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那些健忘的人吧,他們克服了自己的錯誤?!保˙lessed are the forgetful: for they get the better even of their blunders.)——尼采(Nietzsche) 劇情: 2004年的情人節(jié),清晨,喬爾從夢中醒來,形容憔悴,他沒去工作,卻莫名其妙地直奔火車站,在最后一刻擠上了前往蒙塔克的火車。蒙塔克寒冷的海灘上,他遇到了沖動開朗的克萊門汀。于是,看似甜蜜的愛情開始了……然而,這奇跡般地相逢真的是一見鐘情的偶然么? 影片開場十七分鐘之后,畫面突然暗下來,濃濃的黑色調中,貝克·漢森(Beck Hansen)低沉憂郁的歌聲從寂靜中響起,車中的喬爾淚流滿面,痛苦異常。藏匿很深的演職員表緩緩浮現,十八分鐘的超長等待之后,片名“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終于映入了觀眾們的眼簾。 此刻,現實隱去,回憶升起。 這一年冬季的紐約,浪漫的情人節(jié)即將來到,一對青年戀人喬爾和克萊門汀之間卻危機重重,殘忍地互相傷害著。沖動的克萊門汀找到一家名為“空白”的高科技公司,實施了“記憶抹除”,要把喬爾完全從自己的記憶中清除掉。喬爾無法接受女友轉瞬之間拋棄一切,另尋新歡的事實,也走進了“空白”公司,要求清除掉自己關于克萊門汀的一切記憶…… 記憶與遺忘: 影片建構在一個與現實同步的時空維度中,色調凝重。新世紀里,人們生活幸福,內心孤獨,為人們擦除記憶的空白公司生意火爆。情人節(jié)就要到了,人們打電話預約擦除令自己不堪重負的記憶。面對喬爾的痛苦,負責刪除記憶的霍華德醫(yī)生深表同情,同意為他實施記憶抹除術。影片記錄的,便是喬爾關于克萊門汀的記憶被刪除的過程,它令人如此沉默、溫暖、無奈、憂傷或者百感交集。 影片冷冷的色調和油畫般的顆粒感,鋪陳了一個人面對陌生內心世界的痛苦掙扎。對于個人來說,失憶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F代心理學認為,人的記憶和自我意識緊密相關,人的自我意識由經驗習得,又為記憶所累積。失去記憶便等于失去了部分的自我,個體將不再完整。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情形似乎又沒有那么嚴重,因為遺忘無處不在。弗洛伊德老頭認為,對不堪和痛苦往事的忘懷源于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這就是被稱之為“動機性遺忘”的心理學命題。那些“不好”的記憶和經驗會被潛意識所抑制,終致消失。弗氏的理論中,這種選擇常常是被動的,自然發(fā)生的,那些偶爾發(fā)生的小錯誤,往往會重復出現。 現實中,每個人都在選擇性地遺忘成為負擔的過去,夾帶著美好,傷感或者迷茫,正像霍華德醫(yī)生為喬爾指出的那樣,一些關鍵的情緒點的刪除,會連帶相關記憶消失。日常的點點滴滴中,自我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著逃避式的選擇和裁汰。 可是在影片中,蝸牛式的自然遺忘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情感需要,科技已經進步到可以對記憶進行定點清除的階段,并且潤物無聲地進入到了商業(yè)社會的價值體系之內。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種威力無窮的科技僅限于人的“自我修正”,不但是自主的,而且是自愿的。這種先進的技術帶著理性主義的威嚴和機器的冰冷,卻不過用來解救那些沉淪在痛苦中的靈魂。這一刻,機器和技術也具有了道義的色彩,變得溫情脈脈起來。在談及用科技手段抹除記憶的危害時,霍華德甚至安慰喬爾說,“從技術的角度講,擦除過程本身對大腦就是一種傷害,但不過相當于一場宿醉而已?!焙贤炏?,今日之我已經負責任地宣布告別昨日之我。這種干凈利索的爽快,還會發(fā)生什么料想不到的意外呢? 