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帶魚,帶魚飯、清蒸帶魚、香煎帶魚、
煙臺,山苜楂包子,海腸,脆拌海腸、春韭炒海腸、米湯海腸、香椿拌海腸
廣州萬頃沙,鳳尾魚,香煎鳳尾魚,鳳尾魚春,鳳尾魚春煲仔飯;曹蝦,蕎菜炒曹蝦、白灼曹蝦、
大連,(青蟹燉冬粉),赤甲紅、生腌赤甲紅
6
福州,鰻魚,炸糟鰻、魚餃、
延邊,明太魚,魚皮包飯、明太魚豆腐湯、煎明太魚子、紅燒明太魚、辣蒸明太魚、
泉州,石花膏、四果湯,石花膏拿鐵
意大利海鮮湯
汕尾紅海灣,墨魚脯、豬腳墨脯jie
7
日照,毛蝦,蝦皮(蝦皮炒絲瓜、金鉤海米炒蠶豆、蝦皮獅子頭、蝦皮稻香肉、灌湯蝦皮獅子頭、青菜蝦皮包子)
儋州,紅魚,紅魚干(紅魚煲仔飯、紅魚干五花肉、紅魚蒸肉餅、梅香紅魚蒸花腩)
汕頭南澳島,魷魚,魷魚卵膏(熗炒魷魚、xo醬焗魷魚、魷魚鹽辛茶泡飯、魷魚卵膏蒸蛋、鐵板魷魚卵醢)
慈溪,蟛蜞,醉蟛蜞;泥螺,醉泥螺
8
寧德霞浦,海帶,酥鍋、蝦膠海帶卷、海帶苗海蠣湯、海帶排骨湯
寧波,黃魚,雪菜大湯黃魚、腐皮包黃魚、過橋大湯黃魚、清蒸黃魚、菜汁豆腐黃魚(余姚)、苔菜拖黃魚、小黃魚獅子頭、小黃魚面、
湛江,對蝦,海鮮粉、宮保蝦球、油燜大蝦、海蝦粥、蝦餅、
《風味人間》系列作品已經(jīng)成為了國內(nèi)美食文化的代表,其中第3季大小海鮮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熱議。這一季的書本不僅僅是一本菜譜,更是一本記錄生活,記錄人情的美食紀實。 從風景到美食,從故事到人物,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的情感。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本絢麗多彩的圖書給我們帶來的沖擊吧! 首先,風味人間帶給我們的非常重要的聯(lián)想就是海鮮。這一季的主題就是尋找蕞新鮮、美味的海鮮,而每一集都是一次尋找美味的冒險,帶我們走遍了全國各地的海岸線,追尋那些不為人知的美味佳肴。 絢爛多彩的美食照片和壯麗海景交相輝映,帶給我們一個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仿佛大海的怒吼和美食的香氣已深深地印在心底。更令人感動的是,每一張圖片背后都蘊藏著許多溫馨感人的故事,這些真實的人物和情感,在獨具特色的美食文化中融化,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其次,書本不只是一個菜譜,它更是一個記錄了人與命運之間糾葛點滴的故事集。每一道妙手巧制的美食背后,都有著一個人的生活痕跡和情感傾向。 他們或是愛好古詩詞的老六,或是辭去工作經(jīng) 營父親明太魚晾曬場的母立平,還有女兒心中的捕魚“奧特曼”許環(huán)明…… 這些擺脫平凡日子,堅持勇氣和勞動的人,他們的經(jīng)歷,他們用心和汗水融匯為一道道美食,給我們帶來了滿滿的感慨和暖意。 最后,這本書的制作非常用心,每一頁都是一張顯色度高的大圖,用視覺效果打破了我的口腹之間的魔咒。更有進口特種紙材,精美脫俗的裸脊鎖線裝版式,180度平鋪無障礙閱讀,甚至連藏書票都是精心設計,非常珍貴。 這本圖書讓我更加認識到,美食不僅是味覺的享受,更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和情感的表述。同時,也讓我認為,中國的美食文化非常值得我們?nèi)ヌ剿骱推肺?,其中蘊涵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表達是很值得我們?nèi)グl(fā)掘的。 本書帶給我頗諸多感觸。生活就是由一系列平凡的日子組成,然而那些專注用心的人們卻能把它們變得美好而有滋有味。他們不愿被浮躁的社會所左右,而是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化作一份份精致的美食。正是這樣的態(tài)度和努力,為生活平添了許多溫度?;蛟S,這也是本書所倡導的美食文化的精髓所在!
