常被稱為“后現(xiàn)代的大祭司”,其思想對當今世界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擬象理論解釋了今日社會的一些基本特征,并體現(xiàn)出對人類生存境況的敏銳思考。
“擬像不再是對某個領(lǐng)域、某種指涉對象或某種實體的模擬,它無需原物或?qū)嶓w,而是通過模型來生產(chǎn)真實,一種超真實。”鮑德里亞認為,擬像創(chuàng)造了極度真實但客觀世界并不存在的虛擬物象與虛擬場景。
對于塞米安人來說,《銀河訪客》里的世界無疑承擔著擬像的功能,并具有超真實的特征。
所謂超真實,就是比現(xiàn)實更現(xiàn)實,比美更美,比真更真的模擬。而這些模擬出來的東西反而成了人們對真實本身的判定準則。隨著超真實的降臨,擬像開始構(gòu)建現(xiàn)實本身。
迪士尼樂園便是典型的超真實案例。這里比外面的街道更干凈,比現(xiàn)實世界的人更友好,它濃縮了美國人的理想和價值觀,并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它看似一個童話世界,其實比真實的美國社會更加真實,更加令人信賴。
正如鮑德里亞所言:“這不再是一個對現(xiàn)實的虛假加以再現(xiàn)的問題,而是掩蓋現(xiàn)實已經(jīng)不真并因此挽救現(xiàn)實原則的問題?!?/p>
《銀河訪客》里的人物和情節(jié),以及他們駕駛的保護者號飛船,猶如塞米安人眼中的迪士尼樂園,變成了一種在鮑德里亞稱為“幻境式的(自我)相似”中被精心雕琢過的真實。
船員們的英勇事跡比塞米安人的現(xiàn)實境況更加完美,也更加值得仿效。模擬《銀河訪客》成了挽救其現(xiàn)實原則的途徑,他們努力讓自己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像劇中的情節(jié)。
原型,消失在仿造中
超真實同時意味著,擬像與真實之間的界限已經(jīng)“內(nèi)爆”。這個概念是鮑德里亞從傳播學家麥克盧漢那里借來的,但完全顛覆了它的原始內(nèi)涵。
在《后現(xiàn)代理論》一書中,美國學者道格拉斯·凱爾納和斯蒂文·貝斯特對“內(nèi)爆”給出了較為準確的概括:“在后現(xiàn)代世界中,形象或擬像與真實之間的界限已經(jīng)內(nèi)爆,與此相伴隨,人們從前對‘真實’的那種體驗以及真實的基礎(chǔ)也均告消失?!?/p>
比如觀眾經(jīng)常會把電視劇里的醫(yī)生當成真正的醫(yī)生,某個飾演壞蛋的演員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會遭到路人唾棄,影視劇中的虛構(gòu)歷史則會被鐵桿影迷當成真實歷史來嚴肅對待。
不僅如此,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guān)系也完全以影像為中介,由此形成了鮑德里亞的老師、法國思想家居伊·德波所說的景觀社會。
而塞米安人體驗到的無疑是最為徹底的、百分之百的“內(nèi)爆”,所以才會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演員當成了真正的船員。對保護者號飛船的仿造則完美體現(xiàn)了擬像的超真實性,在鮑德里亞著名的“擬像三階段”中,恰好處于第二個層級,也就是工業(yè)生產(chǎn)的模式。
在影片的基本設(shè)定中,塞米安人被認為擁有高度的技術(shù)文明。這艘由人類虛構(gòu)出來的飛船,竟成了塞米安人進行仿造的原型,他們運用地球所沒有的高科技,原樣生產(chǎn)出了真正的飛船。
正如鮑德里亞在《象征交換與死亡》中寫到的那樣:“這正是勞動,正是機器,正是與戲劇幻覺原則根本對立的整個工業(yè)生產(chǎn)系統(tǒng)?!敝灰装踩嗽敢?,他們可以生產(chǎn)出無數(shù)艘這樣的飛船來,到那時,《銀河訪客》里的原型飛船就不再重要了。
學者嚴翅君在評價這一過程時指出:“‘原本’被排斥在體系之外,生產(chǎn)出來的都是一些沒有差別的‘摹本’。而且‘原本’一旦進入生產(chǎn)體系中,就立刻被‘摹本’化?!?/p>
“內(nèi)爆”無處不在
和塞米安人的經(jīng)歷一樣,《銀河訪客》的演員們最終也體驗到了擬像與真實之間的“內(nèi)爆”。在鮑德里亞的概念體系里,“內(nèi)爆”的種類和范圍很廣泛,而劇中角色所經(jīng)歷的,則是如凱爾納和貝斯特所說的“媒體的符號制造術(shù)與真實本身之間的內(nèi)爆”。
當他們乘坐飛船返回地球,誤打誤撞進入到影迷紀念活動現(xiàn)場,從艙門里走出來的那一刻,突然受到了影迷們的熱情歡呼。這一刻,他們是恍惚的,已經(jīng)分不清現(xiàn)實與想象。真與假之間的界限不復存在,“內(nèi)爆”發(fā)生了。
影迷將他們當成演員,而他們卻真的變成了船員。但在舞臺上,他們又仿佛再次回到了劇中的角色,他們剛剛完成的真實壯舉再次變成了擬像中的超真實。
片中為賈森提供了重要幫助的資深影迷和技術(shù)宅男同樣經(jīng)歷著“內(nèi)爆”。他們心中的《銀河訪客》,可以用社會學家喬治·瑞澤爾的話來形容:“真品和贗品之間的區(qū)分正在變得越來越困難,每一個當代的事件都是現(xiàn)實和想象的混合物?!?/p>
《銀河訪客》和《驚爆銀河系》共用一個名字,則體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有意將這種“內(nèi)爆”延伸開來。片中所有角色都在擬像世界里打轉(zhuǎn),而他們的遭遇又通過屏幕傳達給了真正的觀眾,也就是我們。
