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喜歡的The Smashing Pumpkins樂隊,非常有氣質。也非常喜歡樂隊的《Tonight, Tonight》MV拍攝手法。看見這部老電影才知道此MV屬于借鑒模仿。追溯到這部偉大的電影作品。前所未有的想象力。 《Tonight, Tonight》MV地址:
1902年,在歷史上是平靜的一年。
這一年,大日不落列顛帝國剛剛結束曠日持久的布爾戰(zhàn)爭,殖民南非,又馬不停蹄地與日本結盟,瞄準俄國和東亞。
大清帝國剛剛從《辛丑條約》的習慣性陣痛中緩過勁來,開始木然接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活。
新疆地震,東北霍亂,臺灣鼠疫。天災和人禍還在對天朝進行夾擊。
這一年,卡里爾發(fā)明了空調(diào),百老匯第一個劇場開始營業(yè),剛剛成立的皇馬也許已經(jīng)在十歲的弗朗哥心中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這一年,活在自己夢中盡有不測神威的天朝上國在遍體鱗傷之后終于開始慢慢清醒,與西方世界眉來眼去時也少了些許源于無知的鄙夷。
梁啟超第一次把馬克思介紹給中國;中國人第一次見到汽車,中國人第一次看到電影,還與西方合作拍攝了第一部電影《慈禧太后》。 1902年,中國人剛剛開始打量這些新鮮玩意的時候,在電影的發(fā)源地法國,魔術師梅里愛已經(jīng)在嘗試用人工布景拍攝電影。他毫不謙虛的自評“這一創(chuàng)造曾給予將要死亡的電影事業(yè)以新的生命“。
借助凡爾納和威爾斯的文字,梅里愛的《月球旅行記》使得人類幾千年來對月球的想象第一次以如此生動形象具體準確的畫面得以呈現(xiàn),對后世更是產(chǎn)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梅里愛第一個告訴世界:電影不止能拍工廠大門,火車進站,車水馬龍,更可以去拍伊甸園,理想國和昨晚讓你百感交集的夢。
短短這十二分鐘,啟發(fā)了一個時代,催化了一批靈感。這才有了弗里茨朗,庫布里克,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彼得杰克遜,詹姆斯卡梅隆們的前赴后繼。 天馬行空的想象,荒誕不經(jīng)的情節(jié),輕松幽默的橋段,錦上添花的特效,全部集萃于12分鐘。
這部110年前的長篇巨制在今天看來仍不失為一部出色的短片。2001,人類漫游太空,1902,人類漫游月球。
人類在此片上映六十余年后真的登上了月球——這個陪伴人類過夜幾千年,陪伴我熬夜許多年的伙伴。阿姆斯特朗說:“我向前走了一小步,這卻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步?!睍r至今日,男廁所里都還在紀念這件事:“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人們的認識和想象總是如此的沖突。在登月成功后,我們越來越多的認識月球,了解月球,就越來越少的想象月球,于是便越來越具體的描述月球。愛因斯坦卻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但即便是《卑鄙的我》里的極具想象力的偷竊月球計劃中的那顆月球,都已經(jīng)是寫實的月球了。
現(xiàn)在的人們即使是在想象月球上發(fā)生的事,也不愿意再去多想象月球。
相較之下,我更愿意從碎瓜脫胎于此片的MV《Tonight,tonight》中回味一下這些可笑又可貴的想象。
我們一定不要忘記,人類在熒幕上的第一次登月,是怎樣一頭扎進月亮的右眼的。
(微信:cxtrouble)
文:Xi |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artag
《月球旅行記》被稱為“史上第一部科幻片”,由喬治·梅里愛(Georges Méliès,1861-1938)擔任編劇和導演,改編自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以及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小說《最早登上月球的人》,表現(xiàn)了六名天文學家的月球探險之旅,他們建造了一個子彈形的太空艙,乘坐炮彈發(fā)射至月球,擊中了月球的眼睛,這個鏡頭是已知最早的定格動畫。