于是,在強大的技術支撐下,克萊門汀失去了對于喬爾的記憶,喬爾最終也失去了對克萊門汀的記憶,而笑容甜美的瑪麗,失去了對霍華德醫(yī)生的記憶。這一個流行幸福和失憶的冬季,人們爭相恐后地打爆“空白”公司的電話,一遍又一遍地改寫自己。 技術烏托邦: 探討科技進步對人類倫理狀況的影響,是幻想作品最為重要的主題之一。個體的記憶猶如群體的歷史,都處在一個標準時時變化的價值體系之下,就個人而言,是情感的好惡、在社會,便是思潮的更迭。問題是,今日之我是否能重建昨日的歷史?今天的社會能否改寫或者遺忘過去呢?就記憶/歷史而言,喬治·奧威爾在《1984》中說:“誰掌握了歷史,誰就掌握了未來;誰掌握了現在,誰就掌握了歷史?!边@句話對于歷史與權力之間的闡釋關系做出了精確的表達。對于本片來說,這種闡釋的權力為人“當下的自我”所操縱,科技帶給人們的方便是,人們可以肆意刪改過去,并通過這種方式,間接地改變了未來??墒?,有一個矛盾并未解開,那就是失去了過去的那個自我已經不是那個下決定之自我,它會認同大權在握的前自己,并充滿期待地迎接一個幸福的未來么? 瑪麗、喬爾和克萊門汀是影片中三個被施以記憶擦除術的人,影片的主要部分就建構在三個失憶者同他們的愛慕者(或被愛慕者)錯綜復雜的關系之上。 在實施記憶擦除之前,瑪麗深愛霍華德醫(yī)生,接受手術后,卻和技師斯坦確立了戀愛關系,雖然有些茫然,倒也坦然接受。沖動而脆弱的克萊門汀抹去了關于喬爾記憶,感情生活失敗的“空白技師”帕特里克趁虛而入,代替了喬爾,成為了克萊門汀的新男友,一切也很正常。壞事就壞在內向而固執(zhí)的喬爾身上。 克萊門汀的所作所為,讓這個在孤獨中成長,有著慘痛童年經驗的男人無法接受。然而,當“空白”技術逐漸從喬爾頭腦中刪除克萊門汀時,喬爾卻發(fā)現,被刪除不僅僅有那些被深刻銘記的痛苦,還有那些被他忽視和遺忘的美好。喬爾是內向而孤獨的,克萊門汀曾是他生命中唯一的火焰,刪除的過程越繼續(xù),喬爾便越感覺到惶惑和恐懼,喬爾意識到自己并不愿失去克萊門汀,終于試圖去反抗整個進程。喬爾帶著他的克萊門汀在自己的記憶中四處奔逃,為了保留住生命中的那些美好的瞬間,他甚至舍棄了自我的尊嚴,打開那些他從來不肯向克萊門汀開放過的童年記憶,來逃避程序的追蹤。兩個人的過往在一點點減少,那些激烈而徒勞地反抗中,喬爾明白了自己終究還是愛著克萊門汀的,他的反抗擾亂了程序,但精神意識中僅存的美好,終究無法抵擋精確的技術手段。喬爾掙扎著睜開了雙眼,卻被趕來的霍華德醫(yī)生猛打上一針鎮(zhèn)定劑,醫(yī)生要對客戶的意愿負責到底?。』羧A德醫(yī)生、斯坦和瑪麗三張疑惑的臉孔在那張彈簧大床上蹦來蹦去,那充滿渴望的眼睛,看到的是世界的混亂和荒誕。那些曾經的愛與思念,只能化作喬爾眼角的一滴無力的淚水。 經歷了對自我和愛的不懈追尋,最后,喬爾終于放棄了徒勞的掙扎。那記憶中的房子在緩緩崩塌,隨風而逝,一段過去也消弭于無形。 在手術實施完畢后,喬爾重新遇到克萊門汀,一場甜蜜的戀愛似乎從頭開始;此前,手術后的瑪麗依然對霍華德醫(yī)生心存仰慕,一層窗戶紙沒有捅破,大家一樣相安無事。某刻,這世界似乎恢復了和諧的穩(wěn)定和幸福。 在這個依靠技術營造出的和諧世界里,人們面對一片空白的過去,顯得茫然而快樂。這里,回憶是脆弱的,精神不過是肉體的附屬產物,在科技的操縱下,大腦像硬盤一樣可以被整理、刪除、格式化,面對混亂的欲望和難測的情感,冰冷的理性似乎無往而不勝。 一覺醒來,一切重新開始,曾經的痛苦掙扎已悄然遠去,深愛的,憤恨的都化作虛無。人們都這么幸福。 自然本性與宿命論 : 雖然在理性引導下的技術世界中,人的自我意識成為了被切割和整理的對象,絲毫沒有反抗的能力,即使經歷了喬爾式的頑強掙扎,也只能歸于失敗,但古靈精怪的編劇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卻并不喜歡這樣冰冷的世界。 失憶后的克萊門汀在冒牌男友帕特里克陪伴下開始了對過去的追尋,帕特里克對喬爾每次拙劣的模仿,都在刺激著克萊門汀的心靈,無法解釋的焦慮驅動著她,克萊門汀終于重歸蒙塔克,雖然茫然,雖然空洞,但這里似乎有些東西別處永遠無法代替。