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James Woods 飾)是一家小型電視臺的臺長,為提高收視率,馬克思四處搜羅帶有色情或暴力內(nèi)容的劇集。馬克思的下屬哈蘭盜用衛(wèi)星信號,獲取了一檔名為影視場的節(jié)目,內(nèi)容為寫實粗糙的暴力虐待場面,馬克思看過這套節(jié)目后無法忘懷,對其他劇集喪失了興趣。電臺主播尼奇(Deborah Harry 飾)與馬克思相識不久,這名有受虐傾向的女子也被影視場吸引,奔赴節(jié)目可能的產(chǎn)地匹茲堡欲參與制作。馬克思經(jīng)人指點拜訪影視場的創(chuàng)始人布萊恩教授卻沒有見到真人,教授寄來的以尼奇為主角的錄像讓馬克思產(chǎn)生了幻覺,馬克思再度拜訪始知布萊恩早已被殺死,現(xiàn)在的影視場節(jié)目由驚人視力公司的巴里負責,馬克思一步步落入了巴里設計好的圈套,在巴里與布萊恩兩種力量間越陷越深……
本片獲1984年加拿大吉尼獎最佳導演獎。
我并沒有太看懂這部電影,電影中的一些情節(jié)令人費解。我覺得這是一部氣質(zhì)非常怪異,有些神秘的,令人不安的電影(甚至有點故弄玄虛)。
男主角是電視臺的老板,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電視臺競技”所制作的電視節(jié)目所吸引。他找人調(diào)查這個神秘的節(jié)目的來源,最終找到了和他一起上節(jié)目的教授,驚訝地發(fā)現(xiàn)教授已經(jīng)死了,電視直播只不過是播放的錄像帶。
男主角的女朋友找到了那個神秘的節(jié)目的來源,即“光學奇跡”這個組織。在錄像帶中,女友殺死了教授。女友也是這個組織的一員,她被派來引誘男主角。
男主角不斷出現(xiàn)幻象,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助手也是“光學奇跡”的成員,自己看到的節(jié)目也只不是錄像帶而已。這個組織的目的就是控制男主角所擁有的電視臺,他們成功地利用男主角將合伙人除掉了,并且也最終自殺。
影片中的一些情節(jié)令人費解,我難以理解到底哪些是幻象,哪些是現(xiàn)實,教授的女兒是哪個神秘組織的一員嗎?還是她也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那個組織為什么要殺了男主的女友?那個組織為什么非要占有這個小眾的電視臺呢?
我明白,當我開始懷疑現(xiàn)實和幻象的界限的時候,影片的表達就成功了。這部影片最重要的就是展示電視給人們帶來的影響:電視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為了我們的一個器官,它甚至比現(xiàn)實還要真實,它是一種超現(xiàn)實,我們沉迷于此,無法分清現(xiàn)實的世界和虛擬的世界。
電視滿足了我們各種潛意識中的欲望。影片中的SM情節(jié)也不過只是噱頭,成為了我們欲望的一個象征。
雖然我們有理由懷疑現(xiàn)在是否還有那么多人會看電視,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逐步替代了電視,成為一種新的超現(xiàn)實。將影片中的電視換成互聯(lián)網(wǎng)同樣成立。如今的我們已經(jīng)很難擺脫互聯(lián)網(wǎng)的影響了,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了我們的一個器官,我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時間甚至比在現(xiàn)實中的時間還要長?;ヂ?lián)網(wǎng)深刻地改變了這個社會,并且永遠改變了人類這一物種,這就是這部1980s的電影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
我們能夠?qū)⒂捌星楣?jié)與如今的我們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聯(lián)系起來:當我們看到男主角頭上安裝好能夠引起并記錄幻想的巨大裝置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這不就是現(xiàn)在的VR設備嗎?
影片并沒有討論電視對人們的生活究竟是好是壞,只是將這種新媒體,新科技對人們的改變,以及它巨大的影響力展現(xiàn)出來。我們這個時代應該也拍攝一部網(wǎng)絡帶給人類的影響的影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體現(xiàn)。
The feeling after saw this one is weird and creepy but still for some point I felt part of me also felt excited and chill out when the procedure going,I think it’s like an anti Nazi Nazi film just like a evil mirror,both side of it is the evil face and you can never tell which is true and correct,beyond all those illusions is that what we really made of.
?????♂?
The scarier it appears the softer it back point is .
