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12歲的時候父親過世,母親在外地都沒有回來,獨自承受了很多,沒有怪物先生沒有溫暖懷抱的親人,直到現(xiàn)在31歲我還經(jīng)常從噩夢中醒來,從來沒有和母親談論過這些事,感覺她幫不到我,久而久之也不希望誰來幫我,父親的死都是我的錯,內(nèi)心煎熬是我應該受到的懲罰,平時生活中的忙碌會麻木感覺,被電影帶出的情緒令我窒息,在漆黑的電影院里哭得死去活來…
看完之后一時間不知道想說什么,大概那種介乎于男孩子和男人之間的心路旅程已經(jīng)離我太遠了吧。我始終覺得,人是一夜長大的。而這種成長又往往伴隨著突發(fā)事件而來,巨大的挫敗感,夾雜著羞辱,悔恨悲傷和無能為力。 電影通過這個樹人講述和小男孩交換的的四個寓言故事,象征著人的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 (我已經(jīng)是連續(xù)三部電影里看到類似的樹人了〔《銀河護衛(wèi)隊》、《神奇動物在哪里》《怪物召喚》〕最近似乎很流行這種樹精啊) 分別代表著謊言,信仰,被無視,還有死亡。 首先是謊言。除了圣人和傻子,沒有成年人沒撒過謊。也許出于善意,也許出于自身防御保護,也許出于各種利益相連。謊言的對立面就是真相,有時候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結(jié)果。謊言不一定代表邪惡,真相也不一定只屬于好人。孩子看的是對錯,成人的世界里只有利弊。如何在一個又一個的故事里去辨別真?zhèn)?,再做出自己的選擇,繼續(xù)維護這個謊言,或者揭穿它,它代表著你的人品,每一步都有可能決定你的未來。 然后是信仰。人一生,在最初樹立起正確的信仰,是極其重要的事情。有人說因為無神論的緣故,中國人大多數(shù)沒有信仰。其實錯了,信仰這東西不一定僅限于宗教。你可以從父母耳濡目染那里得來的家教修行,浩瀚書海上學到的知識經(jīng)驗,自己從小生長環(huán)境里接觸的人群得到的共鳴,還有生活中給你帶來啟示反饋。往大了說,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往小了說,也是自己世界觀的一部分。 信仰是一種最強大的精神力量,但也是最容易讓人崩潰的弱點。猶如希臘神話里的大地之子安泰,腳踏大地就能擁有無窮的力量,可最終因為被雙腳離地而勒死,命喪黃泉。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失去了信仰,它不僅顛覆了你多年來內(nèi)心的世界,會讓一切贊美,自豪和成果化為灰燼。尊老愛幼,樂于助人,好人有好報,這種信仰在大多數(shù)人心里根深蒂固。但隨著眾多惡性社會事件的發(fā)生,見死不救,明哲保身冷眼相看的人越來越多,這就是信仰被摧毀的惡果。 第三則是被無視。人是群體動物,需要根據(jù)他人的反應去判斷自身的行為是否正確恰當。 得不到回應的感受,就像對著一口深井吶喊卻沒有回應,就像看著遙遠夜空里朵朵綻放的煙火,耳邊卻沒有一絲聲音。 被無視的孤獨感,是幾乎每個人內(nèi)心都懼怕的東西。有些人會因此情緒失控,心理扭曲。當然,當你老去回顧一生,其實大多數(shù)時間我們都是一個人的存在,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生命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喜悅與悲傷都如斟酒自飲,孤身前來又同樣孑然而去??朔粺o視的沮喪和自我否定感,群處守嘴,獨處守心亦是必修課。 最后一個寓言故事,也是最深最沉重的話題,死亡。 死是一種最深的恐怖,是一個包含了幾乎所有學科的字眼,既忌諱又好奇,有形也無形,終點又是起點,是世間賜予我們活著的生物最大的公平。我們都見過死去的東西,知道它的必然。它此時此刻尚未發(fā)生在你身上,你也無法準確以預見它的以各何種形式和時間降臨,唯一可以知道是它一定會來。 面對死亡黑影的降臨,可以用悲傷的五個階段來作為形容: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直到妥協(xié)接受。 