一覺醒來的喬爾疑惑著,和他的克萊門汀一樣,奔向了蒙塔克寒冷的海灘。兩個茫然的人,將在這里重逢。 瑪麗對霍華德醫(yī)生一往情深,但現實的道德準則否定了這段情感。失去記憶后,她逃避式地將這段感情轉化為性的燃燒和釋放,她要烈酒,要性愛,在沉睡著的喬爾的房間里,她和斯坦放縱著,無所顧忌??墒钱斅犅劵羧A德醫(yī)生正在趕來,她立刻變得像個熱戀中的少女,該吸引她的,還是照樣吸引著她。她小心翼翼地,充滿欣喜和甜蜜地重復著自己的人生。她笨拙地背誦著尼采和亞歷山大·蒲柏,只為了等待愛人的一句夸獎。 瑪麗那句突然的“you are such a sweet hart!”預示了愛情宿命般的倒性降臨。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自我分化處在隱匿的,不可見的連續(xù)變化中。然而在一個消費主義和技術主義的時代,機器和技術卻使這種自我的剝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放大。瞬間失憶,這種社會規(guī)范下技術對自我的介入和戕害,遭到了直覺和潛意識的強烈反抗。在這些細節(jié)中,套用海明威的話,對于人類的自然本性,對于人之為人的那些神秘的精神活動,成熟的技術理性可以消滅它,但就是打不敗它。 影片的獨特之處還在于,它在宣傳了一種對人類本性的信仰的同時,還展示了充滿誤解和挫折、失敗和痛苦的現實圖景。相信直覺,反抗遺忘,是影片中失憶者的基本行為方式,在宗教式的情感體驗中,相信本身就是一種信仰?!睹利愋撵`的永恒陽光》提出了重建自我的迷茫和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在社會倫理之外,一種靈魂的宿命論觀點在引導著人們通向無可解釋的直觀的善。人間是黯淡而混沌的,然而最終,混沌的人間卻戰(zhàn)勝了閃耀著冰冷光芒的理性。 瑪麗近乎瘋狂地奔向霍華德夫人的車窗,為自己的愛人辯解著,把這段愛戀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霍華德夫人卻平靜地告訴她,不必道歉,你已經擁有過他了。難以想象這一瞬間的殘忍,她在愛人面前膽怯而興奮地背誦著那些優(yōu)美的格言和詩句,她鼓起勇氣說出愛,她勇敢地替愛人承擔責任,然而一切卻像個鬧劇,因為,她早已經這樣瘋狂地愛過了。而面對斯坦,面對性與愛的分離,她只能承受再一次的不堪。人生在這里,確如一場宿醉一般。 瑪麗帶走了“空白”公司的所有客戶資料,把這些曾經的記憶寄給那些想要重歸“幸?!钡娜藗?。于是,有兩封信分別寄到了“重新相戀”的喬爾和克萊門汀手上。 無暇/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 “貞節(jié)女性的命運是多么幸福/忘記世界,被世界遺忘/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實現每個禱告,拒絕每個愿望?!北酒拿Q來源于英國18世紀大詩人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的長詩《艾洛伊斯致亞伯拉德》(Eloisa to Abelard)。 蒲柏的這首詩是根據12世紀法國哲學家亞伯拉德與女修道院長艾洛伊斯的愛情悲劇創(chuàng)作的。在這個古老的故事中,年近四十的亞伯拉德愛上了自己年輕的學生艾洛伊斯,并打算和她秘密結婚,然而艾洛伊斯的叔叔對此怒不可遏,派人閹割了亞伯拉德。沉重的打擊下,亞伯拉德和艾洛伊斯被迫分手,雙雙遁入修道院。然而,他們彼此卻難以忘懷,在十余年后留下了七封充滿回憶和激情的通信。 不難看出,“無瑕心靈的永恒陽光”和這個悲劇性的故事相去甚遠,在上帝和愛情之間,亞伯拉德和艾洛伊斯始終未能“白璧無瑕”。而當電影中,瑪麗在霍華德面前壓著呼吸,輕輕背誦出這幾句美好詩歌的時候,那一段深藏在她心底的愛戀,同樣也以情欲壓倒了道德的形式呈現。而她之前主動選擇去做記憶清除術,也正是理性對越軌情感的一次艱難克服。 