2018年5月3日,Google以VR動畫版的首頁圖紀念喬治·梅里愛,視頻封面是一輪圓月,點擊圓月中間的播放鍵后就可以看到魔術師裝扮的梅里愛和他的《月球旅行記》。
梅里愛是當時最早嘗試彩色電影技術的導演,影片于1902年發(fā)行了黑白版和手繪彩版,全長約14分鐘,然而結局與彩版一度失傳。1993年,受損嚴重的彩版拷貝被私人收藏家捐贈給西班牙巴塞羅那電影資料館。2002年,結局“凱旋而歸”在法國被重新發(fā)現(xiàn)。影片修復計劃持續(xù)十余年。2011年,影片的彩色完整修復版在戛納電影節(jié)首映,以紀念梅里愛誕辰150周年,此時距離影片問世已過去109年。這坎坷的修復之路背后隱藏著一段令人惋惜的故事,梅里愛的一生并不像VR動畫里那般全是浪漫。
喬治·梅里愛的一生都在追夢,在涉足電影之前,他曾是一名出色的魔術師和木偶戲演員。
1861年12月8日,梅里愛生于法國巴黎一個比較富裕的制鞋家庭,從小就顯露出繪畫和表演天賦。小梅里愛在學生時代因為在筆記本和課本上亂涂亂畫而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懲罰,10歲時便開始用硬紙板做的“木偶劇院”,到了青少年時,梅里愛的手藝就已經(jīng)進步到可以制作更加復雜的提線木偶了。
高中畢業(yè)后,梅里愛加入了家族制鞋生意,雖然他一直鐘情于繪畫和舞臺魔術,但由于父母的反對,他只能自己在業(yè)余時間上課學習。直到27歲時,梅里愛的父親退休,他將父親留給自己的生意賣給哥哥,再加上第一任妻子的資助,買下了羅培·烏坦劇院(Théatre Robert-Houdin),從此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事業(yè),把喜劇和華麗的情景劇融入表演。
羅培·烏坦劇院由現(xiàn)代魔術之父讓·歐仁·羅貝爾-烏丹(Jean-Eugène Robert-Houdin)資助建立。梅里愛1896年的短片《消失女子》(The Vanishing Lady)在這里拍攝。
他最著名的魔術之一是“頑強的斷頭人”( Recalcitrant Decapitated Man)——教授的頭在演講途中被砍斷,然而他還在繼續(xù)講話,直到頭回到他的脖子上。梅里愛1898年的短片《一個頂四》(Four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同樣表現(xiàn)了頭身分離的場景。
梅里愛的魔術師生涯因為一場電影而改變,那是1895年的12月28日,34歲的梅里愛參加了盧米埃爾兄弟影片的私人放映。盧米埃爾兄弟是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fā)明人,他們改造了美國發(fā)明家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所創(chuàng)造的“西洋鏡”,將其活動影像能夠借由投影而放大,讓更多人能夠同時觀賞。(沒錯,就是發(fā)明電燈的愛迪生)
世界電影的開山之作《火車進站》和《工廠大門》都面世于1895年,電影的真實感讓觀眾們驚嘆,當《火車進站》中的火車向觀眾駛近時,人們以為自己真的會被撞到,嚇得向四周逃竄。
梅里愛被電影“活動的畫面”深深吸引,立馬提出想花1萬法郎購買一臺“電影機”,但出于對技術的保護,盧米埃爾兄弟拒絕了梅里愛的請求。梅里愛沒有放棄,最終在倫敦買到了一臺由Robert W. Paul制造的攝影機和幾部短片,這臺攝影機可以使用愛迪生“KINETOSCOPE”規(guī)格的膠片,接著他和兩位工程師一起,在自己羅培·烏坦劇院的工場里幾經(jīng)改進,終于造出了一臺自己的攝影機,并于1896年申請了專利。
魔術和電影其實有著很多相通性,都是視覺戲法。電影畫面活動的原理是視覺暫列原理,即指影像在人眼視網(wǎng)膜上持續(xù)約十分之一秒之后才會完全消失。早在電影發(fā)明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許多基于視覺暫留原理的視覺玩具,如“手翻書”、“魔術畫面”、“幻透鏡”、“西洋鏡”。
