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令人諷刺的成功——Laura的案例
Laura的故事前面幾集一直看得很煩躁,無效的治療,甚至已經(jīng)不是治療。情感生活不幸福、進入中年危機的Paul在這種誘惑之下漸漸亂了陣腳。雖然心理治療從業(yè)人士都能一眼看出,Laura在治療室里呈現(xiàn)的誘惑,正是她需要面對的問題??墒菍τ谙萘诉M去的Paul,治療已經(jīng)難以為繼。
一直到——Laura決定采取主動,結束治療關系。結束之前,Laura講出了內心的秘密:15歲那年,母親去世,父親陷入抑郁。一個吸引她的父輩男人David出現(xiàn),她希望他收養(yǎng)她,把她從抑郁的父親身邊帶走,被拒絕了。然后,這個男人出現(xiàn)在她家中,她勾引了他,在父親的眼皮底下每天和他做愛。她為此感覺得意,覺得自己能夠借此成功進入成人世界,借此留在心儀的男人。
Paul恍然大悟,Laura一直以來對他的誘惑正是她拿手的方式,這種方式讓她感覺自己有吸引力,成功,掌控。她習慣性地用誘惑的方式和一切她希望親近的男人交往,掌控他們,但她卻為此憎恨自己,因為她看不到,自己是值得被愛值得被關心的。
隔周,不再是病人的Laura回來見Paul,Paul承認自己被吸引,愛上了Laura。Laura想吻他,Paul拒絕了。Laura感到挫敗和憤怒。Paul說:“你以為我不和你上床,就不會對你感興趣。我不會像David一樣背叛你,做出傷害你的事?!蹦且豢涛液軇尤?,不再是Laura的治療師的Paul卻終于站在了治療師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愿望放在旁邊,按照最有助于Laura的方式來行動。
然后Paul在治療師那里討論了很多被Laura激起的情感(我沒看這部分,我是按照一個故事一個故事的順序看的)。最后一集Gina終于不耐煩了,對Paul說:“你一直在說Laura對你怎樣怎樣重要,好像我在阻礙你似的。你能不能自己承擔起責任?你要是想去找Laura,就去找啊?!?br>
然后,是那個很荒謬的結局:Paul在Laura的臥室里,想要和她上床的時候,卻驚恐發(fā)作。Paul說:“我很害怕會被吞下去?!蔽蚁耄谀莻€地方,Paul大概也有些自己的情結需要去面對。不過,我還是很欣賞Gina的解釋。她說:“你做了正確的事,對你自己,對你的病人。正確的決定從來都不是優(yōu)雅地作出的,因為需要我們和自己的愿望做斗爭。驚恐發(fā)作不是外來的東西,它就是你,你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該贊賞自己的正確決定?!?br>
而最有意思的是,一直到當Paul決定接受Laura嘗試和她在一起,她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并不是真的想和Paul在一起,而是自己習慣于用這種誘惑的方式來和男人交往。這就是Gina說的“令人諷刺的成功”。
看到這里,我開始覺得治療師真是個可悲的職業(yè)。非得把自己卷入才能真的幫到病人??墒浅T诤舆呑?,豈能不濕鞋。卷入的結果就是不斷地需要和自己的欲望做斗爭,不斷地用理性抽離的方式來理解自己的欲望并超越自己的欲望。為了職業(yè)倫理而犧牲自己的欲望,作為一個人,這是多么可悲啊。
這個編劇確實對心理治療理解很深,這個劇寫出了身為治療師的酸甜苦辣。如果說Alex的劇是不幸結局是苦,Laura的劇則是先辣后酸,口味很重,呵呵。雖然為了戲劇化的需要有太多破壞設置的地方,但在根本上心理治療是怎么起作用的這一點寫得非常好,可謂是藝術的真實吧。
2 ) 所有的答案都在你心里
寫于2015年5月24日
這是一部很特別的劇。它有劇情,但是這些劇情幾乎都是通過語言所表現(xiàn)的。一集25分鐘左右,而你看到的幾乎是23分鐘的對話。是的,每一集都是心理醫(yī)生與他病人的對話,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治療過程。