但是很不幸,在考夫曼這里,自我規(guī)約失效之處,技術也無能為力,并不存在一個幸福的技術烏托邦?,F實世界中,美好和丑惡總是互相纏繞,無論是愛情還是生活,生活的本來面目是一片充滿欲望的混沌,面對人的本能(本性),技術理性再強大,也是冰冷而有限的。 剛剛經歷了喬爾回憶中無限甜蜜溫馨的觀眾還沒從傷感中掙出,卻又落入了尷尬的境地:在喬爾和克萊門汀的自述錄音中,兩個人的生活充滿了誤解和惡毒的攻擊,兩個心懷愛戀的人不知應該如何面對如此的過去,只能相視沉默。這世界上,沒有無瑕的心靈,也沒有永恒的陽光。一切終將逝去,無暇心靈的永恒陽光不過是一個寒冷而混沌的世界上,關于盛夏的美麗的幻想。 是不是所有人都在以激烈的形式反抗在道德和規(guī)范下的自我消解?遺憾地是,現實里,每個人都平靜地,悄悄完成了這一過程。 電影結束,光影暗淡,貝克·漢森沙啞寂寥的歌聲中,克萊門汀與喬爾在雪地中的歡樂,在鏡頭前不斷重復,似乎預示著人生存在很多種可能。然而面對那些不斷風化剝落的自我,你,又會怎樣對待那些終將隨時光巨浪悄然遠去的回憶呢?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這一部影片,是帶有科幻色彩的愛情影片,同樣是一部充滿哲學意味的劇情片。說它是愛情片,是因為它是以愛情,婚姻,家庭為主要內容的故事片。說它是科幻片,是因為它是以“修改記憶”這一尚未揭示的科學原理為基本依據,加以想象,在營造的幻想虛擬世界中展現某一戲劇事件的影片。 大范圍的類型電影的分析相信有相當多的范文了,這里我主要就影片中的各種愛情類型,科幻技術在本片帶來的哲學思考和細節(jié)方面的問題分析影片,在查理.考夫曼編寫的極富想象力的劇本和米揭爾.甘德瑞巧妙的蒙太奇中留意影片帶給我們的容易被忽視的信息。 影片中的愛情元素 不管從哪一方面分析,這部影片都可以算是一步愛情片。在影片中出現的每一個人,可能都有愛情的元素在其中。這么多種類的愛情加起來,使這部影片中講述的愛情十分的豐滿和生活化。 Joel Barish & Clementine Kruzynski Joel是一個怯懦,敏感,平庸的三點一線生活的普通男人,Clem熱情,與眾不同,善變。他們兩個性格迥異,可是人們往往會被跟自己特質不同的人吸引??墒莾蓚€性格迥異的人在一起生活,注定會產生無數摩擦和分歧。像世界上大部分的愛情,人與人總會相愛,相愛導致長期的相處,長期的相處導致相互了解,相互了解導致優(yōu)點的最小化和缺點的最大化,然后導致一方或雙方對彼此的厭煩,最后分手或者采取消極的冷淡態(tài)度。但是在雙方在分開會,很多過往都變得很美好。然后懂得珍惜。 他們最后一段話很可以表現這種狀態(tài): Clementine:I’m not a concept, just a fucked-up girl looking for peace of mind. I’m not perfect. Joel:I can’t see anything that I don’t like about you right now. Clementine:But you will. You know. You will think of things. I’ll get bored of you and feel trapped, because that’s what happens with me. Joel:Okay. Clementine:(停頓了一會)Okay. Clem哭,然后卻破涕而笑。 人們始終對愛情存有美好的期望,總會相信下一個是“對的人”,這幾乎是所有愛情的范式。 Howard Mierzwiak & Mary Svevo 如果說這部片子有“倫理”成分的話,應該就體現在這一對的身上了。Mary和Howard在Joel的屋子內有一段對話,Mary給Howard念了一首影片中稱為“出自亞歷山大宗教”的詩句"How happy is the blameless vestal's lot ,The world forgetting, by the world forgot,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Each prayer accepted and each wish resigned。"