一部怪異的影片,說實話有點沒看明白,感覺有極強的象征意義。 提供色青保利的作品或是為了讓它們只停留在虛擬世界,而大衛(wèi)·柯南伯格似乎在這部片子里展示了媒體對現(xiàn)代人不可逆轉(zhuǎn)的改造。Max在兩股勢力間被控制利用,不變的只有舊肉體被新肉體取代的進程。 總覺得這部片子有很明顯的杏暗示。Max接收錄像帶的是腹部很像銀狐的器官,我不知道這是否是一種導演心中對媒體快感之于人的解釋。全劇設計的器械基本只有鞭子和槍,鞭子可以看作保利的象征,而槍(至少弗洛伊德會這么覺得)帶有男性升至七的意味。這些呈現(xiàn)模式讓死亡或被信息同化變得像一場扭曲的杏膠(雖然個人覺得極具刻板印象就是了。。。。。。。)。 想起腰樂隊的“可我們的傷啊,要色青才能撫平”,“You are the video word made flesh.”或許對現(xiàn)在奶頭樂盛行,某些詞匯諱莫如深的時代里,《錄像帶》有一些預測,也有不可言說的意義。
#PCC #Anniversary Screenings 2023 故事性不強,但是內(nèi)核點的非常到位,以第三人的角度觀察男主的幻想與現(xiàn)實還是非常過癮的,視覺上完全摒棄邊界感,以超現(xiàn)實的畫面呈現(xiàn)作一個戀物癖的極致表現(xiàn),性倒錯的質(zhì)感也非常不錯的。片中對于死亡與性的表現(xiàn)也非常直白(最近看的咋都是“沉迷”與性與死亡的導演),那個越來越血肉化的錄像帶不光象征著男主越來越不穩(wěn)定的精神也有對于那未來的批判,過渡時期的物肉質(zhì)感更是讓我想起了《阿基拉》,以超現(xiàn)實隱喻的現(xiàn)實放在現(xiàn)在看預言性也是很強了,仔細一想《阿基拉》連內(nèi)核上都與本片很像,只是批判的方向不太相同,對比看本片最后結(jié)尾內(nèi)外“爆炸”卻也是更加悲觀,錄像帶與視覺兩個方向的毀滅,感覺也是說不出的諷刺。其實非常喜歡這個收尾,不光悲觀,自毀與性更是點題。
鏡頭上大量的中近景固定鏡頭,方便塑造人物,直視鏡頭+POV更是提高凝視感,也很好的幫助傳遞欲望,俯拍的大遠景則更是帶有極強的批判性(那環(huán)境讓我想起了《盜夢空間》沉浸夢中的人),幾場跟鏡頭還幫助塑造了強烈的緊張感,尤其是最后的正跟搭配著POV,對比之前的背跟充滿著殺戮的欲望。片中的小細節(jié)也很棒,各種欲望的小物件(預示結(jié)局),同步男主臺詞的海報(媒體介質(zhì)的影響)。
聽覺上,有些音效有種蠻荒感,緊張氛圍鋪的也非常好,尤其喜歡的是幻象與現(xiàn)實有幾幕利用聲音質(zhì)感進行的過渡,讓邊界感更加模糊。
David Cronenberg’s film Videodrome (1983) refreshes my memory of watching his another work The Fly (1986). The similar color tone and picture sense in these 80s science fiction movies brought me a similar fear of human alienation. This kind of alienation both results from some invention created by human self. While the structure of The Fly is based on a confrontation to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represented by science, Videodrome is aimed at mass medium which replaces the real with the semiotics. In Baudrilled’s theory of simulacra, media technology is not copying the real, but producing the real. Under the domination of the media world, the receivers become passive ones. So we can see two levels of controling by medium in this film: the first level is the Max’s pornographic channel and his group; the second level is the “new flesh” team centered on O’Blivion. For the Max’s channel, it is to induce majority to purchase and consume something the profit of which benefit the minority. The public, as the recipient, is controlled by the subconscious of the brain without recognize it. These control elements are basic-level emotional thoughts, sex, abuse, etc. For O’Blivion’s group, this controlling is based on a radical view of Mcluhan’s point that media is the extension of man. O’Blivion believe that human brain tumors caused by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videodrome signals are essentially a new organ that grows in the structure of mind. They believe that North America is gradually showing signs of weakness at a time when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growing stronger, and the soft pornographic video produced by Max is the result of this weak mental poison, a chronic corrosion of the public. Therefore, they intend to use the huge illusion machine of the film studio to achieve control and manipulation of the public. Therefore, "new flesh" group firmly believes that image world is more real than the inherent physical life. They do not fear the death of the flesh. Instead, they promote suicidal behavior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the "new flesh" in forms of image. Cronenberg set the end of Videodrome as Max’s self-dedication to the “new flesh”. He perhaps fled the power of videodrome, but transferred to the conscious illusion which is controlled by fake spectacles.
