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COCO小姐一起去看《盜夢空間》,沒有想象的那么復雜,關于技術的問題,我們只是出來以后簡單的交換了幾個情節(jié),其他的到是很好理解。看電影的過程中,COCO小姐問我,你說如果咱倆坐在電影院里是場夢,醒來以后發(fā)現自己在家呢怎么辦,我說那到不可怕,怕的就是醒來以后發(fā)現自己還在XX公司的辦公室里呢,面對著同樣的領導和一堆沒干完的活,那才崩潰呢,兩個人心領神會的笑??吹嚼願W納多和老婆造就的夢中的世界的時候,我就和COCO小姐說,你說這倆人審美是不是有點問題,太缺乏想象力了,也不整點啥花花草草的,清一色是灰土土的高樓大廈,這和現實有啥區(qū)別。出來的時候,COCO小姐問我,如果讓你設計一個夢境,然后只有你和你心愛的人永遠生活在其中,你愿意嗎?我想了想說算了吧。她說我也是。
電影很好看,出乎我意料的打動我,我不是技術控,所以即使是當初看《駭客帝國》,也是感覺心中淡淡,并沒有像很多人那么激動,這次卻是久久都沉浸在其中,許是因為拯救世界于我這樣的普通的小女人,終究是一件遙遠的事。相比之下,反倒是在夢境與現實之間的穿梭,更讓人感同身受。所以當萊奧納多最后醒來的那一刻,我看著他,仿佛看到了從夢中醒來的自己,那種感覺復雜到難以言述,但我知道你和我一樣明白。我也曾在夢中見過洪水滔天,山崩地裂;我也曾在夢中飛翔,飛過紫禁城的上空,飛過森林和湖泊,赤腳降落在大地上,在夢中聞到過青草的味道;我也曾在夢中哭著醒來,枕頭被淚水打濕;我也也曾在夢中被人追趕,大聲的對自己說,這是個夢,醒過來,醒過來,然后就真的醒了過來;也曾在夢中見到久別不見的父親,拉著他的手,兩個人一起走,我也曾在那里終于找到我那如風的少年,在夢中以為自己將永遠和他在一起,醒來后坐在撒滿陽光的屋子里黯然神傷。在那一刻,我曾無比痛恨自己為什么要醒過來,為什么不能把夢一直一直做下去。那時候我年紀小,還沒有經歷過太多的冷酷的現實。然而今天,在面對過這么多的痛苦,失落,迷失之后。我坐在電影院里看一群人做夢。相比于電影里那險象環(huán)生,蕩氣回腸的夢境來說,我最喜歡的,卻偏偏是里奧那多在飛機里醒來的那一刻,除了安靜,耳邊只有飛機的轟鳴聲,陽光燦爛的機艙,男人臉上的表情,夢中數十載,人間只是彈指一揮間,所有的波瀾壯闊,只存在于我們的心中,很多人的未來,卻將由此改變的那一刻。我想,如果我手中有一個遙控器的話,我并不想重回那夢中,我只想重溫這短短的幾秒鐘,那永恒的一瞬間。
所有的一切,都因為這短短的幾秒鐘才有意義,假如不能從夢中醒來,沒有現實的冰冷和殘酷,夢境也無所謂令人向往,假如沒有地球的引力,終究不能降落大地,飛翔也變成了無根的漂泊于太空,無所謂美好。我愛這電影中的每一個人,并非因為他們是偉大的造夢者,而是因為他們都是那么堅定而勇敢,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誰,從不忘記自己是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我愛他們每一個人,是因為他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個美夢,但他們不會躲到自己的夢里,我喜歡列奧納多,是因為他始終記得,他是一個父親,他不能畏懼痛苦,躲進自己的夢里,他要讓孩子們真實的握著他的手,看到他的臉。即便是費舍先生,他一生中也許都在做夢,不知道自己是誰,而這一次,他不是沉迷于夢中,而是在他夢的最深處醒來。我看到他若有所思的表情,內心感慨萬千。電影的英文名叫Inception,而不是什么《盜夢空間》,Inception在英文里,是開端和開始的意思。我想電影的制造者之所以取這個名字,也許有他自己的意味。我們做夢,不是因為害怕,所以要把自己丟失到夢中,我們做夢,是為了找到從我們出生開始,就一直在我們心中的那個問題的答案——“我是誰”,與其說它一直在我們的夢中,還不如說,它一直在我們的心里。
做一個夢想家,但永遠不會怯懦的躲進自己臆造的夢境中去,永遠勇敢的面對這冰冷而殘酷的現實,敢于問自己——“我是誰?”,這才是我心中了不起的人,也是我想要的生活??赐瓯I夢空間,有朋友曾經問我,如果你想構架一個夢,你會選擇夢到什么,我說,我也許會想再見我父親一面,我很想念他。但是,如果我見到我的父親,他會和我說什么呢?我知道,他會說,別怕,有我在。就像他活著的時候就常常會說的那樣。我還想見一見我曾經在夢中深愛過的少年,不過這一次,當我醒來的時候,我不會再覺得失望,因為每每想到他們,想到我在夢中做過的那些美好事,我就覺得這生活還是很美好的,誰說他們不存在?我知道他們一直在,在我的心里,我的夢里,我的身體里,從來沒有離去過。除此以外,我別無所求,如果此生是一個夢,就讓我睡到自然醒,所有的現實我都接受,愛夢想,也不拒絕現實。
當李奧納多從夢中醒來之后,他向四周望去,曾經在夢中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伙伴都在,大家心照不宣眼神,這比夢還美好的一刻,你永遠無法在夢中體會得到。讓我不由得想起了列儂的那句歌詞: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
如今再這句后面,我還想再加一句:
and I will never forget who I am
事實就是,arthur暗戀cobb,對他做了inception,讓他殺了老婆mal,想不到他一直對mal念念不忘,怎么也走不出那柜子。于是arthur便策劃了一場復雜的inception,在他潛意識里種下基種,徹底走出女人的陰影。所以,inception中文簡稱——奠基!
在奠基過程中,他設計了各種國籍種族性格迥異的攻受典型,有富可敵國的精英大叔,七十二變的花花公子,粗狂神秘的魔藥師,奶油弱氣的富二代等。每下一層都篩一個,看到最后他心里到底有誰。
cobb的教授岳父發(fā)現不對勁,安插了個女人a進去,不過寡不敵眾。更何況此女是個不讀空氣控制欲強還探聽八卦到無可救藥的河東獅,和女鬼似的怨婦前妻一起,更突出了美人們的俊美儒雅風趣幽默貼心有情調……
三輪篩選cobb內心斗爭激烈,終于在第四輪加賽中,當a在狂躁的嫉妒中開槍射了mal,并喪心病狂地把受傷的富二代推下樓后,cobb忍不住對她吼:你去跳!于是,a死了,cobb彎了,發(fā)誓到世界的limbo也要把大叔找回來一起回家。
基艙里醒來的時候,arthur邪魅一笑,奠基成功,還發(fā)現了leo的喜好,有錢有權的精英攻……
ps不信的請看jgl關于奠基的采訪,arthur那么做不全是為了money,是出于愛??!拉手轉圈圈~~
---------------------
續(xù)
cobb的喜好分層,每層留下的都是那層的主人,沒法更深入他心了。
1.粗狂神秘的魔藥師yusuf(炮友層)
地窖試睡的時候覺得很和諧,熱情奔放,催情工具春藥繁復
不過……你個沒節(jié)操的在地窖玩np!進入精神層面后第一個就淘汰你!