算是點題了,我一直覺得,編劇是有意讓Mary來點題的,因為這一對的戲劇性甚至比主角更強烈。而這首長詩所講述的故事也別有所指。Alexander Pope的這首詩描述的是十二世紀法國神學家阿伯拉和他的學生相思而不得相戀的故事。Mary說“覺得這句比較合適”,是的,不僅合適影片中的故事,也符合了對于修改記憶這項技術的諷刺,更體現了人的感情的不可逆性,實在非常微妙。 Mary對Howard的感情糅雜著對他的崇敬,很多細節(jié)都可以體現。像Mary很愛說警句,她對Stan說“相信有一天,Howard的話也會被記載在那上面?!币约八M谒媲氨3智逍?,聰明的樣子。其實像這一類的感情,在現實社會中也是常見的。而當Howard的夫人對她說“你受騙了,你成功過”,才把編劇對待影片中這項技術的態(tài)度體現的淋漓盡致。 Patrick & Clementine Kruzynski Patrick在跟Clem的這段“感情”中,請注意,我把感情打了引號,應該說他們的感情根本算不上愛情。Patrick太年輕,可以說還不知道怎么去談戀愛,所以對于Clem,他是帶有“征服欲”的,有一個細節(jié),他稱Clem為“老女人”,他對Clem的喜歡,更多的希望體現他的力量。Clem是一個他無法駕馭的女人,所以他一直在學習Joel的方式對待她,希望能得到她的心。到最后,他對于Clem更多的是依賴,不希望她離開他而去。所以總得來說,Patrick對待愛情上,還是一個孩子,太過幼稚,也太過沒有自己的獨立性。 當然,像Patrick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更是一抓一大把,尤其在學生群中,體現的更加明顯。 Stan Fink & Mary Svevo 我一直認為Stan是一個比Joel更為內向的人,他代表了大多數“喜歡但是說不出口”的人,他也一直在等待,等待對方可以發(fā)現自己的好從而愛上自己。影片中的很多細節(jié)都可以體現,比如他總會刻意出現在Mary面前,他在Howard來之后默默離開,前者是他希望更多的引起Mary的注意,后者是希望自己的做法不會引起她的討厭,所以不管如何來看,在愛情雙方中,Stan都是比較被動的一方。最后他拿著她的包去找她,終于對她表白,卻在一個相當不合適的時間,這簡直是重現了非常多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愛情劇目的橋段。 Howard Mierzwiak & Hollis 我覺得編劇的巧妙,是在整個不超出四天的事件中,影射了非常多人物的愛情路線,而最巧妙的,我覺得就是這一對夫妻。 Hollis的出場不過五分鐘的時間,臺詞不出五句話,卻把這對夫妻曾經的裂痕,解釋,承諾,和解等等過去交待清楚。 現實社會中有太多這樣的夫妻,他們活生生的發(fā)生在我們的周圍, Rob Eakin & Carrie 這對夫婦影片中的描述不是很多,但是生活狀態(tài)還是很鮮明的。有兩個細節(jié),一個是他們因為Joel的事情吵架,一個是在去Montauk游玩的時候,Carrie要幫Rob搬遙控飛機,Rob把它當寶貝,不要Carrie搬。由此也可以見他們的生活,Rob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一直堅持的東西,也許正是這些當初才吸引了Carrie,但最后卻變成了Carrie必須忍受的東西,這在現實中也是非常常見的,我們也可以看到,大多數的時間是Carrie妥協(xié),他們的生活我想肯定是我們所熟悉的大部分夫妻的生活。 Joel Barish & Naomi 在影片中Naomi沒有出現過,但是通過Joel的話語和他的狀態(tài)我們可以了解到他們的生活模式,兩個字,將就。Joel說:“也許我該回去找Naomi,She is nice,nice is good。”這種狀態(tài)很像現在的許多同居男女,他們一直很猶豫,對于自己的感情,對于自己的生活,都是能過一天是一天的態(tài)度。 另外,其實Joel和Clem在餐廳吃飯那一段,被Joel稱為“The dinning dead”的那對夫妻,也是大多數夫妻生活的狀態(tài)。