在高度發(fā)達的媒介環(huán)境下,身處景觀社會的我們,正如片中的影迷那樣,也經(jīng)歷著無處不在的“內(nèi)爆”。
本文參考資料:
【法】讓·鮑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車槿山譯,譯林出版社2012年版
【美】道格拉斯·凱爾納、斯蒂文·貝斯特:《后現(xiàn)代理論》,張志斌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版
【美】喬治·瑞澤爾:《后現(xiàn)代社會理論》,謝立中等譯,華夏出版社2003年版
嚴翅君、韓丹、劉釗:《后現(xiàn)代理論家關(guān)鍵詞》,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Although homage to the original Star Trek series and movies are destined to be lost on this non-Trekkie reviewer, Dean Parisot's spoof movie GALAXY QUEST has enough ammo for lulz and diversion.
18 years after, the original cast (plus one new guy) of a defunct, long-run Sci-Fi TV show is unwittingly mustered by the guileless extraterrestrial Thermians (monotonous voiced, tentacular creatures), to command the NSEA Protector starship, incredibly and minutely created as specified by the show (mistaken by those aliens as historical documentaries), to defend themselves from the vicious aggressor Sarris and his arthropod army.
The initial expectation of hilarity is derived from the process of the disorientated cast trying to get a clue on their bearings and during which armchair viewers can also accordingly suspend their disbelief (including the beggar belief of how easy for a non-trainer to operate a mega space vehicle for the first time) to enjoy the sub-STAR WAR intergalactic journey, although save a sortie on a planet peopled with toddler-looking cannibals and a rock monster, the crew’s whole adventure is curtailed inside the starship, where captivity, physical torture, owning up the truth are interlaced with an inter-species romance, a throwaway curse to teleplay writers, an über-touchy-feely death, an expendable nonentity dreading over his impending perdition which never transpires, plus a time-travel gimmick to save the day.
The cast is also having their fun, Tim Allen innocuously mimics his Captain Kirk impressions with broad appeal, and Sigourney Weaver, under the spell of her blond wig, ebulliently plays against her heroine stature with her eye-catching cleavage and sentence-repeating onus in poker face. Alan Rickman, anticipates his unforgettable voice work in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2005) as the dejected android Marvin, masterfully vents his character's grievance and under-appreciation with brilliant comic time, also a young Sam Rockwell is an excellent comic relief provider and thankfully, Tony Shalhoub doesn't overplay his “Chinese eyes” affront but a cucumber-cool blitheness.