2.arthur忠犬呆受的那一面(朋友層)
3.七十二變的花花公子eames(情人層)
風流倜儻,有趣有情調,搞搞曖昧,玩玩刺激,但不是過日子的人。
4.奶油弱氣的富二代fischer(婚姻層)
多好騙啊,說了幾句就嚶嚶嚶嚶地信了,聽話體貼孝順識大體,家世又好。
可惜在情人層就被惡女殺害了,拼死命帶到了婚姻層又被a先發(fā)現推下高樓。
受到打擊的cobb終于對女人絕望,甚至放棄了做攻的念頭……
這時,他想起了那個剛進第一層就被他秒殺的富可敵國的精英大叔saito,因為他是攻……可是,他有yusuf的神秘東方異域風情,銷魂的口音,燭光閃閃的兇宅,伏地魔歸來時的潛力白顏……也如arthur般忠心耿耿,甚至遠在非洲和情人約會被追殺的時候,都能不叫而到,真是比情人還英俊威武。說到家世,fischer和他比不過是個二的,f家買了棟賓館,s家買了整條航線……至此,cobb決定遠走limbo也要把他的小攻追回來,帶回家蓋一被子……
arthur,加油,cobb眼光高遠,奠基后你的路還很長……
看《盜夢空間》時腦子里依次不講道理瞎蹦出來的,簡略摘:《黑客帝國》,鄭淵潔老師《第3180號專利》里的做夢帽,《世界盡頭冷酷仙境》里“世界盡頭”的虛擬世界構筑,埃舍爾樓梯,黃粱,莊周夢蝶,博爾赫斯的《雙夢記》和《南方》以及其他名字忘掉意境類似的東西,《愛德華大夫》,莫比烏斯環(huán)。
然后其他同學補充:
啊想到了《紅辣椒 パプリカ》(嗯我也是剛想起來,紅辣椒曾經被譯做過《盜夢偵探》)。
啊想到了《記憶碎片》。(同一個導演的)
啊想到了王晉康《七重外殼》。(科幻迷同學們的意識也很敏銳)
啊想到了《搏擊俱樂部》。
啊想到了庫布里克老師。
啊想到了佛洛伊德老師。
啊想到了《玫瑰人生》。
啊想到了《機器貓》。
……
……
結論是:看這電影,每個人都想到了許多觸類旁通但又似是而非的東西。
可見,文藝作品拿夢境和心理學說事,大家都有過不少經驗?!稒C器貓》多讓孩子們喜聞樂見的題材,也拿做夢枕頭套過三重夢境。博爾赫斯大半輩子都在各類神秘幾何圖形的結構下寫夢啊鏡子啊迷宮啊之類,而且他隨便往前一追溯,遠到《一千零一夜》里各類玄幻結構,近到諸位宗教界人士的冥想宇宙結構,說明許多仁兄都沒事動過“現實世界是否一場夢”之類的念頭??苹眯≌f的例子就不多提了。其實何需文藝作品來武裝,隨便找個朋友聊天,他也許都會跟你念叨些類似念頭。我從不只一個人嘴里聽過如下的段子:
“我小時候也經常想,各種至小微粒里里是不是有無限小的宇宙,我們是不是被包在另一個微粒里,外面有無數重宇宙?又或者,我們都只是哪個人做夢的產物?”
最后這句話,其實以前經院哲學各種互掐里出過類似的段子。琢磨各類材質名稱理念原型后免不了會出幾個“上帝用想就創(chuàng)造了世界,我們都只是上帝夢中的人物”云云,當然這類想法通常是異端,要被和諧的。這大概說明,
哪朝哪代,夢、意識、虛無、死、存在、真實的世界,類似話題,永遠被人當個大事琢磨著。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琢磨過。
話說,電影這東西和很多藝術門類一樣,開始時粗放直率,花樣百出。那時的電影要多粗糙有多粗糙,可是表現手法大膽華麗。因為萬事草創(chuàng),大家愛怎么咧怎么咧。那時搞電影大多戲劇、繪畫、音樂們轉行而來,才子風流得緊。所以現在看早年黑白默片,會在質量參差之余,發(fā)現“媽的原來老爺爺們沒色彩沒聲音都敢這么前衛(wèi)”!
然后等電影開始成門賺錢的活動,就有流水線了,規(guī)矩了,收束了。歐洲人現在還恨好萊塢,就是他們成規(guī)格成體系的搬俗套,跟現在TVB觀劇眾一聽到“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就暈一個道理。40年代好萊塢神人編劇如云,之后十年就平淡得多。沒法子:你得先把故事講圓了,還得講成19世紀報刊連載通俗小說那種線性結構,這樣人民才愛看。商業(yè)時代的電影都是戴鐐銬跳舞。你以為人人都是新浪潮啊陪你玩花樣?我們是砸了美元指望盈利的!
名畫和名小說經常有死后才成名的傳奇故事。雖然說來不好聽,但大眾的口味稍微滯后是個挺大的原因。電影跟畫、小說又不一樣:它投資更大,召集人更多,資本家又不跟19世紀貴族似的可以贊助音樂家為藝術而藝術,所以在好萊塢,每次電影的革新下面,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有創(chuàng)意的人多了,能拍出來的少。不提好萊塢,只說婦孺皆知的:《大話西游》和《東邪西毒》當年在大陸的票房慘到什么地步?還好周星星和王家衛(wèi)活著看到了這兩部重新封神。因此,《低俗小說》這類電影,無論怎么捧都不為過:了不起的不在于電影本身,而在于這類能賣錢的內涵電影每多一部,資本家們的手就松一點,藝術家們就能多喘口氣不用靠手提DV過日子。
扯遠了點。
《阿凡達》當初策劃了好多年,一部分原因,是非到21世紀前十年末尾,才有如此成熟的制作手段和放映手段來完全體現卡梅隆的野心。同樣,我挺難想象《盜夢空間》會出現在1990年。不只是拍攝手段、特效這些硬件,還有觀影人群。這么說不大好聽,但觀眾真的是一代代被訓練出來的。
一部部的電影累積;觀眾一點點接受復雜化的敘事;黑澤明當年劃時代的《羅生門》的敘法,到《英雄》里被一照搬,大家都不新鮮了(當然和某團體操導演老師手法一般有關系);1990年的資本家很難對《盜夢空間》這樣的劇本狠心投錢,可是在2010年卻成為了可能。
《盜夢空間》真正了不起,是這個編制過程。它不只提供一個靈感,讓大家明白“哇哈哈哈哈,你們是不是被夢境搞迷糊了呀,是不是也覺得我這個電影很深刻呀”,而是提供了一個圓潤完美的電影。怎么剪輯的,特效怎么描繪,節(jié)奏怎么把握,音效的要求,各種細節(jié)的分寸。想想看,單是解析這個電影本身就已經很費事了,這電影具體的分鏡頭怎么編出來的,怎么安排演員來搗鼓出來,想一想就嘆為觀止:
將人類最永恒的糾結念想——夢境,現實的層次,潛意識——抖開。
隨后制造一個玄妙的構思。
將這個玄妙的構思展開,建筑完整的邏輯世界。
將這個世界的規(guī)則建立好,將各層間的聯系方式做好。
——如果只是到此為止,許多天才文藝片編劇/天才奇幻小說家,都有能力做到。
但是:
按照這個世界規(guī)則,將柯布這個人的劇情完美鑲嵌其中(他與妻子的心結,他和這個世界體系本身的一些關鍵矛盾)
編制合適的劇情(制造出齊藤以及他所要完成的任務,制造費什以及他的父親)
根據各層間的聯系制造關鍵的經典劇情(第一層夢汽車落水,第二層夢酒店失重,第三層夢雪地奮戰(zhàn),意識邊緣之類)
用大量眩目嫻熟的技巧拍完,讓高舉蟹鉗的剪刀手愛德華們猜不出哪段該剪哪段不該剪。
讓人眼花繚亂之余,居然還遵循著經典好萊塢格式讓人看得順眼:開頭制造各種懸念+一次任務(未遂)展示世界觀,四處尋找同伴加入各種花絮順便完全介紹世界觀,進入任務即劇情主線+糾結懸念倒計時+末了各種伏筆集體展示功能。(隨舉一例:《敢死隊》的結構:開頭做一個任務展示世界觀順便揭示內部小矛盾+接任務描繪其他同伴并且初探對手+最后進入任務高潮——雖然題材截然不同……)
——插一句:《搏擊俱樂部》里有個眾所周知的彩蛋。膠片里藏了東西,潛移默化的影響觀眾。
《盜夢空間》的最后一個妙處,如開頭所述:它把一連串你曾經想過、讀過、害怕過的念頭召喚了起來,潛移默化的把這個念頭植入了你的思維,讓你再次開始懷疑(你以前肯定懷疑過)夢境和現實。
如是,《盜夢空間》不只是諾蘭的勝利,也是編劇、導演們的勝利。如前所述,每一部類似電影的成功,都能為天才們松綁,讓他們從王八蛋資本家手里得到更多的自由。
但最后,也是觀眾的勝利。因為有一代代電影敘事方法的試驗和開拓,因為有這樣一代代成熟的觀眾們,資本家才敢讓諾蘭們拍這樣的電影。真的:正是有這些可愛的研究劇情、琢磨邏輯、寫劇透、寫解析、“看不懂我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的觀眾(而不是“呸,這什么爛片我看不懂不看了”,或是1994年寫信向領導要求“《大話西游》侮辱經典,請要求停播”的老干部們),這樣的好電影才有生存的土壤。
這種思路:
導演們在保持可觀性的前提下一點點開導觀眾——觀眾的視野開拓因此能夠接受更多元方式的電影——資本家/導演們敢于拍攝更大膽、更多元的題材——良性循環(huán)。
比起另一種電影思路:
觀眾愛看什么就投機拍什么——觀眾越來越懶越來越接受平庸的電影——濫俗灌水廉價投機堆砌的電影劣幣驅逐良幣——惡性循環(huán)
相去何止萬里?