母親沉疴不起奄奄一息,這種絕望的不可抗力,讓小男孩的心路旅程開始加速成長,猶如產(chǎn)婦臨盆的劇痛,蝴蝶的破蛹而出前的筋疲力盡。在懸崖邊上,無論他怎樣拼死努力,都無法拉得住母親的搖搖欲墜,這就是對死最直觀最殘忍的表現(xiàn)。在無可挽回的死亡面前,唯有心平氣和的隨遇而安;當它降臨的瞬間,除了放手,我們能做到就是去接受這個事實。當終于能體會這份絕望中無奈的釋懷,就意味著成人的世界已經(jīng)向你緩緩打開打開。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大年初一,寫這種東西好像有點讓人感到灰暗。但我卻聽說有些地方的習俗,還有正月初一去掃墓的,“請祖先過年”。死并不是什么讓人忌諱的話題,坦然的面對死,才能勇敢的對待活。 明明知道越過山丘,也無人守候的命運,仍愿意做那個愚公,這是一種境界。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接受新鮮事物的過程啊。
自從媽媽進行化療開始,少年康納(劉易斯·麥克杜格爾飾)就每天晚上都做噩夢,夢中總是漆黑陰暗的天氣,狂風大作,尖叫聲和無論怎么努力都不能緊握的雙手讓他倍受折磨,他總是做著同樣內(nèi)容的噩夢。直到有一天家里出現(xiàn)了一個不速之客,擁有古老氣息的惡魔對康納說它是由他召喚而來,它要以三個故事交換一個康納自己真實的故事??导{并不害怕惡魔,因為他在面對的事——最心愛的媽媽(菲麗希緹·瓊斯飾)正一步步走向死亡,這是更加恐怖的事情。夜晚讓康納感覺詭異,而他白天的生活也十分難熬??导{的爸爸(托比·凱貝爾飾)離開了他們母子,前來照料他們生活的外婆(西格妮·韋弗飾)又與康納相處的不甚愉快。除此之外,他還必須忍受學校里那些慘淡的日子——老師們夸張的同情以及同學的霸凌。漸漸的,康納發(fā)現(xiàn)惡魔每晚出現(xiàn)的時間都存在一定規(guī)律,并且它所講的意義不明的故事似乎都隱喻著什么,它究竟是死神的使者,還是康納所期待的出現(xiàn)的奇跡,而康納一直不愿意與惡魔兌現(xiàn)的故事,其實是他內(nèi)心深處最黑暗的秘密
"A boy too old to be a kid, too young to be a man"我又何嘗不是。
這部電影簡直就是我的心路歷程,雖然我已經(jīng)是一個26歲的成年人了,但依然在面對親人的不治之癥面前不知所措地像個孩子。我不知應當如何面對這樣的事實,我不敢去問,不敢去想,生怕會觸碰到某個敏感的神經(jīng)。而母親也不敢跟我提,怕觸碰到我的神經(jīng)。于是乎我們就半裝傻的度過了若干個月的時間,也是浪費了的時間。而后,慢慢接受病情,治療病情。如同電影里的劇情一般,治療無果,接受與面對母親的病情惡化與離去。在開頭的若干個月里,我依然心有不甘,覺得世事無情。其實世事什么時候有情過,假如世事有情,那試圖對每個人的有情,畢竟會導致對部分人的無情??粗H人收到病痛折磨你卻無能為力,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那時候的我,愿意付出一切,來換取一點點病情的好轉(zhuǎn)。
每一句臺詞對有經(jīng)歷的人來說,都是淚崩的點。這部電影不是雞湯,更不是治愈,如果你經(jīng)歷過,你就會知道,這就是現(xiàn)實。親人的逝去是你永遠無法跨過的坎。你所能做的,只有帶著他曾經(jīng)給你的感動和勇氣,繼續(xù)堅強地走下去。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很俗套,但活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放手則只需要一秒鐘的沖動而已。
日光之下,并無新事。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告別。
微博上一直關(guān)注了一位叫燕子的攝影師,她喜歡拍散發(fā)著陽光氣味、明媚肆意的少女人像照片,擁有很多忠實的擁躉。幾年前,她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網(wǎng)路上也看不到她的新作品和動態(tài),很多人都在詢問,她去哪了。