Non-offensive fun is all the film can offer and one is inclined to gulf it down indiscriminately, just like the show's watchword “Never give up, never surrender”, there is a winsome puerility and self-abandon in this nerds-angling popcorn divertissement that one is disinclined to besmirch.
referential entries: Garth Jennings'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2005, 6.4/10); J.J. Abrams' STAR TREK INTO DARKNESS (2013, 6,6/10).
科幻喜劇啊?。≡谵k公室又不敢大聲笑,憋得胃抽筋。。。無比蛋定技師,搞笑跑龍?zhí)椎?,重復通訊女,怨氣參謀,各種搞笑人馬哈哈哈
2008年5月9在同學家聚會看過的DVD 之所以日子記得清楚因為那天是畢業(yè)典禮前夕 而且下了一場五月大雪 至今仍是我留學生涯的一段傳奇經(jīng)歷今天突然記起電影名字 就來tag一下 特技挺假的 stupid but funny somehow
3.5 創(chuàng)意實在是太強悍了,類似科幻片片場版反向《開羅紫玫瑰》×2后雙重嵌套,致敬《星際迷航》最終極的迷影同人篇。但執(zhí)行還是太爆米花啦,一陣陣笑完后就感覺沒什么特別驚爆的新東西。
這片子本來應該是派拉蒙的吧,被夢工廠做的一股子山寨味道哈哈,所有專有術(shù)語都做了替換,飛船外貌做了改裝,四男一女的船員,一看就知道是說star trek的。算有點深度。
真算得上事對“星際迷航系列”一個不錯和有趣的改編,融合虛構(gòu)的星際迷航系列劇情加上真實生活地再次重構(gòu),讓這部惡搞一般的致敬顯得既真實又迷幻,亦真亦假之間顯得更加好玩和耐看了。ps:都是蠻熟悉的演員,卻叫不上名字,只記得有個人感覺像黃秋生。
惡搞《星際迷航》,科幻片演員去大戰(zhàn)邪惡外星人。雖然制作簡陋,但還是有不少謝爾頓喜聞樂見的宅男槽點。演員還請來了異形女和斯內(nèi)普教授……
我記得小時候我好像還有張碟。我記得星際之門里也有類似戲仿的一集。西格妮·韋弗里有一句爬通風管道場景的臺詞“Ducts? Why is it always ducts?”,讓人會心一笑(在那個還沒看過異形的年紀肯定是get不到的)。
起承轉(zhuǎn)合,人物命運和態(tài)度的變化。一切都那么完美。堪稱好萊塢經(jīng)典模式的編劇教科書。好好研究,收益菲薄
科幻喜劇迷必看??!有夠歡樂的啦!
于是遠赴地球?qū)で蟊Wo者們的幫助,賈森和亞歷山大等船員假戲真做,幫助塞米安人對抗宇宙邪惡勢力
對真愛影迷來說,哪怕再難以置信的電影,都有一個大大真實的“小宇宙”存在~~~
溫馨熱血戲中戲,呼應了前天看的《Seven Psychopath》。簡單說,看這片子的樂趣就像你發(fā)現(xiàn)西格妮韋弗胸特別大身材特別好,一點都不像你記憶中打敗異性的那個她。
多么可愛的電影!我已經(jīng)能想到謝耳朵見到captain spock的表情會有多像Teb!
"By Grabthar's hammer, by the suns of Warvan, you shall be avenged!"
但可曾幻想過一群過氣的科幻劇演員有一天他們竟有機會駕駛著劇中的飛船和真的外星人作戰(zhàn)?這就是銀河追緝令!命字很土,但卻是一部難得的科幻喜劇佳作,在現(xiàn)實中被定性迷失的演員在太空之旅中重新發(fā)現(xiàn)了自己,還有什么比這更能打動人心的呢?演員陣容強大,有:法師斯內(nèi)普、山姆洛克威爾、蒂姆艾倫。
又是技術(shù)宅拯救宇宙么。各種歡笑各種感動,但還是節(jié)奏掌握的差了些。
有強烈地向Star Trek致敬的感覺。如果這事真發(fā)生在Geek們身上就太棒了。阿蘭·里克曼又演了一個馬文式的角色~~
簡直就是拍給TREKKER們看得!?。」?/p>
希望童話和英雄永遠是真的,不愿向孩子解釋我們的軟弱無力。
影片有意拙劣模仿長盛不衰的《Star Trek》和該片的狂熱影迷,有些地方還是有點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