有人在評論的時候留言說他只想知道大家是怎么堅持看完每一集的。僅僅是對話而已,能有多大的吸引力?一間不大的屋子,一個可以坐3個人左右的長沙發(fā),一把治療師坐的椅子,一張辦公桌,幾排書架和一些小擺設。
可是真的很有吸引力。雖然,那些問題可能并沒有發(fā)生在你身上。那些困境你也不曾遭遇。他們的性格在你看來也會稍顯夸張??墒侨司褪沁@樣奇怪的物種,你總是可以在別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存在。
最大的收獲是,在他們的治療過程里發(fā)現(xiàn)。原來有很多想法,我們并不自知。我們以為我們表達的是A,想要的是B,得到的是C,而事實完全不是那樣的。
有時候,我會為看到的情形著急。因為,我們不懂為什么他們身上會有那么深重的執(zhí)念。這種執(zhí)念,并不是那種我愛你,為什么你就不能愛我的執(zhí)念。而是,我們如此堅持自己的念頭,哪怕它是錯的,它并不是自己真實想要的。
有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強迫,焦慮,傷心種種不好的感覺,并不是他人造成的,而我們自己可以控制。悲傷的是,一些我們所以為的快樂,幸福,愛慕也可能只是我們自己的一場幻覺。
這個世上,并沒有什么重要過你自己。你都不在了,這整個世界就都是不存在的。以前,我特別執(zhí)著于快樂和幸福。常常會問,為什么我就是不快樂不幸福呢?現(xiàn)在我知道,所有情緒都有它存在的意義,畢竟,一個會哭會笑有各種情緒的人看起來才更像一個真實的人不是嗎?
3 ) 找一個方式和自己坦誠相待
我看過一次心理醫(yī)生,在北京。是北師大的研究生,她對我進行觀察,舉動一目了然,但仍然是有用的,不是因為她告訴我“你很正?!?,而是因為她的學識為我所理解的事件進行了新的注釋,有一種理論的力量。
會經(jīng)常有這樣的時候吧,想把最近發(fā)生的事情統(tǒng)統(tǒng)告訴一個無關緊要的人。我其實想告訴認識的人,但距離都好遠。又沒法一遍遍在心里回放,話說出來的功效有如抽絲剝繭,如何描述、怎樣表達都直白地流露出心思所在。
看完榮格的書以后,我開始記錄所有睡醒時還清楚的夢,這個工程有時很浩大,像是在寫分鏡頭劇本,有時又面臨長時間的斷檔??傮w上仍然是相當有用的,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里不能實現(xiàn)的情境多半會在睡夢中得到相應的補償。很少人會停下來認真思考所渴求的東西,或是自己最核心的不滿足到底在哪兒,所以記錄夢境的方法就從反方向提供了捷徑。
最近偶然發(fā)現(xiàn)這部美劇,看慣跌宕起伏情節(jié)的人一定會覺得無聊致死。每集就是心理醫(yī)生Paul和他病人的對話,每周5集,4個固定的病人加上第5天Paul去自己的導師那里談話。一口氣看掉了10多集,像是接受了2個療程的治療。
我暫時找不到心理醫(yī)生,但是Paul的提問常迫使我對自己進行反問。始終覺得,要找到一種方式和自己坦誠相待,是多么的重要。
4 ) 關于sophie
這幾天把《In treatment》第一季里Sophie的部分看完了。目睹父親出軌,父母婚姻破裂,及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被真正的傾聽和安慰,使她認定自己是一個沒有價值的,會把一切搞砸的人。隨著與咨詢師paul的持續(xù)工作,她慢慢的有了質疑和反抗父親的力量。
看到她找出四年級時候的日記,讀給Paul聽,大意是,911發(fā)生那天,她很震驚很難過,爸爸告訴她,世界就是這樣悲慘的。16歲的她情緒激動,勃然大怒,控訴自己的父親:這是什么樣的人,要對四年級的女兒說,世界就是這么悲慘,而不是去做點什么,改變它!只會跟模特們在一起,給她們拍照!