復雜的食材可以簡簡單單地呈現(xiàn),簡單的食物背后意義非凡。《風味人間3》講的遠不只是美食的來源和烹飪技巧,而是生活與人味。疍家、漁民、海碰子,他們?nèi)杖蘸秃Q蟠蚪坏?,海中風味早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們的生計與樂趣,是點綴家中餐桌的一抹亮色,更是獨有的家鄉(xiāng)的味道。
我喜歡紀錄片將每一種食材都置于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中。晶瑩剔透的龍蝦肉與椰汁在熱鍋里滋滋翻滾、巧妙融合,縷縷熱氣似乎都讓我感覺到了清甜的味道。前一刻還醉心于大廚精雕細琢出的珍饈美味,畫面一轉來到船屋,就看到龍蝦最樸實也最好吃的烹飪方法:白煮。爺爺下海撈來給自己的小孫女吃,拋卻一切復雜工藝,保留食材的原始鮮味,看到他們臉上滿足的笑意真覺得這是世間最好的味道。
隨著紀錄片富有節(jié)奏的敘事,我看到越來越多充滿煙火氣息的美食故事,說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食物與生活的關系。林本本埋怨父母對他太不溫柔,他們看上去有時確實沒有耐心,可是他們的愛綿長細密,不用宣之于口,在一碗糯米飯配金蟳里就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了。人們?yōu)楂@取食物,維持生計而辛勤勞作,可是看似簡單的、幾十年如一日的重復工作醞釀出別具一格的美味佳肴,也成為聯(lián)系家人的重要紐帶之一。
如果說第一集還在著力刻畫脈脈溫情,那么第二集凸顯出的是個人乃至群體是怎樣用智慧、勇氣與堅韌不拔的精神搏擊自然,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一方面,鏡頭多角度呈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懸殊實力,讓人感覺極為震撼。另一方面,影片又絲毫不過分渲染個人的拼搏與努力,白天努力用漁網(wǎng)捕魚、力求收獲更多的漁民晚上和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飯,唱著歌好不快活!努力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是一種本能,只是讓我們旁觀者感動與驚嘆。
最讓我覺得印象深刻的是三個年過半百的阿姨在舟山群島的浪潮與峭壁間摘佛手螺的場景。看到這里我冒出的第一個念頭是極限運動在阿姨們面前也無足稱道了,這是極限生活啊!她們要冒著生命危險采摘食材,每次風浪掀起都不由讓人捏把汗,緊張感在一浪高過一浪的起伏中不斷疊加,直到最后一次巨浪把三人從絕壁上掀下,可是當她們帶著收獲來到船上時,每個人都是滿滿的欣喜,剛才的緊張擔憂一掃而光。
這部紀錄片的精彩之處得益于導演張弛有度的敘事節(jié)奏,在阿姨們驚險采摘佛手螺后,鏡頭一轉,我們來到了廚房里,看到烹飪后的佛手螺,讓人垂涎欲滴??墒窃谶@部以生活為基調的美食紀錄片里,大廚永遠不會是主軸,才欣賞完專業(yè)人士的復雜技藝,我們又回到了尋常人家的簡單風味,僅僅用生姜、菜油、老酒,經(jīng)過爆炒和燒煮,一道清炒佛手螺就新鮮出爐了,看了叫人大動食指。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在晚上大家一起和樂融融地吃飯時,阿姨笑著說:明天不是大家都要出海去嗎?她們明了艱險,也會懼怕風浪,但從不失去信心。借由美食,我看到的是她們豁達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她們看似簡單的佳肴背后承載著厚重的意義與對生活的希望。在了解了人們是如何拼盡全力去獲取、采摘食物后,清炒水煮的菜肴都顯得特別有滋有味,這是生活賦予食物的厚度。