魔術畫片:是一張兩面畫著不同圖案的圓盤,在圓盤的兩端系上細線,把細線擰緊之后放開,因為視覺暫留的原理,兩種圖案就會融合在一起
梅里愛先是模仿盧米埃爾兄弟和愛迪生,剛開始拍攝的80多部短片都無新意可言。作為魔術師,梅里愛后來不滿足于如實記錄畫面,創(chuàng)造性地把魔術手法融入電影創(chuàng)作,發(fā)明了停機再拍、多次曝光、淡入淡出、慢動作、快動作、倒放、疊化等早期電影拍攝特效,開創(chuàng)了與“現(xiàn)實主義”相對立的“表現(xiàn)美學”風格,被稱為“電影魔術師”和“技術主義電影先驅”。
停機再拍的發(fā)明源于一次偶然,當梅里愛放映拍好的影片時,發(fā)現(xiàn)一輛行駛的公共馬車忽然變成了運棺材的馬車,感到驚惑不解,原來那天拍攝時,膠卷因機器故障被掛住了,再拍時,一輛運棺材的馬車恰好行駛在原來馬車的位置上。這次偶然的事故使梅里愛茅塞頓開,明白了“停機再拍”的奧妙,也就是剪輯的前身。他把這種技術運用于1899年的影片《灰姑娘》中,創(chuàng)造出了南瓜變成馬車和灰姑娘身上那的破舊衣服一下子變成絢麗的晚禮服的奇妙場景。此外,他還運用慢動作攝影使小仙女的舞蹈像在空中飛翔。
在1902年拍攝的《橡皮頭》中,梅里愛首次使用了分裂銀幕工藝,用分次曝光的方法,在同一個畫面中拍攝了他自己扮演的兩個不同角色,取得了令人捧腹的視覺效果。
梅里愛還被譽為“戲劇導演之父”,他將許多優(yōu)秀的戲劇搬上銀幕,并且將戲劇藝術的諸般法則系統(tǒng)地運用于電影。他指導演員們著重用夸張的動作、手勢,而不是表情的表演來扮演無聲片里的角色。
在梅里愛之前,盧米埃爾兄弟等人的電影大多是在室外拍攝,記錄真實的生活,然而梅里愛在1897年在法國搭建了一座玻璃制成的“蒙特路伊攝影棚”(Montreuil studio),主流觀點認為這是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個攝影棚。蒙特路伊攝影棚既方便采用自然光拍攝,又能不受天氣影響使用人工造景。攝影棚一端是攝影機,另一端是梅里愛設計的設有機關布景裝置的舞臺空間,可以呈現(xiàn)復雜的調(diào)度場面,梅里愛的大多數(shù)作品都是在蒙特路伊攝影棚拍攝完成,《月球旅行記》也不例外。
雖然愛迪生于1893年搭建的“黑瑪麗”攝影棚在年份上更早,但“黑瑪麗”只有一個跟著軌道轉移的小天窗,一次只能被一個人觀賞,被認為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攝影棚。
此外,梅里愛還是電影發(fā)行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他創(chuàng)立的“明星電影公司”集制片和發(fā)行于一身,由負責放映影片的羅培·烏坦劇院、劇院隔壁設立的洗印車間和售片所、蒙特路伊制片廠組成,他還為電影設計海報,可謂最早的電影宣傳。公司定期舉辦影片首映禮,召集發(fā)行商們觀看,使電影從市井的游戲雜耍變?yōu)樯狭魃鐣哐诺膴蕵贰?/p>
電影是造夢的藝術,而夢想的代價是巨大的。《月球旅行記》只有短短14分鐘,卻耗資1500金路易。梅里愛本想把這部電影拿到美國放映,以得到更大的商業(yè)利益,但是托馬斯·愛迪生在倫敦看過這部電影后,他的助手們秘密地對電影進行了拷貝。由于當年沒有版權保護,在美國全國上映后所賺得的大量錢財全部歸愛迪生所有,梅里愛分文未得。(沒想到愛迪生還有這樣的黑歷史)
梅里愛之后的的電影事業(yè)江河日下,沒有與時俱進,不再符合觀眾的品味,再加上一戰(zhàn)的到來,公司最終在1914年宣告破產(chǎn)。在戰(zhàn)爭中,梅里愛的攝影棚被征用為軍隊醫(yī)院,400多部原版電影膠卷被沒收,融化制作成軍隊的鞋跟。梅里愛的第一任妻子在1913年去世,他孤身帶著兩個孩子,將一座攝影棚改為劇院,靠表演為生。
羅培·烏坦劇院一直是梅里愛的驕傲,然而劇院在1923年因重建奧斯曼大道被拆除。同年,百代電影公司接手了梅里愛一手建立“蒙特路伊攝影棚”和“明星電影公司”。梅里愛備受打擊,他為電影付出了一切,最終卻一無所有,他發(fā)誓此生再也不碰電影。就在那一年,他親手燃起一把大火,將庫房里所有的電影拷貝和道具付之一炬,《月球旅行記》的結局和彩版拷貝就這樣在大火中遺失了。