PS:
幾年前關于萊昂納多·迪卡普利奧一個段子。
迪卡普里奧:看著一個在《成長的煩惱》里初露邪氣,在《羅密歐與朱麗葉》里瀟灑自如,在《泰坦尼克》里成為全球偶像的,兼有金發(fā)、小邪氣和俊俏于一體的家伙,如今年過而立,在《無間道風云》和《飛行家》里留起胡茬磨礪肌膚變成一個硬派氣質糙男,不免讓人心生感嘆.一個男子長了娃娃臉算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少年時輕易便能夠左右逢源,成為美人們拋擲水果和手帕的目標;憂的是過了中年,縱使留起了胡須叼起香煙卷起襯衣袖子罵幾句臟話,還是去不掉甜美的冰淇淋味道。
以電影上的迪卡普里奧來說,1998年就以一介風度翩翩小美男傾倒眾生,早已不必低眉摧腰事權貴,來換觀眾的眼淚和門票。所以《泰坦尼克》那一次嫵媚的沉入冰海后,這少年就換了副樣子。他、溫斯萊特其實都這樣,不比許多人物,到了四五十歲依然要強抹脂粉,做清俊俏麗狀來掩人耳目。
可是好萊塢就這么標簽。王子公主們總得朝工人階級苦命男走兩步,才能顯得“實力派”一點。大概在好萊塢世界里,“佳人”和“強者”涇渭分明,兩者能被兼容的也只有費雯麗這類天賦異稟的人物。而且,對迪卡普里奧這樣曾經傾倒全球的美少年,不管多么實力派,他當年給人的印象總歸會起作用。
但是呢……
就像觀眾的口味是一點點被改變的,迪卡普里奧的地位是一點點改變的。拍了一部又一部成熟男電影,堆積了足夠多的砝碼之后,“中年男人實力派迪卡普里奧”總會壓倒“美少年杰克·迪卡普里奧”,成為他核心形象的。
《盜夢空間》就是又一個砝碼。
(
新有一篇寫的比我這篇中的數學分析更具體。
http://bbs.hoopchina.com/1009/1525287.html我覺得一些東西是相通的,
那篇讀者理解起來可能更形像
推薦給大家。
也許諾蘭沒學數學,讀了那本書。
MIT 還有一個課件。
http://ocw.mit.edu/high-school/courses/godel-escher-bach/人家是high school course
哎!
原文中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引起了激烈討論。
語言偏激或犀利,可以部分讀者會有被心理傷害的感覺,
對異見抵抗力弱者慎入.
由于引起了太多爭論,
因此更新的觀點貼在文后的補充說明部分。
直接修改原文會對批評者不公平
新知客雜志曾發(fā)郵件提問,
我作了一些修改和解答,
然后編輯加工之后被雜志采用了,
有興趣的可以到新知客雜或是網站的主面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fa9690100l373.html題記:
也許我們不該只作inception的學生,
更要作inception的玩家。
當inception給了我們這么大的空間時,
面對無窮和未知,
讓有無窮想法的自己好好玩一場造夢和植夢的快樂吧。
)
------------------------------
Inception中的數學原理和邏輯
見有自稱是數學系專業(yè)本科生說Inception讓人想到了數學中的求導運算,夢和醒其實就是求導和逆運算。
我覺得有些牽強。
的確Inception中其實大量運用了數學知識,
但許多的確超出一般人的數學知識范圍,甚至是所謂的數學專業(yè)的。
這也恐怕正是很多人看不懂它的原因吧。
Inception中許多假設和現像其實都來源于現代數學中幾何研究。
主要的就是流形(manifold).
一些觀眾看過之后,
覺得Inception很玄,
而且許多地方不合邏輯。
但在我看來,很少有比Inception結構更嚴謹的劇本了。
Inception的結構就像一部論文一樣,而且還是證明式的。
它其本上分作三段。
第一段是從開始到Leo遇到蘿莉為止。
這一段是描述問題。
第二段是Leo教小蘿莉。
這段是提出基本原理和依據。
第三段是潛入夢中一段,
這段其實是論證部分,并推導出結論。
整個故事高潮是第三部分,
但故事邏輯的核心的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許多觀眾說感覺沉悶,像是在上課。
的確如此,
因為故事的核心其實是靠對話對出來的,而且更像是示教式的。
為什么是這樣呢?
因為如果用上課這種最容易明白的方式講給你聽你還不懂的話,
你就沒有沒法懂這片子了。
讓我們來看看這段中的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
為什么要潛入夢中去呢。
Leo講
潛入夢中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想法。
一個人就是一個想法。
想法變了,它就不是它了。
(這種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居然有人不知道)
第二個問題:
怎樣騙過人呢?
Leo講:
人在醒的時候,
其實有一段時間是根本分不清夢中的是真的,
還是眼前的是真的。
它實際是通過一些標準來判斷是己是不是在現實中。
這其實就是整個電影的最關鍵。
也是整個論文的題目和基本假設。
那么Leo是怎么做到的呢,
這是Leo說他是靠陀螺。
如果它轉不停,就是在夢境中,
如果它能停下來,就不是在夢境中。
許多觀眾看到這很容易懂。
實際上我要問,這說明什么,夢境有什么特點。
接著Leo教小蘿莉造夢的時候,
把世界整個上下對折,形成了一個盒子壯的結構。
觀眾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這又說明什么?
如果世界變成這樣了,夢中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不對,
Leo為什么展示這種世界呢?
還有另一小帥哥教小蘿莉的時候,
讓它走了一段樓梯,走了四段,一直向感覺向上,實際上走了一個死圈。
導演想說明什么呢?
說到這份上了還不明白嘛?
那還有呢。
最開始的時候,Leo試小蘿莉的智商,讓小蘿莉畫迷宮。
小蘿莉先畫了兩個迷宮,Leo一下就走出來了,但第三個Leo沒出來。
有什么特點呢?
在頭二個迷宮都是有棱有角的,第三個迷官是在畫圈。
這是在說什么呢?
到這為止,Leo充分展示了機智,概括起來就把人困在夢里的方法就是讓人跑圈。
按照數學上的語言來說,Leo認為真實的世界應是歐式空間,而夢中的世界是非歐式空間。
諾蘭是建筑迷,免不了的也是幾何迷,它其實是給觀從上了一堂示例教學的幾何課。
我們的空間是三維的,如果你把時間算進去就是四維的,如果時間這個維度上畫圈,那個陀螺就轉不停了。
而其它的那個例子其實都是低維度的非歐空間的示例。
在一維度上,歐式空間就是直線,非歐空間可以是圓圈。
在二維度上,歐式空間是平面,非歐式空間可以有多種,
一種就是那個樓梯,如果沒記錯的話是烏比斯環(huán)面,這個很怪的,因為這個二面相通,分不出正反面來。
另一種就球面,就是世界上下對折。
實際上還有許多種,如圓環(huán)表面,環(huán)面,圓柱,還有克萊因瓶。
至于三維的,情況更多,但是只有在四維空間中才可見,如果你能想明白,你可以搞相對論。
多好的一堂幾何課啊。
接下來一個問題,為什么要玩非歐空間。
這個道理很簡單,造夢師能想到的東西是有限的,如果你想把人困住,就要給它一種無限的錯覺。
如果你把被騙的人想成是一只小蟲子的話,只能在二維的世界中到處跑。
如果是歐式空間的話是個平面,設計的夢是有限,你只能設計一個很大的圓。
那這只小蟲總有一天會跑這個圓的。
但是如果這是一個球面的話,就不一樣了,不管小蟲如何跑,都跑不出這個球表面。
引申一個問題測一下你的理解,小帥用的是色子,小帥怎么來驗是不是在夢中呢?