對于生活的消極冷淡狀態(tài),一如死水。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部影片雖然被稱為所謂的“后現代電影”,卻讓人感覺很真實的原因,就在于編劇和導演的洞察力,把各種人群的生活狀態(tài)點意的入木三分。使得影片中的情感非常的豐富和多元。 影片中的科幻元素 其實我更愿意把它說成一部“哲學片”,因為查理.卡夫曼用“修改記憶”這一套路讓科學于人性進行了一次隱晦的對抗。在電影中把一個復雜的哲學問題用形象感人的表達出來,因果,輪回,潛意識等等等等都在影片中有空前圓滿的表現。所以它給我在哲學上的震撼甚至超過了愛情。 因為加入了科幻這一元素,使得導演可以更好的利用蒙太奇表現Joel的意識與潛意識的對抗,所有故事被設定在人的“記憶”中發(fā)生,劇情在一種近乎迷幻的氛圍之中,鏡頭凌亂,抖動,畫面瑣碎,片斷......幾乎是沒有什么場面有頭有尾。但是觀眾卻沒有絲毫覺得智利破碎,相反,整個劇情幾乎是一氣呵成。讓我不禁想起很多“意識流”的電影,不同的是,大部分意識流電影的敘事只有“意識”本身是清晰的,而在這部電影中,導演甚至把“意識”都肢解了,不僅不能通過它構建情節(jié),甚至在顛覆任何情節(jié)的完整性。但是觀眾卻正是被這樣混亂的“意識”抓緊。如果說大部分的意識流電影接近于“反思的”意識,這部電影卻是情緒式的“前反思的”意識。 相信這部影片的重點決不在“人的心靈一定會戰(zhàn)勝科學技術”這類主題上,更多的是讓我們透過這個技術所帶來的后果直面感情。是硬性的把自己的感情過程推到自己的面前。看到自己的感動,荒謬,自私等等。而電影的高明在于它只做陳述,卻不下任何結論,每一個觀眾都有自己的觀點,而這部影片就像把現實中各種各樣的人的感情剖開,更加反省自己的生活與愛情觀。 細節(jié) 結構 相信大部分人覺得很混亂是因為影片結構的原因,前面長達17分鐘的一個序幕后,才是故事的開始,可是細心注意,就會發(fā)現,影片中有相當多的細節(jié)交待了故事發(fā)生的順序。 1. 在17分鐘后字幕才出現,代表了前17分鐘只是一個交待,而這17分鐘中也是Joel喃喃自語的片斷,也指示了故事的結構。 2. 序幕之后,看到Joel悲傷的面孔,細心看就發(fā)現,他的太陽穴部分有黑色記號筆的印記。這里就應該是他從LACUNA INC公司回來之后的那夜,也就是他即將刪除記憶之前。 3. 在清除記憶的過程中,有紅光閃爍了一兩下,之后就可以看到Joel可以聽見工作人員說話的聲音,并且他走入了自己的記憶之中。在現實中就可以看到Patrick手忙腳亂的弄儀器。這就指明了可能是某些技術原因導致了一些失誤,使得Joel從自己的意識中走了出來,這也就使之后他在記憶之中觀看了自己和Clem的點點滴滴之后漸漸后悔,甚至帶著腦海中的Clem逃竄合理化了。 4. 修改記憶的過程是由最近到與Clem的第一次相遇,在腦海中是一個倒敘的樣子,把這些東西再理一遍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戀愛過程和所有的矛盾。 5. 因為所有的都是Joel腦海中的意識,所以總會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這也是為什么Clem有了自己意識并且?guī)椭朕k法,因為在Joel的腦海中有強烈的潛意識希望她的原諒,其中在火車站那一段,他很委屈的對Clem說是她先要刪除他他才會這樣做的可以看出這點。 6. Joel帶著Clem進入他自己最羞恥的記憶中,這其實也是他們之間的矛盾點之一,Clem怪他對自己不夠真實,說她把什么丟人的事情都給他說,他卻總對她有所保留,而在這次“逃亡”中,他卻對她非常坦白,這也可以預示他跟她的再次相遇將會解決這一矛盾。 7. 在意識刪除前的最后,Clem對他說讓他再次回到蒙太克,這其實是一種強烈的潛意識,所以用了很大的回音效果,之后就猛的掐斷。這也是可以解釋為什么Joel會無緣無故的違背自己的個性去到了蒙太克。 色調 在這之前,我要再次說一下題目。