1925年,梅里愛娶了相戀已久的女演員Jehanne d'Alcy為妻,兩人以巴黎蒙帕納斯火車站的一家小小的露天糖果和玩具店鋪謀生,與年幼的孫女Madeleine Malthête-Méliès住在一起,過著被世界遺忘的日子。
幸好梅里愛的故事沒有就此結束,1920年代末期,記者和電影史學家開始認識到梅里愛對電影的貢獻,對其展開研究。1929年,梅里愛的個人作品回顧盛典在Salle Pleyel舉辦,人們重新認識了這位68歲的老人。在之后的回憶中,梅里愛稱這次活動是“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之一”。
1938年1月21日,梅里愛因癌癥病逝,享年76歲,葬于拉雪茲神父公墓,結束了傳奇的電影人生。
如今喬治·梅里愛被寫進電影教科書中,人們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緬懷這位偉大的電影魔術師。布萊恩·塞爾茲尼克(Brian Selznick)于2007年創(chuàng)作的小說《雨果·卡布雷的發(fā)明》(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聚焦梅里愛的晚年生活,在2011年由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改編為電影《雨果》(Hugo),被稱為獻給梅里愛的立體情書。雖然電影評分不高,很多人覺得無趣,但了解了喬治·梅里愛的一生后,看這部電影有種暖心的感動。
作品因被看見而存在,作者因被記住而有意義。謝謝發(fā)現(xiàn)梅里愛的人們,讓我們看到了他魔幻的電影和傳奇的追夢人生。
作為一個電影創(chuàng)作者
我認為今天有關電影的一切
都是源自喬治·梅里愛
——馬丁·斯科塞斯
上個月被葡萄槽的汪佳琪批評了影評邏輯不清晰,主題混亂……心里雖然不愿意接受批評,但事實確實如此,自己本來文學功底就不怎么好,對電影知識的了解也是業(yè)余的令人澀澀發(fā)抖,所以寫出來的有時候自己都懶得看,更別說是發(fā)表到公眾號了。而回頭看看自己已經(jīng)又是一個月沒有更新公眾號了??磥響卸栌职哉剂宋业撵`魂,感覺又要為自己車上10分鐘的陳述理由……就此停下!來說說今天發(fā)現(xiàn)的一部有意思的影片《月球旅行記》 這部電影拍攝于1902年,是那個遙遠的電影萌芽時代。而我一直覺得觀看若干個時代之前的藝術作品是件榮幸的事情,因為已經(jīng)有不同時代的聲音與文字講它點綴,所以我們在欣賞起來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角度來去對比與剖析它。但在這里不談它拍攝手法,不談它的豐功偉績,(PS:請照顧下我這個門外漢的復雜心情)只吹一點,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科幻片。剩下的大家自行百度了解。 這部影片時長不到15分鐘,場景與劇情都很簡單,但是故事結構完整,主題清晰明了,用的諸多道具特效,魔術特效也是那個時代鮮有的創(chuàng)新之舉,用豆瓣網(wǎng)友的評價,該片是那個時代的良心作品,比其后世的許多不知所云的科幻片強太多……整個影片風格趨于滑稽、魔幻,無論是演員們近似馬戲團的服飾,還是影片中怪誕的月球遭遇外星人,甚至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返回地球的方式,這都體現(xiàn)了導演梅里愛豐富的想象力與超越時代的創(chuàng)舉,當然這和導演梅里愛早期從事魔術與戲劇行業(yè)密切相關。說到這個導演,還是只吹一句,電影多種拍攝手法的鼻祖……其他的自行百度了解…… 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影片中梅里愛通過一張坑坑洼洼的人臉賦予了月亮與人一樣的感情世界,當那枚載人炮彈墜落在月亮的臉龐時,月亮一臉的懵逼與無奈生動而形象,頓時讓人啼笑皆非。 聽說這部電影歷經(jīng)滄桑,曾一度被焚毀但卻意外被一個收藏家保留底片,在這里我真心感謝那個一直珍藏這部電影的收藏家,如果沒有他的保護,可能我們真的要錯過這個人類歷史上美麗而偉大的瞬間。 2018年5月5日,范柳原Evan書