后來她發(fā)表了一篇文章,人們才知道,原來那一陣,她剛剛出生幾個月的女兒小桔子夭折了。記得從她懷孕到小桔子出生,燕子都和每一個平凡的母親一樣,用相機記錄寶寶一點一滴的變化。奶白色的小衣服套在小孩子身上格外熨帖,仿佛她就是降臨到人世間的天使??墒窃旎耍\就這樣絕情逼迫她忍受這樣的別離。她在文中寫自己曾一度抑郁,精神恍惚,甚至與死神擦肩,丈夫無奈到跪下來求她活下去。
你看,面對死亡如此沉重的話題,無論你曾多么積極樂觀,多么受人喜愛,仍是會被它擊潰到一敗涂地?!懂敼治飦砬瞄T》里的小男孩康納,也面臨著相似的情境。自從媽媽進行化療開始,小男孩就一直在做著同樣的噩夢。夢中總是漆黑陰暗的天氣,狂風大作,尖叫聲和無論怎么努力都不能緊握的雙手讓他倍受折磨。他能清醒地感受到媽媽在一步一步衰朽下去,目睹母親死亡的威脅,讓他的日子晦暗無比。
直到有一天家里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擁有古老氣息的樹精怪物對男孩說,它是由他召喚而來,它要以三個故事交換一個康納自己真實的故事。康納并不害怕怪物,因為此刻媽媽的疾病顯然是比怪物更可怕的事情。三個故事由動畫來呈現(xiàn),如同暗黑小童話,故事總有著顛覆的轉(zhuǎn)折和結(jié)尾。水彩氤氳的故事里,每個故事都能讓人解讀出復雜況味——犧牲戀人的王子會不會兀自哭泣、放棄信仰的牧師會不會憎恨上帝、被人忽視的隱形人又會不會輕輕嘆息。
燕子后來在文章里講述了她是如何走出喪子抑郁的,她的母親告訴她,自己曾經(jīng)用了兩年時間,才適應在路上看到和她姥姥一樣背影的老太太時,心里不會再難過。我們總要走出舊日的陰霾,重新開始自己新的生活,時間是一味良藥。對成年人來說,走出傷痛本身已經(jīng)非常難,何況對一個孩子。于是有了這樣一個故事,這樣一個樹精怪物。
影片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派崔克·奈斯的兒童奇幻小說《惡魔呼喚》。導演是來自西班牙的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他的前兩部作品,《孤堡驚魂》同樣是一部兒童懸疑題材,《海嘯奇跡》則是聚焦了04年印度洋海嘯后,一家人的災后心理重建??梢哉f,《當怪物來敲門》也是秉持了之前他擅長的兒童和災難兩大元素,用奇幻包裹一個溫情的故事,呈現(xiàn)了一個典型的兒童PSTD案例。
最新一期的《奇葩說》討論的話題是“生活中的暴擊值得感激嗎”。張泉靈在反駁對方觀點的時候,直言一句,“PTSD不能用感激來治療?!?/p>
所謂PTSD指的是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是指個體經(jīng)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后,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xiàn)和持續(xù)存在的精神障礙。兒童的創(chuàng)傷性再體驗癥狀可表現(xiàn)為夢魘、過度的驚跳反應、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礙、易激惹或暴怒、難以入睡等等。
電影里男孩康納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兒童PTSD患者。而這種創(chuàng)傷在生活中并不罕見。張泉靈提到自己曾經(jīng)親赴汶川地震采訪,面對人間地獄,那種對心靈的痛擊如同一個糜爛的傷口,越撕扯越痛。于是醫(yī)生教給她一個簡單易行的心理治療方式——在你心中想象出一個盒子來,把你心中最難受的一個場景,慢慢地固化成一張照片,放到盒子里,鎖上它。而康納的方式,則是幻化出那個樹精怪物,它準時在零點零七分出現(xiàn),給他講三個故事,來換取男孩的噩夢。通過這樣的方式,無非是讓男孩更有勇氣直面自己的恐懼。