我很喜歡《風味人間》第三季的主題:大海小鮮,把自然、食物、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讓我們看到形形色色天然的捕撈方式,又把食物的環(huán)境和原始風貌完完整整地呈現(xiàn)出來,最重要的是,用生活串聯(lián)起人與美食、與自然間的聯(lián)系。海是風味之本,食物是風味百態(tài),人是風味之魂,我們其實找尋的就是生活里的美好滋味。
晚飯時間,我打開了配飯電視,一個原本打算好好加班的夜晚,卻忍不住開始不務正業(yè)寫起了影評。這畫面似曾相識,我甚至記得,上一次發(fā)生這樣的場景是《風味人間2》,而這次是《風味人間3》,真巧。也許我就是喜歡看食物,也許我就是喜歡這個系列。
食物是一種讓人魂牽夢繞的存在,美食當前失去自制力并沒有什么好羞愧的——我就這么理直氣壯地安慰自己。
更何況,《風味人間3》的主題是海鮮呀!有誰能抵御海鮮的誘惑呢,看片頭部分:帶魚閃爍著鋒利的銀色光澤,青蟹舉著鉗子耀武揚威,鮑魚蠕動著厚實柔軟的身體……
一個鏡頭閃過,它們就變了樣子:整排的魚被腌制了掛著,鮑魚被切了花刀,魚肉被炙烤或是被熟成,還有海膽、蝦、龍蝦、章魚……它們一個個看起來好吃的不得了,可偏偏都一閃而過,我一次次摁下暫停,恨不得一幀一幀截屏下來——海洋生物怎么可以看起來這么好吃??!
到了正片部分就更誘人了,我一一細數(shù)了《風味人間3》第一集《天涯·四海為家》里出現(xiàn)的菜:
鮑魚燒五花肉、酥炸金鮑、松露鮑魚焗海膽飯、溏心干鮑、新鮮鮑魚燉土豆;
龍蝦椰子雞、龍蝦麻婆豆腐;
鲅魚丸子、熏鲅魚、甜曬鲅魚燉豆腐、甜曬鲅魚貼餅子;
咸食(魷魚海蠣皮皮蝦包進番薯面皮)、金蟳(當?shù)匾环N鋸緣青蟹)糯米飯。
每一道菜出現(xiàn),我都忍不住停下畫面記錄下來生怕錯過,《風味人間3》鏡頭里,海鮮的紋理、彈性、半透明的質感…… 所有引發(fā)人關于海鮮“好吃”的記憶特質都被放大了,不得不說,《風味人間3》里的海鮮看起來真的比現(xiàn)實中更好吃。
特別是當我看到片尾鳴謝里有上海遇外灘餐廳,想起吃過遇外灘的招牌菜,片中拍到的金蟳糯米飯,更肯定了這種感覺。還有我曾吃過的片中其它同款菜肴,杭州四季酒店金沙廳的鮑魚紅燒肉,杭州康萊德酒店里安餐廳的小青龍麻婆豆腐,都算得上知名餐廳招牌菜,可記憶中好像也沒《風味人間3》里這么誘人,真是讓人不由感慨鏡頭的力量。
片中這一道道精致的菜肴,無論是刀工還是火候,或者是與其它食材的搭配,都顯示出了非凡的烹飪技巧,讓人只通過屏幕就能夠相信這些海鮮的風味一定得到了最好的發(fā)揮,可整集看下來,最吸引我,讓我覺得最想吃的,卻不是以上這些。
海南陵水,漁民家的小孫女雙手捧著龍蝦,大口啃著,簡直就像我們平時啃漢堡的樣子。而那只龍蝦,其實沒有任何復雜調味,就是簡單地帶殼白煮。
小姑娘的奶奶馮界珍接受采訪時說:“龍蝦這樣煮才好吃,料太多了不好吃了!”這斬釘截鐵的語氣簡直讓人妒忌,可仔細想想,誰說不是呢。