1983年,科幻懸疑驚悚恐怖cult電影《 錄影帶謀殺案 | Videodrome》
影片昏暗的色調(diào) 加上 詭異的懸疑的劇情 和 那些語言都無法描繪出來的靈異幻覺,讓人看的很不舒服,這畢竟是CULT電影,很多人還是不好接受的說,我本人也是,我只能說是不喜覺厲,雖然不是很喜歡,但是對這樣的電影還是有點欽佩之情的。
感觸比較深的就是這個電影時代感,80+ 那是一個電視 錄影帶統(tǒng)治的時代,人們對未來的恐懼 往往比未來本身更加恐怖。。 人們從來也沒有從中明白這些顯而易見的道理。
當我們的偉人告訴我們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當這個電視的時代過去了,有的人開始告訴人們網(wǎng)絡是毒品。。手機短信的時代,就誕生的低頭族,直到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朋友圈,會詬病成社交障礙。。如果你當成一個公益電影去告誡別人也是無可厚非,但是事物是在變化的,什么也不會一成不變,什么都是順勢而改變,因為任何事物都不想毀滅不是嗎?
以后還會有更恐怖的東西誕生,科學一直是把雙刃劍,然而沒有什么東西比人類更加恐怖。不知道你贊不贊同我的觀點?
---我是幻覺的分界線--
推薦指數(shù):★★★☆(7/10分),一部比我還老的電影,頗有時代感,不過也會有不適感,量力而看~
《娛樂至死》+午夜兇鈴+裸體午餐+蒼蠅人=3.5,主要是前面行,后面俗了。
想法和觀點是真的超前,核心觀點就是影像傳播大眾娛樂操控人的意識和生死,但電影的特效和劇情走向太過獵奇以致于觀念和故事割裂不成章法,后半段完全是自我放飛除了獵奇別無可言。如今大眾傳媒早已成為操控民意的工具,上到意識形態(tài),下到廣告代言,人類已經(jīng)被馴化成4A廣告公司和“權(quán)威辟謠”的奴隸,這可比皮鞭槍炮高效多了。
立意好,電視機充斥著色情與暴力內(nèi)容,而電視又成為我們看世界的唯一方式,人對于低俗內(nèi)容無法自制,逐漸被吸引和異化。但是因為導演的壞品味,把電影變成了血肉模糊的狂歡,除了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血腥場面,哲學就太淺薄,描繪人的瘋狂不外乎就是被催眠和亂殺人,還要弄一個背后的陰謀財團,實在陳腐。
能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這種“驚世駭俗”的形式展現(xiàn)“科技危機”,可見大衛(wèi)·柯南伯格強大的腦洞和勇氣,不僅在藝術表現(xiàn)上頗具述求,對cult亞文化直白的展現(xiàn)也讓本片科幻味十足的同時充滿另類色彩。
“珍愛生命 遠離電視”CULT版公益宣傳片。。。
不得不服!科技媒體陰謀論放在現(xiàn)在只有更合適不過!好玩的東西真多:東方情色獵奇、虐殺錄像帶、肉欲電視機、男子腹部開陰道、陰道內(nèi)部有手雷,想都不敢!有些想法真的超前:電視吧和videodrome不就是二十一世紀網(wǎng)吧和暗網(wǎng)錄像。柯南伯格對人類的悲觀態(tài)度:原始難以根除的性欲、對暴力的崇尚和輕易被煽動被操縱的盲從都表現(xiàn)地極端又先鋒。人說到底在娛樂致死的年代就像一灘血肉腌臢,遲早在電視機里玩完。
難以分辨現(xiàn)實、影像、幻想,把“電視異類人”刻畫得如此恐怖,現(xiàn)在的電影人是不是對電腦太nice了。
8.2 界線的模糊。本以為的幻象竟成了身體器官,視覺具象化傳媒妖魔,但最后好像不知如何結(jié)尾。和其他在銀幕表現(xiàn)血腥暴力性愛的導演一樣,柯南伯格受到的指責定不少,于是這部【錄像帶謀殺案】對我來說更像在說:我的哲學心理恐怖片和外面那些純粹消費刺激的廉價暴力色情毒瘤不一樣。沒想到會喜歡。
大衛(wèi)一貫的風格,一定要先從視覺上惡心死你,其實他的一系列片子看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里面的特效化妝是有很大關聯(lián)的,擬人擬物感很強,這片子沒中文,試聽上練了練不一定全能明白,邪惡詹先生當年真是美男一枚,大衛(wèi)好像很喜歡玩這種影視,游戲?qū)θ说挠绊?,放?983年很大膽很駭人!