張泉靈在節(jié)目的最后,教給大家該如何對抗生活的暴擊?!暗谝徊?,接受它,要知道生活總有暴擊;第二步,如果我們能戰(zhàn)斗,不管我們是弱者還是強者,都要戰(zhàn)斗;但是第三步最重要,放手,再開始。”所以康納伴隨著怪物的誘導,發(fā)泄式地砸爛外婆客廳的家具、狠狠擊倒一直欺負自己的同學,都是在進行著一場創(chuàng)傷應激治療。而最后的方式,則是眼睜睜看著即將跌進深淵里的母親,選擇放手。只有這樣,才是放自己一條生路,開始新的生活。
電影中最讓人惻隱、讓人心疼的一個場景,是男孩終于可以面對困擾自己的恐懼。而后,緩緩地說出“我應該受到懲罰,最重的懲罰”。這分明不是他的錯,但是他卻將這痛苦源頭加諸到自己頭上,他曾本能地拒絕面對媽媽即將離開的事實。男孩既害怕承擔失去母親的孤獨,又希望結(jié)束這種痛苦,于是讓他產(chǎn)生深深的負罪感。
其實我們都可能有過這樣的體驗,一方面想逃離傷痛,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的逃避愧對傷痛本身。樹精則告訴他,結(jié)束痛苦其實并不可恥,我們都不必背負沉重的情感枷鎖,因為這是人類最原始的心愿。
選擇放手,不是膽小,不是懦弱,更不是罪惡。放手是一種救贖。
王子怎么會既是殺人犯又受人愛戴呢,藥醫(yī)師怎么會既有壞脾氣又有正確的判斷力呢,隱形人被大眾看見為什么還會愈發(fā)孤獨呢?我相信,被浪漫幻想出來的樹精,并不是男孩臆想出來的,很有可能是來自那位在片中話語寥寥的母親。母親制作了一本繪本畫冊,也把這些畫冊上的故事講給了男孩。
母親通過這些故事對孩子進行最后的心理治療,并教給男孩,在長成少年之前,人生的第一課是學會分辨善惡、不要輕易定義好壞,以及,懂得放手。
《海邊的曼徹斯特》里永遠走不出舊日陰影的男主角李,他任由所有人都朝春天去,唯獨把自己留在無盡的憂傷泥淖里,固執(zhí)地走不出來。《當怪物來敲門》則給了孩子,也包括所有大人另一種面對創(chuàng)傷的可能——勇敢地直面你的痛苦,像燕子一樣靠時間來治愈、像張泉靈一樣封鎖住痛苦,或者像康納一樣翻出母親的繪本,然后緩緩抬起頭,如《鳥人》的結(jié)尾一樣。最終,與往事告別。
充滿詩意,情感,十足想象力和美感的一部佳作。關(guān)于對所愛之人失去的學習,關(guān)于生活中如何去抵抗每一個困難的啟示,還有那些成長中必須面對的傷痛與不幸,借由樹的形象和故事一點點的娓娓道來,很難不讓人為之流淚。Lewis MacDougall繼Pan之后又進步了,太有天分!
巴亞納的導演水準還是OK,感覺他很喜歡這種偏于陰冷且主題黑暗的故事,暗黑版的斯皮爾伯格。不過本片主題真是太極端了,令人傷感,不可否認電影的目的達到了,但個人不太喜歡
過分煽情了。
81/100 幾乎算半個神作了,電影用魔幻的表現(xiàn)方式把一位母親教導孩子(1永遠要辯證的看待問題;2永遠要心存信仰;3永遠不要輕視自己) 的故事展現(xiàn)出來,在過程中孩子找到了自己暴力憤怒的原因,在和自身的和解中成長,治愈程度破表。票房遭遇滑鐵盧實在可惜。
面對死亡及種種負面情緒的成長故事。水墨動畫段落大贊,全片幾乎每處都有對經(jīng)典恐怖片奇幻片的致敬,F(xiàn)ernando Velázquez的配樂保持了《海嘯奇跡》的高水準。J.A.Bayona這幾部片下來很有當年斯皮爾伯格的影子,期待他的《侏羅紀世界》續(xù)集
可能是我預期太高的緣故,以為會是【潘神的迷宮】【靈幻孤兒院】那種西班牙特色的溫情奇幻片,結(jié)果只是一部純正好萊塢路線的兒童治愈系,噩夢、怪獸、任務和主線的關(guān)系在解讀上很簡單,并沒有什么值得回味的地方,怪獸隱喻心境的路子也不新鮮,好在導演的掌控能力不錯,這導演虐人總有一招。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軜淙?/p>
相比其他童話故事,它更自我,更掙扎,其黑暗程度甚至超脫了童話界限??导{面對的世界分崩離析,他的痛苦與疲憊不斷反噬,直到蠻不講理的怪物出現(xiàn),種種內(nèi)心搏斗變得具象化,讓他在經(jīng)受更貼近現(xiàn)實本質(zhì)的暗黑故事的洗禮后,走向了自我的和解與釋懷。水彩故事很贊,但即便淚點頻仍,也嫌太平緩。三星半。
用似是而非的奇幻故事講述如何放手。說教和煽情的痕跡重了,靈氣相應的就少了。扳回一城的是配樂,簡直讓人熱淚盈眶~!