答,如果在夢中,小帥的色子數會以周期性重復。
這些幾何結構其實叫流形,流形跟歐式空間的區(qū)別就是局部相似,全局上不同。
以一維為例,一維的歐式是直線,非歐的是圓。
如果你取出直線的一部分,再取出圓上的一部分,你得到線段和圓弧。
如果線段比較短,或是圓的半徑比較大的話,這兩者的差別就非常小,你就分不出業(yè)。
所以,如果你只看那陀螺一眼,或是只走一段樓梯,或是只生活在對折世界中的一部分的話,你是發(fā)現不了不同的。
但是在全局上,有則本質的區(qū)別。
直線向二端無限申展,而圓只能重復自己。
片中前者是真實世界,后者就是夢中了。
實際上這件事玩數學的己經知道了有二三百年了,
最開始想這個問題的人其實是高斯(牛到無法形容的人,你要是不知道你上過學嗎?)
高斯最初作過一段時間的測繪工作(因此搞出了高斯分布和小二乘法,你不知道你上過大學嗎?),
于是發(fā)現在地面看的直線在塔樓上看不是直的(這種事我也見過,但沒敢想那么多?)
于是問究竟什么是彎,什么是直(牛人都有犯神經的病,比我嚴重得多)
想了一下,發(fā)現這個問題會影響到許多問題,幾何學要重寫(是啊,如果沒有直線,還有幾何嗎,高斯的確是非歐的開山之人)
高斯想到這個問題,便沒有給答案,但他給出了幾何概念的解析定義(就是不用尺量,用向量公式算),于是創(chuàng)立了微分幾何(哎,天天用的東西,不會不行)。
因此我們才知道非歐空間中的一個重要特性,三角形的內角合不是180度。(這是真的,在球面上,直線是最短的測地線,角度是測地線微分向量的點積)。
并且方法也可以弄到高維去(只要有作標系,有向量就行)。
這還不算完,不久高斯的學生黎曼問了一更牛的問題(天才教出的天才,也只有天才能教,可惜死的早,沒看上inception上映啊).
高斯只是把圖形弄彎了,作標系還是直的。
黎曼問,作標系能不能是彎的呢?(你有病啊,如果一般老師一定這么說)。
如果作標系是彎的,那長度角度還有什么意義嗎?(當時許多人認為黎曼問的不是數學,是哲學)。
在夢中,你怎么知道真實,這是一個Inception中哲學問題。
在一個曲線作標中,你怎么畫直線,這就是把哲學問題轉化成了等價的數學問題。
于是黎曼在曲線作標上,又搞出了一套東西,就是今天的黎曼流形和黎曼量度。
在100多年中,沒人理解黎曼的貢獻。
而后影響了電影制作(Inception),再就是物理上的相對論(你不知道你還是地球人嗎?)
現在你知道Leo的角有多聰明了吧(不當聰明,更主要的是有知識,你以為建筑系的天才就是考試分高嗎?)
你也明白諾蘭不只是有想象力,而且非常嚴謹。(主要是觀眾普遍知識水平偏低,以為諾蘭是玩穿越搞愛情)。
但是諾蘭的世界中還不僅僅如此。
當Leo找老教授要天才幫手時,
老教授說給你找個比你還天才的小蘿莉。
實際上全片中教一個最大的疑問,在后面我將詳細分析,就是天才小蘿莉究意作了什么。
第三段中其本沒什么表現。
而在第二段中如果你看明白的話,你會發(fā)現小蘿莉比Leo強出一個數量級。
第一小蘿莉學的非常之快。
第二小蘿莉潛入到的Leo的內心中。
第三小蘿莉第一次玩夢境就把Leo玩崩了。
第四點,是小蘿莉驗證夢的方法:把一個象棋推倒。
注意了:他的方法跟其它人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說小蘿莉的夢中世界的幾何結構跟其它人完全不相同。
你猜!
你猜!
你接著猜!
我知道,但說真的,我也沒想到。
諾蘭啊,虧你想得出來。
是分形 fractal!
讓我們來回想下,
第二段中,
一開始都是別人教小蘿莉,
當小夢莉向世人展示他將如何弄倒Leo老帥男的時候,
小蘿莉是這樣做的:
他把Leo帶到一個地方,關上門,弄出兩面鏡子,于是在二鏡子中出現無窮無盡的人影。
諾蘭多巧妙啊,這是多美的比喻啊。
如果人是真實,鏡中像就是夢中像,夢是可以無窮無盡的。
更絕的是如果你在鏡中一點,如果你將它放大,你將得到一個完整的人。
這種嵌套是無限度的。
而在每一點上放大,你將得到另一個無窮無盡的世界。
這就像在夢中的一點,你將時間一延長,你將得到另一個夢世界。
并且這種縮放的比例是一定的,在夢中,縮放的是一個時間量。
而在鏡中,縮放的是人像的大小。
在夢中,取決于人腦的固有性質,
而在現實中,取決于兩鏡面之間的距離。
不當在場面上好看,
在邏輯上更是絕了。
真是絕了,
絕了啊。
還怎么說啊。
當然,導演只是比喻得好,真正產生這個想法的還是玩數學的。
說分形fractal就不能不說chaos。
第一個想到這個人是龐加萊(太牛以至于不那么出名)。
龐加萊的作用在諾蘭的邏輯中不僅如此。
一個問題是為什么造夢要找玩建筑的,難道造夢就是蓋樓嘛.
實際上不那么簡單。
龐加萊提出了相和相空間的概念。
因此你可以把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相空間中的幾何結構表示。
所以自龐之后的物理中,基本都是幾何的方法,如超弦,相對論,沒有再用分析的方法了。
原因是當然龐加萊玩三體問題的時候玩出了一個結論,分析方法不可能準,會產生巨大的錯識,要想弄清楚,就只能用幾何。
這幾乎就是數學中穩(wěn)定概念的源頭,也宣告了分析力學的死期。
而在幾何方法中,龐也沒用微分幾何,他更多是用拓樸的觀點,稱為定性分析。
這也就是為什么龐在動力學中名聲巨大而留下的問題都是幾何拓撲相關的。(龐加萊猜想)
龐其實早就知道chaos那種流形結構的存在。
諾蘭也許不玩數學,但諾蘭一定有一個幾何化的世界宇宙觀,在《時間簡史》能成為暢銷書的英國,這不奇怪。
如果宇宙是幾何的,人當然也是幾何,人的思想也逃不出幾何結構。
所以對于哲學上的問題,你可以用一種幾何化的方法類比說明。
諾蘭片中最想問的問題實際上是對于真實意義的質疑。
實際上這也不是諾蘭最早問的,在哲學上都問了幾百年了,而且近代應有新觀點。
諾蘭最大的貢獻是告訴我們這個問題的意義:
“人就是一個想法,如果想法一被人替換,就跟把這個人殺死了一樣?!?br>
實際上片中的Leo是最理解這一點的人。
他不僅知道這種想法的威力,也知道這種想法的殺傷力。
就是靠這一點,他殺死的自己的妻子,雖然他是無意的。
他只是想知道他是否能把想法植入別人的腦子中,而讓他們以為是自己想法而混然不覺。
而他想植入的想法就是“讓一個人把現實當成夢,而把夢當成現實”,當然他成功了。
然后他就悲劇了,妻子就跳樓。
實際上leo糾結的不只是對妻子的感情,還有對想法本身的恐懼。
因為這個想法的力量大加大了,
他自己都跑不出來。
實際上別人也可以用夢殺死它,他也無能為力。
而且他自己也不能斷定自己的想法就是真實的,沒有被人植入,自己沒死。
這就是在曲線的作標系中如何畫直線的問題。
實際上是沒有答案的。
在片中的第三部分中,疑點太多了。
關鍵的問題在于你不知道是夢中真實的情況,還是別人設的假想來騙人。
首選,在潛入之前,說敵人的夢會有五層,甚到更多,而實際上敵人只在第三層就攻破了,
所以你不知道是真的在第三層把敵人攻破了還是在第三層被人圈入去了呢。
因為第三層的夢不是Leo造的,而是敵人的夢。
你是不知道。
第二,如按Leo的設計,第三層時任務就失敗了,實際上蘿莉想出來的辦法挽救。
是真的被救還是蘿莉下的套呢?