Spotless是“無瑕的”,但是拆開來看,spot是“點”, spotless是“沒有點的”。在給Joel編輯的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影片中所說的記憶“情節(jié)點”,也算又一次的點題。spotless mind就是被刪除的愛情記憶。 Eternal sunshine,永恒陽光。對于Joel這樣一個生活平凡的男人來說,Clem無疑是他的陽光一般改變了他的生活。影片中他自己也說“她把別人帶入了另一個世界,充滿魔力,奇幻,美麗。”所以,影片中用很多色調點名了這“一抹橙色陽光”。 前17分鐘,畫面的整體色調都是充滿憂郁色彩的藍色,灰色,黑色。不論是海,火車,還是Joel本身。知道身穿橙色衣服的Clem的出現,到后來的他們在火車上的談話,色調開始慢慢出現了暖色,并且有了陽光。 之后畫面又陷入了黑暗和冰冷,Clem始終帶有暖色的裝扮凸現了出來。 最后反復出現的蒙太克的海,色調也不相同,最后一場應該是最為明朗的,感覺卻沒有在意識中出現的那一場冰冷。 關于其他的一些 1. 影片中專門提到了蒙太克的沙灘,Joel說沙子不過是些細小的石頭。沙子常常被隱喻為流逝,不論的記憶,還是感情。 2. 火車?;疖嚤淮砹藭r間的消逝。而在意識的最后,Joel在那個屯滿沙子的汽車中,周圍的景物盡是于Clem的記憶,仿佛在倒退一般,也在流逝,他卻無能為力。這也是充滿寓意的。 3. 有Clem名字的那首歌我反復聽了一下,是“Oh,my daring, oh, my darling, oh, my darling, Clementine。 You were lost and gone forever, dreadful sorry Clementine?!弊屑毧纯锤柙~,其實也有意味的。 4. 影片的主題曲是Beck演唱的《Everybody's got to learn sometime》,The Korgis的原唱,本是80年代的熱門流行曲,在Beck的重新演繹下,有了一種滄桑味道。而歌詞的意思跟影片的主題非常接近。 在網上有很多人把這部影片奉為自己的經典,我認為這是一部值得細心看的電影,是關于愛情的記憶,也是關于成長的記憶。這部片子讓我感動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真實,不避諱任何私密的心理隱傷,也敢于直面人的軟弱面。飽含生活細節(jié)的畫面,就像在解讀自己的生活一般。那些美好以及傷害,是我們每一個人值得學習的東西。 “Change your heart Look around you Change your heart It will astound you I need your lovin’ Like the sunshine Change your heart Look around you Change your heart Will astound you I need your lovin’ Like the sunshine I need your lovin’ Like the sunshine Everybody's gotta learn sometime Everybody's gotta learn sometime Everybody's gotta learn sometime”
愛情本身就是矛盾的,既要讓人相遇、相知、相愛、但又擺脫不了爭吵、厭煩到想要逃離,影片中相愛的倆人頗有一種冥冥中自有安排的感覺,盡管男主從選擇清除記憶到反抗,女主從遺忘到新歡,但最后二人還是堅持心中所想所愛,踏出堅實的一步。故事很浪漫也很溫情,或許有人會發(fā)出和我一樣的感慨:珍惜眼前人,一旦錯過,將悔不當初。
我舊blog的模版底部一直寫著一句話,只是我用白色字體把它隱在白色背景里,后來我才知道,如果搜我的那個blog。那句話就清楚顯示在blog名的旁邊:「沒有選擇刻意忘記你,是我認為自己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
如果有一天,我們之間的記憶被刪除掉,你還會不會像從前一樣愛我,就像我們之間沒有彼此傷害過一樣?