如何學習放手,面對生命中不捨但不得不的離別。用奇幻視角去表達那些憂傷焦慮,但也有溫柔的療癒。穿插故事以水彩動畫表現(xiàn),很美。少年主角Lewis MacDougall演得不錯,Sigourney Weaver和Felicity Jones分飾嚴肅外婆與癌癥母親都十分動人。 J.A. Bayona真心是擅長處理細膩情感的導演
@balmes 滿滿一個廳哭得稀里嘩啦。Bayona確實還是給人想成為斯皮爾伯格的莫名感,但情緒積累VS煽情說教之間平衡確實掌握得非常好,各種充滿靈性元素的使用也擺脫了工業(yè)流水線的乏味,水彩動畫營造的隱喻世界絕妙,根本沒看夠!小男主非常棒,配樂今年最佳之一。
整個情節(jié)還是太刻意了,雖然視覺表現(xiàn)力很強大,但是節(jié)奏、敘事還有主題的表達方式都不是很讓人滿意。
“雖然很愛你,但我終究還是要放下你了?!闭鎸嵣钕衲切┌岛谕?,幸??鞓吠皇墙Y(jié)局,失望不一定換來希望,在這世界曲折成長,美好仿若蜿蜒河流,偶爾奢求他人援救,終究還需自渡求生。
怪獸作為人物內(nèi)心幻物出現(xiàn)并呈現(xiàn)主人公心路的戲碼數(shù)之不盡,好在這部電影很規(guī)整也有誠意,動畫的穿插也是詩意到不行。怪物的四個故事,別有匠心,不乏蘊意;當?shù)谒膫€故事完成后,整部電影醞釀出的感情順勢催淚,恰到好處。
居然沒什么人提《失物之書》?這故事背景設定及前十五分鐘幾乎和小說一模一樣!結(jié)合后面看又可說是前傳,當然想象力與敘述方式比小說弱太多。Groot出現(xiàn)后更是內(nèi)涵大跌。幾個劇中小故事的動畫效果不錯,氛圍似乎想在《潘神迷宮》和《大魚》之間取平衡,但沒做好。主題還是自我確認及不逃避現(xiàn)實。
一個小男孩的心魔作祟都這么驚天動地。西方人那源于基督教又被現(xiàn)代性扭曲過的自我,似乎只有經(jīng)過巫師和樹妖這種異教傳統(tǒng)才能釋放出來。最后媽媽的畫以及墻上與外公的合影點睛。
我也曾在第四個故事里,想要讓這一切結(jié)束,而放開了她的手。從一個陰翳與痛苦,跌入進另一個陰翳與痛苦。
前半部分溫吞(不過怪物的寓言故事還算吸引人),后半部分煽情(尤其是勾起我太多回憶)。借用母親創(chuàng)造的怪物及他講述的寓言故事來完成與至親生死告別的心路歷程。總體結(jié)構(gòu)還是偏小說式,原著作者是總編劇的緣故?
3.5。意外的好,將多種討巧元素進行非常規(guī)的有機結(jié)合,在框架之內(nèi)完成了不錯的反模板嘗試。創(chuàng)作者對于生活的認識、理解之堅定比所述的道理本身更動人。一種值得推崇的說教,一次充滿善意的催淚,一碗不油膩的雞湯,一個有關(guān)面對現(xiàn)實(不認為是學會放手)的童話。選角非常出色。
人怎么能既好又壞呢,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