第三,你會發(fā)現在第四層的時候,Leo沒有把敵人的想法替換掉,實際上是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說出來。
在此之后,Leo就處在危險中了。
第四,如果按我的理解,越是高手,
應能在夢中潛的層次越深,Leo實際上四層就透明了,而我們沒有看見第一高手小蘿莉造夢。
小蘿莉在片中就造了一次,就把leo弄崩了,Leo 說不要用真實的東西造夢。
為什么呢?因為Leo只是四層夢的高手,小蘿莉是五層夢的高手。
五層夢的高手造的夢四層夢的高手只能懷疑,但分不出真假來。
因此四層這后Leo對真實就沒有了信心,實際上以后發(fā)生的事,從Leo角度看,我們就不知真假了。
第五:
片中所有的人我們都知道他們想什么,但蘿莉想什么我們不知道。
而且也沒見蘿莉驗夢。
所以最后實際上是沒結局的。
有人猜出了幾種結局,
說完全可以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夢。
我還可以再想出幾十種來。
完全可能是老頭弄個小蘿莉困住Leo,讓他不再做壞事(我多正義?。?。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想想小蘿莉沒見過Leo妻子,但為什么第一次造夢就造出大美女來了呢?(老頭告訴他了唄)。
第二有你說Leo看見小孩的臉就說明不是夢中,是真實的。(我說不對,別人是造不出來的,但如果是老頭告訴了小蘿莉那就完全有可能。老頭是見過小孩的?。?br>
還有天才的小蘿莉愛上了聰明老帥男,(我最愛的結局)
把它困在了自己的夢中YY(雖說有點過份,但是有可能的?。?br>
不然為什么小蘿為什么總關心Leo心理想什么呢?
為什么Leo妻子質問小蘿莉當Lover呢。
我要是小蘿莉完全可以做到啊,先把Leo用夢困住,然后回去找老頭看小孩的照片,再把夢給補上。(愛情的力量和機智是無窮的).
實際上,只要你敢想,最后的結局可以是片中任何一個人的夢,
如果你要再敢想,結局還可以是任何一個人夢中之夢,可能所有的人都不是真的,都是想出來的。
所以諾蘭不想給你結局,結局就是這樣形成一個分形結構。
他告訴你在這樣的結構中,你是永遠無法知道真像的。
諾蘭成功的用構造法證明了一個可悲的結論:
“雖然想法對一個人重要,換掉一個人的想法就跟殺了一個人似的,但一個人的想法究意是他自己的,還是被別人植入的,他可能永遠不知道”
到此,你看,諾蘭的片子不就是一嚴謹的論文嗎。
下面寫篇摘要吧:
諾蘭同學提出了一個“一個人的想法究竟是個人所想還是別人植入的問題”,
通過分形幾何的啟發(fā),諾蘭用一個簡單的假設,通過構造出了分形的結構。
在這一假設中,諾蘭同學從一個出發(fā)點推導出了無窮無盡的結論,從而論明了“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不可能解決的”。
諾蘭同學的假設合理,論證嚴謹,說明深入淺出,令人信服。
是三十年來電影專業(yè)少見的好論文。
希望大家傳閱并認真學習。
引申討論:
1 對于一個沒有知識,沒有思想,又不明白獨立思考重要性的民族,如中國,是否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呢?
2 對于一個沒有知識,沒有思想,沒有思考能力,想法從小被扼殺的觀眾,如中國觀眾,除了打五星他們能否真正理解這部電影呢?
不說了,說了都是眼淚。
以后電影票錢可以省很多了。
------------------------------
(
補充說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不同的觀點我是接受的。
原文是一口氣寫成的,許多地方沒有考慮太多,說的不明確,導致不必要的爭吵。
作一些說明:
1 數學部分的說明
主要是想嘗試找到場景設計同故事主題之間的聯系。
引申說一點數學史意在讓非理工的朋友有一點直觀上的理解。
我覺得許多東西不是諾蘭憑空想出來的,有人先想過,他是被啟發(fā)的。
循環(huán)論證和無窮遞歸的邏輯結構會導致邏輯上的不可知。
不同的人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想到這種結論。
但用數學來說明,可能更簡潔.
用幾何說明,會更直觀一些。
2 引申部分是一種文化批評
我的引申部分批評的并非是導演觀眾不懂數學知識。
因為我們的教育和文化傾向于扼殺想法,不鼓勵人有獨特的想法。
對于獨特想法,我們不懂珍視,
對于扼殺想法,我們不知道危害有多深遠。
對于植入想法,我們沒有防范意思和反抗性。
我覺得不可知的情況一方面揭示了一個人被想法植入而自己渾然不覺的可能。另一方面,不可知也為多種的想法共存提供了空間。
許多人太關注于具體的細節(jié),而沒有注意到主題和意義。
3 一些過激的言語不是謾罵,是批評。
文化上的批評不等于花同胞的錢,殺同胞的人。
批評說明有責任,有感情,有期望。
經歷的不同,會使人選擇不同方式表達感情。
不要作人身攻擊。
)
接著補充
{
一 關于劇情分析上的錯誤
這篇文章寫作是基于7月17日即首映第二天的觀影經歷(原聲沒字幕)首映第二天的觀景,作者也是帶有許多問題,許多想法在第一時間完成這篇影評,因為有劇透的內容,所以是等了一星期才貼出來。我承認劇情分析中有一些錯誤。
如totem的解答,Mal是leo的投射,第三部分的分層,普遍接受的是四層加limbo。對于指出我錯誤的批抨,我表示感謝。劇情分析中有一些沒修改原文主要因為二點:
1 這對批評者會不公平
2 一些重要的結論可以補救,
如非歐空間的觀點(其中的烏比斯說法是個錯誤),
鏡子和樓梯是幾何結構對故事邏輯結構的類比,
無窮多種結局的邏輯結構,
以及主題的把握,
甚至于對故事結局的二種猜想(老頭跟小蘿莉的故事)。
這些觀點還沒有合理的推倒。
------------
二 深入數學化的分析嘗試的意義
我覺得認識一個事物有兩個層次:
第一是你認為沒問題了。
第二是你可以構造出一個相同的事物。
對inception來說,
第一層次是你觀影得到了一些啟發(fā)和感悟。
第二層次是你可以寫出一個比肩inception的劇本。
你有一樣的感悟不等于你能寫出一樣的劇本。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許多感悟,
但有誰能把十年的感悟寫在一個故事中用148分鐘的電影表達出來。
inception故事引發(fā)了各種各樣的討論,許多人說那是因為結局開放,我覺得不是那么簡單。
許多電影剪掉最后十分鐘,觀眾也能猜個八分,而且連思考的興趣空間都沒有。我的觀點是許多地方都是設計好的,最后的結局開放只是把一切埋伏引爆而己。
一些結局開放,但是是外延性的,你只是繼續(xù)擴展故事,
而inception會誘發(fā)你懷疑你所見的,對故事中己有的部分進行顛覆。
我的觀點是許多地方都是設計好的,最后的結局開放只是把一切埋伏引爆而己。
再多的想法,也必須要塞到故事的邏輯空間中去。
這可能才是創(chuàng)作中最困難的。
我們可以說諾蘭在一部電影的空間中拍了至少三部電影。
一部愛情片,一部商業(yè)間碟片,一部動作槍戰(zhàn)片,而且這種結構還是可擴展的,夢再加一層,還有更多的空間容納新的元素。
我最稱贊的是留言說inception用到的數學上由有限構造
中無限的技巧。
這種說法要比我的流形和分形,chaos說更切中要害,也更準確,是更高級的抽象概括。
前半部分的種種幾何現象,是幾何方法上從有限到無限,
故事情節(jié)是邏輯上的有限到無限。
我不知道除了數學在基它知識領域中是否產生過類似的思想。
理解這一點,
我們也許就理解前半部分同后半部分邏輯上的呼應,
許多東西就不再是好玩了,而是精巧。
也許普通人也掌握了讓故事脫胎換骨的方法。
這對創(chuàng)作是有意義的。
-----------------------
三 文化再批抨
每當天才出現,我就想到了歐美的文化。
每當看見認真學習繼承的精神,我就想到了日本文化。
另外一些現象,讓人就不由自主的想到魯迅。
}
{
一 是科普還是ZB?
