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極樂空間》:階級斗爭在繼續(xù)
看起來西方發(fā)達國家正在演變成施特勞斯\科耶夫意義上的“普遍均質(zhì)國家”,隨著社會福利的高企與冷戰(zhàn)的終結,這一趨勢似乎正在越來越明顯的映照出福山的“歷史終結論”,不過現(xiàn)實顯然沒有這么簡單,就連福山自己也對“歷史終結論”提出了修正——“中國模式”正是最大的挑戰(zhàn)因素之一。十八大修改過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章在總綱里明確指出:“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nèi)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這主要是就我國的情形而言,但放之四海而看,其實具有相當?shù)钠毡橐饬x。
布羅姆坎普的“偽紀錄”科幻片一直保持著對現(xiàn)實的敏感,從《第九區(qū)》到這部《極樂空間》,故事從南非換到未來的美國(地球),但故事內(nèi)核總是被人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社會中的族群斗爭——《第九區(qū)》里的外星人據(jù)說就影射了南非的非法移民問題,而這部《極樂空間》的核心戲劇矛盾還是可以被解讀為偷渡、非法移民這些現(xiàn)實問題,在國族屬性相對削弱的《極樂空間》里,槍林彈雨的生死拼殺非常具有階級斗爭的意味——在馬特?達蒙的演繹下,階級斗爭顯然激化了。
放在科幻作品的坐標里,《極樂空間》其實秉承了威爾斯《時間機器》以來的二元對立式人群設定,當然《極樂空間》里的人類沒有進化成艾洛伊人、莫洛克人兩種截然不同的種類,也沒有一個人種捕殺另一個人種這么直接殘酷的設定,但在“文明”的面紗背后,人群\階級背后的激烈斗爭并未減弱——當?shù)厍虺蔀榕K亂差的地獄后,那個名為“極樂空間”的空間站就成了高高在上的“天堂”,居住在那里面的人不用面對貧窮和疾病的威脅,而意圖從地球“偷渡”到“極樂空間”里的男主角,就成了一個挑戰(zhàn)權威體制和統(tǒng)治階級的“革命者”。
齊澤克把《黑暗騎士崛起》解讀成“哥譚市的無產(chǎn)階級專政”,恐怖分子帶領著哥譚市的暴民建立了短暫的雅各賓式政權?!稑O樂空間》則首先是對于非法移民、醫(yī)療改革等美國現(xiàn)實問題的指涉,而來自南非的布羅姆坎普對于不平等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秩序顯然比美國本土導演更加敏感,鮑德里亞說美國是“實現(xiàn)了的烏托邦”,這個在基督教語境中“流淌著奶和蜜”的“應許之地” ,不啻于是“歷史終結后”的“極樂空間”。而那些仰望著高高在上的美利堅的第三世界非法移民們,只是想在這個“天堂”里獲得最起碼的醫(yī)療保證。
歷史終結了么?世界“普遍均質(zhì)”了么?在這個號稱“全球化”的時代里,南北差距卻在越拉越大。摧毀鐵幕、推倒柏林墻后的西方發(fā)達國家一方面高喊“人權高于主權”的理念,四處干涉別國的“人道主義災難”;另一方面又處心積慮的挖起“護城河”,生怕窮國的人民跑到自己的地盤上來。從邏輯上說,如果“人權高于主權”,那就沒有理由阻止他國人民通過越境來改善自己生活條件的努力——這不也是干涉人家的人權么?
“極樂空間”建立起來了,但階級斗爭還在繼續(xù)。當然,從大眾文化的運作機制來看,一旦某個議題成為電影消費的內(nèi)容,我們就很難嚴肅的對待它了。在好萊塢的操持下,什么都是游戲。
人物死的好突然 出場強大的最后全蔫兒了
每次看到美國人兩個世界的劃分,就想到他們內(nèi)心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
非常強大的世界觀,次時代科技感是我最喜歡的,兩極對立的設定可參考《銃夢》,視覺效果很驚人,裝甲和機器人大戰(zhàn)很有質(zhì)感,節(jié)奏很快,收尾稍有點猛,這位南非出生的導演想必對曼德拉執(zhí)政之前祖國的種族隔離制度印象深刻
人類拼命想逃到太空里,難道說大蝦這么快就統(tǒng)治地球了!?
導演講的故事想法不錯但思路有問題,相比《第九區(qū)》場面更好但故事略弱。諷刺和隱喻的梗過于膚淺,部分場面略血腥。最根本的問題是:既便是屌絲逆襲成功了占領了Elysium,然后呢?看看朱重八、太祖和阿扁的故事就知道了,不過又是一場災難。PS:布加迪才是真正低調(diào)的奢華好么!
不是說生活在極樂空間的人都不生病么?我怎么覺得都病得不輕哪呢?
共產(chǎn)主義的偷渡者
科幻電影的基礎是大膽合理的想象,可這電影只有漏洞百出的邏輯,影射美利堅與墨西哥關系想討巧卻玩砸了,真是令人失望
極其political. 2154年, 美帝成了墨西哥, Elysium成了美帝, 雖然結局過于理想化, 但堪稱史上最unsubtle immigration reform宣傳.
未來比現(xiàn)實更悲觀、殘酷。貧富差距拉大,階級對立加深,地球環(huán)境惡化。天啊!希望這一切都不要成真。
除了整個極樂空間的安保好像就是只有福斯特一樣,其他設定都還可以接受。
一個一次性U盤的悲傷故事。。
合格的好萊塢商業(yè)動作片,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保留了自己的美學特色,節(jié)奏掌控、背景設置和場景的細節(jié)都是一流的技術水準。未來世界里種族、貧富差距和移民偷渡等不錯的政治主題在好萊塢類型片的節(jié)奏框架里最終只剩下了個人英雄主義和可笑的理想化結局??上Я??!铩铩?/p>
特效很到位,不喧賓奪主,真正做到了技術服務于電影。爆炸場面很是克制,每一次爆炸都美到肝顫!劇情老套是沒辦法的事情,但整部電影超出預期。限制級場景剪得略兇。和全面回憶一樣,在機器人主機廠當工人是未來底層男性的標志性工作。
看政治正確且道德正確的科幻片,感覺就像翹著二郎腿打飛機一樣別扭……
仍是尼爾最擅長的寫實科幻加晃動的鏡頭,地球背景基本是墨西哥貧民窟,尤其還弄了不少拉美演員。第九區(qū)是南非種族對立的縮影,這回則是貧富對立或?qū)Φ瘸擅绹c墨西哥偷渡客。很喜歡里面很多細節(jié)的設定,比如機器人和糙制的外骨裝甲,不過在這么大的設定下,故事講得太小氣了,還不少bug。
Boss戰(zhàn)的場地很硬科幻,結果肉搏起來滿滿的斯巴達即視感。開高走低,狂tie政治,人物全數(shù)扁平。男主在無合理鋪墊的情況下直接從最初的不想死跳躍到最后大義凜然的自我犧牲,說服力為零。立意是好的,可惜導演自己的《第九區(qū)》在前,這部比起來就是篇中學生作文。
一部反映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電影。
連個防護罩都沒有,不如改名《極弱世界》。
有些電影是“糖果炮彈”,這部片是“炮彈糖果”,看起來尖銳深刻,實則甜得膩人。好萊塢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和理想化的幼稚結局,使導演憤青般簡單粗暴的政治控訴顯得蒼白可笑。在倉促展現(xiàn)亮眼的科幻世界觀后,影片就淪為了平庸的血暴動作片,忘記《第九區(qū)》的話勉強可以用來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