這是一個很有力量的爆發(fā)。后來她在咨詢室里,當面譴責了父親拋棄她給她帶來的傷害。父親愕然,也開始反思。再后面,劇情沒有交代,只看到sophie與父親在草坪上聊天,及她即將開始的新生活。這個結尾總覺得意猶未盡啊。
我想,作為一個壓抑和隱藏了自己真實感受的孩子,Sophie開始敢于對父親指責和抱怨,去體驗那個憤怒,去宣泄那個恐懼,這是一個好的改變,也是一個成長的開始。她終于從慣有的模式解放出來,不再壓迫和想要傷害自己。
但是,這也僅僅是一個開始。一個害怕的孩子終于要睜開眼睛了而已。如果她因此,就把生命里所有不如意的遭遇,都歸罪于父母,抱著童年經(jīng)歷不放,那她就還是一個可憐的孩子。
而要從孩子成長為成人,絕不是抱怨別人沒有為自己的生命負責。體驗和疏通了那些累積的恐懼與憤怒之后,Sophie會真正的睜開眼睛,她能看到生命中有不同的選擇,而選擇的自由和主動權掌握在她自己的手里。父親對悲慘世界的告誡,并不是世界的真相。她可以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她不必再做個被拋棄的孩子,不斷的埋怨父親,相反,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成人,去好好愛父親。
用愛代替憤怒,用自由代替恐懼。我想,這才是我們探索原生家庭,與父母和重要他人的關系,的意義所在。
5 ) Sophie ——渴望關愛的帶刺少女
Sophie,16歲女孩,體操運動員,在奧林匹克賽選拔前夕摔斷了雙胳膊,無法進入集訓訓練營,可能還面臨被剝奪后續(xù)資格或被起訴的麻煩,被要求參加自殺方面的精神評估。
最初接受社工評估時,與其起了沖突,她認定社工與母親一樣不愿意聽她說話,還裝的像了解自己一樣。于是被母親推薦來到paul的診室。
Sophie身上表現(xiàn)出強烈的矛盾感。胳膊受傷無法開門,卻拒絕paul的幫助。表面上生氣母親給paul打電話說了不理解自己的話,實際上借著生氣探尋母親有沒打過電話。一個渾身包裹著刺的少女,拒絕著他人的靠近,孤獨而絕望。
Sophie6歲半開始學體操,12歲拿到全國冠軍,父母離異且關系惡劣,去看她比賽都不愿意坐一起。父親忙著自己的展覽攝影,各處搬家,無暇顧及她,但偶爾能聽她說話。母親不愿意了解她理解她,把她當小孩,不允許她做決定。她跟體操隊的姑娘們關系也很糟,高強度的競爭,互相嘲笑嫉妒。唯一讓她感到關愛的是教練cy,可cy卻利用sophie渴求關愛的心理,利用她剝削她,也許跟她有不倫性關系。
Sophie擺蕩在一個危機四伏的船上,風雨飄搖,無人支撐,她很害怕。她擔心自己不能選拔上參加奧林匹克競賽,而這榮耀似乎是她唯一的傍身皇冠。她希望父母能關心她,聽她講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可這不可能,于是她出了一場車禍。她還是未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她受傷了躺在救護車里,也不愿意給出父母的電話號碼。
這種渴望關心又反復遭到拒絕的經(jīng)歷,讓Sophie形成了矛盾的人際關系。她渴望著關愛,又拒絕別人的靠近,也許她害怕得不到,也許是覺得自己不值當,也許是害怕被利用。
且看paul如何一步步避開玫瑰之刺,跟sophie產生連接,打開她的包裹。
1.第一次的試圖接近
sophie說了一堆討厭的人和事??傊芙^承認自己有自殺傾向,也不愿意談論生活,更別提父母什么的了。只想盡快拿到paul的評估報告,認定自己精神正常,就可以走人。