挨了無數的批,
說我故弄玄地虛,
把人弄暈了。
寫的時候沒想到會有人這么抵觸,
括好里的原來都是當開玩笑的,
誰想一堆人沒笑起來還受傷害了。
數學系的說是入門一點都沒錯。
我所說的這點數學在近代數學中的一點基本的觀點和一些顯要的人物。
到今天都有一二百年,影響無處不在。
像非歐幾何,相對論,混沌,龐加萊猜想(報紙上天天報中國人證明了)。
這不都是我們聽過的詞。
看電影中有,我原來以為數學系的一眼就認出來了,學數學的誰不知道點非歐。
隨手寫下,這樣就能將那些你平時聽著迷糊的東西結合電影講點歷史就是了。
原以為觀眾會理解許多科學東西實際上是連在一起的,有個來龍去脈。
聽著玄著的詞實際上很簡單,對數學加深點親切感就是了,
同時也理解為什么數學家值得尊敬,
因為他們要比我們想得深,想得遠,后人受益無窮。
記像高斯這種人物,
知名度跟牛頓差不多的。
在德國頭像是被印在鈔票上。
三歲時候100個數加和的故事,
正十七邊形的故事
線數解方程組的消元法叫高斯消元,
迭代法叫高斯迭代,
最小二乘,
概率上的高斯分布,
記信號里的高斯濾波,
幾何上的高斯弧度。
代數基本定理
這些學了都忘了,
ps里還有高斯霧化。
電磁上還有個物理單位叫高斯呢。
我一直以為上過學的會把知道高斯當常識呢。
這點東西哪用什么專業(yè)知識。
在英國,這就是一本科普讀物和二集紀錄片的東西。
二 不要以為外國的作家都跟文藝青年似的。
在外國的許多作家的科學素質是很好的。
寫愛麗絲夢游仙境的就是玩數學拓撲的。
像諾蘭這種學建筑的,幾何功底好不奇怪。
有人還說他還讀圖靈和哥德爾。
要是真那樣,不可知論就更容易理解了,
圖靈就是玩混沌出名的。
哥德爾就是證明公理體系存在不可知。
他們不讀數學,
但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方法讀到科學的思想和影響力。
西方的科學對文化的滲透是無處不在的。
不要以為沒有深度的東西要挖。
做夢人人都想過,
如果給你一個機會偷人東西,你會偷什么?
如果給你一個機會害別人,你最想毀掉他的什么?
大多數人會以為偷走人的錢,毀掉他的官位吧。
那種手段只對一般人有用。
真正的英雄像太祖式的人物,
沒錢自己弄,被奪權了也一呼百應。
有人想過偷走人想法,植入想法嗎?
這才是弄掉天才和英雄的狠辦法。
“文治勝過武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的。
什么八股取士,獨尊儒術,
內圣外王,禮化四夷。
老祖宗天天講的,到時都想不起來。
中國有文化不等于中國人都是有文化的人。
玩過日不落的也會有這種見識的,
London寫劇本的圈子連Nobel都拿了幾回的。
人家是有玩深刻的見識的,
人家玩的文化不只是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
}
{
關于歌德爾和不可知論(網上秒了一段,不是我寫的)
現代不可知論
哲學和形而上學的問題不能被證明或否定。但理性思維可以為其中的有意義假設建模。這一派不可知論不側重討論神的存在
支持不可知論的七條強有力的依據
世界可知嗎?我們可以將認識分解為兩種:
理論性認識:認識一個規(guī)律,比如認識相對論的本質等。
知識性認識:了解一個物體的存在狀態(tài),比如認識到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等。
三百多年前,科學的進展,特別是物理學的進展,似乎在暗示人類: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未被認識的事物。當然,那個時候,真正完備的科學研究體系才初步形成,下這樣的結論顯然為時過早。
而現在,眾多的科學事實都明確指向:世界是不可知的。
其一,不確定性原理。這個理論說明,我們不可能同時精確的測量出粒子的位置和動量。別忘了,世界完全可知才叫“可知”,當然,我并不清楚是否這一條定律就足以完全推翻可知論,但毫無疑問,這對可知論的撼動是相當巨大的。
誠然,這個理論至今仍然有很多疑點和漏洞,但它已經是一條公認的物理定律,歷經了數十年的發(fā)展,經受了實驗的考驗,并在生產中有所應用,推翻他是相當難的。至少不是那些哲學家們隨便說說就能推翻的。
其二,哥德爾定理。這個定理表述為:在任何一個包含了自然數的形式系統中,一定有不可判定的命題。這應該至少可以說明,在科學理論上,世界是不可知的,因此整個世界也就不可知。與不確定性原理不同的是,這是一條完全基于理論推導的數學定律,他完全不可能被推翻。
其三,關于觀察和存在的關系。這一點本質上和第一條相同,薛定諤的量子貓,如果不觀察就處于非死非活的狀態(tài),這是量子力學對微觀的描述(量子貓的觀測對象是鈾原子,不是貓,算微觀)。推廣到宏觀物體,這種效應非常小,但并不為零。這和我國古代哲學家王守仁的看法異曲同工:“ 你未看到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如果世界的存在狀態(tài)和人們的觀察狀態(tài)有關,那我們顯然不可能認識一個本身都不客觀存在的事物。
物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延遲實驗”,讓光子通過兩條可能的路徑,具體走的那一條,可以通過之后再決定。把光子推廣到實物粒子仍然有效,只是操作難度更大。請注意兩點,1:這個事件發(fā)生的具體狀態(tài)是在事件發(fā)生之后決定的;2:事件發(fā)生的具體狀態(tài)由人來決定,我們可以主觀決定。如此看來,世界存在的客觀性確實值得懷疑。
這里有點攻擊唯物主義的意思,因為唯物主義自己聲稱科學要與實驗相結合,如果實驗結果與他不符,則不排除這一巴掌打到自己臉上的可能。當然,這個觀點的漏洞很大,首先,量子力學必須正確,但量子力學在宏觀上并沒有被應用,只在微觀上被實驗證實,量子效應如果用到宏觀物體上,他與承認世界客觀存在的偏差將極小極小,如此小的時空在實踐上肯定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其次,量子力學之所以會得出這樣的結果,是應為它采用了對世界的另一種描述方式,這與用常規(guī)方法描述世界,再加一個“量子參數”來修正它,哪個才是對的?這不過是看哪個更好用而已。較為簡單的數學過程和較為完美的物理解釋選擇了前者。
其四,為什么的歸結問題
“在對自然的認識過程中,我們會提出許多的為什么,而你試圖去解答一個為什么的時候,你并沒有徹底地回答他,而只是將這個問題歸結到另外一個為什么上,通常后者使人更感可信,或者更難以回答。而這個過程還可以繼續(xù)下去,形成了一條由為什么連成的鏈條?!?