【B】想法很有趣,不過說教味有些明顯了。柯南伯格的電影有時有催吐效果,不是場面惡心,就是覺得拍的.....不對勁兒
詭異駭人的柯南伯格。1.對暴力影像的超前反思,后啟[鐵男][死亡論文]。2.沖擊力極強的血腥特效,人體異化與視像肉體化:"手"槍+腹部陰戶+顫抖嬌喘的電視。3.難以拆分幻真虛實=大眾傳媒操控威力,想及麥克盧漢。4.詹姆斯伍茲的角色名"Max"同[美國往事]。5.涌動的性虐情欲,對東方異域的YY。(9.0/10)
最后一幕應該是血肉橫飛出屏幕噴濺到我的臉上,所幸沒有,因為我是用電腦看的,而不是電視,虛驚一場。
都是幻覺?有點像裸體午餐~
【4.5】在普適的類型語匯(身體恐怖+黑色電影)發(fā)展下卻走向常規(guī)媒介反思題材的反面:物質(zhì)性被著重強調(diào),將觀看的幻覺塑造為閃爍的軟體,在反復的觸摸或象征性的交媾動作中激活欲望,槍-菲勒斯的尋常隱喻也被轉(zhuǎn)化,和身體一同異變,直至存活于一種“新真實”。在短視頻時代觀看好像更顯振聾發(fā)聵,還順便預言了觸摸屏的誕生(笑
有點晦澀,但是好像帶點預言性,是否將來我們的世界就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情況?
這則關于表與里的故事放在如今觸摸屏當?shù)赖臅r代或許更有說服力:即便無數(shù)次愛撫電子產(chǎn)品的表面,"舔屏"真正渴望的卻是虛幻的更深處,正如眼睛是影像入口,但快感不來自眼球而通往五臟六腑.何謂Videodrome vs. New Flesh?前者提示肉體-機械同等的物質(zhì)性,讓它們進入彼此;后者則更激進地強調(diào)二者互滲的精神性,要求人-機創(chuàng)造對方.站在自然進化而非人道的角度來看,我們得將區(qū)分遺落在后面,成為食蔞陀果的人,須記得教授的名字是:Oblivion.
1、制造影像,販賣影像,最終變成影像的一部分。大衛(wèi)·柯南伯格對于八十年代流行的錄影帶文化、以及媒介本身的暴力與欲望的極端思索。2、性、暴力、SM、獵奇、快感、死亡,將影像對人的入侵表現(xiàn)得幾乎像是邪教傳教一般?!疤蚱痢?、搏動的電視機、錄影帶——影像的誘惑;被幻想打開的肉體、“槍+人”的合體——影像的入侵。屏幕構(gòu)成幻想,幻想即欲望,人沉溺欲望,然后成為欲望的一部分。(想到貞子何從電視中爬出,和這里影像將人拽進電視,一個是恐懼,一個是欲望。)3、結(jié)尾的“自我凝視”象征著自我(肉體)的毀滅,最后成為影像本身。如同觀看屏幕前的我們,不得不說是一則未來預言,放到現(xiàn)在,可以把電視機換成任何被凝視被渴望的幻想。
6.0/10 分。2018.08.18,第一次看,箭影英版原盤。腦洞大開的劇情,詭異荒誕的畫面,看得人莫名其妙又毛骨悚然。。。普通觀眾放棄吧,還是留給專業(yè)人士看好了。。。我感覺有點像大衛(wèi)·林奇的《雙峰鎮(zhèn)》那種風格。。。
"Long live the new flesh"。好適合文化研究者較(ㄏ)真(ㄌ)的一部片啊?
【B】《靈嬰》與《奪命兇靈》的設定對于觀眾來說仍然是和諧的,是直觀易懂的。但《錄影帶謀殺案》的設定實在是太過晦澀難懂,現(xiàn)實與幻覺的交織讓電影幾乎完全失去了參考系,只能被動的跟隨導演去批判電視媒介。媒體是如何殺人的?讓性愛常規(guī)化,讓殺戮娛樂化,讓男性軀體的腹部長出女陰器官?!溉恕归_始異化,而「物」卻被賦予人格,柯南伯格將這層意象清晰點出,伴隨著標志性的特效化妝/道具,將心理不適的感覺植入我們對電視媒體的印象之中。只可惜后半段的說教讓電影再度落入俗套,本該理順邏輯,卻只是讓電影本身愈發(fā)難懂。但結(jié)尾的設計真是妙絕,馬克斯在屏幕的那頭舉槍自殺,而你,又在用什么樣的屏幕去觀看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