轉折點在sophie說既然paul不能給專業(yè)意見,自己還是走吧,paul未表達反對意見,也許這跟sophie母親的做法不一樣,sophie愿意打開一個小窗口。paul沒有讀她的報告,sophie很難過,覺得paul對她也沒興趣。paul向她保證他很愿意了解她關心她。她堅持他應該讀報告,paul于是老老實實讀報告,sophie則開始通過書來談論自己(是真的喜歡還是裝門面,那些頂層目光不及的書真可憐),一旦觸及到她自己的想法,她又縮進龜殼里。
Sophie很敏感,也很善解人意,發(fā)現(xiàn)咨詢師患有哮喘,還把藥瓶扔給他。咨詢師說自己找了很久也沒找到,今天找到了。她開始愿意談論死亡,但仍不愿意談論自己的問題。她很焦慮,想要喝水。咨詢師給她插了一個吸管,告訴她這是為小病人準備的,sophie很高興。paul問她什么是最讓人難過的,sophie說被當成小孩子。
sophie希望享受關心,又能有自己的自主性,她的媽媽并不懂她,而是關心體操帶來的榮耀。面對壓力,她希望有人能關心自己鼓勵自己,能告訴她自己是可以的。paul鏡映了這部分,sophie產生了母性移情,她希望能有paul女兒的待遇。
結束時paul給她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她跟父親或母親一起寫一份對自己的評估報告。
2.第二次的兩次面質
第二次來時,paul無意間聽到sophie在車上與cy的對話。sophie濕淋淋進來,問paul能不能幫她換衣服,paul拒絕了,叫來老婆kate幫忙。kate的溫柔和關心軟化了不少sophie身上的刺,sophie已開始信任他了。她問paul“你是庸醫(yī)嗎”,而不似之前,直接將paul歸為跟父母一樣可惡的人。paul面質打電話的事情,好不容易建立的關系又降到了冰點,sophie又縮回去了。
后來sophie談論與體育館女孩的糟糕關系,paul猜出厭食癥和暴食癥的詞和人,關系有一些緩和。接著paul讀了未寫完的報告,sophie哭起來了,她應該沒想到paul眼中的她如此美好,于是跟父母的關系開始出現(xiàn)在話題中。
paul又說試了sophie的刷牙姿勢,鏡映了sophie不愿面對的無助又無用的感受,咨詢關系又進一步加深,paul給了第二次面質。paul對sophie試圖誘惑他的解讀是,在sophie的生活中,有人這樣破壞規(guī)則利用了她,她想試探這里是否也會這樣,來確認安全。
第二次面質是成功的。
sophie談到了車禍談到了死亡,她期待自己受傷時父母能關愛自己,可還是沒得到,還傷了兩個胳膊。她坐在救護車里,想象有人朝里看的關切目光,可除了自己,什么也沒有。sophie如此的絕望、孤獨,難怪一直希望可以跟隨隊友去加州訓練營,即使自己無法參與訓練。
她跟cy的關系仍然是一個禁忌,她在等待可以打開的時機。
6 ) 親愛的弗洛伊德醫(yī)生
伍迪?艾倫在《安妮.霍爾》里講過一個老笑話。一個家伙去見他的心理醫(yī)生說:“我弟弟瘋了,他以為自己是雞?!贬t(yī)生問他:“為什么不帶他本人來?”那人說:“但我需要雞蛋啊。”
這是他對男女關系的看法,“它是最不合理、瘋狂、怪異的。但我們一直經(jīng)歷這些,因為我們大都需要蛋。”
生活何嘗不是如此?城市生活高壓而寂寞,為了接受荒謬的生存前提,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精神失常。越是敏感的人,痛苦越多。但真正要到看心理醫(yī)生的地步,在中國人仍是不可想象的。那么,不妨看看《問診》。