---------------------《坍縮》
這注定了至少有一個為什么是不可解釋的。
其五,我們對物理理論,與其說是認識,不如說是猜測。除數學邏輯中既可能證明又可能證否的命題外,還有三類命題:可能證明但不能證否的,比如“這里將發(fā)生一場災難”。不可能證明但可以證否的,不如“沒有人能登上這座山”。既不能證明也不能證否的,比如“圓周率中有無限個為零的小數位”。很不巧,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不可能證明但可以證否的命題,我們永遠也不能確定他是對的,但他隨時可能被反例推翻。不要說“實踐證實理論”,因該說“實踐證否理論”。對這樣的理論,與其說是認識,不如說是猜測。(唯心主義或許可以避免這一問題,但他仍然免不了不可知)
其六,我們永遠不能確信我們從外界得到的信息是真實的。這一點本質上和第五點相同。我們如何才能了解世界呢?看?聽?想?那不過是視覺,聽覺,和大腦中的化學反應。這些完全有可能是假的,比如,你的大腦被裝到了一個瓶子里,并在特定的地方接上電極,模擬視覺,聽覺,嗅覺等,而你自己還以為自己活得好好的呢?;蛘?,你是昨天才出生的,你大腦中的記憶不過是被人為輸入的,因此你誤認為你已經生活了很多年。你永遠也沒辦法確信眼前的是真實,不過是憑經驗猜測而已。
其七,我們不具備完全認識世界的信息基礎。認識一個事物(知識性認識)的過程不過是將那一個事物的信息儲存在大腦中,對于整個宇宙來說,這不可能做到。因為整個宇宙的粒子排列總可能數比我們大腦的要多,而我們的記憶信息不可能比我么大腦的信息多,因此不可能將整個宇宙的信息裝進大腦,也就不可能認識整個宇宙。
綜上所述,世界是不可知的。
}
{
關于數學中的一些說明。:
我的數學介紹中有一些不嚴謹的地方,覺得稱不上胡說。
有時候可能更為了易懂和形象,失掉了嚴謹性。
我不是在寫教科書,只想讀者有個感覺。
有些地方說的不夠嚴謹,專業(yè)的批評,表示感謝,
一些問題作說明。
1 關于流形
我在文中引入流形的概念主要是想說明為什么人容易上當。
主要是相突出“局部相似,全局不同”這特點。
數學上對流形的定義很復雜,
而且現在的定義同最初想的也不一樣。
高斯在歐氏空間中研究曲面,黎曼在黎曼空間中研究曲面。
我覺得這樣說讀者可能會迷糊。
低維的黎曼空間可能理解為一個光滑的曲面。
我覺得說成作標系是直的,作標系是彎的。
雖然不準確,但我覺得讀者可以一下子將兩者分開。
并且實際應用的時候感覺就是作標系彎的。
曲面上的直線有一種定義長度最短來定義的。
我記得是叫測地線,如果錯了,歡迎指正,我也學習一下。
2 關于"烏比斯“錯誤
我最早接觸到“莫比烏斯”是上中學時的早候。
因為那個東西可以用來構造許多“不可能的圖形”。
所以我看見不可能的樓梯時,直覺就想到了它。
我知道它是在一個不同的結構的空間之內。
現在我在實際用的時候,還是球和環(huán)面比較多。
而且用的表示法己經去幾何化。
更多時用商空間作積的方法表示。
對幾何名稱犯錯,我道歉。
3 關于分形和chaos
我想這個東西是有定論的。
分形是chaos的一種,
而且最初提分形的人也是作大氣物理建模方面的。
當時龐知道有這種,叫strange attractor。
后來人用計算機找到了,
其實畫分形跟用計算機解微分方程本質上是一回事。
原來我知道分形跟chaos,
二者之間的聯系也是后來才知道的。
4歌德爾跟不可知論
最初我沒想到歌德爾的關系,
我覺得留言的朋友對數學理解更深,知道的比我更多。
對于歌德爾跟不可知論的關系,
老實講,我只是知道,但細節(jié)我不清楚。
引用網上的介紹是因為我覺得它說得很好。
}
序幕
大學時候深陷EVA和御姐情結作祟的深戀葛城美里,讓我轉遍了上海的小市場淘到了一個當時看來很高仿的不銹鋼十字架,系著黑色的線,這些年無論我走到哪里,面對著哪一個陌生的天花板,我都會把它放在枕頭底下。有一次想不起前因后果的在床上醒來,枕頭上自己的頭發(fā)一根根的,清晰真實的不像一個夢境,于是把手伸到枕頭底下,怎么也找不到那個冰涼的十字架,于是安心的重新閉上眼睛,原來我只是在夢中。
草薙素子有一個腕表,她用它來確認每次更換過義體之后,她還是不是原來的那個草薙素子。有個少年相信the one對他所說的1999年的這個世界只不過是一場夢,他從屋頂不斷的下墜,不知道他是變成了一具破碎的尸體,還是在被機器與黑暗所統治的未來驚醒。而在一家醫(yī)院的腦神經外科里,有一位病人,他會做很長的夢,他在沉睡的時候一瞬間會全身痙攣,他在那一瞬間做夢,夢里的那個瞬間從幾個月、幾年、幾十年,直到增加到上百年,誰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做永遠沒有完結的夢,誰也不知道,做了永久的夢之后,他會變成什么樣子。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內篇·齊物論》)
電影(劇透慎入)
所謂六道,三善道,天、人、阿修羅;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生生死死,輪回不息??措娪暗臅r候想到這一切的時候寒氣逼人,不亞于快到七月半的這陰風陣陣,當閉上眼睛夢境襲來,掙開眼睛看到的卻是另一個夢境的所產生的那種恐懼,是因為當你以為真的醒過來的世界,你要如何相信這真的不是另一個夢呢?如果劃破手指的痛感,填飽肚子的滿足,十指相握的濕熱,擁抱時候劇烈的心跳,以及那些關于快樂、傷悲、諾言的記憶,都無法相信的話,該怎么辦?Dom也許從來沒有醒來過,誰都不知道那輛轟鳴而來的火車將他們帶向何方,Mal跳下去的世界里有沒有個女人一個人在一片荒涼的末日景象里驚醒。沒前沒后沒上沒上,忘記了自己怎樣的來到又會怎樣的離去,其實,也許我們從來就沒醒來過,六道輪回,回回皆為夢幻。
Nolan拋出來的結局太讓人糾結了,被Mal死亡的執(zhí)念所抓住了的Dom,借由這次復雜的任務迷宮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救贖從負罪感帶來的自毀情結里解脫了出來??墒前殡S著他一步步將對亡妻的執(zhí)念淡化的同時,對孩子的執(zhí)念卻一步又一步的加強,如果強到他不惜構建這樣一個復雜的maze,為了在自己潛意識里植入你可以放開亡妻你可以見到孩子的這個inception,讓自己在最美的一個夢里醒過來也不是什么不可厚非的事情。Nolan把這一幕留下了,陀螺停與不停,都在觀者的一念之間,而Dom的真實,也將如薛定諤的那只小貓,永遠徘徊在謬論與迷宮之中。
如果把齋藤懸賞Dom組團為了完成任務的這個世界用來作為現實的參照(人間道)的話,第一層夢境是綁架富二代的火車亂入、槍戰(zhàn)追車、落水,留守的是印度人藥劑師,通過偽裝的教父植入富二代潛意識的是父親有個保險箱+密碼,kick方式是汽車下墜及落水;第二層夢境是酒店里迷惑富二代拉他入伙同樣是打斗,留守的是基友Joseph Gordon-Levitt,通過Forger給富二代植入的概念是教父藏著父親的遺囑和遺言,kick方式原本是炸掉樓下的房間造成下墜但因第一層夢境的下墜所產生的失重影響被基友改成炸電梯;第三層夢境是誘騙富二代和他們組團進入的雪山城堡醫(yī)院,留守的是Forger,同時COS沖田總司的病嬌(師兄語)齋藤死掉意識進入limbo,富二代雖中彈但是通過通電電擊保存著意識被Dom和Architect拖入第四層夢境;第四層夢境是Dom以前創(chuàng)造過的和Mal白頭偕老過的世界,Dom被Mal捅了一刀,Architect找到富二代兩人一起下墜雙雙被kick回第三層,富二代醒過來通過Architect構建的迷宮被植入了父親的遺言及遺囑,此時齋藤所需要的任務是達成了;Limbo(地獄道),齋藤自第三層死了之后就一直在日式碉堡里面老去,Dom也許是因為被捅的那一刀死的晚了點來到limbo,見到齋藤,暗示他們兩個人需要死去才能回到現實。鏡頭在這里耍了一個最大的把戲,下一個鏡頭就是Dom睜開眼睛回到作為參照物的現實,比別人醒來的晚,并沒有檢查手腕有沒有連線的針孔,最后也沒有拍到陀螺停下來,其實他心里和我一樣有著懷疑吧,只是他的執(zhí)念讓他相信這個美好的世界就是真實的。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把戲就是一行人從四層富二代和Architect被kick回三層,三層因為雪山城堡炸塌而把富二代、Architect和Forger踢回二層,二層是基友炸了電梯使得他們四人一起回到一層,但是在一層落水之后他們沒立刻回到作為參照物的現實,而是各自從水里逃生(富二代和Forger,Architect、藥劑師和基友,Dom和打醬油的齋藤還在水底),并沒有拍出除了Dom和齋藤外的五人是如何被kick回現實的。當然可以解釋為藥劑的生效時間過了什么的,或者是空姐幫他們放音樂了,也可以說得通這一點。