開篇的第一個故事,遼寧省大連市海洋島李天佑一家,第一個關于吃飯的鏡頭就是媽媽遞給女兒一塊看起來像白水煮的螃蟹,而后拍到他們的餐桌,上面是整盤的螃蟹。最好的海鮮,原本的鮮甜就足夠美味,根本不需要過多調味,漁家都懂得這個道理。
《風味人間3》第一集講的是海鮮的故事,也是漁家的故事。
前面我列舉了第一集出現(xiàn)的所有菜名,也許你們就發(fā)現(xiàn)了這集主要所提及的是四種海鮮:鮑魚、波龍、鲅魚、金蟳,它們相對應的,就是四個地方漁家的故事:
遼寧省大連市海洋島李天佑一家,他們?nèi)覐暮邶埥岬近S海深處的海洋島定居。李天佑需要在天氣變冷之前把鮑魚幼苗投放入海,等它們成熟以后再完成捕撈。李天佑一家的故事里還著重講述了他們夫妻和女兒斗嘴逗趣的日常。
海南省陵水市,疍家漁民何永興與老伴馮界珍住在海邊漁屋上,他們的兒女都已經(jīng)去城市生活,只有老人家還不愿離開漁屋生活。在片中,小孫女放假到爺爺奶奶家暫住,何永興和老伴高高興興為她準備了海鮮大餐,那是何永興下海徒手捕撈的波龍(小青龍)。
山東青島,劉慧群為過年準備著食材,把新鮮捕撈到鲅魚片開晾曬風干。
福建平潭東庠島,小朋友林本本生于漁家,他記得許多遙遠國家的首都地名,他向往著海洋另一邊的那個遙遠世界。他看似成熟早慧,可聰慧如他,也有非常孩子氣的一面——覺得爸媽不夠愛自己,學習上對自己嚴厲,還不給自己吃愛吃的胡蘿卜。林本本的媽媽費盡心機為他做出喜歡的食物,簡直像閃著光的金蟳糯米飯。林本本的故事是我在所有故事里最喜歡的一個。
《風味人間3》,講的是風味,更是人間。食材不分貴賤,人間不分尊卑。所有食物的故事,最終都只會落到人的身上。再好的食物,只有給人帶來幸福的那一刻才真正擁有了意義。我想,這就是《風味人間》這個系列,不同于其它食物紀錄片的溫度。
看完第一集以后,我看了第二集的預告片。第二集名叫《弄潮·浪頭擊水》,看預告講述了那些勇敢的人走向海洋立于潮頭的故事,“大海早就在那里,漫無際涯,神秘莫測”。那想必是另一番壯懷激烈,叫人期待。
伴隨日升日落與萬家燈火,讓無畏者為夢為馬,四海為家。 有多少人四海闖蕩,就有多少人眷戀過往。 飯熱菜香,加上團聚的歡聲笑語,融成一處,我們叫他——年味。 說到滄桑二字,前者指滄海,后者是家園。人們以風為信,以苦作舟,耕耘著孩子的記憶和未來的風景。對于紛紛過客,海洋以永恒的包容和靜默,不咎既往,不問去向。 ——第1集《天涯·四海為家》
生活向來充滿風浪,但人們總愿意把信心交給明天。 盤中餐,頭頂月,讓遠離親人的時光不再漫長。立于潮頭,勇氣隨風浪沉??;越過山丘,才能看清生活的底色。每一絲云淡風輕的背后,都有人拼盡全力。待光陰化作故事,那些過往的層云,似乎都輕飄得不足言說。 ——第2集《弄潮·浪頭擊水》 眼前潮水起落,身后浮沉半生,也許人的無奈和不平凡在于,越是看清真相,越是不懼瑣碎和艱辛,坦然面對三餐一宿,歲短日長。 回頭看仿佛光陰如水,人生不復少年。只是大海的節(jié)律不改,正如人間的求索依然。 ——第4集《趕?!こ眮硐?/p>
這些從事遠洋捕撈的人們每年超過三百天在海上度過,帶著家人的惦念,迎來海風浩蕩,送走暮色四合。 歲月總是讓生活一邊丟卻,一邊彌合。海面上,望盡風云變幻,忘卻歲月更迭。大?;袝r,人們朝夕收獲。那些形形色色的海錯,經(jīng)年往返,有如春華秋實,夏雨冬雪,仿佛回應著大地的四季人間的涼熱。 ——第5集《時鮮·秋去春來》 童年總是過得很慢,而成年人的世界里,一樣的時間卻總是讓人覺得日夜太長,歲月太短。 歲末的一頓團年飯,仿佛卸下一年的疲憊,化解胸中的塊壘。 中國人對團圓的執(zhí)念在春節(jié)達到頂點,人們不辭辛勞,千里奔赴,又在獲取勇氣與力量后再度啟程。 我們無力馴服一朵來去的浪花,就像不能左右時間,卻以變化對重復做花式反抗,用風味對寡淡做多樣消解。幾度努力再造,一派煙火人間,雖然留不住似水的光陰,但也莫辜負花樣的年華。 ——第6集《花樣·似水流年》