有人把《問診》比喻成電視劇里的花椰菜,有營養(yǎng),但不好吃。其實,碰對了廚師和食客,花椰菜也可以非常美味。這本是一部以色列的電視劇,以色列人拍這部劇的成本,還不夠買一雙《欲望城市》里的鞋子,其受歡迎程度卻幾乎構成了一種文化現(xiàn)象,后來被HBO引進,從希伯來語到英語,臺詞幾乎是逐字逐句的翻譯。導演是加西亞?羅德里格(Rodrigo Garcia),大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兒子。也許是因為父親的盛名,他沒有選擇寫小說,而是當了電視劇導演,拍過著名的《六尺之下》、《黑道家族》,都是很邊緣,但極有創(chuàng)意的故事?!都~約時報》有一篇關于他的特寫,說他在捕捉女性脆弱的心理方面有天賦的才華,這在《問診》中表現(xiàn)的很明顯。
與《迷失》、《英雄》相比,《問診》的劇情和角色都出奇的簡單。劇中主角是心理醫(yī)生保羅和他的四個病人,每周輪流四次問診,每次30分鐘,最后一天他去見自己的心理醫(yī)生。每一集都像一幕獨幕劇,只有兩三個演員,攝影機幾乎從未離開過心理醫(yī)生的辦公室:橙黃的布沙發(fā),昏暗的臺燈,一墻壁的書,窗外似乎總在下雨,風景模糊,房間里幽暗、安靜,只隱約聽到鐘表走動的聲音。30分鐘的劇情完全靠對話支撐,看下來居然不覺得枯燥,全在語言和演員的功力。所以羅德里格說,“這部劇只關于表演與寫作?!?br>周一是勞拉,30歲,性感美麗的女人,有自毀傾向,愛上了自己的心理醫(yī)生,心理學術語叫“情欲移情”(Erotic Transference);
周二是埃里克斯,一個轟炸機飛行員,典型的自戀型人格障礙,在巴格達誤炸了一個學校,死了16個孩子,卻感覺不到負罪感;
周三是蘇菲,一個16歲的體操女選手,聰敏、尖刻、混亂、不乏少女的天真,有自殺傾向,她的生活基本上被周圍的成年人給毀了;
周四是艾米和杰克,一對問題夫妻,為懷孕還是墮胎爭執(zhí)不休,對彼此的怨懟簡直如滔滔江水,讓人透不過氣來;
周五,不堪重負的保羅去看自己的心理醫(yī)生吉娜——他青年時代的導師,一個溫暖、敏感的傾聽者和保護者,但因舊仇新傷,他們之間的辯論反而是最激烈的,有時讓人身心俱疲。
在伍迪?艾倫的電影里,心理醫(yī)生經(jīng)常被塑造成一群可笑無用的人,主角往往看了十幾年心理醫(yī)生沒見好轉卻一直付錢看,即使《黑道家族》中堅強的Melfi醫(yī)生,多少也是有些滑稽的。很少有電視劇一本正經(jīng)的描述一個心理醫(yī)生的故事,尤其是詳細的問診過程。因為可以想象其中的枯燥:長長的沉默,猶豫的供認,找不到一個準確的詞匯表達自己,直面一個人目光聚焦時的尷尬和隱秘的喜悅。身在其中者也許如臨大敵,但外人看來,這個過程是十分沉悶的。
然而,在《問診》里,保羅在與病人的對話中,察言觀色、抽絲剝繭的過程,簡直像阿加莎的偵探故事。這四個病人都聰明,謹慎,戒心重重,他們的話語被層層的暗示、隱喻、敵意和逃避所遮蓋——弗洛伊德曾把心理分析比作考古學,在層層的廢墟下發(fā)掘意義。一個看似不經(jīng)意的用詞,也許是某個傷口的入口。一個眼神的回避,往往是心理防線的突破點。沉默是迂回的攻擊??瘫∈强謶值淖凅w。傲慢是悲傷的掩飾。而心理醫(yī)生對人性的洞察力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在他們的話語中分離現(xiàn)實與虛幻,謊言與秘密,割開傷口時不是不殘酷的。飛行員傲慢自大,神憎鬼厭,你甚至希望有人一拳把他轟出去,但他的負罪感被壓制在童年陰影和自我保護的層層盔甲之下。他懷念飛行,因為天空是一個簡單安靜的地方。那個叫蘇菲的女孩,看似沒心沒肺,桀驁憤怒,幾個回合下來,漸漸暴露出脆弱,讓人心碎的一面。她也有她的避難所——平衡木是唯一讓她感到安全的地方。他們都絕望的想要抹去過去的人生。他們都刻意的遺忘那些真正傷害他們的傷口。