回頭看,有一點想法和師兄不謀而合,那個打醬油的齋藤都能一個電話就解決一個通緝犯的問題,至于費了這么半天勁兒還差點把命搭進去只是為了解決一個商業(yè)對手,而最后的結果看來反倒是把父愛澆灌到了一個總想著不能逃不能逃的中二少年干涸的內心里,等于是在人生路上幫了富二代一把,就結果來說,這過程太浪費了吧,還不如把富二代設定成混世魔頭天天想著毀滅世界呢……
在角色上萊昂納多這次的喪妻無法與孩子團聚的徘徊在精神崩潰邊緣的父親,與不久前他在老馬的《Shutter Island》中的角色重合度太高,以至于在limbo界的有好些個鏡頭都有從《禁閉島》里穿越過來的感覺,而一直我就覺得萊昂納多很有戲,無論是《成長的煩惱》時候的正太,你跳我跳小白臉的時候,還是到《血鉆》《美版無間道》的胡子拉茬模樣,他的成長、他的認真努力都在向人證明著他的執(zhí)著,其實學院派應該給他的承認,已經讓人等得太久了。
回到Dom與妻子Mal的這條隱藏線上,如果同樣把接受任務的世界作為現實參照物的話,電影里大部分時間的Mal都只是一個潛意識的投影,是Dom的潛意識因為思念、負罪等等情緒所構建的Mal的形象,所以在第四層Dom可以解脫的說“你不是Mal”,因為從頭至尾真實的是一個人的Mal只有那個一直質疑著現實世界的真實性而從陽臺上縱然一躍的那一個個體吧。而其他時候的那些破壞Dom的計劃糾纏著Dom的,其實都只是他自己的內心影子。說到跳樓這里不得不說Mal沖著Dom喊得那句“Will you jump with me?”,讓多少人閃回到十幾年前萊昂納多的you jump I jump的浪漫情懷,只是得到的那句怒吼的回答“Are you out of your mind”又帶來多少的唏噓呢。
只是讓Mal舍棄一切跳下去的原因真的就是Dom給她世界并不真實的inception嗎?他們曾經在第四層夢境里白頭偕老,盡管那世界里只有他們兩個人,他們卻在不斷的創(chuàng)造中相伴直至死去。等他們從limbo中臥軌歸來到現實之后,不在是只有他們兩個人的世界了,Dom西裝革履的朝九晚五,Mal在主婦的生活中對著菜刀發(fā)呆,在你如此相信你已經和一個人廝守一生了之后,還能面對著他對別人的殷勤嗎?也許背叛并沒有發(fā)生,也許一開始只是一個懷疑和一點猜忌,但是星星之火在“這個世界里我們也許沒辦法相守到老”的令人沮喪的想法里燒遍了整片原野,也許Mal只是想回到那個“只有我們兩個人”,“你的眼里不會有別人”,“而我也不會因為一點點的猜疑而變得丑陋”的世界里。而這也許也是Dom那如此深厚的負罪感的更深一層的原因。
終局
148分鐘的電影其實很快就結束了,一個周末收回了六千多萬票房,和IMDB的9.3分高分,還有無數還未上映地區(qū)的人的期待。和上一部影壇上如此萬眾期待的大熱門相比,《Avatar》的技術雖然很炫,但是故事很俗;《Inception》卻是用很務實的操作和適當的技術表現力,帶來一個如此炫目華麗的,像是寄生蟲一樣植入腦中影響著潛意識的概念一樣讓人無法擺脫的有關現實還是夢境、記憶還是虛幻的不斷的思考。
在看完電影三天之后,斷斷續(xù)續(xù)的完成這篇觀后感的日子里,我閉上眼睛之后仍舊停不下來的做夢,被這電影影響的夢的頻率像紊亂的生物鐘一樣,一次次的把我推到夢的湖底,而又一次次在窒息中浮到水面,其實所有的那些疑惑,都因為都有過相同的體驗,Dom有他的陀螺,你的手里有什么?只是把自己從夢境里拖出來之后,生活真實的甚至有些冰冷,不管你在六道的哪一輪回之中,享受著哪一種的時間軸,該生活的還是一樣要生活,無論是平淡還是精彩,都在你的雙手之中。也許能做的就是在每次睜開眼睛之后,都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沒有一絲的遺憾。
PS,所謂裝逼遭雷劈我是深刻的體會到了,我在第一天自以為深沉的寫下了“如果劃破手指的痛感,填飽肚子的滿足,十指相握的濕熱,擁抱時候劇烈的心跳,以及那些關于快樂、傷悲、諾言的記憶,都無法相信的話,該怎么辦?”這樣的話語之后,立刻遭到及時的警示,手指被劃開了一個口子,出血了不說傷口還生生的疼。好吧,我知道這個世界是名為“現實”的參照物了,不用再提醒我了!
感謝大家的支持,居然翻頁了!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455093/?start=100
《奠基》是一部復雜精致并絕對精彩好看的電影,他讓你在片尾字幕出現時完全反應不過來之前的兩個半小時發(fā)生了什么,就像一場夢境一樣讓你匪夷所思卻又流連忘返。
前期的口碑營銷確實有點兒過了,絕對還沒有達到神作的級別,但依舊是近年來最好的影片,諾蘭獨有的敘事技巧視覺風格以及影像語言都被完美的貫徹其中,其遵循并熱愛的懷古之風從人物造型,臺詞蔓延到拍攝手法以及特效制作上,不過正因為如此,一些動作戲上的處理還有視覺奇觀的展現則還不是那么過癮。
諾蘭+萊昂納多的電影,我無話可說!
“既然做夢,就做大點” 這句太深得人心了。——2010年最天才的電影?!罢l又能說,現實不是夢境?!?Do you remember how you got here?
大概廣電局也不知道該從哪里剪
就那么一個創(chuàng)意,被大家吹得玄而又玄。片中充斥著毫無意義的槍戰(zhàn)??吹倪^程中惟一的驚喜就是CCTV了。
所有的夢境中柯布中都戴著戒指,所有的現實中柯布都沒戴戒指,所以陀螺只是障眼法,戒指才是真正的圖騰。結尾柯布根本不在乎陀螺有沒有停下來,因為他出機場的時候沒戴戒指,他早就知道自己回到現實了。
你永遠記不起一個夢的開端,就像記不起我們如何來到這個世界上。
1、電影確實精彩。2、沒有想象的難懂,相信你自己。3、總會有一個讓你記一輩子的鏡頭。4、請降低期待值。5、請?zhí)崆吧蠋?、記得關手機。7、一定要去影院,因為影院也是個造夢機器。8、記得聽完結尾音樂。因為它負責讓你醒來。9、極可能是近幾年你在影院看過最精彩的電影。10、穿越吧少年
列奧納多干完這票肯定是要去Shutter Island修養(yǎng)一陣了。
我還能說什么呢 出影院第一件事就是拿iphone 上豆瓣 至少5顆星啊 第156個評分的 哈哈哈哈 一直要用心用腦看的電影 內容很嚴謹 邏輯性強 非常好看 等高人仔細分析。。 又去影院 看了一遍 很爽 很抖擻
一部電影好看到即使你明白它在故弄玄虛也是義無反顧的打五星。
Christopher Nolan是天才!
我的陀螺停不下來了。
一直在牛逼,從未被超越。只有Nolan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卡梅隆負責革新電影技術,諾蘭負責革新電影結構...
確實挺好看。人人都在評論這片,我也評不出個鳥來了。因為《盜夢空間》這片,中國人民已經陷入了智商無限的癲狂幻想之中。人人都覺得自己的解釋最牛逼,人人都覺得自己是哲學家,是心理學家,是數學家,是諾蘭的知己。
好燒腦的電影,看了兩次才看明白,好吧自己笨了點。佩服編劇導演了
你們終于知道我每天晚上做這種夢有多累了吧
概念不算新鮮但還不錯 ;p 充斥許多漂亮的慢動作鏡頭和帶點匪夷所思的建筑構想,視覺效果挺棒的!偶爾會令我想起Paprika……