以時間對抗時間,用厚積凝固薄發(fā),短暫脆弱的鮮美得以長久停留。 古老的工藝伴隨人們的生活,送走冬春幾度,平添風韻幾何。 萬物生長有時,但人們卻把一去不回的時間,以某種味道的形式固著,使其穿過無盡紛亂,而不曾散落,它鮮活如昨,就像時光未被驚擾,歲月還能重來;它厚重悠遠,仿佛藏著大海的濤浪,故土的風霜。 ——第7集《厚味·余韻悠長》 大自然一無所求,化育世間萬物。往來人奔忙不休,不斷經(jīng)營建構。從傳統(tǒng)漁獵到海上農(nóng)作,從物種復蘇到技藝的承傳,人們從沒放棄過變革與重組,為的是長久的續(xù),代代的持有。 不管通往平淡還是走向非凡,大約所有的路程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端。從初出茅廬到升堂入室,道理簡單,然而其路漫漫。 食物樸素無華,但有夜色涼風與親人圍坐,無端多出幾分美味與親切。成長的稚童,族里的老者,如此一年又一年,完成著世代的賡續(xù),春秋的交疊。
自然生養(yǎng)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歲月卻試圖把生活左右。總有人毫不妥協(xié),付出勇氣與勞作,一邊迎接風浪,一邊擁抱凡常,只因為人與命運唇齒相依。正如海洋之于大地,一再交手又彼此造就,哪怕驚濤來得不容分說,哪怕滄桑不曾善罷甘休! ——第8集《賡續(xù)·代代相傳》
1.跟舌尖上的中國類似,聊到第三季就開始主要聊人。固然風味是人感受到的,透過人才能有風味。不巧,我偏愛的是看風味里透露出來的人。
2.我以為的以海為主線人間,是從海出發(fā)。受困疫情,我們不能講全球70%面積的海,可依舊可以講近中國半個周長的海岸線。
3.聚焦?祖國幅員遼闊,渤海灣、舟山、南海、北部灣,四大漁場作為主體,聚焦以比為生的人們怎么吃魚、捕魚,以魚為生,以漁為業(yè)。
4.海洋沒有邊界,魚在其間本可自由流動,那么為什么會有現(xiàn)在的“海洋世界格局”?“堂兄弟”們在不同的海洋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了哪些不同?不同海面環(huán)境下捕魚的方式區(qū)別?同一種魚在不同人手里的烹飪方式區(qū)別?
5.穿線?我挺期待以一條魚的視角開始,比如一條帶魚怎么被捕撈,有鮮食有冷凍,然后從舟山出發(fā)運往北京。在冷庫里,有個梭子蟹的鄰居,鏡頭轉向梭子蟹,他又是怎么來到這兒的。
6.現(xiàn)在的風味人間,我看到的更多是人間。人間的辛苦之余,有船頭一鍋海鮮雜燴帶來的一刻歡樂。而且如果沒有鏡頭呢?這一刻歡樂也不過是日常一日三餐而已。
7.風味和人間,誰也離不開誰,就像是食材和器具。光有風味沒有人,那就無談風味;途有食材沒有器具,也無法入口。
就像是舌尖三,開始講器具,本無可厚非,但孰重孰輕,就在個人了。
大海與小鮮,the sea and food.
不太愛吃海鮮,隔著屏幕都能聞到腥腥的氣味。
這一季海鮮真的好好看!??!煙火與生活!??!印象超深刻的:“魏格納”!