獲得2004年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借用科幻外殼來探討愛情本質的哲學電影。全片敘事近似意識流,而這種支離破碎的結構將人心深處的各個角落都呈現給觀眾,恰似我們對生活的點點滴滴記憶的重現,真正是形散而神不散~片名來自蒲柏長詩,隱喻性很強。永恒的主題——愛情的矛盾與困境 ...... | 【20200119重溫】將夢境的流動性、跳躍性與反邏輯性悉數還原,既與《盜夢空間》構成對位關系(夢與記憶的操控,無盡的逃亡與夢中的訣別),又是對“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的別樣詮釋。一會兒籠罩于絕望時如影隨形的黑暗之中,一會兒又置身冰雪海岸,暖融融的床兀立其間。逃入humiliation之中,遁入童年里,躲到飯桌下,在水槽中沐浴后淹水——重回母腹后的重生與死亡相交織。(9.5/10)
時隔多年再看,卻不再認同里面的愛情觀點。兩個人在一起縱使擁有再多再多的甜蜜回憶,也抵不過理性分開時發(fā)現的那些不可調和的矛盾。也許你又一次會愛上這個人,但是這個人依然是不對的人,就算躺著一起看星星,也只是無意義的重復。
與其說是愛情電影,不如說是哲學。
太墨跡了
如果失去記憶,能否再一見鐘情?
有多少人知道這片兒其實叫“曖曖內含光”,曖昧的曖,語出東漢崔瑗詩《座右銘》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意謂“表面暗淡不明,而內在蘊含光芒”,切合電影主題,一直覺得大陸的電影譯名實在比港臺好——太——多!
第二次看,妙,一些有趣的段落當時沒察覺。首先劇作厲害,探討的問題嚴肅,與戲劇性結合的好,然后在記憶刪除的過程中東躲西藏多有想象力,記憶和現實影像有微妙但無明顯分界,手持攝影很酷(雖然前排大銀幕把我晃慘了)。溫姐和kik都是經得起大熒幕大特寫考驗的大美人。but 暖暖內含光是特么啥鳥翻譯
披著奇幻外衣的愛情哲學,刪的了的回憶,刪不了的愛情。愛死凱特那一頭張揚的紅發(fā)了,覺得這是她最美的時期,勝過肥螺絲時期。
美國當年最智性的主流影片之一。徹底扭轉我對Jim Carey的態(tài)度
無痛,豈不很無趣。
看了三分之一,然后失去了興趣
想象不到的橋段一個接一個,利用他人日記把妹,躲藏記憶,羞恥里的意識,知道真相的暗戀者,對彼此的抱怨,即使老套的消除記憶再次鐘情也被用的恰到好處。I’ll get bored of you and feel trapped, because that’s what happens with me. OK. 這個OK的語氣和表情,拿捏的好到我竟然冒出了眼淚
“我現在就可以死去”
他乏味、無聊、內斂、行為老派、做事謹慎;她沖動、敏感、膚淺、生活刺激、缺乏安全感。他們之間有爭吵,有磨合,有甜蜜,有苦澀,因為相愛而互相折磨,因為分開而苦苦思念。但只要還在一起,還記得對方,看得到你眼中的自己,就一切都好。
讓今敏去拍,肯定又是另一種味道,更加動感一點的,更加活潑一點的.
完全成熟而冷靜的編劇。大家都是來看編劇的吧?
You can erase someone from your mind. Getting them out of your heart is another story
愛可以觸摸物化,記憶可以抹去重置,唯有對你愛的感覺,經年難忘。當日復一日的庸常、性格相異的瑣碎擊敗了我們引以為傲的美好,來一粒遺忘做解藥。卻為何眼含熱淚,恍如隔世。我記不得沒有你的其他回憶,因為遇到你之前我的生命都毫無意義。房間坍塌海水倒灌雨傾盆而下,愛你,卻如燎原之火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