醫(yī)生與病人之間的對話就像一場智力的格斗,構成了強烈的戲劇沖突:每一句話都話中有話,編劇隱藏信息的聰明程度不亞于揭示真相。他們知道何時改變話題,何時繼續(xù),何時跳開,何時回轉。不過,也有令人無法信服的地方,病人都太善于表達自己了,滔滔不絕,尤其是勞拉,她對于生活中的不愉快和失調,語言的準確性和直覺的敏銳程度有時甚至超過了心理醫(yī)生本人。
觀看保羅與吉娜之間的斗法則是另外一種樂趣。兩位心理醫(yī)生棋逢對手,心理學理論滿天飛,卻是同樣不能面對真實的自己。也許是醫(yī)者不自醫(yī),他們倆看上去比誰都寂寞。尤其是保羅,他整個人坐在那里,就有一種悲哀的味道,像一件揉皺了的舊毛衣。他是這樣一種男人,到了一定的階段,生活中一切他習以為常、以為牢不可破的東西,都開始分崩離析。他以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榮,他能看穿每一個人,唯獨看不穿自己,或者不愿意看穿。他將自己代入病人的角色,感受他們的空虛和恐懼,“如果我不愛他們,就無法治療他們”。這原本不是心理醫(yī)生該說的話,因為一旦他的分析沾了個人的感情色彩,醫(y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系就發(fā)生了變化,他變得脆弱、沖動、會犯錯,有時甚至說話不經(jīng)大腦。羅德里格說的好,“就像我媽常說的,你靠一個人近了,總會看到他的臟內褲?!钡@也是人們喜歡他的原因——他畢竟不是神。
保羅的扮演者是加布里埃爾?伯恩(Gabriel Byrne),他那陡峭的眉毛,悲傷的愛爾蘭人的眼睛據(jù)說讓很多觀眾癡狂。他們一次次的倒回去重看,觀摩他看似遲緩的身體語言,說他舔著唇沉思的樣子性感無比;他們稱他“親愛的弗洛伊德醫(yī)生”,欣賞他仿佛隔著云端看世間的姿態(tài);甚至有人走火入魔,在街頭攔住他,求他不要跟著勞拉走,或者要求免費的心理咨詢。這位心理醫(yī)生變成了新“夢幻先生”,全美國女人的“移情投射對象”,再次讓美國人分不清現(xiàn)實與虛幻。HBO一度決定停播《問診》,在粉絲的強烈抗議之下,才決定投拍第二季。
第一季結束了,不知道劇中人是否從此積極地收拾生活,從頭再來。不過,心理學界已經(jīng)接受了這部片子,并且展開了專業(yè)的討論,比如投射、移情和反移情。為了招徠觀眾, HBO甚至打出口號說,《問診》是“免費的心理治療”。
中國人很少去看心理醫(yī)生,有時候與朋友喝杯茶,聊聊天,抱怨一下上天為什么捉弄人類,日子似乎就變得容易一點。我們都是彼此的心理醫(yī)生。《問診》的作用也差不多,雖然劇中人的遭遇與我們相差甚遠,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框架——兒時的創(chuàng)傷和內心的性沖動是很多精神問題的根源——也未必令中國人信服,但在醫(yī)生和病人的交鋒中,我們偶爾會認出自己內心深處的危機:拒絕、恐懼、欲望,錯置的愛或恨,對認同和歸屬的渴望。就像保羅的妻子所說的,“誰不想被人渴望?哪怕只是屬于某種東西的一部分,無需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也無需是什么美好的?!?
不過,醫(yī)治靈魂不比醫(yī)治肉體。就像劇中一個病人所說的,“這是我對心理學的疑慮:你發(fā)掘再發(fā)掘,直到你發(fā)現(xiàn)關于自己的所有真相,再在所有的傷口上撒一把鹽,但這有什么好處呢?”