以為流口水就夠了,怎么看到最后還流眼淚,這已經(jīng)不是一個美食節(jié)目了,而是社會人文紀錄片,一瞥海上之家的人生,感受到他們的辛苦,更多的是勤勞、質樸、達觀,這個系列不要完結好嗎,想一直追下去
作為一個純陸地和大山美食愛好者,小時候對江河湖海充滿了向往,后來發(fā)現(xiàn)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海鮮大部分接受不了。這季還是熟悉的味道,就是有一股悵然之感,人間很好,但不一定老婆孩子熱炕頭…
致整個風味系列,不要隨便燒一個菜三分鐘糊弄我,然后再拍菜農(nóng)一家三口一個小時。誰家不是一家三口,誰家不會家常菜,喜歡拍全家福可以去海馬體上班!不用捎帶兩個普菜!
海鮮最好吃的烹飪方式是清蒸。對不對?!
看這部海洋美食紀錄片,順帶著地球脈動海洋篇一起看了。美食美景一把抓,饞你嘴不行,還得饞你眼。說到底主角還是人,沒了人一切也就沒了意義。
我愿稱為國內(nèi)美食節(jié)目天花板。 如果我是個男的,我也去個熱帶地區(qū)的小漁村待著,整天光個大膀子曬得呼黑,上午就去海里撈撈撈,下午就躺著睡大覺,也沒有高樓,日落就能看到夕陽,再養(yǎng)個土狗,熱了就帶它跳進海里??兄簖埼r,喝著大扎啤 /看完發(fā)現(xiàn)文案也是一流啊,每集看到最后都有點想哭呢,還有百萬轉場,后面幾期終于輪到我的家鄉(xiāng)!哈哈哈祝大家新年快樂。
第一個鏡頭就是大連…海的女兒大半夜的哭了。
前兩集有點亂,后邊漸入佳境。
風味人間劇組一定要給攝影組加雞腿呀,大量入海捕捉海鮮的鏡頭都拍得很穩(wěn)。在保證出色的文案和熟悉的旁白基礎上,這一季的鏡頭語言也在進步提升,轉場銜接得恰如其分,很能表達出人民對大海的敬畏和熱愛,這一點很優(yōu)秀!海鮮食物中有大千世界,而食物中亦有勞動人民火熱的生活,煙火人間,風味永存,此乃片名想表達的“大海小鮮”。
看個紀錄片給看流淚了…啊啊啊,太好吃了吧…
Panda的2021年度紀錄劇集:1月→《小小世界 第一季》《完美星球》《地球的夜晚》《夜色中的地球 第一季》《走近皮克斯》… 2月→《年畫·畫年》… 3月→《王朝:狐獴特輯》… 4月→《小小世界 第二季》… 6月→《我不是笨小孩》《小小少年》《極:《懸崖之上》電影紀錄片》《漫威影業(yè):集結》《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 第二季 幕后花絮》《克拉克森的農(nóng)場》… 7月→《人生第一次》《人間世·抗疫特別節(jié)目》《企鵝小鎮(zhèn)》… 9月→《中國醫(yī)生戰(zhàn)疫版》… 10月→《無窮之路》《鯨魚的秘密》… 11月→《119請回答》《當我們身處彩虹中》《披頭士樂隊:回歸》… 12月→《青春紀錄片 搞笑一家人》《風味人間 第三季》。P.S.:一些五星紀錄劇集→《企鵝群里有特務》《捕獵》《人世間 第一季》《生命》《冰凍星球》。
祝林本本夢想成真
導演組真的有心了,這一季的主題是大海小鮮,聽名字就知道和海鮮緊扣。第一集來到遼寧大連拍攝,海水湛藍美麗的像仙境一樣,隨便截圖都是一幀壁紙,精品中的精品,這才是美食紀錄片嘛。
美味里傳遞的是生活,因為飽含生活的重量、因為來之不易,每一次團聚共享都格外值得珍惜、格外香,美食紀錄片不僅可以饞哭人、還可以看哭人。彼此陌生的觀眾在大銀幕前帶入自己的生活為一部紀錄片共情,或歡笑或感傷,體驗太美妙。
既是一部講述美食的片子更是一部講述普遍人的片子,家人之間的羈絆都凝聚在小小的一張餐桌上面了,有人潛水為了看海有人潛水卻是為了家人的一口美味和生活。
在小孩子說出“地理學家”的時候我哭了 小孩子還有夢想 真好
舟山人,從小吃海鮮,我對海鮮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