登上月球的科學家其實是一群戴尖帽的霍格沃茨魔法師,而月球則跟骷髏島沒什么兩樣,只是你在上面找不到金剛。Georges Méliès作為電影特技之父和最早的制片廠創(chuàng)建人,同時也應該被尊為cult片領域的開山鼻祖。
看過air迷幻上色版后重標:兩個版本各具特色 自然 無音樂及黑白或許還更好些 否則總好似染上現(xiàn)代平設的條條框框似的 作為歷史上第一部真人科幻 大場面一點不缺 幽默點也剛剛好 月宮神奇或兇險的描繪同樣不壞 最印象深刻的超長炮射向逐漸清晰(并變出臉龐)的月球 收尾的征服雕像不喜歡 倒是那時代風情
世界第一部科幻電影,1902年。
凡爾納科幻小說改編。特技大師梅里愛,電影史上的第一位導演,發(fā)明了慢鏡頭、快鏡頭、疊印、二次曝光、場面轉換。完全脫離實際的幻想世界,對戲劇式表演的實錄,永遠中景,攝影機不動于樂隊指揮的位置。假定性。表現(xiàn)美學的源頭。
世界第一部科幻電影,意義極其深遠,如此豐富的想象力著實讓人驚嘆與佩服,短短12分鐘,已經(jīng)闡釋出電影的多種可能性?!铩铩铩?/p>
電影讓梅里愛破產(chǎn),電影讓盧米埃爾至死都在譴責他的“剽竊”行為,電影讓他的晚年只剩下了一個小小的玩具糖果鋪,他留給電影的卻是一座座寶藏。人們逐漸忘記了喬治·梅里愛,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還會不顧一切的奔向電影的世界嗎?還是那把大火早已燃盡了他對電影的熱愛?
梅里愛還是挺有些真趣的,110年前的小短片就能充滿奇思妙想,現(xiàn)在看來雖然粗糙,卻很帶勁,而在當時,就更能讓人體會到技術革新的激動與震撼了。一群老男老女群魔亂舞,有趣,有趣啊。
偉大的電影魔術師梅里愛!“樂隊指揮機位”固定鏡頭的無窮魅力~
我一直認為想象力是革新進步的原力,而梅里愛之于電影就是最偉大的想象力。
一百多年前……梅里愛發(fā)明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特效……
看的是戛納彩色修復版,很有創(chuàng)意。其實膠片背后的故事可以再拍一部片!
2000年在云大科學樓看過未修復前的錄像帶版,當時已經(jīng)驚為天人,剛接受了一些藝術片教育后,就哀嘆100年來,電影絲毫沒有進步嘛。2015年初,在Moma百老匯的五周年生日,就著默片現(xiàn)場配樂再看彩色修復版,就只單純當作影史奇觀而不再做過多聯(lián)想哀嘆了。
這是部大片
值得敬佩。修復后的彩色版,一幀幀膠片上色,可愛的想象力,同時也或多或少的暗喻了當時的時代變化??苹闷拈_山之作,疊影、淡入淡出等手法,加上大量的特效,都為電影手法開創(chuàng)了先河。戛納修復版的BGM真是魔性。
1902年,世界第一部科幻電影,喬治·梅里愛作品,14分鐘,彩色修復版。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就像一出小學生幼稚舞臺鬧劇。但放在110年前,這就是比《泰坦尼克號》還動人,比《黑客帝國》還酷炫,比《阿凡達》還震撼的視覺盛宴啊。網(wǎng)友評論:一百多年前……梅里愛發(fā)明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特效……
向形式主義電影的源頭致以史的敬意。
Méliès的這部作品引入了很多電影元素,布景、燈光、服裝、演員、劇本……這部片子相當于七十年代的人看大白鯊,八十年代看回到未來,九十年代看侏羅紀公園,二十一世紀看加勒比海盜。
看的是2011戛納彩色完整修復版。史上第一部科幻片,確立幻想電影與現(xiàn)實主義/紀錄片(盧米埃爾兄弟開創(chuàng))的分野。梅里愛出身魔術師,也是第一個運用特效和嘗試將電影彩色化的導演。盡管仍受限于舞臺劇式的固定中景段落鏡頭,但淡入淡出與疊化轉場首次引入電影語言?,F(xiàn)在看仍然令人拍案叫絕。(9.0/10)
精彩有趣,淡入淡出,史上第一位把特效運用到電影里的人~看過《Hugo》再看《月球旅行記》的彩色修復版,才知道把如此珍貴的影像保留下來是多么不易。MoMA首映了修復的紀錄片,贊!和一大堆電影界的學者坐一起看。。。還有鋼琴配樂的朗誦版!極贊!
Time, tim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