在看清了自己的真相之后,也許永遠都不回去了。
很難說是一部psychotherapy 的標準范例:除了Sophie 的個案,其余來訪者的問題都未能通過治療獲得解決,劇集篇幅和戲劇沖突使得Paul操之過急,無視阻抗,逼問、強加解讀,表現(xiàn)出自戀型治療師的典型征兆;而Paul自己也認為,Sophie的治療更大程度上依賴于人本主義咨訪關系的建立。但值得從業(yè)者關注的是什么:失敗的移情轉診、伴侶治療的進程與治療師自身破碎的婚姻共振,與Gina的督導和婚姻咨詢中呈現(xiàn)出的模糊邊界和強烈power dynamic。therapist從來就不是單方接收訊息的助人神力,其自身的經(jīng)歷、喜好和動能必定在咨訪和督導關系中產生影響,甚至外溢至其咨詢室外的關系與生活,此種“破神”的呈現(xiàn)反思了心理動力治療的局限,這種復雜性和破碎感更凸顯了倫理、規(guī)則和邊界的必要。
每次看完in treatment心理都很沉重。以前夢想的職業(yè),現(xiàn)在用現(xiàn)實的眼光去審視覺得無比的凄涼。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困獸,困獸之斗,何去何從。久病成良醫(yī),嘆矣!
心是急流深谷,你能探測到什么程度?很難看到專業(yè)度如此之高的心理劇,可以做為心理學臨床教學觀摩片,用以做案例分析,隨同劇中人物一起潛入意識深處拆解心結。以純會話形式展開,如同真正的問診。非常考驗編劇臺詞功夫與洞察力。演員們集體做到無痕表演,無表演的表演。這已不是劇,而是生活本身。
在顯示器前做一次免費的心理治療
臨床心理學教學片?!白稍儙熀筒∪司拖袷峭粋€黏鼠板上的兩只老鼠”,不能同意更多。
“這是我對心理學的疑慮:你發(fā)掘再發(fā)掘,直到你發(fā)現(xiàn)關于自己的所有真相,再在所有的傷口上撒一把鹽,但這有什么好處呢?”
與其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不如與我傾訴一小時。
這才是真正的心理片。
心理咨詢師真是個偉大的職業(yè),Paul 竟然用全然的卷入反移情成功治療了對他移情的女病人。我對這一季里的每個人物都抱有巨大的同理心,每次哭泣在我看來都是治療有效的時刻。分離是常態(tài),死亡或離婚,學會面對它,自己可能就長大了。心疼Sophie,我跟她有共鳴。
這劇非常接近真實的心理咨詢
Paul自己的崩潰是這個劇最有趣的地方,另一種意義上的登堂入室。
In treatment 在努力還原一個真實的心理醫(yī)生的工作和生活。你能看見來訪者和治療師之間微妙的關系,看見治療師本身的生活。它既不神秘,也不隨意。對心理咨詢感興趣的盆友們,強力推薦之。
無趣
主角,感性,溫和,溫柔,孤獨,很迷人的性格。dead inside(第一季離婚),重新認識父親和自我(第二季),end of practice,experiencethe real world,being alone(第三季)。全片的戲劇性完全靠室內對話展開,很特別。
從治療意義上,paul與gina的精分治療需要懂精神分析的人來觀看,會有深刻的體會,現(xiàn)在的內心沖突幾乎都是還原早年家庭沖突,如何將潛意識意識化相當有技術含量。故事情節(jié)上,每個人物都刻畫的都非常形象生動。矛盾沖突設計合理。劇情飽滿,及時同一個場景內少量鏡頭調度也不會使故事顯得蒼白生澀。
Laura太美,根本無法抗拒的誘惑。
隔了兩年多又接著從34集開始看,感覺卻不太一樣了。Paul對Amy深層問題的闡釋讓我覺得侵略性非常強,如果我是咨詢室里的來訪者,大概馬上會叫咨詢師住嘴,然后離開再也不會回來了。不過他的闡釋非常有道理,可以作為專業(yè)參考之用。只是我認為咨詢師將這類分析內容留在自己腦中便好,還是把解讀的空間留給來訪者本人吧。
真是良心劇,我大約撐過前3集才漸入佳境- -- -
如果要我選我最崇拜劇,這一部絕對上榜,但是這么多年,我一直無法完成這部劇的觀看,甚至很多時候打開播放器我不能直視它。
居然non-stop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